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中级经济师 > 学习笔记 > 金融笔记

中级经济师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网校精讲班教辅[4]

来源:233网校 2007-07-04 13:46:00
三、通货膨胀对社会再生产的破坏作用
  1.通货膨胀破坏生产发展
  (1)通胀是企业的各项专用基金贬值,使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难以进行。
  (2)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快,出现投机、囤积。生产萎缩——短缺;囤积原材料——积压。
  (3)通胀解除了竞争压力,不利于提高企业素质和产品质量。
  (4)不利于促进生产者勤奋努力工作,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
  2.通货膨胀扰乱流通秩序
   
(1)导致市场信号失真,引起资源浪费。
  (2)使商品需求变态。烫手的货币,人人都希望尽快把手中的货币换成商品。
  3.通货膨胀引起国民收入盲目分配
  通货膨胀使实际工资水平下降,冲击按劳分配原则,使收入不公正地从买者手中向卖者手中转移,加剧了分配不公。经济学上称之为铸币税。但是,这种“征税”不仅十分有限,而且会导致财政支出更大幅度增加。
  4.通货膨胀会引起货币信用危机
  (1)通货膨胀有利于债务人,有损于债权人。
  (2)通货膨胀使货币符号的价值储藏功能丧失。

  四、反通货膨胀的对策
  通货膨胀破坏社会生产,扰乱流通秩序,引起分配不公,导致社会动乱和政局不稳,因而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各国政府都在积极寻求治理通货膨胀的良策,并且,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
  (一)控制需求(03考题)
  1.紧缩性货币政策——抽紧银根(银根理解为基础货币)
  货币当局的手段:
  (1)公开市场业务出售政府债券,减少货币存量;
  (2)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缩小货币乘数;
  (3)提高再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的借款成本和市场利率,抑制货币需求,增加货币供给,达到减少货币流量的目的;
  (4)控制政府向银行的借款额度,适当减少或控制国际收支净支出,以控制基础货币的投放。
  2.紧缩性财政政策
  (1)增加税收:提高税率和增加税种。
  (2)减少政府支出:削减财政投资的公共工程项目,减少各种社会救济和补贴。
  3.紧缩性收入政策
  (1)温和办法:政府劝说工会降低工资要求或者限制企业提高商品价格。
  (2)强硬措施:政府制定法令冻结工资和物价,或把工资和物价增长率固定在一定水平上,严禁哄抬物价和乱涨价。
  4.指数化方案(04考题)
  (1)含义:指将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同物价水平的变动直接挂钩,以抵消通货膨胀影响。
  (2)范围:工资、政府债券和其他货币性收入。
  (3)功效:一是借此剥夺政府从通货膨胀中新获得的收入,打消其制造通货膨胀的动机;二是借此抵消或缓解物价波动对个人收入水平的影响,克服分配不公。
  早在20世纪20年代,比利时等国就实行过收入指数化政策。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也曾全面实行过此种制度。
  对收入指数化方案,也有许多否定意见:①全面实行收入指数化会遇到很高的技术性要求,因此,任何政府都难以实施包罗万象的指数化政策;②造成工资、物价的螺旋上升,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
  (二)改善供给
  治理通货膨胀的根本办法: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
  一般措施:
  1.降低税率,促进生产发展
  2.实行有松有紧、区别对待的信贷政策:产业倾斜政策。
  3.发展对外贸易,改善供给状况:调供给总量,改善供给结构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影响现代经济发展的两大难题。对于前者,我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于后者,我们还比较陌生。1997年以来,国外一些权威人士和机构不断发出“全球通货紧缩”的警告,并指出今后“威胁全球经济的不再是通货膨胀,而是通货紧缩。”因此,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和深入研究通货紧缩问题。
  2004考题:多选
  62.在治理通货膨胀中,收入指数化方案可以收到的功效有( )。
  A.避免工资与物价螺旋上升
  B.剥夺政府收入,打消其通胀动机
  C.抵消对个人收入影响,克服分配不公
  D.提高企业素质与产品质量
  E.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支出
  答案:BC
  考察:治理通货膨胀的办法及功效。
  第四节例题
  单选
  倡导“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是( )。
  A.货币学派 
  B.银行学派 
  C.凯恩斯学派 
  D.合理预期学派
  答案:C
  多选
  1.通货膨胀根源于( )。
  A.分配领域 
  B.消费领域 
  C.流通领域 
  D.交换领域 
  E.生产领域
  答案:AE

添加经济师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经济师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