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中级经济师 > 学习笔记 > 金融笔记

201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第八章强化辅导

来源:233网校 2011-07-22 09:36:00
导读:导读:考试大提供“201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章节强化辅导”,帮助考生加深理解知识点,更好的了解各章的重点。点击查看强化辅导讲义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治理

  考试内容:

  通货膨胀对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影响,对金融秩序的影响,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治理通货膨胀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指数与币制改革政策。

  我国通货膨胀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和所采取的治理对策。

  一、治理通货膨胀的必要性

  (一)通货膨胀对社会再生产的负面影响

  首先,通货膨胀不利于生产的正常发展。通货膨胀初期,会对生产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这种刺激作用是递减的,随之而来的就是对生产的破坏性影响。

  其次,通货膨胀打乱了正常的商品流通秩序。

  第三,通货膨胀是一种强制性的国民收入再分配。一般来说,依靠固定薪金维持生活的职员,由于薪金的调整总是慢于物价上升,因此是主要的受害群体。雇主尤其是从事商业活动的雇主,是通货膨胀的受益者。通货膨胀对分配的影响还表现在债权债务关系中,那些以一定利率借得货币的债务人,由于通货膨胀降低了实际利率,使他们的实际债务减轻,因而是受益者;而那些以一定利息为报酬持有债权的人,则由于实际利率下降而受到损失。

  第四,通货膨胀降低了人们的实际消费水平。

  (二)通货膨胀对金融秩序的负面影响

  (三)通货膨胀对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

  二、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一)紧缩的需求政策

  通货膨胀的一个基本原因在于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因此,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总需求的政策来治理通货膨胀。紧缩总需求的政策包括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1.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增收节支、减少赤字。一般包括以下措施:(1)减少政府支出。一是削减购买性支出,包括政府投资、行政事业费等;二是削减转移性支出, (2)增加税收。(3)发行公债。

  2.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有以下措施:(1)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 (2)提高再贴现率。 (3)公开市场卖出业务。 (4)直接提高利率。

  (二)积极的供给政策

  积极运用刺激生产的方法增加供给来治理通货膨胀。倡导这种政策的学派被称为供给学派,其主要措施有:

  1.减税

  2.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3.适当增加货币供给,发展生产

  4.精简规章制度

  (三)从严的收入政策

  确切地说,收入政策应被称为“工资—价格政策”。收入政策主要针对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通过对工资和物价上涨进行直接干预来降低通货膨胀。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收入政策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1.工资—物价指导线

  政府根据长期劳动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来确定工资和物价的增长标准,并要求各部门将工资—物价的增长控制在这一标准之内。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2.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政策

  政府规定一个恰当的物价和工资增长率,然后运用税收的方式来罚物价和工资超过恰当增长度的企业和个人。

  3.工资—价格管制及冻结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治理

  考试内容:

  通货膨胀对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影响,对金融秩序的影响,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治理通货膨胀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指数与币制改革政策。

  我国通货膨胀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和所采取的治理对策。

  一、治理通货膨胀的必要性

  (一)通货膨胀对社会再生产的负面影响

  首先,通货膨胀不利于生产的正常发展。通货膨胀初期,会对生产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这种刺激作用是递减的,随之而来的就是对生产的破坏性影响。

  其次,通货膨胀打乱了正常的商品流通秩序。

  第三,通货膨胀是一种强制性的国民收入再分配。一般来说,依靠固定薪金维持生活的职员,由于薪金的调整总是慢于物价上升,因此是主要的受害群体。雇主尤其是从事商业活动的雇主,是通货膨胀的受益者。通货膨胀对分配的影响还表现在债权债务关系中,那些以一定利率借得货币的债务人,由于通货膨胀降低了实际利率,使他们的实际债务减轻,因而是受益者;而那些以一定利息为报酬持有债权的人,则由于实际利率下降而受到损失。

  第四,通货膨胀降低了人们的实际消费水平。

  (二)通货膨胀对金融秩序的负面影响

  (三)通货膨胀对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

  二、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一)紧缩的需求政策

  通货膨胀的一个基本原因在于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因此,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总需求的政策来治理通货膨胀。紧缩总需求的政策包括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1.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增收节支、减少赤字。一般包括以下措施:(1)减少政府支出。一是削减购买性支出,包括政府投资、行政事业费等;二是削减转移性支出, (2)增加税收。(3)发行公债。

  2.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有以下措施:(1)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 (2)提高再贴现率。 (3)公开市场卖出业务。 (4)直接提高利率。

  (二)积极的供给政策

  积极运用刺激生产的方法增加供给来治理通货膨胀。倡导这种政策的学派被称为供给学派,其主要措施有:

  1.减税

  2.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3.适当增加货币供给,发展生产

  4.精简规章制度

  (三)从严的收入政策

  确切地说,收入政策应被称为“工资—价格政策”。收入政策主要针对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通过对工资和物价上涨进行直接干预来降低通货膨胀。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收入政策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1.工资—物价指导线

  政府根据长期劳动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来确定工资和物价的增长标准,并要求各部门将工资—物价的增长控制在这一标准之内。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2.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政策

  政府规定一个恰当的物价和工资增长率,然后运用税收的方式来罚物价和工资超过恰当增长度的企业和个人。

  3.工资—价格管制及冻结

  三、我国的通货膨胀及其治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了四次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和2007年的非典型性通货膨胀。

  下面对这几次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采取的对策及其效果进行分析介绍。

  (一)1978--1983年

  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的伴随关系并不很明显。

  计划价格体制下的严重的隐蔽型通货膨胀问题。

  (二)1983--1986年

  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从“双松”到“双紧”的第一轮循环。

  (三)1986--1990年

  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从“双松”到“双紧”的第二轮循环。1988——1989年,当时物价上涨率达到18.5%和17.8%。

  (四)1993--1996年

  “八五”期间,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基金增长过快,通货膨胀问题又接踵而至。1993——1996年,当时的物价上涨率分别为13.2%,21.7%(24%),14.8%。

  这一阶段通货膨胀的成因很复杂,国家采取“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于1996年基本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

  (五)2007--2008年

  2007--2008年的物价持续上涨被称为非典型性的通货膨胀,主要是因为此次持续近一年的物价上涨结构性明显,持续时间不长,且成因也是多方面的。

  相关推荐:中级经济师考试精华资料大汇总

  2011年经济师考试报名时间汇总

  网校辅导>>

  为帮助参加考试的学员有效备考,2011年考试大经济师网校,充分利用自身网络教育优势,强力推出“2011全国经济师考试辅导”,学员自付费之日起可不限时间、次数重复点播学习,直到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并可享受24小时权威专家在线答疑服务,机会难得,欲报从速

相关阅读

添加经济师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经济师备考学习群

加入备考学习群

经济师备考学习群

加学霸君领资料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经济师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