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劳动力市场运行结果及政府的作用
一、劳动力市场运行的结果:就业、失业与收入分配
(一)失业率与劳动力市场存量——流量模型(掌握)
失业率(%)=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 100%
社会总人口可以分为劳动力人口和非劳动力人口两部分。劳动力人口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以上,有工作或正在积极寻找工作或因临时失业而等待召回的人口;非劳动力人口主要包括在法定劳动年龄以下的人口、劳动年龄以上的退休人员、劳动年龄以内的学生以及因各种健康原因无法参加劳动的人员、依靠其他途径谋生而不愿意工作的人员。劳动力人口又可划分为就业人员和失业人员,因此,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身份主要有三种:非劳动力、就业者、失业者。
两点结论:
其一,即使失业率保持不变,处于失业状态的个人也可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
其二,几种不同的流量要素可以独立的或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失业率的变化。
如上图所示,劳动力市场上共有六种劳动力流动方向:
(1)由就业者成为失业者
(2)由失业者变为就业者
(3)由失业者成为非劳动力
(4)由非劳动力成为失业者
(5)由就业者成为非劳动力
(6)由非劳动力成为就业者
(二)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衡量以及个人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掌握)
对个人或者家庭之间收入不平等程度进行衡量的时候,国际上一个通用指标是基尼系数,与此相关的是洛伦茨曲线。
所谓洛伦茨曲线,是一条用来表示所有个人或家庭的数量累积百分比及其所对应的累积收入百分比之间的关系的曲线。越是接近完全平等线的洛伦茨曲线所代表的平等程度越高。
所谓基尼系数,是位于洛伦茨曲线和完全平等线之间区域的面积与完全平等线以下的全部区域的总面积之比。基尼系数越大,它所代表的收入不平等程度越高。
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不同个人之间产生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
(1)从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中不难发现,影响个人之间出现收入差距的最主要原因有:
第一,正规教育的数量和质量。
第二,在职培训。
(2)通过对人力资本投资理论进行扩展还可以发现,个人收入差距的原因还有:
第一,个人能力。
第二,家庭背景。
(3)歧视造成的收入差距。
所谓歧视,就是指具有相同生产率特征的劳动者因为属于不同的人口群体而受到不同待遇。歧视表现为工资歧视和职业歧视两种类型。
从事相同工作且生产率相同的劳动者获得不同的工资的情况属于工资歧视,而属于不同人口群体的两种劳动者在能力和其他生产率特征相同的情况下,被人为地划分到高报酬工作和低报酬工作之中的情况属于职业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