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制度: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货币汇率确定与变动的基本模式所作的一系列安排。这些制度性安排包括中心汇率水平、汇率的波动幅度、影响和干预汇率变动的机制和方式等。
1、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
固定汇率制 | 浮动汇率制 |
指汇率平价保持基本不变,市场汇率波动被约束在一个狭小的界限内的汇率制度。 历史上曾经出现两种固定汇率制度——国际金本位制下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 | 指没有汇率平价和波动幅度的约束,市场汇率随着外汇供求状况变动而变动的汇率制度。 (1)根据官方是否干预,浮动汇率制分为自由浮动与管理浮动; (2)根据汇率浮动是否结成国际联合,浮动汇率制分为单独浮动与联合浮动。 |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现行汇率制度的划分
按照汇率弹性由小到大:
汇率制度 | 制度安排 |
货币局制 | 官方通过立法明确规定本币与某一关键货币保持固定汇率,同时对本币发行作特殊限制,以确保履行法定义务。 |
传统的钉住汇率制 | 官方将本币实际或公开地按照固定汇率盯住一种主要国际货币或一篮子货币,汇率波动幅度不超过±1%。 |
水平区间内钉住汇率制 | 类似于传统的钉住汇率制,不同的是汇率波动幅度大于±1%。 |
爬行钉住汇率制 | 官方按照预先宣布的固定汇率,根据若干量化指标的变动,定期小幅度调整汇率。 |
爬行区间钉住汇率制 | 水平区间内的钉住汇率制与爬行钉住汇率制的结合,与爬行钉住汇率制不同的是汇率波动的幅度要大。 |
事先不公布汇率目标的管理浮动 | 官方在不特别指明或事先承诺汇率目标的情况下,通过积极干预外汇市场来影响汇率变动。 |
单独浮动 | 汇率由市场决定,官方即使干预外汇市场,目的也只是缩小汇率的波动幅度,防止汇率过度波动,而不是确立一个汇率水平。 |
【2020真题】
1、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9年新的分类法,下列汇率制度弹性最大的是( )
A、水平区间钉住
B、单独浮动
C、传统钉住安排
D、货币局安排
3、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因素
因素 | 观点 |
“经济论” | 一国汇率制度的选择主要受经济因素决定: ①经济开放程度; ②经济规模; ③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域分布; ④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及其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程度; ⑤相对的通货膨胀率。 这些经济因素与汇率制度选择的具体关系是: 经济开放程度高,经济规模小,或者进出口集中在某几种商品或某一国家,一般倾向于实行固定汇率制或钉住汇率制;而经济开放程度低,进出口商品多样化或地域分布分散化,同国际金融市场联系密切,资本流出入较为可观和频繁,或国内通货膨胀率与其他主要国家不一致的国家,则倾向于实行浮动汇率制或弹性汇率制。 |
”依附论” | 认为一国汇率制度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其对外经济、政治、军事等诸多方面联系的特征。 |
1981年起实行官方汇率与贸易体系内部结算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
1994年汇改:
①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②取消外汇留成和外汇上缴制度,全面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
③建立全国统一的、规范性的外汇市场。
2005年汇改:
①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②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形成参考上一交易日的收盘价,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买卖价格围绕中间价在一定幅度内浮动。
③增加外汇交易品种,扩大外汇交易主体,改进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引入询价模式和做市商制度,人民币汇率弹性和市场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2016年,明确人民币中间价定价公式,即"中间价=上一交易日收盘价+ 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
2017年,"上一交易日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共同决定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
2022年中级经济师备考已开启,时间抓住了就是黄金,抓不住就是流水!如果你现在对学习毫无头绪,没有备考方向,那么,233网校经济师课程就是你的考证好课!
温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网校-lxh独立创作完成,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