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态农业
(1)生态农业是一个自我维持的系统,强调建立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
(2)具有生产率高、稳定持续、综合性、有机性和效益性等特点。
2. 有机农业
(1)有机农业的重点在于土壤与人类健康。
(2)一般情况下,有机农业不用化肥、农药及其合成的化学制品,但在需要时使用一定限量的化肥或农药作为应急手段,也称为有机农业。
(3)由于较高成本和较低的产出率,只会在一定区域,一定范围内存在。
3. 立体高效型农业
(1)利用时间差、空间差立体种养,组成“高效复合生态系统”,从空间、时间、多层次利用单位资源。
(2)立体高效型农业包括: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都市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等。
4. 高科技型农业
(1)高科技型农业以现代高新技术为核心。
(2)高科技型农业包括:分子农业、太空农业、精准农业等。
5. 观光休闲型农业
将农业与旅游、生产、消费融为一体,是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现代农业形式。
1. 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
(1)创新的理念。
①现代农业的核心是创新。
②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创新的主体,尤其是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农业创新技术。
③除农业科技创新之外,现代农业的创新还包括农业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生产方式、营销方式的创新。
④创新的渠道包括:引入农业新产品;引进农业高新技术;开辟新的产品市场;开拓并利用农业生产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实现农业企业的新组织形式。
(2)产业化经营的理念。
①农业实行一体化经营和企业化管理,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各环节紧密联结,形成经济共同体。
②通过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带农户(家庭农场)等生产组织形式,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走向一体化,农业与工业、商业、金融、科技等不同领域相互融合,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农业产业链条大大延伸,农产品市场半径大为拓展,逐步形成了农业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格局。
(3)集约化经营的理念。
①现代农业本质上是集约农业。
②我国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应重点推行劳动集约,适度推进资金、技术集约,积极推动管理集约。
(4)全球化的理念。
现代农业要求充分利用两种市场和两种资源。
(5)适度规模经营的理念。
①现代农业要求投入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金和管理技术要按一定比例进行整合。
②我国农业目前的小规模分散经营不适合建设现代农业,客观上要求农业选择更高层次、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经营方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具体方向包括:土地经营形成规模;专业化协作形成规模;联合发展形成规模。
(6)标准化的理念。
2. 现代农业的概念表述:
(1)现代农业是以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来装备,以现代组织制度和管理方法来经营,集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社会化为一体,高产、优质、低消耗的农业生产系统和协调、高效、安全的农业生态系统。
(2)现代农业中大量现代要素的投入和使用是手段,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农业投入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 我国今后现代农业建设的基本内涵:
(1)以保障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2)以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装备和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
(3)以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产业化经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保障;
(4)全面提高农业投入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的多元化产业形态和多功能产业体系。
①从单纯依靠自然提供的“天然食物”,到有目的地种植,养殖以获得食物。
②生产工具以石器、木制工具为主,生产技术十分落后。
③原始农业的产量很低,只能为人类提供维持生存需要的食物。
①从原始社会末期到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时期。是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所处阶段。
②与原始农业相比,传统农业的生产力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但仍处于一种低水平的均衡之中。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经济均衡状态。
③技术状况长期保持不变
④持有和获得收入来源的偏好和动机状况长期变化甚微;
⑤人力资本稀缺。
①现代农业是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或成果,在大机器生产的现代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②现代农业经历了机械化、化学化、绿色化为中心的三次革命。
(一)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1. 结果高效化。
(1)现代农业的效益性表现在三方面: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2)经济效益表现在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投入产出率和农民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3)社会效益集中在农产品(食品)的安全化;
(4)生态效益体现在农业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和保护,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2. 手段科技化。
(1)各国农业的竞争,本质是农业科技领域的竞争,是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的竞争。
(2)目前发达国家的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一般在80%以上。
3. 要素投入集约化。
实现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是改造传统农业的普遍做法。
4. 服务社会化。
(1)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农业经营和管理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
(2)美、法、日等发达国家大都建立了农户、合作社、政府三级社会化服务网络。
5. 农民职业化。
农业企业家是实现对现代农业生产要素进行新的组合和合理优化配置的主体。
6. 产业领域、产业链条组织化。
(1)现代农业由初级农产品生产不断向外拓展,工农业界限逐渐模糊。
(2)现代农业领域逐步形成绿色、蓝色、白色农业三足鼎立竞相发展之势。
7. 农业经营方式一体化。
(1)农业同上下游相关产业部门紧密结合,形成产供销统一经营的农业综合企业或互相制约、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体。
(2)一体化经营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
①工商业公司、金融机构通过直接经营农场而形成的农工综合体;
②工商业公司通过同农场签订合同而形成产供销或产加销联合体,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形式。
③农场间建立合作社,发达国家80%以上的农产品都是通过合作社来销售。
8. 农业功能多样化。
现代农业的目标包括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商品率,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三统一等多项目标。
9. 资源配置市场化。
(1)市场经济体制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制度基础。
(2)市场机制占主导地位的同时,还需政府的宏观调控、支持保护。
(二)现代农业的主要类型
1. 生态农业
(1)生态农业是一个自我维持的系统,强调建立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
(2)具有生产率高、稳定持续、综合性、有机性和效益性等特点。
2. 有机农业
(1)有机农业的重点在于土壤与人类健康。
(2)一般情况下,有机农业不用化肥、农药及其合成的化学制品,但在需要时使用一定限量的化肥或农药作为应急手段,也称为有机农业。
(3)由于较高成本和较低的产出率,只会在一定区域,一定范围内存在。
3. 立体高效型农业
(1)利用时间差、空间差立体种养,组成“高效复合生态系统”,从空间、时间、多层次利用单位资源。
(2)立体高效型农业包括: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都市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等。
4. 高科技型农业
(1)高科技型农业以现代高新技术为核心。
(2)高科技型农业包括:分子农业、太空农业、精准农业等。
5. 观光休闲型农业
将农业与旅游、生产、消费融为一体,是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现代农业形式。
1. 结果高效化。
(1)现代农业的效益性表现在三方面: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2)经济效益表现在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投入产出率和农民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3)社会效益集中在农产品(食品)的安全化;
(4)生态效益体现在农业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和保护,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2. 手段科技化。
(1)各国农业的竞争,本质是农业科技领域的竞争,是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的竞争。
(2)目前发达国家的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一般在80%以上。
3. 要素投入集约化。
实现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是改造传统农业的普遍做法。
4. 服务社会化。
(1)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农业经营和管理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
(2)美、法、日等发达国家大都建立了农户、合作社、政府三级社会化服务网络。
5. 农民职业化。
农业企业家是实现对现代农业生产要素进行新的组合和合理优化配置的主体。
6. 产业领域、产业链条组织化。
(1)现代农业由初级农产品生产不断向外拓展,工农业界限逐渐模糊。
(2)现代农业领域逐步形成绿色、蓝色、白色农业三足鼎立竞相发展之势。
7. 农业经营方式一体化。
(1)农业同上下游相关产业部门紧密结合,形成产供销统一经营的农业综合企业或互相制约、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体。
(2)一体化经营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
①工商业公司、金融机构通过直接经营农场而形成的农工综合体;
②工商业公司通过同农场签订合同而形成产供销或产加销联合体,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形式。
③农场间建立合作社,发达国家80%以上的农产品都是通过合作社来销售。
8. 农业功能多样化。
现代农业的目标包括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商品率,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三统一等多项目标。
9. 资源配置市场化。
(1)市场经济体制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制度基础。
(2)市场机制占主导地位的同时,还需政府的宏观调控、支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