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节考点:
1、货币供给与供给量。货币供给侧层次划分需重点掌握。
2、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指标。注意多选的考查。
3、货币供给机制,掌握基本内容。货币供给量的公式,可能会有计算题。
4、理解货币均衡和失衡的含义,货币均衡的特征,以及货币失衡的类型及其特征。
考点一:货币供给及社会融资
1、货币供给:货币供给主体即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主体供给货币以满足其货币需求的过程。(供给分析包括货币供给的机制和货币供给的决定)
货币供应量:指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2、货币供给层次
划分依据:资产的流动性
货币供给层次 | 内容 |
M0 | M0=流通中的货币(企事业单位、个人、机关团体、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所持硬币和现钞之和) |
M1 | M1(狭义货币供应量)=M0+单位活期存款 |
M2 | M2(广义货币供应量)=M1+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 准货币: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 其它存款:含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等,财政存款除外 |
3、社会融资规模(2011年起,央行发布数据)
定义: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非金融企业和住户)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
(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指标:
(1)金融机构通过表内业务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包括人民币贷款和外币贷款。
(2)金融机构通过表外业务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
(3)实体经济利用规范的金融工具、在正规金融市场获得的直接融资,包括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筹资和企业债券融资。(直接融资)
(4)以其他方式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包括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小额贷款公司和贷款公司贷款。
经典真题:
1、在我国,纳入货币供应量指标统计的各类存款中,不属于准货币的是( )
A、单位定期存款
B、个人存款
C、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
D、单位活期存款
考点二:货币供给机制
1、货币供应量包括:现金和存款
现金:中央银行的负债
存款:商业银行的负债
货币供给机制 | 内容 |
信用创造货币机制 主体:中央银行 | ①央行按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或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的要求,确定其信贷规模。 ②央行对商业银行、政府的债权及持有的国际储备增加,其负债也增加。 (信用创造货币是当代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机制的重要内容。) |
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机制 主体:商业银行 | 中央银行每放出一笔信用,通过银行体系的辗转存款,都可以派生出大量新增存款。 商业银行不能无限制的创造派生存款,制约因素: (1)缴存央行存款准备金。 (2)提取现金数量。 (3)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 |
货币供应量M=基础货币B×货币乘数K B:中央银行放出的信用是扩张信用并创造派生存款的基础,故被称基础货币。 包括:央行发行的货币和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 K:扩张倍数/货币乘数,等于存款准备金率与货币结构比率之和的倒数。 |
经典真题:
1、基础货币的扩张倍数又称为货币乘数,其数值大小会受到( )的影响
A、存款准备金率
B、直接融资比例
C、债券收益率
D、汇率水平
考点三:货币均衡与失衡
1、货币均衡与失衡的含义
货币均衡与失衡 |
内容 |
货币均衡 |
定义:即货币供求均衡,指在一定时期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状态。 特征: (1)货币供给与需求大体一致,并非供给与需求数量上的完全相等 (2)动态过程 短期内供求可能不一致,长期内大体一致 (3)一定程度上反映经济总体均衡状况。 |
货币失衡 |
定义:货币供给偏离货币需求。
1、总量性失衡(央行更多的关注):
供给量>需求量
2、结构性失衡:货币供求总量大体一致,但供求结构不相符 表现为:短缺与滞留并存;须通过经济结构调整解决 二者关系:相互交织,且结构性失衡根源于经济结构 |
2、货币均衡水平决定
(1)货币均衡水平决定了流通领域的货币数量。
(2)货币的均衡与经济增长及物价水平的关系:△M1=(Y’+P’)×M0
M1’:货币供应量增长率;Y’:GDP增长率;P’:物价自然增长率
经典真题:
1、关于货币均衡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动态上保持一致
B、在长期内,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大体一致
C、在短期内,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完全一致
D、在任一时点上,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数量上完全相等
E、在现代经济中,货币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总体均衡状况
货币均衡的特征:
(1)货币均衡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大体一致,而非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数量上的完全相等。
(2)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在短期内货币供求可能不一致,但在长期内是大体一致的。
(3)现代经济中的货币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总体均衡状况。
温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网校-py独立创作完成,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