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
相对于其他种类的金融市场来说,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起步最晚,发展速度也较为缓慢。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开展金融期货交易试点,金融衍生品开始在我国出现。
(1)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
1997年,我国的外汇衍生品市场出现,最初以银行对客户的远期外汇产品为主。
2005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和外汇管理局,开放了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市场,此后又陆续推出了外汇掉期、外汇期权、货币掉期等业务。
2014年外汇掉期在整个人民币外汇市场占比已经超过60%。(2017年变动)
2015年2月16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标准化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
(2)我国利率衍生品市场
2005年以来,我国利率衍生品市场不断发展,债券远期、利率互换和远期利率协议在2005年6月、2006年2月和2007年9月相继推出。
从期限结构看,人民币利率互换,1年及1年期以下交易最为活跃,名义本金总额达7.87万亿元,占总量的79.3%。
从参考利率来看,人民币互换交易的浮动端参考利率主要包括7天回购定盘利率和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与之挂钩的利率互换交易名义本金占比为85.9%和13.9%。(2017年变动新增)
(3)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2006年9月8目,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挂牌成立。
2010年1月8日,国务院同意批准推出股指期货品种,并于2月22日正式启动开户。2010年4月16日,推出了沪深300股指期货。
2013年9月6日,国债期货正式上市交易。目前已经推出的品种包括5年期和10年期国债期货。
2015年1月9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展上证50ETF期权的交易试点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15年2月9日上市交易上证50ETF期权合约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