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的配置主体是市场,而不是政府。
只有在市场失灵的领域,才有必要由政府介入。
因此,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失灵是财政存在的前提,从而也决定了财政的职能范围。
市场失灵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市场垄断(不完全竞争)
市场效率的前提:完全自由竞争
但是某些行业,可能为少数企业所控制,从而产生垄断现象,排斥竞争,甚至导致竞争性市场的解体,这就决定了政府要承担起维持市场有效竞争的责任。
市场垄断其实很好理解,比如我们的通讯三巨头,电信移动联通,三家互相竞争,为了争抢用户,就促使他们不断研发新技术,不断推出一些优惠套餐。如果只有一家形成垄断的话,那么话费就是他说了算,品质和价格就很可能得不到保障,所以政府不会允许出现垄断的情形。
二、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1.竞争性市场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要有充分的信息,尤其是现代信息化社会。
2.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
3.为了弥补市场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政府要定期提供有关资料。
这里重点强调的是“信息”这个关键词,涉及信息的时候就可能涉及这个方面。
三、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说明的是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而对其他人带来利益和损失的现象。
外部效应分为两类:正外部效应(如教育)、负外部效应(如工厂对周边造成污染)。
政府有责任纠正外部效应问题,比如:采用财政收支政策在内的非市场调节方式确定财政职能范围。
比如例子中说的,教育是正外部效应,可以提高国民素质,所以对教育会有相应补贴,比如九年义务教育。而负外部效应就是不好的效应,那么可能采取罚款,加重税收等措施。
四、收入分配不公
由于人们所拥有生产要素的数量及其质量的差异,分配往往是很不公平的。政府有义务利用财政在内的手段,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
比如很出名的二八定律,20%的人口掌握了80%的社会财富,财务分配不均是一直存在的问题,但是一旦过于不公,就可能引发非常多的问题,所以收入分配不公也是市场失灵的表现方式。
五、经济波动与失衡
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市场经济是不可能自动平稳地发展的,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的波动与失衡等会周期性地重复出现。
市场失灵问题,个人和经济组织是无能为力的,需要以政府为主体的财政介入,用非市场方式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温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网校-lxh独立创作完成,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