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中级经济师 > 学习笔记 > 财政税收笔记

2013经济师《中级财政税收》基础精讲班教辅:第14章

来源:233网校 2013-02-25 09:32:00

第二节 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的含义(掌握)

  财政政策:国家为了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与财政收支平衡的基本原则及措施的总称。

  财政政策对国民经济运行的调节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直接性和强制性。

  财政政策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

  现代意义的财政政策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时期。

  财政政策的功能

1.导向功能 财政政策的直接作用对象是财政收支及其平衡关系。
2.协调功能 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失衡状态的制约、调节。
3.控制功能  
4.稳定功能 财政政策稳定功能的主要特征:反周期性和补偿性
在繁荣时期,税收自动增加,转移性支出自动下降,控制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
在萧条时期,税收自动减少,转移性支出自动增加,扩大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此外政府可以主动采用相应的政策措施

  【例题1·单选题】财政政策的直接作用对象是( )。

  A.财政收支及其平衡关系

  B.对外收支及其平衡关系

  C.居民收支及其平衡关系

  D.信贷收支及其平衡关系

  【答案】A

  【解析】财政政策的直接作用对象是财政收支及其平衡关系。

  【例题2·多选题】(2010年)财政政策稳定功能所表现的主要特征是( )。

  A.持续性

  B.无偿性

  C.强制性

  D.补偿性

  E.反周期性

  【答案】DE

  【解析】财政政策稳定功能的主要特征是反周期性和补偿性。

  二、财政政策主体

  财政政策的主体是指财政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财政政策的主体只能是各级政府,主要是中央政府。

  三、财政政策目标(掌握)

  财政政策目标是指财政政策所要实现的期望值。财政政策作为一种期望值,其取值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和条件的影响,同时也取决于公众的偏好和政府的行为。

  我国财政政策目标为:充分就业、物价基本稳定、收入合理分配、经济适度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政策目标 解释
1.经济适度增长 通常是指一国国民收入的实际总量增长或一国人均国民收入的实际增长。只有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于人口的增长速度,才能认为经济有了真正的增长。
对经济是否增长的评价还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
2.物价基本稳定 这是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是财政政策稳定功能的基本要求。物价稳定是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3.收入公平分配 (1)人们用以维持最低生活的收入必须得到满足;
(2)机会均等,特别是人们享受教育的机会,以及自由选择职业和就业的机会必须得到保障
4.充分就业 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首要目标。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消除失业。
5.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包括四个项目:经常项目、资本项目、遗漏与误差、官方平衡项目。国际收支平衡是指经常项目、资本项目、遗漏与误差三个项目的总的收支对比状况。

  【例题·单选题】(2008年)财政政策目标作为一种期望值,其取值不仅取决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政府行为的影响,同时也取决于( )。

  A.政府的偏好

  B.公务员的偏好

  C.公众的偏好

  D.政治家的偏好

  【答案】C

  【解析】财政政策目标作为一种期望值,其取值不仅取决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政府行为的影响,同时也取决于公众的偏好和政府行为。

  四、财政政策工具(掌握)——政府预算、税收、公债、政府投资、公共支出和财政补贴等。

(一)政府预算 政府预算在各种财政政策手段中居于核心地位。
预算收支差额的三种情况:
(1)收大于支的预算结余,可起到收缩需求的作用——紧缩性财政政策;
(2)支大于收的预算赤字,可起到扩张需求的作用——扩张性(积极的)财政政策;
(3)收支平衡,对总需求的净影响是中性的——中性财政政策。
政府预算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
(1)通过预算收支规模的变动及其平衡状态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关系。
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采用收大于支的结余政策,压缩需求。
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采用支大于收的赤字政策,扩张需求。
社会总供求大体平衡时,预算应实行收支平衡的中性政策。
(2)通过调整政府预算支出结构可以调节国民经济中各种比例关系和经济结构
(二)税收 税收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税率确定、税负分配、税收优惠和税收惩罚等体现出来。
税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调节资源在积累和消费之间的分配。从总体上看,征税的结果会降低积累率,提高消费率;
(2)调节资源在产业之间的配置,即调节产业结构;
(3)调节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企业和居民)之间的配置。这主要是通过确定适度的宏观税率来实现的。
税收主要是通过调节企业利润水平和居民的个人收入水平实现收入公平分配
(三)公债 公债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
(1)公债可以调节国民收入的使用结构。
(2)公债可以调节产业结构。
(3)公债可以调节资金供求和货币流通
(四)政府投资 政府投资是指财政用于资本项目的建设支出,最终形成各种类型的固定资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投资的项目主要是基础性产业、公共设施以及新兴的高科技主导产业
(五)公共支出 公共支出是指政府满足纯公共需要的一般性支出,包括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萧条时期:增加公共支出
膨胀时期:减少公共支出
(六)财政补贴 其特征:
(1)财政补贴是一种财政援助,对接受补贴者会产生激励作用;
(2)财政补贴是为特定的目标或目的服务的,具有鲜明的政策意图。
财政补贴的范围可以包括:
(1)以财政支出形式直接提供的财政援助;
(2)以减少应上缴收入的形式间接提供的财政援助——如减税、免税。
财政补贴的最主要优点:灵活性和针对性

  【例题1·单选题】(2011年)政府运用的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政府预算、税收、财政补贴和( )。

  A.利润率

  B.贴现率

  C.公债

  D.流动性比率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财政政策工具。政府运用的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政府预算、税收、公债、政府投资、公共支出、政府补贴等。

  【例题2·单选题】(2009年)在各种财政政策手段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

  A.税收

  B.公债

  C.政府预算

  D.补贴

  【答案】C

  【解析】政府预算在各种财政政策手段中居于核心地位。

  五、财政政策的类型与效应(熟悉)

划分标准 分类结果 解释
按照政策作用的对象划分 宏观财政政策 通过对经济总量发挥作用,来调节总需求和总供给的财政政策,也称为经济稳定政策。
中观财政政策 以产业结构为调节对象,努力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财政政策。
微观财政政策 通过影响经济个体的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发挥作用。
按照对经济周期的调节作用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某些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政策,无需借助外力即可直接产生调控作用。包括:累进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也称为“自动稳定器”或者“内在稳定器”。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政府有意识地运用财政政策来调节社会总供求。
根据在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 扩张性财政政策 减税、增加财政支出,我国称为积极的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增税、减少财政支出,等同于盈余财政政策
中性财政政策  

  【例题1·多选题】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 )。

  A.比例税率制度

  B.累进税制度

  C.转移支付制度

  D.定额税率制度

  E.财政贴息制度

  【答案】BC

  【解析】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主要是累进税制度和转移支付制度。

  【例题2·单选题】按照对经济周期的调节作用划分,财政政策可以分为( )。

  A.宏观财政政策、中观财政政策和微观财政政策

  B.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C.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D.短期财政政策、中期财政政策和长期财政政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财政政策的类型。

  【例题3·单选题】(2010年)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属于( )。

  A.扩张性财政政策

  B. 紧缩性财政政策

  C.平衡财政政策

  D.综合财政政策

  【答案】B

  【解析】紧缩性财政政策是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

  【例题4·单选题】(2011年)政府有意识地运用财政政策手段来调节社会总供求,利用国家财力干预经济运行,称为( )。

  A.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B.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C.内在稳定器

  D.健全财政政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财政政策的类型。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有意识地运用政策手段来调节社会总供求,是政府利用国家财力有意识干预经济运行的行为,也称为“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编辑推荐:
  
2013年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章节习题汇总
  2013年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基础精讲班教辅汇总
  2013年经济师考试《中级人力资源》知识点及章节习题汇总

  网校辅导:为帮助考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能较好地掌握2013年经济师考试内容,233网校提供了2013年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冲刺班、习题班等课程!免费试听>>

相关阅读

添加经济师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经济师备考学习群

加入备考学习群

经济师备考学习群

加学霸君领资料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经济师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