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会计
一 财务会计概论
1 现代企业会计两大分支。现代会计以企业会计为核心,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信息主要是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管理部门等与企业具有经济利害关系的外部使用者的需要,同时也能满足企业企业内部管理部门对有关信息的需要。管理会计信息主要是满足企业内部各级管理部门开展决策的信息需要。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包括预测分析、决策分析、全面预算、成本控制和责任会计等方面。财务会计亦称外部会计或对外报告会计。管理会计亦称内部会计或对内报告会计。财务会计必须遵循凭证-账簿-报表这一传统会计基本模式。管理会计核算灵活,没有统一模式,主要面向未来和现在,以提供未来和即时信息为主。
2 财务会计理论的主要内容。会计理论是一套由前后一致的会计假设、会计概念、会计原则所组成的概念框架。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和货币计量。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典型的是企业,但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如企业法人,也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如企业内部的相对独立核算单位、由多个企业法人组成的企业集团等。会计主体规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会计期间通常是一年,称为会计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在我国,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客观性、实质重于形式、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明晰性、权责发生制、配比、谨慎性、历史成本、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和重要性。实质重于形式: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设备作为固定资产入账。一贯性是纵向,可比性是横向。企业的会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权责发生制以权利取得和责任完成作为收入和费用发生的标志。配比原则:一是根据收入与费用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直接配比,二是根据收入与费用项目的存在的时间上的一致关系。会计核算中,评价某些项目的重要性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财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资产:首先形成资产的交易或事项必须已经发生。其次资产必须是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最后作为资产预期应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即资产是可望给企业带来现金流入的经济资源。会计核算上通常按流动性对资产分类,可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扩号里的称为长期资产也叫非流动资产。负债:首先是企业的现有义务。企业在将来要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可能产生的债务,不能作为会计上的负债处理。其次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企业的负债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收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虽然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由于不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就不属于企业的收入,而作为营业外收入,也称利得。费用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自然灾害损失和投资损失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会计恒等式。
3 财务会计循环。人们将财务会计确认(填制审核凭证),计量(货币计价和成本计算)、记录(设置帐户、复式记账、登记账簿)、报告(财产清查、编制报表)等为主的会计基本程序及相应方法称为会计循环。财务会计确认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某一事项是否需要确认。二是该事项应在何时确认。三是该事项应确认为什么会计要素。财务会计确认,在方法上一般是通过填制和审核凭证来进行。只有审核后的并确认是正确无误的原始凭证才能作为填制记账凭证和登记樟簿的依据,所以,填制和审核凭证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性、正确性的有效手段。通过帐户之间金额相等的平衡关系,以了解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相互联系地反映资金增减变动的完整内容。登记账簿应该以记账凭证为依据。
4 财务会计规范。我国财务会计核算规范主要由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组成,并已形成了以会计法为核心的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二 财务会计报告。1 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帐户式和报告式 我国采用帐户式的资产负债表。我国资产负债表主体部分的各项目都列有“年初数”和“期末数”两个栏目,是一种比较资产负债表。
编制方法:
1)有的项目根据总账科目期末余额直接填列,如资产方的“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工程物资”,“递延税款借项”等项目,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方的“短期借款”,“应付票据”,“预计负债”,“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等项目。
2)有的项目根据若干个总账科目期末余额计算后的数字填列,如资产方的“货币资金”项目,应根据“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三个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填列,又如“固定资产净值”项目,应根据“固定资产”总账的期末余额减“累计折旧”总账期末余额的差额填列。
3)有的项目根据总账科目期末余额减去部分数额后的数字填列,如“长期债权投资”、长期负债中的“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项目,应根据各该总账的期末余额减去一年内收回或到期部分的金额后填列。
4)有的项目根据有关明细账期末余额直接填列,如“法定公益金”项目,应根据“盈余公积”科目所属“法定公益金”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5)有的项目根据几个明细账期末余额计算填列,如“应收账款”项目应根据“应收账款”所属明细账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有关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2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利润表主要是依据收入实现原则和配比原则的要求。是一张动态会计报表。有单步式和多步式。我国采用的是多步式。包括正表和补充资料两部分。
3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有关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报表。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现金流量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是否良好,偿债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企业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现金流量分为三类: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我国的现金流量表属于年度报表,由报表正表和补充资料构成。正表采用报告式。
4 其他财务会计报告。现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编报的会计报表附表有: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利润分配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分部报表。
三 财务报告分析1 分析的意义和内容。财务报告分析的基本内容三方面:一是偿债能力分析,二是营运能力分析,三是盈利能力分析。
2 基本方法。财务报告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是利用会计报表及有关资料中两项相关数值的比率。(相关比率、结构比率和动态比率)。动态比率分定基和环比比率。比较分析法:公认标准、行业标准、目标标准、历史标准。运用历史标准的具体方法有三种,即期末与期初对比,本期与历史同期对比,以及本期与历史最好水平对比。趋势分析法:编制绝对数比较会计报表。编制相对数比较会计报表。
3 基本指标1) 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偿债能力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比率是衡量短期债务清偿能力最常用的比率,是衡量企业风险的指标。(2:1)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1:1)速动资产是企业在短期内可变现的资产,等于流动资产减去存货后的金额,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和应收账款。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中流动性最差的一种,其变现不仅要经过销货和收账两道手续,而且存货中还会发生的一些损失。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50%)。有形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无形资产净值)×100%。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2 营运能力分析。1)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销售收入净额=销售收入-销售退回、折让和折扣。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期初+期末)/2。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应收账款平均余额×360÷销售收入净额。2)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次数=销货成本÷平均存货。平均存货=(期初+期末)/2。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平均存货×360÷销货成本。3)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4)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总资产平均余额 平均总资产=(期初+期末)/2。3 获利能力分析。1)销售净利润率=净利润÷销售收入净额×100%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额。2)资产净利润率=净利润÷资产平均总额×100% 资产平均总额=(期初+期末)/2。3)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实收资本(或股本)×100%。4)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100% 净资产=总资产-流动负债5)普通股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6)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场价格÷普通股每股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