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应试技巧(1) (2) (3) (4) (5) (6) (7) (8) (9) (10) (12) (13) (14) (15)
道路旅客运输
一、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在试卷中所占的分值一般占到10分左右。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
【01】旅客及其分类:
(1)凡是由各种运输方式承运的各类人员,在承运期间,统称为旅客。
(2)旅客按其旅行目的、性质不同,可分为五大类:即生产性旅行需要的旅客、商业性旅行需要的旅客、公务性旅行需要的旅客、旅游性旅行需要的旅客和生活性旅行需要的旅客。
(3)对上述旅客服务的道路客运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工作性客运和生活性客运。
【02】公路客流的五个基本要素:流量、流向、流时、流距和结构。
【03】客流的分类:根据旅客活动范围,分为市区客流、郊区客流、县区客流、区内客流、跨区客流、跨省客流。
【04】客流的形成:有两种
一种是生产、工作的需要,如采购原材料、推销产品、技术交流、参加会议等。
一种是生活的需要,如探亲访友、旅游、看病、搬迁等。
【05】客流的影响因素:
(1)人口及分布状况
(2)经济及旅游业的发展
(3)工农业布局的变化
(4)运输业的发展及运输网的布局
(5)国家政策及社会动向
(6)旅客对运输工具的偏好及运输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
【06】客流的分布特点:易出现在多选题中
(1)旅客运量的持续增长性,这里注意客运弹性系数的定义。
客运弹性系数=客运量增长速度与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人均消费水平)的增速之比。
(2)客流地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
(3)平均运距变化的不同性。
(4)客运比重结构呈不同变化趋势。
(5)时间上强烈的季节性和方向上的平衡性。
【07】道路旅客运输的概念:注意一个知识点,即直接衡量道路旅客运输成果的尺度是道路旅客运输量。包括客运量(人次)和客运周转量(人公里)。
【08】道路旅客运输的分类:主要有班车客运、包车客运、旅游客运等。
(1)班车客运:直达班车、普通班车、普快班车、城乡公共汽车、加班车。
按照运行距离划分,道路班车客运可以分为:一类班车客运或叫超长距离客运(运距在800km及以上)、二类班车客运(800km>运距≥400km)、三类班车客运(400km>运距≥150km)、四类班车客运(运距在150km以内)。
(2)包车客运:计程包车和计时包车。
(3)旅游客运:旅游班车和旅游包车。
【09】道路旅客运输经营许可:
(1)市场准入:以行政许可的方式实行市场准入制。
(2)经营许可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
(3)经营许可申请审批时限:自受理之日起20日内,作出许可与否的决定。
(4)申请条件:
1)有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并经检测合格的客车。技术等级:如在高速公路上的客运车辆或者营运线路长度在800km以上的客运车辆,其技术等级应当达到一级技术等级。
2)类型等级:如经营高速公路客运,车辆类型等级应当达到大客车中级以上。
3)数量要求:如经营一类客运班线的经营者应自有营运客车100辆以上、客位3000个以上,其中高级客车占30辆以上、客位900个以上;或自有高级营运客车40辆以上、客位1200个以上。
4)从事客运经营驾驶人员的条件。
5)有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6)申请人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
【10】汽车客运作业基本程序:
包括发售客票、行包受理、候车服务、客车准备、组织乘车与发车、客车运送、客车到达、交付行包及其他服务作业等内容。
【11】公路客运乘务工作的组织形式:有定线包乘制、循环包乘制、循环轮乘制。
【12】道路旅客运输生产组织:
道路客运组织的重点是班车客运组织,包括确定班次时刻表,编制行车计划,客车运行组织、行包组织、站务工作组织等工作。
(1)班次时刻表的作用:为旅客提供依据、为车辆运行调度提供依据、为车站组织站务作业提供依据。
(2)班次时刻表的编制:根据客流的分布情况,确定营运线路和区段;根据客流量的大小,确定各条营运线路的班次数和班次号;再确定各班次的发车时间。
(3)客车运行作业计划是将运输生产计划在时间上和岗位上具体落实的计划。客车运行作业计划的主体是每一辆客车。
(4)客车运行方式:定线运行方式、大循环运行方式、小循环运行方式。
(5)行车路单:是由车辆运行调度机构根据车辆运行作业计划和班次时刻表签发给驾驶人员的行车命令,是车辆运行过程发生各种作业的原始记录,是检查车辆运行作业计划执行情况的资料依据。
【13】道路旅客运输质量特性反映在:安全性、及时性、方便性、经济性、舒适性等方面。
【14】道路旅客运输质量指标:
(1)安全性方面的指标:行车责任事故频率、特大行车责任事故次数、安全行车间隔里程、行车责任死亡频率、旅客安全运输率。
(2)及时性方面的指标:客车正班率、定点停靠率、发车正点率、旅客正运率、售票差错率、行包正运率。
(3)方便性方面的指标:进站客车整洁率、优质服务率、旅客满意率。
(4)经济性方面的指标:旅客意见处理率、原始记录完备率。
(5)舒适性方面的指标:责任经济损失率、行包赔偿率、始发座位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