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库存控制
第一节 库存控制的概述
查看汇总: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商业经济专业精讲班教辅汇总
对于商品流通企业而言,库存表现在供应商的仓库、运输商的堆场、商店的库房、运输设备中和零售商的货架上。经验资料表明,持有这些库存每年耗费的成本约合其价值的20%~40%。
许多企业采取了很多措施来降低库存,包括在整个供应渠道中推行适时管理(JIT,just-in-time)、时间压缩管理(time compression)、快速反应管理(quick response),但正如迈克尔·C·波杰拉克说:每个管理上的失误最后都会变成库存。因此,对库存进行精细控制很有经济意义。
一、库存的概念、类型和作用
(一)库存的概念
库存是指处于储存状态的商品。通俗地说,库存是指商品流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位现在和将来的耗用或者销售而储备的商品。
(二)库存的类型:依据形成原因的不同,商品库存可以分为:周期库存、在途库存、安全或缓冲库存、战略库存、呆滞库存等
1.周期库存:是由于销售或生产过程中的库存补充而产生的库存。是在需求和订购前置期稳定的情况下,保证生产经营在前后两批商品正常到达期间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库存商品。
2.在途库存:运输途中的库存。在途库存实际是周期库存的一部分。
3.安全或缓冲库存:为防止和减少因订购期间需求率增长或到货延误所引起的缺货而设置的,对作业失误和发生随机事件起着预防和缓冲作用。
4.战略库存:是指企业为整个供应链系统的稳定运行而持有的库存。
5.呆滞库存:也被称为积压库存、不良库存,通常指那些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需求的商品或已经丧失使用价值的商品。呆滞库存可能在任何地方都是过时的、无用的,也可能只在某个库存点是过时的、无用的,有的企业通过某些自定的原则判断库存商品是否过时或多余,从而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例如,当某种商品的期内期望收入大于其存储成本支出时,保留在库,反之,则考虑处理利用。
(三)库存的作用
1.有利的方面:
(1)改善了客户服务。使得商品或服务保持一定的可得率,当库存位置接近客户时,就可以满足较高的客户服务要求。库存的存在不仅保证了销售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提高了实际销售量。
(2)降低经营总成本。生产批量更大从而产生的规模效应;可以争取价格折扣;减少单位装卸成本;抵消运作渠道中的波动,使经营更为平稳。
2.不利的方面
(1)一种浪费。不利于资本的利用;不能对企业商品的直接价值作贡献。
(2)可能掩盖质量问题。由于库存的存在,所以当流通企业发现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时,质量问题实际上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了,这时候生产企业还在按照之前的生产方法或模式生产。而且流通企业此时突然停止订货,会直接造成生产企业的生产中止。
(3)阻碍人们以整体的观点来管理企业物流。因为库存的存在,人们可以将商品供应渠道的一个阶段与另一个阶段分开,而如果没有库存的话,企业必须要同时对供应渠道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计划和协调管理。
二、库存合理化的内容
库存合理化主要体现在库存量合理、库存结构合理、库存时间合理以及库存空间合理等四个方面。
(一)库存量合理的含义及控制方法
1.库存量合理是指以满足市场需要,保障销售、符合经济核算为基本原则,使商品库存量满足销售量的需要。
(1)零库存的含义和优点:零库存是一种特殊的库存概念,其含义是以仓库储存形式存在的某种或某些商品的储存数量很低,甚至可以为“零”。优点显而易见,减少库存占用资金、优化应收和应付账款、加快资金周转、降低库存管理成本、规避市场的变化及产品的更新换代而产生的降价、滞销的风险等。
但是在现实中,企业的库存不可能为零,但是通过有效的运作和管理,可以最大限度的逼近零库存。
(2)实现零库存的前提条件:企业实现零库存,应该以整条供应链为考虑的基础,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将库存压力转嫁给供应商或者分公司。
要真正实现零库存,需要以下几个必要条件:一是整条供应链的上下游协同配合,仅靠某个企业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二是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相当,并且足够高;三是要有强大的物流系统做支撑;四是有充分的社会储备保障。
2.库存量合理的控制方法
制定商品库存定额是使库存量合理的主要控制方法。商品库存定额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库存商品的数量定额,简称商品定额;二是库存商品的价值定额,简称商品资金定额。
(1)商品定额:实物指标,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所规定的平均库存量。主要根据商品平均日销售量和商品周转天数的乘积计算确定。
商品定额通常用于A类商品以及B、C类商品中不能缺货商品的库存控制。
课外知识:ABC分类法又称巴雷特分析法。此法的要点是把企业的物资按其金额大小划分为A、B、C三类,然后根据重要性分别对待。
A类物资是指品种少、实物量少而价值高的物资,其成本金额约占70%,而实物量不超过20%。
C类物资是指品种多、实物量多而价值低的物资,其成本金额约占10%,而实物量不低于50%。
B类物资介于A类、C类物资之间。其成本金额约占20%,而实物量不超过30%。
(2)商品资金定额
价值指标。是指对某种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库存资金占有的规定。企业可以采用总额控制的方法对B、C类商品进行库存量控制。
(二)库存结构合理的含义及控制方法
1.库存结构合理的含义
库存结构合理是指库存商品总额中,各类商品所占比例,同类商品中高、中、低档商品之间的比例,以及同种商品的不同规格、不同花色之间库存量的比例都适应销售的需要。
2.库存结构合理的控制方法
(1)商品质量结构控制:是指库存商品自身的质量(不良品、废品、质次价高商品、紧俏商品、适销商品、过季商品、积压商品)以及商品适应当地市场需求的品种结构情况。要保持高质量的库存商品,主要环节及措施是:①把握市场行情,按需组织货源;②根据供求变化适时适量采购;③加强商品入库验收,防止伪劣商品进入储存环节;④对库存商品实行库存定额管理。
(2)商品层次结构控制:是指库存商品满足不同水平消费需求的结构状况。依据价格的高低,可分为:高档商品、中档商品和低档商品。
(3)商品销售结构控制: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种商品销售额在全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根据这些比例,可以确定经营中的主要品种、次要品种和一般品种。措施:①主要品种,按品种甚至规格指定库存定额,实行保本保利库存期管理;②次要品种,分大类进行库存定额管理;③一般品种,只控制总金额,实行一般管理。
(三)库存时间合理的含义及控制方法
1.库存时间合理的含义
是指所有库存商品的库存期适应供求变化。库存期是指商品进入库存环节后停留的时间。
2.控制方法:利用量本利分析法
商品在库存环节停留的时间越长,相关的成本就越多。商品损耗就越大。而且,可能商品还不得不减价销售。
商品从购进到销售出去,不发生亏损的最长库存期限称为:商品保本库存期;能够实现经营利润的最长库存期限称为:商品保利库存期。
计算出保本和保利库存期之后,来控制商品的进货量和出货量,并随时检查库存情况。
三、库存控制的任务
(一)保证现货供应
首要任务。通常的判断标准是现有库存满足需求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服务水平。对于单一商品而言,服务水平可以定义为:
服务水平=1- 每年该商品缺货量的期望值/该商品的年需求总量
服务水平以0到1之间的数值表示。
订单(订购一种以上的商品)完全履行概率是订单上每种商品的服务水平的乘积。
但是一般来说,订单中都包含了多种产品。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加权平均订单履行比率来衡量。
各个商品的权重是其出现在订单上的概率,然后乘以其各自的完全履行订单的概率,加总之后,就是总体的加权平均订单履行比率。
表 加权平均订单履行比率的计算
订单上的商品组合 (1)在订单上出现的频率(2)完全履行订单的概率(3)加权平均订单履行比率=(1)×(2)
A0.1(0.95)=0.950.095
B0.1(0.90)=0.900.090
C0.2(0.80)=0.800.160
A、B0.2(0.95)(0.90)=0.8550.171
A、C0.1(0.95)(0.80)=0.7600.076
B、C0.1(0.90)(0.80)=0.7200.072
A、B、C0.2(0.95)(0.90)(0.80)=0.6840.137
合计1.0 0.801
(二)控制相关成本
1.采购成本
2.库存持有成本:(1)空间成本(存储商品的场地所占的成本,租金、建筑成本等等);(2)资金成本(可占到总库存成本的80%,但是同时又是最具主观性的一项成本,因为实际是一种机会成本,选择回报率的标准差异很大,有的主张用平均回报率、有的主张最低回报率);(3)库存服务成本(保险费);(4)库存风险成本(商品损坏、短少、报废等相关费用支出)。
3.缺货成本:顾客需要时,企业却没有,这时候顾客可能会转向其他企业,也可能会继续等待。取决于企业产品的差异性,可替代性,以及顾客忠诚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