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中级经济师 > 学习笔记 > 商业笔记

201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商业实务第十二章第四节预习笔记

来源:233网校 2011-07-06 08:33:00
导读:导读:为帮助考生查漏补缺,务实基础,考试大特整理201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商业实务预习笔记供考试参考。点击查看汇总
  • 第2页:员工沟通

  二、员工沟通

  沟通就是人与人之间转移信息的过程。员工沟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大约有70%的时间用于和他人沟通。

  (一)沟通的特点和类型

  1.沟通的特点:(1)沟通至少涉及两个人以上。一个是沟通者,一个是接受者,一个人没法沟通。(2)一定要有信息。没有内容,沟通什么。(3)信息被接受和理解是沟通的关键。

  2.沟通的类型

  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会议沟通、个别交谈等。常用的是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两种。

  (二)正式沟通

  1.正式沟通:是指在企业中按照规定的原则进行信息的传递与交流,如企业之间的公函往来,企业内部的文件传达、召开会议、上下级之间的情报交换。

  2.正式沟通的方式

  (1)向上沟通:下级向上级,是企业中主要的沟通方式。设立意见箱、召开座谈会等。

  (2)向下沟通:最主要的沟通方式。一般以传达的形式将上级的决策、计划和规定的信息传达到下级。

  (3)横向沟通:同层次部门之间。采取各种委员会或举行会议的形式。

  (4)外向沟通:企业与外部之间的沟通。对商品流通企业尤为重要,需要获取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关于商品的信息。

  3.正式沟通形态

  链式、环式、Y式、轮式沟通、全通道式沟通

  详见课本247页中的图12-2。

  (1)链式沟通:相当于纵向沟通网络,逐级传递,属于控制型的结构。大型商品流通企业如果要实行分权授权管理的话,那么,链式沟通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缺点是由于逐级传递,传播路线过长,可能会造成信息失真。

  (2)环式沟通:封闭式控制结构。没有一个主导的环节,集中化程度较低,民主成分更多一些,员工的满意度比较一致,适宜创造高昂的士气。

  (3)Y式沟通:纵向沟通网络,其中的一个成员(C)位于沟通的中心,是沟通的媒介。来自于双方的信息都需要经过C来传到另一方。C负责上传下达。当商品流通企业的主管工作繁重时,需要有人协助处理信息,并对下属实施控制时,那么,这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缺点:过于倚重C,容易造成信息失真,影响工作效率。

  (4)轮式沟通:属于控制型网络。其中一个成员是各种信息的汇集点和传递中心。集中化程度很高,解决问题速度快,主管人员(C)预测程度较高。适合完成紧急任务或重点攻关项目。由于缺乏民主氛围,因此,员工的满意度较低,容易造成士气低落。

  (5)全通道式沟通:开放式的沟通网络。每个员工彼此了解,满意程度相同,合作气氛浓厚,适合解决复杂问题,增强合作精神,提高士气。缺点:沟通渠道过多,容易在员工中造成混乱;沟通时间长,影响工作效率。

  民主和集中基本上是相对的,组织越集中的话,控制程度越强,越容易短时间形成统一意见,解决问题的速度越快,但员工的士气可能会较低;民主则相反,越民主,控制程度越低,短时间内较难形成统一意见,但员工士气较高。

  4.正式沟通的优点和缺点。优点:沟通效果好,约束力强,易于保密,信息沟通具有权威性。缺点:沟通速度慢,可能存在信息失真或扭曲。

  (三)非正式沟通

  1.非正式沟通的定义。非正式沟通是通过正式系统之外的途径进行信息交流。

  2.非正式沟通的方式。非正式沟通有四种基本形态,详见教材248页的图12-3。

  分别是集群连锁、密语连锁、随机连锁和单线连锁。

  (1)集群连锁:有几个骨干分子(A、F),由他们将信息传给其他人。

  (2)密语连锁:一个人告知其他人。

  (3)随机连锁:没有一定的中心人员,碰到什么人就传到什么人。一传十,十传百。

  (4)单线连锁:单线联系,一传一。

  3.非正式沟通在管理上的对策。

  与正式沟通相比,非正式沟通比较随意,信息传播方向随意,可以向上、向下、横向、纵向等等,而且是口头传播,不留证据,不服责任。

  在企业里,这种非正式信息非常多,要涨工资了,谁谁要晋升了,谁谁要调离等等。

  如何看待非正式沟通?要一分为二:非正式沟通有消极的作用,也有积极地作用,它是正式沟通的必要补充,有人情味;要保证正式沟通渠道的畅通,尽量不要出现“谣言”。

相关阅读

添加经济师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经济师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