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教科学卫生等事业支出
掌握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内容:包括教育支出、科学研究费支出、卫生支出等。
(一)教育支出
从经济性质看,教育服务一般被看作是一种混合产品。但其中义务教育并非混合产品,而是纯公共产品;义务教育以外的高层次教育,主要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等,属于混合产品。
从实践看,各国政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一般在提供教育服务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这是因为教育具有三个特点:(1)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而科技进步又是来源于教育;(2)避免因收入差距而形成受教育机会的不公平;(3)教育资本市场的不发达和不完善。由政府主办教育服务并为教育贷款提供担保,有助于弥补教育资本市场的不足。
发展中国家当前教育支出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加大对初等教育的投资,提高初等教育经费在教育经费中的比重。
(二)科学研究费支出
用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强的科学研究活动(主要是基础科学)的经费应由政府承担,而那些可以通过市场交换来充分弥补成本的科学研究(主要是应用性研究),则可由微观主体来承担。
我国财政用于科学研究支出及其占财政支出和GDP的比重基本上是逐年有所提高。
我国科学研究投入虽有较快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甚至比某些科技进步较快的发展中国家也有差距。今后继续增加科技投入,并加大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的财政政策的力度,仍是财政政策一个重要方向。
【例1·单选题】我国财政用于科学研究方面的支出的情况是( )。
A.支出额上升,占财政支出和GDP的比重也上升
B.支出额上升,占财政支出比重下降,但占GDP的比重上升
C.支出额上升,占财政支出比重上升,但占GDP的比重下降
D.支出额平稳,占财政支出比重下降,但占GDP的比重下降
【答案】A
(三)卫生支出
公共卫生领域包括安全饮用水、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防范和病菌传播媒介的控制等,是具有很大外部效应和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因此应由政府提供公共卫生。此外政府提供公共卫生的另一个重要理由,是公平的收入分配。
世界银行提出的政府要对卫生事业进行干预的三条理由:(1)减少贫困;(2)许多与医疗卫生有关的服务是公共产品,其作用具有外部性;(3)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保险市场的缺陷。
(四)加强管理,提高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效益
1.逐步规范财政资金供应范围
文教科学卫生事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财政工作的任务是:一方面在收支安排上加大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提有效益。
2.改革和完善文教科学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系由三个层次组成,即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和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具体规定。其中,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是整个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系中最基本、最高层次的法规,是所有国有事业单位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3.改革事业单位管理形式
我国原来的事业单位管理办法,是依据经费自给率的大小,划分为全额管理、差额管理和自收自支三种管理形式。
4.推行定额管理,改进资金分配办法
过去经费分配一向采取“基数加增长法”,新的分配办法是在定额管理的基础上,实行“零基预算法”。
5.多种形式发展事业,多渠道筹集资金,实行收支统一管理。
现行管理制度规定,事业单位要将全部收入统统纳入预算,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实行收支统一管理,建立全面反映单位全部财务收支及财务活动的新型的单位财务管理体系。
【例1·单选题】(2008年)下列关于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教育属于公共产品,其支出应全部由政府财政承担
B.公共卫生支出应由政府财政承担
C.应用科学研究的经费应由政府财政提供
D.我国现行对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方法为全额管理
【答案】B
三、财政投资性支出
投资是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动力,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投资不仅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而且还对经济增长具有乘数作用。
(一)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标准(掌握)
1.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
在任何社会中,社会总投资都可以分为政府投资和非政府部门投资两部分。一般而言,财政投资即为政府投资,财政投资包括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
政府投资与非政府部门投资相比,有各自明显的特点:
(1)追求微观上的盈利性,是非政府部门投资的第一个特点;政府投资可以不盈利或微利,但是政府投资项目的建成,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
(2)非政府部门投资一般无力承担规模较大的投资项目,只能从事周转快、见效快的短期性投资。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
(3)非政府部门投资不可能顾及非经济的社会效益,政府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
由于社会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政府投资与非政府部门投资在世界各国社会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存在很大的差异。影响这个比重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经济体制的差异;二是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时,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的比重有所下降是不可避免的。
政府应改变对投资的宏观调控方式。在传统体制下,政府对投资主要采用直接调控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对投资的宏观调控需要通过间接和直接两种方式进行。了解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的概念。
2.政府投资的决策标准
(1)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又称稀缺要素标准,是指政府在确定投资项目时,应当选择单位资本投入产出最大的投资项目。
(2)资本-劳动力最大化标准,是指政府投资应选择使边际人均投资额最大化的投资项目。这种标准是强调政府应投资于资本密集型项目。
(3)就业创造标准,是指政府应当选择单位投资额能够动员最大数量劳动力的项目。即优先选择劳动力密集型的项目。
【例1·单选题】下列关于财政投资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政府投资完全是无偿拨款
B.财政投资应侧重项目的经济效益
C.政府可以投资大型项目
D.政府投资的资金来源都是无偿取得的
【答案】C
【例2·多选题】政府投资具有的特点是( )
A.强调投资的经济效益
B.财力雄厚
C.可以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
D.可以从事经济效益一般,但社会效益好的项目
E.可以投资大型项目
【答案】BCDE
【例3·多选题】(2007年)政府投资的决策标准主要有( )。
A.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
B.资本-产出比率最大化标准
C.资本-劳动力最大化标准
D.就业创造标准
E.资本-技术最大化标准
【答案】ACD
(二)基础设施投资
1.基础设施投资的性质
从整个生产过程来看,基础设施为整个生产过程提供“共同生产条件”,它具有公用性、非独占性和不可分性,这些特性决定了它具有“公共产品”的一般特征。
基础设施特别是大型基础设施,具有初始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慢的特征,这些特点决定了应该由政府支持基础设施投资。
【例1·单选题】政府投资主要应该投向( )
A.国有企业 B.有盈利的部门
C.社会基础设施 D.加工工业
【答案】C
2.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
从经济性质看,基础设施从总体上说可以归类为混合产品,可以由政府提供,可以由市场提供,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方式。
从我国的实践来看,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
由政府独资建设的项目主要出于三种考虑: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二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三是反垄断的需要。此外,还有一些基础设施,诸如市区道路、上下水道,过街天桥等,也适于作为纯公共产品由政府投资提供。
(2)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
典型的例子是地方性公路和桥梁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如“贷款修路,收费还贷”,就是这种方式。
(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
对于具有一定的外部效应、盈利率较低或风险较大的项目,可以采用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混合提供的方式。如高速公路、集装箱码头及高新技术产业等基础设施建设,适于采取这种提供方式。
(4)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
道路、港口甚至中小机场等适于采取这种提供方式。
(5)BOT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
这种投资方式的最大特点,是鼓励和吸引私人投资者特别是外国直接投资者对发电厂(站)、高速公路、能源开发等基础建设进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