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具有“鞭打快牛”负面效应的财政管理体制是()。
A. 统收统支制
B.分税制
C.收支挂钩制
D.包干制
2. 下列不属于1994年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内容的是()。
A. 建立财政专项转移支付体系
B.按照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自的事权,划分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
C.妥善处理原体制中央补助、地方上解以及有关结算事项
D.确立了新的预算编制和资金调度规则
3. 经过1997年和2000年两次调整,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中央与地方的分享比例调整到()。
A.中央占97%、地方占3%
B.中央占75%、地方占25%
C.中央占90%、地方占10%
D.中央占88%、地方占12%
4. 在经济萧条、存在通货紧缩时,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等,扩大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这体现了财政政策的()。
A.导向功能
B.资源配置功能
C.控制功能
D.稳定功能
5. 对一些高档奢侈消费品和资源性消费品征收消费税,可以达到引导消费方向、控制资源浪费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这体现了财政政策的()功能。
A.控制
B.协调
C.稳定
D.导向
6. 在社会总需求不足时,政府可以(),扩大社会需求。
A.减税、增加财政支出
B.增税、增加财政支出
C.减税、减少财政支出
D.减税、增加财政政策
7. 根据()对财政政策进行分类,可将财政政策分为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A.作用空间
B.作用时间
C.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
D.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
8. 我国1998-2004年期间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其实质是()财政政策。
A.紧缩
B.中性
C.扩张
D.稳健
9. 当社会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时,财政预算应采取的政策是()。
A.赤字预算的扩张性财政政策
B.盈余预算的紧缩性财政政策
C.全面扩张政策
D.收支相等中性财政政策
10. 当经济处于过热时期,政府不宜采取的措施是()。
A.提高投资支出
B.增加税收
C.减少国债发行
D.减少财政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