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中级经济师 > 学习笔记 > 工商管理笔记

工商(中级)学习指导—技术创新

来源:233网校 2006-09-14 10:06:00

技术创新这一章的内容多而杂,而且又都以文字性的介绍为主,所以大家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把前后所学,至少是把前面所学的知识融进去一起理解,而且还可以把实际工作中的一些经验积累和案例也联系起来帮助自己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对于这一章的学习,大家可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技术创新的含义与特征

对于技术创新的涵义书上P129有较详细的介绍.创新一词最早是由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并定义为“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他认为,生产新品种;引入新生产方法;开拓新市场;利用新原材料;采用新组织方式都可是创新活动。

此后,又有学者把技术创新定义为:”以构思的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

我国对技术创新的定义较长,但也是需要大家准确理解的内容.对这个涵义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个层面:

企业家是技术创新的推动者;

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是获取超常规商业利益;

技术创新的手段是建立有效率低成本的生产经营系统;

创新的标志是新产品、新工艺、新市场、新材料和新组织.

对于技术创新的特征,主要是指它作为一项经济活动所具有的特征,包括:

创造性-----这是最基本的特征.每一新技术的产生都代表着对原有技术的”创造性的破坏”.

累积性-----新事物必然是对原有事物的一种扬弃和突破的结合.

效益性-----是技术创新活动的根本动力.不仅包括企业新增财富的效益,而且还表现为一定的社会效益和宏观的经济效益

风险性-----创新过程中不可控因素带来的风险.

扩散性-----技术创新成果的扩散才使创新产生最大的经济影响力.

 

二、技术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应首先弄清楚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美国著名战略学家帕拉哈德和哈默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解释为“一组先进技术的和谐组合”。请注意:这里的“先进技术”并不单指科学技术,它还包括了管理和营销等方面的技能。因此,可以把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解为:企业开发独特技术、研制独特产品、发明独特营销手段和运用独特管理方式诸能力的特定组合,是以一定方式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能力群体

这些能力主要是从企业的各方面职能来把握,包括:

企业的生产制造能力,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和成本竞争优势;

市场营销能力,决定了能否把技术优势外化为市场竞争优势;

市场反应能力,指应对突发事件(突然的机会与威胁)的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主要在于通过管理过程的制度化把技术知识和生产技巧融合起来

战略决策能力,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技术创新能力,包括研发能力和产品工艺能力.

这六项能力中,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能力体系中的核心,尤其是动态技术创新能力对于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和保持有利竞争地位最为关键.但同时也应看到,要把技术优势转换为企业的竞争优势,还需要企业其他能力的配合才行,比如,组织协调能力就决定了技术优势向市场优势转换的效率.

   核心竞争力的特性:

途径依赖性和累积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经过长期积累以特定方式或途径形成的;

组织结构性——与企业的组织高度复合,不仅由技术因素决定,而且与企业的组织、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粘滞性——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和竞争对手之间形成质的差别;

暗默性——其内容难以用语言、文字、符号表征,也因此难以模仿,难以复制,属于企业的战略性资源。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应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知识技能的学习与积累(包括员工个人的技能水平、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企业的长期经验积累);

建设并完善技术体系(是一个由专利、诀窍、装备和技术规范组成的,包括软、硬件相联系的有机系统,既包含隐性技术资源也包含显性技术资源);

建设组织管理体系的;

培育信息体系;

更新价值观念(克服价值观念落后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出发点)。

 

技术创新的作用与种类一般了解即可。(P133-134页)

产品创新        渐进性创新         资本节约型创新

 

工艺创新        根本性创新        劳动节约型创新

 

技术创新的经济意义往往取决于它的应用范围,应用越广,效益也可能越大。

 

三、技术创新的过程

   技术创新过程表现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不断演进的五种过程模型:

1.    技术推动的创新过程: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生产-----销售------市场需求

这是典型的从实验室到车间再到市场的创新过程,研发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来源,市场是研发成果的被动接受者。这一过程最一般最普遍也是最早的.

2.    需求拉动的创新过程:

市场需求----销售信息反馈-----研发------生产

这一模型中,是市场需求引发了技术创新,需求成为构思的来源、创新的关键.

3.    技术与市场交互作用模型:

该模型中技术和市场共同引发创新,只是它们在产品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发挥着不同作用.

4.    一体化创新过程:见P135页图5-1-4

该模型表明创新并不是一个序列过程,而是一个并行过程。即:创新同时涉及到创新思想的产生、研发、生产和营销,是这几个部门间同时作用,密切合作的结果,而不是依次进行的过程.

5.    系统集成网络模型:

这一模型中,最显著的特征是强调合作企业之间更密切的战略联系,更多借助于专家系统、仿真模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创新已不再是单独一个企业内部的一体化的职能交叉过程,而成为各企业间多机构多系统集成网络联结的一个过程.比如,基于技术合作的虚拟企业或战略联盟.

    注意系统集成与一体化模式的区别:前者是主要集成外部条件,强调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作;后者则集成企业内部条件,强调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合作。

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在逻辑上可划分为产生创意、评价创意、开发试验模型、进行工业原型开发和市场营销研究、初步实际应用、广泛应用和技术扩散等七个阶段。实际中,上述各阶段有时是多重并行的.因此,研究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及其管理,主要应侧重于研究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主要工作及如何做好工作,如计划的制定、创新的评价、创新活动的整合等工作.

企业产品创新过程管理的内容大体如下:

1).技术创新计划的制定:一般而言,在进行创新对象的选择上,在产品引入阶段主要是进行产品创新,到了产品成熟阶段才主要进行工艺创新.近年来也有同时进行的时候.产品创新计划的内容见P137页。

2).创新构思的形成与评价:构思产生于激发其产生的信息源.构思产生后,对其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市场潜力与变化趋势、市场稳定性、产品竞争能力、技术可行性、资源可支持性和迅速商品化的可能性.

3).开发过程控制:包括成本、质量和进度控制,主要是为了发现问题,纠正偏差,调整计划。注意:新产品开发的不同阶段上的控制重点各是什么(P138页)。此外,还应注意:开发过程的控制方法取决于开发项目的复杂性和控制不周密可能带来的损失。三种常用的进度控制方法:任务检查法、关键事件控制法和关键路径法。获取信息的三种主要途径:直接观察、通信、会议。

4).创新阶段整合:创新管理的关键问题.整合方式有三种:

串行整合,即创新各环节的活动依次进行,上一环节完成后再交由下一环节开始.

交叉整合:上一工作阶段的工作还未完成就开始下一阶段的工作;每一个上游阶段都可吸收一定的下游工作人员参加。

并行整合:各部门各阶段一开始就同时运行,考虑全部因素,及时沟通,相互协调,尽量缩短创新时间.

四、技术创新的动力

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来源于多种因素的共同推动,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种:

1.    科学技术的突破与发展:这是技术创新的原动力.

2.    市场需求及其变化:由市场需求引发的技术创新大多是产品或工艺创新,具有周期短,回收快,风险小等特点

3.    市场竞争压力:促使企业更快、更好的动因,所以可引发、激励企业技术创新

4.    政府政策的激励:政府的产业技术政策(包括产业结构的选择和技术发展政策、促进各种技术创新资源向技术开发领域的投入政策)可起到激发、引导和营造环境的作用

5.    企业内在的动力:源于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和企业家及其精神的企业内在动力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根本动力.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是创新的投资主体、是研发活动的主体、是创新利益分配的主体等三个方面。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从企业内部促进、推动企业主动创新,这种主动性不仅使企业在创新时间上领先,而且还能在创新技术上领先,从而形成一种持续的竞争优势。

 

五、技术创新组织的典型形式

(一)技术创新对企业组织结构演进的影响(一般了解)P140页

   简单技术对应直线制组织、

   复杂技术对应事业部制组织(也是发达国家企业内部组织的“流行结构”)、

   高新技术对应矩阵组织。

(二)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组织形式常见的有:

1)    内企业与内企业家:由企业内部员工在一定限度时间内进行.这种方式的特点是风险小,但积极性需靠奖励来维持.

2)    技术创新小组:也被称为”开放的灵活反应组织”.特点是创新小组成员自愿参加;小组由完成任务所需的各方面专业人员组成,并且所有成员参与决策;小组属于企业原有组织结构内的新设组织单元;拥有自主权和明确的创新目标;小组的职能一般比较完备,在创新过程中有较高的效率.

3)    新事业发展部:一般是大企业为了开创全新事业时而单独设立的组织形式,拥有很大决策权,只接受企业最高主管的领导,是独立于现有运行体系之外的分权组织。由于重大的技术创新伴有很大的风险,所以又称风险事业部,

4)    技术中心:是大企业集团从事重大关键技术研发活动而设立的专门机构,有一定的超前性和综合性,一般采取矩阵式组织结构,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企业技术中心的职能主要包括:开发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参与企业技术发展的战略的制定和重大技术引进与改造项目的论证;与有关科研机构合作创新;吸引国内外科技人才来企业工作;对企业内其他技术机构的工作提供指导和咨询。国外企业技术中心的研究项目大体分为三类,各占1/3:核心技术研究(着眼于建立并保持企业竞争优势)、进攻型研究(针对市场需要开发新产品,获取现实创新利益)与防御型研究(跟踪技术发展动向,着眼于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

5)    动态联盟:是为了适应市场多变的环境而形成的。一方面竞争环境的快速变化要求企业有迅速响应变化的能力;另一方面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意味着新产品开发风险的加大,要求企业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而同一个企业很难满足这两个相互矛盾的要求。大企业风险承受能力强,但市场反应速度慢,小企业反应快但风险承受能力低,因而才出现了动态联盟,使企业能同时具有迅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

动态联盟是一些独立的经济实体基于某种共同的目标而组织起来的一种灵活的临时性联盟。联盟一般没有地理上的边界,成员企业拥有互补的资源和核心能力是联盟的纽带.

动态联盟的特征有三个:是基于对市场机会的响应而形成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互补性联合,市场机会是联盟的基础,形成抓住机会的需的竞争优势则是联盟的目的;是一种无确定边界的动态性网络组织;是建立在各成员企业间相互信任、分工协作基础之上的互利互惠的组织。

例:组织动态联盟的目的是( 

A.形成竞争优势

B.抓住市场机会

C.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D.开拓市场

动态联盟的优势:五个方面,见P144。

动态联盟的机制:成员企业间在法律上可以是合伙、合资、发包和承包的关系、委托代理关系、母子公司关系等。成员互补的核心竞争力是动态联盟的联结纽带,而由相关企业构成的组织网络是形成动态联盟的孵化器。

(三)技术创新组织的选择

企业在进行上述创新组织形式的选择时需着重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    是否设立专门的创新组织机构,根据实际情况权衡利弊;

2)    创新过程中是实行集权还是分权

3)    创新组织是正式组织还是非正式组织:内企业非正式程度最高,创新小组次之,而技术中心和新事业部的非正式程度最低.研究表明,非正式程度较高的创新组织在激发创新人员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方面有明显的优越性.

例:在常见的企业技术创新组织形式中,(  )的非正式程度最高。

A.内企业

B.创新小组

C.技术中心

D.新事业发展部

这部分内容,大家还应注意案例分析题的可能性,对各种组织的选择,要能灵活运用上述知识.

六、技术创新组织中的关键角色(需熟悉)

一般地说,创新过程中的主要活动包括五种:信息收集和处理、创新环境建设、提出方案、解决各种技术问题、指挥协调。与这五种活动相对应,也应有人扮演五种关键角色:

信息守门人,常是科学家、工程师,他们是创新组织与外部信息源联接的纽带;

创新倡导者,一般是年长的、有经验的项目领导或原任的领导者(04年教材是 “或以前的企业家” );

创新构思产生者,一般是富有创造性的科学家或工程师

技术难题解决者,一般是有较高专业技术能力的专家;

项目管理者:对创新活动进行计划、组织与协调。

例: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富有创造精神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扮演的角色往往是(  

A.信息守门员

B.创新倡导者

C.创新构思者

D.技术难题解决者

 

七、技术创新风险及其防范

技术创新是具有风险的,所以要正确理解什么是技术创新的风险.

   1.技术创新风险:是指创新主体(企业)在创新过程中,由于技术本身和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创新项目本身的难度以及企业自身能力的制约,导致技术创新不能取得预期成果或失败而造成各种损失的可能性.

其中,技术上的不确定性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导致:技术本身的不成熟,缺少辅助技术,技术发展太快以及市场的激烈竞争。

市场的不确定性包括:市场需求变化出人意料,市场预测不准确,存在模仿的可能,技术引进的冲击(注意:它不属于技术上的不确定性)。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不确定性因素,比如政策法规的不确定性、投资的不确定性、人才的不确定性等等。

2.技术创新风险的种类:(一般了解,P147页,注意文中例子

3.技术创新风险的规避:对于技术创新风险的规避主要从两方面着手:首先是要建立技术创新风险的预警系统,也就是说要对风险提前识别,预测和评估注意:掌握什么是识别、预测和评估P149页,简单说,即“识别风险信号,预测将来出现的风险,评估可能的损失”,根据风险的性质和程度适时发出不同程度的警报,提醒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以及全体有关人员注意,以便进行防范.这是防范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必然要做到及时传递信息,严格监控早期阶段的风险.

 

其次,在此基础上要做好风险的防范.这一防范包括两个层次和三个方面。

两个层次是:企业水平的技术创新风险防范和项目水平的技术创新风险防范。(具体内容请参见P149)

三个方面是:企业对技术创新风险的回避、转移、分散和控制(P150页)的总称.它包括企业整体发展水平的防范和针对某一具体项目风险的防范.

 1)风险的回避:有三个层次:方向性的回避高风险创新领域、回避高风险的创新项目性、和回避高风险的创新方案。回避的五原则有:回避不必要承担的风险;回避远超过企业承受能力的风险;回避那些不可控性、不可转移性和不可分散性较强的风险;主观与客观风险并存时以回避客观风险为主;技术、生产、市场三种风险并存时一般以回避市场风险为主。

 2)风险的转移:分为两种形式:技术创新风险的财务转移(把部分风险损失转移给其它企业)和客体转移(把部分创新活动转移给其它企业,比如技术转让、委托开发和联合创新等)

3)风险的分散:指企业通过选择合适的技术创新项目组合,进行组合开发创新,使整体风险得到降低。注意两点:一是高风险与低风险项目适当搭配,二是项目组合的数量要适当。

4)风险的控制:指在辨析和分析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预测和预控,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程度。风险控制主要针对决策风险、技术风险和和产风险中的部分可控风险因素而言。不可控的可通过回避、转移、分散等方式来防范。

 

八、技术创新成果的扩散

掌握技术创新成果是怎样扩散的,应该对这一过程怎样管理.

   技术创新成果扩散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将技术创新成果传播给潜在使用者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提供技术创新成果过程,成果提供者和潜在使用者的交流过程和采用技术创新成果过程三个阶段.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使上述三个过程顺利实现转换.

对成果提供过程而言,主体即扩散源是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其职责主要是提供信息服务,进行信息传播.对这一过程的管理实际上是拥有成果的主体对技术市场开发的计划、组织和控制,以实现自身成果的扩散。

对成果采用过程而言,采用者一般是企业,也可能是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企业应根据自身的需要以最合理的方式和价格选择最实用的技术.对这一过程的管理包括四个方面,见P153页。创新的采用者也同时有可能是再次扩散的成果供应者,所以采用者也应注重信息服务.

对提供者与采用者之间的交流过程而言,它们之间的很多具体环节实际上都是共同进行的,而且是一对多的交流过程.交流的成功与否,将会直接决定成果扩散效率与效益的高低.在交流过程中,创新供应者和采用者应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确定重点交流对象——确定重点交流环节——统筹安排扩散中的各类资源的投入

技术创新成果扩散具有以下性质

1)是一种“教”与“学”的扩散;

2)需要有效的沟通;

3)实现的前提是顾客对因技术创新成果扩散而带来的产品的态度,若顾客不愿接受,就不可能得到扩散;

4)能否实现取决于创新技术拥有者和潜在接受者对实现技术创新成果扩散成本与收益的期望,即双方都要以对支付的成本和取得的效益满意为前提。这是制约技术创新成果扩散实现与否的根本原因;

需要一个有序竞争的技术市场。
相关阅读

添加经济师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经济师备考学习群

加入备考学习群

经济师备考学习群

加学霸君领资料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经济师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