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指导】:本部分内容较多,在历年中级经济师的考试中所占分值也较大,除本文列举的四大考点外,传统货币数量说的相关内容建议各位也要掌握好。每个考点后精选的历年的经典真题、或经典考法、或补充边角知识点,各位要利用好,学会举一反三。
考点一: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1936年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了流动性偏好论。
1、基本思想:经济主体之所以需要货币,是因为存在“流动性偏好”这一普遍心理倾向,即愿意持有具有完全流动性的货币而不是其他缺乏流动性的资产,以应付日常的、临时的或投机的需要,从而产生货币需求。
2、决定货币需求的三类动机:
(1)交易动机:由于收入和支出的时间不一致,为进行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
(2)预防动机:为应付各种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如应付失业、疾病等意想不到的需要,以及企业的不时之需。)
(3)投机动机:由于利率的不确定性,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期需要持有货币,以便从中获利的动机。
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
(1)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构成交易性需求,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即:L1=L1(Y)
(2)投机动机构成投机性需求,由利率的高低决定,是利率的减函数,即:L2=L2(i)
(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L(货币需求)=L1(Y)+L2(i)
4、流动性陷阱:当利率降到某一低点时,货币需求会无限增大,此时无人愿意持有债券,都愿意持有货币,流动性偏好具有绝对性,这就是著名的流动性陷阱。
5、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建立在“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收入是短期资产”两个假定之上,采用了大量的心理分析法。20世纪50年代以后,突出了利率在货币需求中的作用。
经典真题:
1、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货币需求理论认为( )
A、货币需求由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决定
B、恒久性收入越高,所需货币越多
C、当利率降到某一低点时,货币需求会无限增大,此时无人愿意持有债券,都愿意持有货币
D、货币供求的数量决定物价水平
E、人力财富比例越高,所需准备的货币越多
考点二: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
(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
1、货币供给
定义:指货币供给主体即一国或者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主体供给货币以满足其货币需求的过程。
货币供给分析:
(1)货币供给的机制:侧重于货币的创造过程;
(2)货币供给的决定:侧重于分析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因素。
2、货币供应量:指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3、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
一般依据资产的流动性,即各种货币资产转化为通货或现实购买力的能力来划分不同的货币层次。
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层次划分:
(1)M0=流通中货币(指企事业单位、个人、机关团体、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所持有的硬币和现钞总和,即通常所指的现金);
(2)M1=M0+单位活期存款
(3)M2=M1+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
【注】:
M1:狭义货币供应量,因其流动性较强,是中央银行重点调控对象;
M2:广义货币供应量,是研究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变量;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的流动性较弱,属于准货币。
4、社会融资规模
定义: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度或每年)实体经济(即非金融企业和住户)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
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指标:
(1)金融机构通过表内业务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包括人民币贷款和外币贷款。
(2)金融机构通过表外业务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
(3)实体经济利用规范的金融工具、在正规金融市场所获得的直接融资,主要包括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筹资和企业债券融资。
(4)以其他方式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主要包括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小额贷款公司和贷款公司贷款。
社会融资规模与传统的贷款指标不同,它既包括实体经济从银行业获得的融资,也包括实体经济从证券业和保险业获得的融资。社会融资规模是一个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
经典真题:
1、金融机构通过表外业务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有( )
A、贷款承诺
B、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
C、保险公司赔偿
D、信托贷款
E、金融债券
考点三:货币供给机制
货币供应量包括现金和存款两个部分,其中现金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是商业银行的负债。
货币供给机制 | 内容 |
中央银行的信用创造货币机制 | ①中央银行利用自身掌握的货币发行权和信贷管理权,来创造信贷资金来源。 ②信用创造货币是当代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机制的重要内容,并且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为中央银行所掌握。 |
商业银行的扩张信用并创造派生存款机制 | ①商业银行尽管不具备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但是具备在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基础上扩张信用并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②中央银行每放出一笔信用,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这部分新增信贷资金发放新的贷款;而发放新的贷款又派生新增存款,又成为商业银行再发放贷款的资金来源。 ③商业银行不能无限制地创造派生存款。一般来说,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并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要受到三类因素的制约: (1)受到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限制:商业银行所吸收的存款并不能全数用于发放贷款或投资于有价证券。 (2)受到提取现金数量的限制:一旦商业银行的存款转化为现金,流出银行体系,这部分存款也就失去了扩张信用并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3)受到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等的限制。 ④货币供应量的公式M=B•K B:基础货币,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K:货币乘数,基础货币的扩张倍数,等于存款准备金率与货币结构比率之和的倒数。(基础货币的扩张倍数取决于商业银行在其所吸收的全部存款中需存入中央银行部分所占比重即存款准备金率,以及需转化为现金及财政存款等所占比重的货币结构比率。) |
经典真题:
1、关于货币供给机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商业银行不能无限制的创造派生存款
B、中央银行每放出一笔信用,通过银行体系的辗转存款,都可以派生出大量新增存款
C、信用创造货币是当代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机制的重要内容
D、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不为中央银行所掌握
考点四:通货膨胀的治理
治理 | 措施 |
紧缩的需求政策 | 紧缩性财政政策:限制支出、减少需求,即增收节支,减少赤字。 措施:①减少政府支出;②增加税收;③发行公债(政府发行公债后,可以利用"挤出效应"减少民间部门的投资和消费,抑制社会总需求。) |
紧缩性货币政策主要措施: ①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减少货币供给量。 ②提高再贴现率: 提高再贴现率可以增加商业银行借款成本,迫使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利率和贴现率,令企业因贷款成本增加而减少投资,货币供给量随之减少。 提高再贴现率还可以影响公众的预期,达到鼓励增加储蓄、减缓通货膨胀压力的作用。 ③公开市场操作: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行一般会通过公开市场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出售有价证券,从而达到紧缩信用、减少货币供给量的目的。 | |
积极的供给政策 | 在抑制总需求的同时,积极运用刺激生产的方法增加供给来治理通货膨胀,主要措施有: 减税;削减社会福利开支;适当增加货币供给发展生产;精简规章制度。 |
经典真题:
1、可以产生“挤出效应”减少民间部的投资和消费的措施是( )
A、减少政府支出
B、政府发行公债
C、政府降低企业所得税率
D、政府购买社会服务
中级经济师考试报名中,今年通关取证在此一举!
现在购课送新版教材+历年真题汇编+题库VIP,详情戳>>>
温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网校-py独立创作完成,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