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94年1月1日
(1)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
(2)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3)尽管我国公开宣布人民币汇率实行有管理浮动,但由于汇率变动幅度较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其归类为传统的(或事实上的)钉住汇率安排。
2.2005年7月21日
(1)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人民币汇率不再钉住单一美元。
(3)参考一篮子表明:
①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不等于钉住一篮子货币。
②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3.中国人民银行对人民币汇价实行一定程度的管理。
(1)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开市之初公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中间价根据所有做市商的报价加权平均来确定。
(2)银行间外汇市场:
①人民币对美元买卖价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市场交易中间价的±5‰的幅度内浮动;
②欧元、日元、港元、英镑等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交易价的浮动幅度为±3%。
(3)银行可在规定价差幅度内自行调整当日美元挂牌价格。
(4)银行可自行制定非美元对人民币价格。
4.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和扩散,国际外汇市场动荡不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5.2010年6月19日,中国再次启动人民币汇率改革,回归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6.2015年8月11日
(1)人民银行组织中间价报价行进一步改进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强调中间价报价要参考前一日收盘价。
(2)初步形成了“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
7.2017年5月
(1)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升级,在中间报价中引入“逆周期因子”,形成了“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的中间价形成机制。
(2)逆周期因子是重要的宏观审慎调控工具,有利于保持汇率弹性,更好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作用。
8.2021年6月15日起
为抑制人民币升值预期,促进境内外汇市场平衡,人民银行宣布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这是自2007年以来的首次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