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脉络:货币政策(含义、内容)→货币政策目标(目标体系、中介目标、最终目标)→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选择性等及其具体内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我国货币政策实践
考点一: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
定义:是一国金融当局制定和执行的通过货币供应量、利率或其他中介目标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手段。
包括三个方面:①政策目标;②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③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
经典真题:
1、货币政策的内容包括( )
A、预期达到的货币政策效果
B、货币政策目标
C、预期达到的中央银行国际合作目标和效果
D、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E、与治理通货膨胀相关的财政政策
考点二:货币政策的目标
货币政策的目标 |
内容 |
目标体系 |
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劳动力充分得到就业的状况)、平衡国际收支 |
中介目标 |
1、定义:又称货币政策的中间指标、中间变量,指介于货币政策工具变量(操作目标)和货币政策目标变量(最终目标)间的变量指标。 2、选择中介目标的原则: (1)可控性:流通中货币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 (2)可测性: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内,可随时进行量的测算和分析。 (3)相关性:短期市场利率变化影响金融机构、企业、居民的资金实际成本和机会成本,改变手段达到收紧或放松银根、抑制或刺激投资的目的。 3、常用中介目标的变量指标: (1)利率(短期的市场利率,具体操作中有的使用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有的使用短期国库券利率。) (2)货币供应量 (3)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 (4)通货膨胀率 |
最终目标 |
保持货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 |
经典真题:
1、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利率,在具体操作中可以使用的是( )
A、再贴现利率
B、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C、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
D、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考点三:货币政策工具及选择
货币政策工具 |
内容 |
一般性政策 |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 |
选择性政策 |
消费者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 |
直接信用控制 |
方式:以行政命令直接控制金融机构的信用活动 手段: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比率、直接干预 |
间接信用指导 |
方式:以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间接控制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 |
经典考题:
1、关于货币政策工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开市场操作属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B、货币政策工具必须与货币运行机制相联系,并且具有可操作性
C、道义劝告属于传统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D、窗口指导属于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考点四:一般性货币政策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 内容 |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 作为货币政策的一种自动稳定机制,而不将其作为适时调整的经常性政策工具来使用。 缺点: 力度强:对信用扩张能力和货币乘数影响大(“猛药”) 时滞长:通过商业银行的辗转存贷实现 |
再贴现 | 指央行向持有商业票据等支付工具的商业银行贴现。 缺陷:主动权操纵在商业银行手中,所以中央银行的再贴现政策是否能够获得预期效果,还取决于商业银行是否采取主动配合态度。 |
公开市场操作 | 含义: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买卖国债、发行票据的活动即为公开市场操作。(更具有弹性和优越性) 调控基础货币,直接影响货币供应。 缺陷: 要求金融市场全国性、独立性; 必须有其他货币政策配合。(存款准备金) |
经典考题:
1、关于再贴现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没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配合,再贴现政策就无法发挥作用
B、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相比,再贴现政策工具的弹性相对更大一些,作用力度相对要缓和一些
C、再贴现政策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很大,作用力度很强
D、再贴现政策是否能够获得预期效果与商业银行是否主动配合无关
考点五:选择性货币政策
1、消费者信用控制:
指央行对不动产以外的耐用消费品销售融资予以控制。
包括:规定分期付款购买耐用消费品的首付最低金额、还款最长期限、适用的耐用消费品种类等。
2、不动产信用控制:
指央行就金融机构对客户购买房地产等方面放款的限制措施,抑制房地产及其他不动产的交易投机。
3、优惠利率
4、预缴进口保证金等
经典考题:
1、下列政策工具中,属于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加以调节和影响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 )
A、公开市场操作
B、再贷款
C、不动产信用控制
D、法定存款准备金
考点六: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实践
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定义: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货币传导机制是否顺畅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2)传导体系:央行→货币市场→金融机构→企业(居民)
(3)传导机制: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
(4)传导效率的影响因素:
①对货币政策灵敏反应的经济主体;
②发达的金融市场;
③高程度的利率汇率市场化我国的货币政策实践。
2、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1)2006-2007年,我国货币政策从“稳健”转到“适度从紧” 再到“从紧”。
(2)2008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急剧恶化为国际金融危机,我国货币政策从“从紧”转向“适度宽松”,如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3)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1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宏观政策导向发生了一个重要变化。之后,2011-2017年7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确定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我国已连续8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4)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
①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预调微调,稳定总需求;
②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
③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经典真题:
1、2008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急剧恶化为国际金融危机,在此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及时采取的措施有( )。
A、上调贷款基准利率
B、下调贷款基准利率
C、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D、保证流动性供应
E、转向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
温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网校-py独立创作完成,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