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为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八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理论》,共有三节,八个知识点,下面是这本章的考点归纳,请大家重点复习。
考点一:经济增长的含义
经济增长率=本年度经济总量的增量/上年所实现的经济总量
项目 | 具体内容 |
经济增长的含义 |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通常用经 |
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 | 1.劳动的投入数量:取决于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及投入的劳动时间。 |
经济增长因素分解 | 1.两因素分解:把经济增长看做劳动或资本与其生产率的作用的结果。 |
考点二: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
分类标准 | 具体类别 |
按照周期波动的时间长短 | 1.长周期:周期长度平均为50~60年,长波循环或康德拉耶夫周期 |
按照经济总量绝对下降或相对下降的不同情况 | 古典型周期:经济运行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为负增长 |
增长型周期:如果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率为正值,即经济总量只是相对减少而非绝对减少,我国经济周期属于增长型 |
考点三:分析和预测经济波动的指标体系
指标类型 | 含义 | 举例 |
一致指标 | 指标的峰谷出现的时间与总体经济运行的峰谷出现的时间一致,可以综合描述总体经济所处状态 | 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先行指标 | 预测总体经济运行的轨迹 | 制造业订货单,股票价格指数和广义货币M2 |
滞后指标 | 对总体经济运行中已经出现的峰谷确定 | 库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考点四: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方式
经济发展的含义: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并伴随着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增长以及技术的进步。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经济发展的核心: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
经济发展的基本内容:以人为本: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另一方面是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转变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促进“三个转变”:
(1)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3)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学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考点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三大特征
特征 | 内容 |
速度 | 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
方式 | 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 |
动力 | 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
考点六: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
1、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3、绿色: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4、开放: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5、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考点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
1、去产能:积极化解产能过剩;
2、去库存:化解房地产库存;
3、去杠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包括依法处置信用违约风险、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做好金融监管等措施;
4、降成本: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企业税费负担、降低社会保险费、降低企业财务成本、降低电力价格以及降低物流成本等;
5、补短板:培育发展新产业、加快技术、产品、业态等创新以及抓好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措施,补齐短板。
考点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内容
6项内容 | 具体内容 |
1.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 | 重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 |
2.创新 | 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
3.农业农村现代化 | (1)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
4.区域协调 | (1)从政策层面来说,要用好党中央、国务院赋予西部地区差别化政策,发挥东部沿海地区在全国经济转型发展中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
5.发挥市场的决定性 | 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 |
6.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 (1)拓展对外贸易,培养贸易新业态新模式 |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基本理念的内容是( )。
A.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公正
B.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公平
C.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D.稳定、协调、绿色、开放、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