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金融监管及其协调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测试应考人员是否掌握金融监管体系的架构和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是否掌握为何和如何在金融监管中进行国内和国际协调,并能够认识和把握国内外金融监管的现实运作与发展态势。
第一节 金融监管概述
考试内容:
金融监管的涵义、目标和原则。
金融监管的一般理论。
金融监管体制模式。
我国金融监管的历史演进及不同阶段的特征。
一、金融监管的涵义、目标与原则
(一)金融监管的涵义
金融监管属于管制的范畴。管制(Regulation)一般是指国家以经济管理的名义进行干预。本文所说的金融监管,倾向于一般意义上的管制定义,是指金融监管机构通过制定市场准入、风险监管和市场退出等标准,对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实施有效约束,确保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健运行。
(二)金融监管的目标
第一,实现金融业经营活动与国家金融货币政策的统一。
第二,减少金融风险,确保经营的安全。
第三,实现公平有效的竞争,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三)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六点:
1.监管主体独立性原则
监管主体的独立性是金融监管机构实施有效金融监管的基本前提。
2.依法监管原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机构依法经营,金融监管机构依法监管是确保金融体系正常运行的保证。
3.外部监管与自律并重原则
4.安全稳健与经营效率结合原则
保证金融机构安全稳健经营与发展是金融监管的基本目标。
5.适度竞争原则
促进银行机构间的适度竞争有两层涵义:一是防止不计任何代价的过度竞争,避免出现金融市场上的垄断行为;二是防止不计任何手段的恶劣竞争,避免出现危及银行体系安全稳定的行为。
6.统一性原则
统一性原则指金融监管要做到使微观金融和宏观金融相统一,以及国内金融和国际金融相统一。
(四)金融监管的作用
金融监管是确保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维持社会货币信用体系的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一,维护信用、支付体系的稳定。
第二,保护存款人、投资者和被保险人的利益。
第三,保证金融机构依法经营。
第四,促进金融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
第五,解决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金融机构个体的盲目经营行为。
二、金融监管的理论
(一)公共利益论
该理论认为:监管是政府对公众要求纠正某些社会个体和社会组织的不公正、不公平和无效率或低效率的一种回应。
(二)特殊利益论
(三)社会选择论
从公共选择的角度来解释政府管制,属于公共选择问题。
(四)经济监管论
国家可以通过监管使得利益集团的经济地位获得改善。企业可以从政府监管那里获得至少三个方面的利益:直接的货币补贴、控制竞争者的进入、获得影响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定价能力。
三、金融监管体制模式
四、我国金融监管的发展
以监管机构设立的标志性事件为主线,将我国金融监管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1984年以前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金融业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相适应,建立了“大一统”的国家金融体系,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家银行,并于1953年开始建立了集中统一的综合信贷计划管理体制,实行“统存统贷”的管理方法,银行信贷计划纳入国家经济计划,为经济建设进行全面的金融监督和服务。
(二)第二阶段:1984--1991年
1983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与地位,即:作为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是领导和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主要用经济办法对各金融机构进行管理。1983年,中国工商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出来,中央银行独立出来,形成专门的金融监管机构。
(三)第三阶段:1992--1997年
1992年10月,中国证监会成立。
(四)第四阶段:1998--2002年
1998年11月18日,中国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保监会)成立,负责监管全国商业保险市场。
(五)第五阶段:2003年至今
2003年4月28日,中国银监会正式对外挂牌,履行对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它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职责。
【单选题】金融监管的适度竞争原则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保持( )的适度竞争,使金融体系能以合理的成本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
A.金融监管机构间
B.金融机构间
C.商业银行间
D.投资银行间
『正确答案』B
【多选题】金融监管的目标为( )。
A.贯彻执行国家的金融法令和政策
B.维护金融业的安全与稳定
C.调整银行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内部之间的关系,维护有效具有竞争性金融体系的运行
D.维护公众在金融业的正当利益
E.维持货币稳定,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正确答案』AB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