(1)销售商品时
借:应收票据4.68万元
贷:主营业务收入4万元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0.68万元
(2)票据贴现时
贴现利息=票据本息×占现率×贴现期
=46800×(16%×90/360)×8%×77÷360=-812.8(元)
其中77天的计算方法为:票据到期日为9月30H,贴现日为7月15日;中间间隔时间为:7月份17天,8月份为31天,9月份为29天。
贴现金额=票据本息—贴现利息
=47502—812.8
=46689.2(元)
借:银行存款46689.2
财务费用110.8
贷:应收票据46800
(3)票据到期,B公司无款可付时
借:应收账款47502
贷:银行存款47502
(二)应收账款的核算
l、应收账款通常按实际发生额计价入账,特别注意在存在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下应收账款的计价问题。
在存在商业折扣时,应收账款通常按“净价法”计价;在存在现金折扣的情况下,通常按“总价法”汁价,即将实际发生的现金折扣作为财务费用处理。
[例2]A公司本日向B公司销售商品一批,增值税税率为17%。合同约定,单价1200元/件,如果B公司一次购买500件及其以上,则单价为1000元/件,其付款条件为全部价款的2/10;1/20;n/30。B公司本次购买600件,并在第10天付清全部货款及增值税。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1)销售商品时
借:应收账款70.2万元
贷:主营业务收入(600件×1000元/件)60万元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2万元
(2)收款时
借:银行存款(70.2×98%)68.796万元
财务费用1.404万元
贷:应收账款70.2万元
(三)预付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应按实际付出的金额入账,并单独设置“预付账款”科目核算。但是,在预付账款情况不多的企业,也可以将预付的款项直接记入“应付账款”科目的借方,不设置“预付账款”科目。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将预付账款和应收账款的金额分别反映。
其他应收款应按实际发生的金额入账。
(四)坏账损失。企业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其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特别需注意的是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除应收账款外,企业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如有确凿证据证明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应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企业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者由于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将原计人预付账款的金额转人其他应收款,并计提坏账准备。
[例3]B公司采用按年末应收款项的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2002年末“应收账款”科目余额为320万元,“坏账准备”科目没有余额,坏账准备提取率为5%,2003年确认一笔金额为2.4万元的坏账,2003年末“应收账款”科目的余额为468万元。其他应收款的余额为45万元。该公司张会计计算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为25.8万元(468×5%2.4)。但该公司王会计认为,张会计的计算有误。那么,张会计错在什么地方呢?
答案:张会计对坏账准备计提范围理解错误。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年末计提坏账准备时,除应考虑“应收账款”科目的余额外,还应考虑“其他应收款”科目的余额。因此,本例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为=[(46845)×5%2.4]=28.05(万元)
第四章存货本章的考点较多,以客观题为主,但也是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重点掌握四大问题:一是存货的构成及其取得的核算;:二是发出存货的计价;三是存货的期末计价;四是存货的清查。
(一)存货的确认与初始计量。存货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者为了出售仍然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或者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存货确认的条件是:该存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人企业;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1、存货的初始计量。存货的初始计量应以成本为基础。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但并不是每项存货的成本都包括这些内容。原材料、商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通过购买而取得的存货,其成本由采购成本构成,在复习时,要特别注意增值税进项税额是否应抵扣以及如何抵扣的问题;产成品、在产品、半成品、委托加工物资等通过进一步加工而取得的存货,其成本由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及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成本构成。企业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取得存货,不同方式取得的存货,其成本确定方法也不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