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网校中级经济师刷题营正在进行中,群内有督学老师每日带学考点、带练试题、答疑解惑,利用碎片化时间,每天学会一个考点,日积月累,达到量的变化,如果你准备参加202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那么欢迎你加入中级经济师刷题营。
↓↓2024中级经济师备考刷题营 扫码加入↓↓
考点:货币均衡与失衡
货币均衡 | 即货币供求均衡,指在一定时期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状态。 特征: ①货币均衡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大体一致,而非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数量上的完全相等;②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在短期内货币供求可能不一致,但在长期内是大体一致的; ③现代经济中的货币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总体均衡状况。 |
货币失衡 | 货币均衡要求货币供给大体等于货币需求,如果货币供给偏离货币需求,则存在货币失衡。 两大类型: (1)总量性货币失衡:货币供给在总量上偏离货币需求达到一定程度,从而使货币运行影响经济的状态。 包括两种情况: 货币供应量<货币需求量:货币供给不足的情况,很少出现。 货币供应量>货币需求量:货币供给过多,经常出现,形成原因很多,例如政府向中央银行透支以融通财政赤字,过度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而不适当地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等,其后果之一就是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 |
(2)结构性货币失衡:货币供给与需求大体一致的总量均衡条件下,货币供给结构与对应的货币需求结构不相适应。 表现:为短缺与滞留并存,经济运行中的部分商品、生产要素供过于求,另一部分又求过于供。 原因:社会经济结构不合理,所以必须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加以解决,而经济结构的刚性往往使结构性货币失衡成为一个长期的问题。 (由于结构性货币失衡根源于经济结构,所以,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时更多地注意总量性失衡。) |
考点:货币均衡水平决定
流通领域的货币数量取决于货币的均衡水平。
1、在宏观经济方面,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
(1)社会总供给是以商品价格总额形态出现,表现为一定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2)社会总需求是以货币形态出现,表现为通过货币的多次周转而实现的社会购买力(MV)。
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关系,要求处理好货币数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要保证国民经济在物价稳定的条件下协调发展,就必须使流通领域中货币数量的增长幅度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相匹配。假定货币流通速度相对稳定,货币供应量(M1)应当与GDP同步增长,即:ΔM1=Y′·M0
Y′:GDP增长率;M0:上期货币存量;ΔM1:本期货币增量。
2、物价因素。
考虑物价自然上升的因素,流通领域中货币数量的增长应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即:本期货币增量ΔM1= (Y′+P′)·M0或货币供应量增长率M1′=Y′+P′
Y′:GDP增长率;P′:物价自然上涨率;M1′:货币供应量增长率。
经典习题示例:
关于货币均衡和失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货币均衡是货币供求作用的一种状态
B、货币失衡主要包括总量性和结构性和货币失衡
C、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
D、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数量上完全相等
E、货币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总体均衡状况
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若将物价自然上升因素考虑进去,流通界的货币数量增长应( )。
A.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B.略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C.等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
D.大大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剔除通货膨胀等非正常因素的影响,仍存在着物价水平自然上升的倾向。若将物价自然上升因素考虑进去,则流通领域中货币数量的增长应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即M1'=Y'+P',其中,Y'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P'为物价自然上涨率;M1'为货币供应量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