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目的)
动机(目的) |
含义 |
(1)市场导向型动机 |
①为突破外国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而到国外投资设厂。 ②为了给顾客提供更多的服务,巩固和扩大国外市场占有份额,而到当地投资生产或服务维修设施。 ③企业为了更好地接近目标市场,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要而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④国内市场饱和或者遇到强有力的竞争,转而对外投资。 |
(2)降低成本导向型动机 |
①出于获取自然资源和原材料方面的考虑。 ②出于利用国外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方面的考虑。 ③出于规避汇率风险方面的考虑。 ④出于利用各国关税税率的高低来降低生产成本方面的考虑。 ⑤出于利用闲置设备、工业产权与专有技术等技术资源方面的考虑。 |
(3)技术与管理导向型动机 |
获取和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生产工艺、新产品设计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等。 |
(4)分散投资风险导向型动机 |
分散和减少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换言之,”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
(5)优惠政策导向型动机 |
利用东道国政府的优惠政策以及母国政府的鼓励政策。 |
2、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
理论 |
观点 |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弗农将产品生命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 ①产品创新阶段 技术创新国家的企业利用其垄断的技术诀窍开发新产品,此阶段替代产品少、新产品的附加价值高,绝大部分产品供应国内市场,少部分产品通过出口的形式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②产品成熟阶段 此阶段新技术日趋成熟,技术垄断优势逐渐减弱,国外仿制品开始出现,竞争主要集中在成本上。 ③产品标准化阶段 此阶段新产品和技术均已标准化,技术的垄断优势已经消失,企业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批量生产,生产成本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小岛清(日本) |
投资国应从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边际产业开始,积极促进制造业中的中小企业积极开拓对外直接投资,这样将可以将东道国因缺少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而没有发挥的潜在比较优势充分挖掘。 |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约翰·哈里·邓宁(英) |
观点: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是由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这三个基本因素决定的。 (1)所有权优势:又称厂商优势,是指某企业拥有的其他企业所没有或无法获得的资产、技术、规模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 (2)内部化优势:指跨国公司将其所拥有的资产加以内部化使用而带来的优势。 (3)区位优势:指跨国公司在投资区位上具有的选择优势。 所有权优势→选择以技术转让的形式参与国际经济活动; 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选择出口贸易; 同时拥有三种优势→对外直接投资 |
1、在东道国建立新企业的方式
含义 |
以新建方式设立国际直接投资企业又称绿地投资,可以由外国投资者投入全部资本,在东道国设立一个拥有全部控制权的企业,也可以由外国投资者与东道国投资者共同出资,在东道国设立一个合资企业,但合资企业是在原来没有的基础上新建的企业。 |
优点 |
①创建新的企业不易受到东道国法律和政策上的限制,也不易受到当地舆论的抵制。 ②手续简单。 ③常会享受到东道国的优惠政策。 ④对新创立海外企业所需要的资金一般能作出准确的估价,不会像收购海外企业那样遇到烦琐的后续工作。 |
缺点 |
①投资建设周期长,开业比较慢。 ②不利于迅速进入东道国以及其他国家市场。 ③不利于迅速进行跨行业经营,迅速实现产品与服务多样化。 |
2、并购东道国企业的方式
含义 |
并购是收购和兼并的简称,有时也称购并,是指一个企业将另一个正在运营中的企业纳入自己的企业之中,或实现对其控制的行为。 跨国并购即境外企业收购,是指外国投资者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渠道依法取得东道国某企业部分或者全部所有权的行为。 |
优点 |
①可以利用目标企业现有的生产设备、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获得对并购企业发展有用的技术、专利和商标等无形资产,同时还可以缩短项目的建设周期。 ②可以利用目标企业原有的销售渠道,较快地进入本国以及他国市场,不必经过艰难的市场开拓阶段。 ③通过跨行业的并购活动,可以迅速扩大经营范围和扩充经营地点,增加经营方式,促进产品的多样化和生产规模的扩大。 ④可以减少市场上的竞争对手。 ⑤并购后再次出售目标公司的股票或资产可以使并购公司获得更多利润。 |
缺点 |
①由于被并购企业所在国的会计准则与财务制度往往与投资者所在国存在差异,所以有时候难以准确评估被并购企业的财务真实情况,导致并购目标企业的实际投资金额增加。 ②东道国反托拉斯法的存在以及对外来资本股权和被并购企业行业的限制,是并购行为在法律和政策上的障碍。 ③当对一国的并购数量和并购金额较大时,常会受到当地舆论的抵制。 ④被并购企业原有契约或传统关系的存在,会成为对其进行改造的障碍,如被并购企业的人员安置问题。 |
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目的)
动机(目的) |
含义 |
(1)市场导向型动机 |
①为突破外国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而到国外投资设厂。 ②为了给顾客提供更多的服务,巩固和扩大国外市场占有份额,而到当地投资生产或服务维修设施。 ③企业为了更好地接近目标市场,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要而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④国内市场饱和或者遇到强有力的竞争,转而对外投资。 |
(2)降低成本导向型动机 |
①出于获取自然资源和原材料方面的考虑。 ②出于利用国外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方面的考虑。 ③出于规避汇率风险方面的考虑。 ④出于利用各国关税税率的高低来降低生产成本方面的考虑。 ⑤出于利用闲置设备、工业产权与专有技术等技术资源方面的考虑。 |
(3)技术与管理导向型动机 |
获取和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生产工艺、新产品设计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等。 |
(4)分散投资风险导向型动机 |
分散和减少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换言之,”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
(5)优惠政策导向型动机 |
利用东道国政府的优惠政策以及母国政府的鼓励政策。 |
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
理论 |
观点 |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弗农将产品生命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 ①产品创新阶段 技术创新国家的企业利用其垄断的技术诀窍开发新产品,此阶段替代产品少、新产品的附加价值高,绝大部分产品供应国内市场,少部分产品通过出口的形式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②产品成熟阶段 此阶段新技术日趋成熟,技术垄断优势逐渐减弱,国外仿制品开始出现,竞争主要集中在成本上。 ③产品标准化阶段 此阶段新产品和技术均已标准化,技术的垄断优势已经消失,企业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批量生产,生产成本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小岛清(日本) |
投资国应从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边际产业开始,积极促进制造业中的中小企业积极开拓对外直接投资,这样将可以将东道国因缺少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而没有发挥的潜在比较优势充分挖掘。 |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约翰·哈里·邓宁(英) |
观点: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是由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这三个基本因素决定的。 (1)所有权优势:又称厂商优势,是指某企业拥有的其他企业所没有或无法获得的资产、技术、规模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 (2)内部化优势:指跨国公司将其所拥有的资产加以内部化使用而带来的优势。 (3)区位优势:指跨国公司在投资区位上具有的选择优势。 所有权优势→选择以技术转让的形式参与国际经济活动; 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选择出口贸易; 同时拥有三种优势→对外直接投资 |
在东道国建立新企业的方式
含义 |
以新建方式设立国际直接投资企业又称绿地投资,可以由外国投资者投入全部资本,在东道国设立一个拥有全部控制权的企业,也可以由外国投资者与东道国投资者共同出资,在东道国设立一个合资企业,但合资企业是在原来没有的基础上新建的企业。 |
优点 |
①创建新的企业不易受到东道国法律和政策上的限制,也不易受到当地舆论的抵制。 ②手续简单。 ③常会享受到东道国的优惠政策。 ④对新创立海外企业所需要的资金一般能作出准确的估价,不会像收购海外企业那样遇到烦琐的后续工作。 |
缺点 |
①投资建设周期长,开业比较慢。 ②不利于迅速进入东道国以及其他国家市场。 ③不利于迅速进行跨行业经营,迅速实现产品与服务多样化。 |
并购东道国企业的方式
含义 |
并购是收购和兼并的简称,有时也称购并,是指一个企业将另一个正在运营中的企业纳入自己的企业之中,或实现对其控制的行为。 跨国并购即境外企业收购,是指外国投资者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渠道依法取得东道国某企业部分或者全部所有权的行为。 |
优点 |
①可以利用目标企业现有的生产设备、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获得对并购企业发展有用的技术、专利和商标等无形资产,同时还可以缩短项目的建设周期。 ②可以利用目标企业原有的销售渠道,较快地进入本国以及他国市场,不必经过艰难的市场开拓阶段。 ③通过跨行业的并购活动,可以迅速扩大经营范围和扩充经营地点,增加经营方式,促进产品的多样化和生产规模的扩大。 ④可以减少市场上的竞争对手。 ⑤并购后再次出售目标公司的股票或资产可以使并购公司获得更多利润。 |
缺点 |
①由于被并购企业所在国的会计准则与财务制度往往与投资者所在国存在差异,所以有时候难以准确评估被并购企业的财务真实情况,导致并购目标企业的实际投资金额增加。 ②东道国反托拉斯法的存在以及对外来资本股权和被并购企业行业的限制,是并购行为在法律和政策上的障碍。 ③当对一国的并购数量和并购金额较大时,常会受到当地舆论的抵制。 ④被并购企业原有契约或传统关系的存在,会成为对其进行改造的障碍,如被并购企业的人员安置问题。 |
东道国的收益、成本和政策工具
(1)东道国的收益:
资源转移效应:国际直接投资可以提供东道国所缺乏的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提高东道国的经济增长率。
就业效应:国际直接投资可以为东道国带来新的就业机会。就业效应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国际收支效应:国际直接投资可以减少东道国部分商品和服务的进口,可以改善东道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
对竞争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国际直接投资,尤其是采取绿地投资的方式时,会提高东道国国内市场的竞争水平,刺激企业投资,由此带来东道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品和生产过程的革新,经济增长速度加快。
(2)东道国的成本
东道国在吸引外来直接投资方面有三种成本,分别是对东道国国内竞争的负面效应、对国际收支的负面效应及部分经济独立性的丧失。
(3)东道国的政策工具
常见的运作限制包括产品的国产化程度、出口量、技术转移以及当地居民参与高层管理等方面。
母国的收益、成本和政策工具
(1)母国的收益
国际直接投资对母国(投资国)有三方面的好处:
①母国的国际收支因国外子公司的收益回流得到改善
②国际直接投资增加母国就业。当东道国子公司形成对母国的进口需求时,
就会产生就业效应
③母国的国外子公司可以将国外习得的技能转移回母国。这相当于逆向的资源转移效应。
(2)母国的成本
母国在国际直接投资中有可能给本国带来国际收支和就业方面的不利影响。
(3)母国的政策工具
母国可以通过政策鼓励或限制本国企业的国际直接投资。
鼓励国际直接投资的政策包括保险、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和政治压力。
限制国际投资的政策包括限制企业资本转出的数量;操纵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在本国投资;限制本国企业投资某些特定的国家等。
(1)东道国的收益:
资源转移效应:国际直接投资可以提供东道国所缺乏的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提高东道国的经济增长率。
就业效应:国际直接投资可以为东道国带来新的就业机会。就业效应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国际收支效应:国际直接投资可以减少东道国部分商品和服务的进口,可以改善东道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
对竞争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国际直接投资,尤其是采取绿地投资的方式时,会提高东道国国内市场的竞争水平,刺激企业投资,由此带来东道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品和生产过程的革新,经济增长速度加快。
(2)东道国的成本
东道国在吸引外来直接投资方面有三种成本,分别是对东道国国内竞争的负面效应、对国际收支的负面效应及部分经济独立性的丧失。
(3)东道国的政策工具
常见的运作限制包括产品的国产化程度、出口量、技术转移以及当地居民参与高层管理等方面。
(1)母国的收益
国际直接投资对母国(投资国)有三方面的好处:
①母国的国际收支因国外子公司的收益回流得到改善
②国际直接投资增加母国就业。当东道国子公司形成对母国的进口需求时,
就会产生就业效应
③母国的国外子公司可以将国外习得的技能转移回母国。这相当于逆向的资源转移效应。
(2)母国的成本
母国在国际直接投资中有可能给本国带来国际收支和就业方面的不利影响。
(3)母国的政策工具
母国可以通过政策鼓励或限制本国企业的国际直接投资。
鼓励国际直接投资的政策包括保险、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和政治压力。
限制国际投资的政策包括限制企业资本转出的数量;操纵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在本国投资;限制本国企业投资某些特定的国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