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政府的经济职能和宏观调控的作用
1.政府的经济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四项: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界定市场机制和政府经济作用的一般原则:在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地方,就应当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经济运行的作用;在市场机制不能发挥作用或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地方,才需要发挥政府的经济作用
2.宏观调控的方式和手段
两种方式: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
直接调控实质上是一种限制微观经济主体的自主性和市场机制自发作用的调控方式,并具有强制性特点;间接调控是以承认微观经济主体自主经营和市场机制作用为前提的,也是以存在完善的市场体系为条件的,是运用经济手段和市场参数调节经济运行的调控方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应采取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相结合,以间接调控为主的方式。
4种主要调控手段:国家计划、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国家计划
具有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计划指标大都是预期性或预测性的。
运用国家计划进行宏观调控,首先要制定全局性的经济发展战略,然后编制符合发展战略的经济发展计划,保证社会总的供需平衡和经济结构的合理化。
经济手段
含义:用来调控经济运行的经济政策的总称。
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价格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外贸政策。
调节对象:市场体系或总体市场,实际上是一种利益诱导。
特点:弹性调节而非刚性调节,不具有强制性。
法律手段
内容: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
体现: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直接调节;为市场机制的有序运行提供法律保障;用法律手段规范和保证其他调控手段。
特点:普遍的约束性、严格的强制性和相对稳定性。
行政手段
特点:直接性、强制性和速效性
例题:单选
政府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有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两种方式,直接调控实质上是一种 ( )的调控方式。
A. 限制微观经济主体的自主性和市场机制自发作用
B.承认微观经济主体自主经营和市场机制作用
C.运用经济手段和市场参数调节经济运行
D. 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参数调节
答案:A
(四) 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1. 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
四个方面: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1)促进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调控要使经济增长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上,防止大起大落。
目标是要在结构优化、效益提高的基础上保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地增长。
(2)增加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4种类型的失业:季节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由市场信息不完全和工作变换而引起;结构性失业,特点是经济中既有失业人口又有职位空缺,但而者不匹配;周期性失业,经济处于衰退或萧条阶段而引起的失业。
充分就业: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就业状况,并不排除诸如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的存在,但此时的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一般认为是4%--6%。
我国:目前就业问题严重,政府要把扩大就业作为最重要的调控目标。
(3)稳定物价
保持价格总水平的稳定,既要避免通货膨胀,也要避免通货紧缩。价格总水平通常用价格指数来表示。
(4)平衡国际收支
平衡国际收支,是指既不发生较大幅度的逆差,又不发生较大幅度的顺差。
2.宏观经济的目标冲突及政策目标选择
宏观政策目标之间既有一致性,也有矛盾冲突。例如:经济增长目标与增加就业目标之间的互补关系;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与价格稳定目标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等目标与国际收支平衡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和矛盾性。
政府在选择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时,首先要考虑本国经济运行周期的阶段特征和社会所面临的紧迫任务;其次,要考虑世界经济形势对本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
3.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
西方国家:基本手段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我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国家计划或规划。
(1)国家计划或规划
作用:提出明确的宏观调控目标和总体要求,为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提供依据。
(2)财政政策
包括:财政收入政策(主要是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类型: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
紧缩时:在收入方面增税,在支出方面紧缩财政支出;
扩张时:在收入方面减税,在支出方面扩大财政支出。
(3)货币政策
功能:保持币值稳定和总量平衡。
主要工具: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以及窗口指导。
紧缩型货币政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和再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
扩张型货币政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和再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政府债券。
(4)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的协调
四种搭配方式:双松、双紧、一松一紧和均为中性。
例题:多选
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 ( )。
A.促进经济增长 B.增加就业
C.稳定物价 D.充分就业
E.平衡国际收支
答案:ABCE
(五) 对外开放的必然性和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
对外开放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外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开放型经济,其发展不仅要求形成国内统一、开放的市场,还要求形成范围广泛的世界市场;要求把资源配置的范围扩展到世界市场,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我国还建立了许多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的经济开发区等。
例题:多选
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从根本上说,是( )的客观要求。
A.提高经济效率,实现社会公平
B.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全球化
C.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和基本矛盾
D.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案:BD
(六) 对外贸易的作用和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调控
1. 对外贸易的基本作用
对外贸易在一国经济中的基本作用是:利用国际分工和比较优势,增进本国的财富;使资源得到更有效地配置,促进本国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增加外汇收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提高开放度,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对外贸易的传导作用
主要通过进出口贸易和世界市场商品价格波动两个渠道来实现。
主要表现为溢出效应和回波效应
对外贸易在国际经济中的溢出效应和回波效应的大小,主要受一国开放的程度、贸易依存度、一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以及双边贸易关系的等一些因素的影响
3.影响对外贸易的主要因素
对外贸易包括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两种。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成为贸易差额,若贸易差额为正,即为贸易顺差或出超;若为负值,则为贸易逆差或入超;若二者持平,则为贸易平衡。
影响一国出口贸易的因素主要有: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国际市场需求水平和需求结构
影响一国进口贸易的因素主要有:经济总量和总产出水平;汇率水平;国际市场商品供给状况;国际市场商品价格水平
例题:多选
国际贸易的溢出效应和回波效应是通过如下渠道传导的( )。
A.进出口贸易 B.世界市场商品价格波动
C.资本的流入和流出 D.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
答案:AB
(七) 对外经济合作
包括资本、技术、劳动力三个方面的合作。
1.国际资本流动
含义:资本在国家之间或地区之间的转移
原因: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有些国家资本过剩,有些国家资本匮乏,这在客观上就产生了资本在国家或地区之间流动的必要性。
内在动力:资本流动给流入国和流出国都能带来收益。
资本流入的积极作用:缓解本国资本要素不足;使本国外汇收入增加,有利于平衡国际收支;促进本国对外贸易发展。消极影响:短期资本流入容易造成本国货币金融秩序混乱;资本流入过多会加重外债负担;对长期投资利用不当还可能会成为资本输出国的附庸。
资本流出的积极作用:获得高额利润;带动本国出口贸易发展;有可能在经济上实现对他国的控制。消极影响:长期过度的资本流出会导致资本输出国经济增长的停滞,并减少本国就业机会。
2.国际技术转让
类型:国际技术贸易和国际技术交流
作用:加快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加速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缩短研制时间,节省研制费用;提高本国产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能力。
3.促进劳动力国际流动
经济原因:国民收入的国际差距;各国劳动力供求不平衡;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以及伴随着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及其他国际经济活动而来的劳动力流动。
经济效应:对流出国而言,若存在劳动力过剩且流出的是非智力型劳动力,则可以减轻本国就业压力,增加国民收入;而智力型劳动力的流出,会影响本国经济发展。对流入国效应相反。
(八)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
1.世贸组织的宗旨:通过彼此削减关税和减少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上的歧视待遇,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生产和交换,保证充分就业,增加收入和有效需求,提高生活水平;扩大服务的生产和贸易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等。
2.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
最惠国待遇原则:在不同成员之间实施非歧视待遇;
国民待遇原则:在出口成员和进口成员之间实施非歧视待遇;
透明度原则:保证贸易环境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
3.中国于2001年11月11日成为WTO正式成员。这是我国对外开放长期战略的一个重大步骤,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加入WTO,使我国获得了一个相对稳定和可预期的国际经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