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员土建工程:措施项目1
措施项目
本节所说措施项目是指为完成工程项目施工,发生于该工程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技术、生活、安全等方面的非工程实体项目。在此主要介绍施工排水及降水、土壁支护、模板、脚手架等。
一、排水及降水施工
若地下水位较高,当开挖基坑或沟槽至地下水位以下时,由于土的含水层被切断,地下水将不断渗入坑内。雨季施工时,地面水也会流入坑内。这样不仅使施工条件恶化,而且土被水浸泡后会导致地基承载能力的下降和边坡的坍塌。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做好施工排水、降水工作,保持开挖土体的干燥是十分重要的。
排除地面水(包括雨水、施工用水、生活污水等)一般采取在基坑周围设置排水沟、截水沟或筑土堤等办法并尽量利用原有的排水系统,使临时性排水设施与性设施相结合
基坑降水的方法有集水坑降水法和井点降水法。集水坑降水法一般用于降水深度较小且土层中无细砂、粉砂时;如降水深度较大或土层为细砂、粉砂,或处于软土地区,应尽量采用井点降水法,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降水工作应持续到基础施工完毕并回填土后才停止。
(一)集水坑降水法
集水坑降水法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沿坑底周围或中央开挖有一定坡度的排水沟,在坑底每隔一定距离设一个集水坑,地下水通过排水沟流入集水坑中,然后用水泵抽走
集水坑降水法是一种常用的简易的降水方法,适用于面积较小、降水深度不大的基坑(槽)开挖工程。对软土或土层中含有细砂、粉砂或淤泥层时,不宜采用这种方法,因为在基坑中直接排水,地下水将产生自下而上或从边坡向基坑方向流动的动水压力,容易导致边坡塌方和流砂现象,并使基底土结构遭受破坏。
(二)流砂及其防治
采用集水坑降水法开挖基坑,当基坑开挖到地下水位以下时,有时坑底土会进入流动状态,随地下水涌入基坑,这种现象称为流砂现象。此时,基底土完全丧失承载能力,土边挖边冒,施工条件恶化,严重时会造成边坡塌方,甚至危及临近建筑物。流砂现象易发生在细砂、粉砂及亚砂土中。流砂防治的主要途径是减小或平衡动水压力或改变其方向。具体措施为:
1.抢挖法:即组织分段抢挖,使挖土速度超过冒砂速度,挖到标高后立即铺席并抛大石以平衡动水压力,压住流砂。此法仅能解决轻微流砂现象。
2.打钢板桩法:将板桩打入坑底下面一定深度,增加地下水从坑外流入坑内的渗流长度,以减小水力坡度,从而减小动水压力。
3.水下挖土法:就是不排水施工,使坑内水压与坑外地下水压相平衡,消除动水压力。
4.用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改变动水压力的方向,是防止流砂的有效措施。
5.地下连续墙法:沿基坑四周筑起一道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用来截住地下水流入基坑。
(三)井点降水法
井点降水法就是在基坑开挖之前,在基坑四周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井),利用抽水设备抽水,使地下水位降落至基坑底以下,并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不断抽水,使所挖的土始终保持干燥状态。井点降水改善了工作条件,防止了流砂发生,土方边坡也可陡些,从而减少了挖方量。
井点降水法所采用的井点类型有: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和深井井点等。
1.轻型井点。轻型井点是沿基坑四周以一定间距埋入直径较小的井点管至地下蓄水层内,井点管上端通过弯联管与集水总管相连,利用抽水设备将地下水通过井点管不断抽出,使原有地下水位降至基底以下。施工过程中应不间断地抽水,直至基础工程施工结束回填土完成为止。轻型井点设备由管路系统和抽水设备等组成,如图3-1-24所示。
井点的布置要根据基坑平面形状及尺寸、基坑的深度、土质、地下水位高低及流向、降水深度要求等因素确定。基坑的宽度小于6m,降水深度不超过5m时,采用单排井点,并布置在地下水上游一侧,两端延伸长度不小于基坑的宽度;如基坑宽度大于6m或土质排水不良时,宜采用双排线状井点;基坑面积较大时,还可采用环形井点。
轻型井点的施工顺序为:挖井点沟槽,敷设集水总管;冲孔,沉设井点管,灌填砂滤料;用弯联管将井点管与集水总管连接;安装抽水设备;试抽。采用轻型井点降水时,应对附近原有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必要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2.喷射井点。当基坑开挖较深,降水深度要求大于6m时,采用一般轻型井点不能满足要求,必须使用多级井点才能收到预期效果,但这样需要增加机具设备数量和基坑开挖面积,土方量加大,工期拖长,亦不经济。此时,宜采用喷射井点降水,降水深度可达8~20m。在渗透系数为3~50m/d的砂土中应用此法为有效。在渗透系数为0.1~3m/d的粉砂、淤泥质土中效果也较显著。喷射井点设备由喷射井管、高压水泵及进水排水管路组成。
喷射井点施工顺序是:安装水泵设备及泵的进出水管路;敷设进水总管和回水总管;沉设井点管并灌填砂滤料,接进水总管后及时进行单根井点试抽、检验;全部井点管沉设完毕后,接通回水总管,全面试抽,检查整个降水系统的运转状况及降水效果;然后让工作水循环进行正式工作
3.管井井点。管井井点是沿基坑周围每隔一定距离(20~50m)设置一个管井,每个管井单独用一台水泵不断抽水来降低地下水位。在土的渗透系数K≥20m/d,地下水量大的土层中,宜采用管井井点。管井井点由管井、吸水管及水泵组成。
二、土方边坡
(一)如何确定土方边坡的坡度
土方边坡的大小,应根据土质条件、挖方深度或填方高度、地下水位、排水情况、施工方法、边坡留置时间、边坡上部荷载情况、相邻建筑的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土方边坡的稳定,主要是由于土体内土颗粒间存在摩阻力和内聚力,从而使土体具有一定的抗剪强度。土体抗剪强度的大小与土质有关。粘性土土颗粒之间除具有摩阻力外还具有内聚力,土体失稳而发生滑动时,滑动的土体将沿着滑动面整体滑动;砂性土土颗粒之间无内聚力,主要靠摩阻力保持平衡。所以粘性土的边坡可陡些,砂性土的边坡则应平缓些。
土方边坡坡度的大小除与土质有关外,还与挖方深度(或填方高度)有关,此外亦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由于外界的原因使土体的抗剪强度降低或土体内的切应力增加达到一定程度时,土方边坡也会因失去稳定而塌方。如雨水、施工用水使土的含水量增加,从而使土体自重增加,抗剪强度降低;有地下水时,地下水在土中渗流产生一定的动水压力导致土体内的切应力增加;边坡上部荷载增加(如大量堆土或停放机具)使切应力增加等,都直接影响土体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土方边坡坡度大小的取值。所以,确定土方边坡坡度的大小时应考虑土质、挖方深度(填方高度)、边坡留置时间、排水情况、边坡上部荷载情况及土方施工方法等因素。实际工作中可以参考国家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
土方边坡坡度用挖方深度(或填方高度)H与其边坡宽度B之比来表示。
土方边坡坡度m称为坡度系数。把造价员站点加入收藏夹
本节所说措施项目是指为完成工程项目施工,发生于该工程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技术、生活、安全等方面的非工程实体项目。在此主要介绍施工排水及降水、土壁支护、模板、脚手架等。
一、排水及降水施工
若地下水位较高,当开挖基坑或沟槽至地下水位以下时,由于土的含水层被切断,地下水将不断渗入坑内。雨季施工时,地面水也会流入坑内。这样不仅使施工条件恶化,而且土被水浸泡后会导致地基承载能力的下降和边坡的坍塌。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做好施工排水、降水工作,保持开挖土体的干燥是十分重要的。
排除地面水(包括雨水、施工用水、生活污水等)一般采取在基坑周围设置排水沟、截水沟或筑土堤等办法并尽量利用原有的排水系统,使临时性排水设施与性设施相结合
基坑降水的方法有集水坑降水法和井点降水法。集水坑降水法一般用于降水深度较小且土层中无细砂、粉砂时;如降水深度较大或土层为细砂、粉砂,或处于软土地区,应尽量采用井点降水法,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降水工作应持续到基础施工完毕并回填土后才停止。
(一)集水坑降水法
集水坑降水法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沿坑底周围或中央开挖有一定坡度的排水沟,在坑底每隔一定距离设一个集水坑,地下水通过排水沟流入集水坑中,然后用水泵抽走
集水坑降水法是一种常用的简易的降水方法,适用于面积较小、降水深度不大的基坑(槽)开挖工程。对软土或土层中含有细砂、粉砂或淤泥层时,不宜采用这种方法,因为在基坑中直接排水,地下水将产生自下而上或从边坡向基坑方向流动的动水压力,容易导致边坡塌方和流砂现象,并使基底土结构遭受破坏。
(二)流砂及其防治
采用集水坑降水法开挖基坑,当基坑开挖到地下水位以下时,有时坑底土会进入流动状态,随地下水涌入基坑,这种现象称为流砂现象。此时,基底土完全丧失承载能力,土边挖边冒,施工条件恶化,严重时会造成边坡塌方,甚至危及临近建筑物。流砂现象易发生在细砂、粉砂及亚砂土中。流砂防治的主要途径是减小或平衡动水压力或改变其方向。具体措施为:
1.抢挖法:即组织分段抢挖,使挖土速度超过冒砂速度,挖到标高后立即铺席并抛大石以平衡动水压力,压住流砂。此法仅能解决轻微流砂现象。
2.打钢板桩法:将板桩打入坑底下面一定深度,增加地下水从坑外流入坑内的渗流长度,以减小水力坡度,从而减小动水压力。
3.水下挖土法:就是不排水施工,使坑内水压与坑外地下水压相平衡,消除动水压力。
4.用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改变动水压力的方向,是防止流砂的有效措施。
5.地下连续墙法:沿基坑四周筑起一道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用来截住地下水流入基坑。
(三)井点降水法
井点降水法就是在基坑开挖之前,在基坑四周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井),利用抽水设备抽水,使地下水位降落至基坑底以下,并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不断抽水,使所挖的土始终保持干燥状态。井点降水改善了工作条件,防止了流砂发生,土方边坡也可陡些,从而减少了挖方量。
井点降水法所采用的井点类型有: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和深井井点等。
1.轻型井点。轻型井点是沿基坑四周以一定间距埋入直径较小的井点管至地下蓄水层内,井点管上端通过弯联管与集水总管相连,利用抽水设备将地下水通过井点管不断抽出,使原有地下水位降至基底以下。施工过程中应不间断地抽水,直至基础工程施工结束回填土完成为止。轻型井点设备由管路系统和抽水设备等组成,如图3-1-24所示。
井点的布置要根据基坑平面形状及尺寸、基坑的深度、土质、地下水位高低及流向、降水深度要求等因素确定。基坑的宽度小于6m,降水深度不超过5m时,采用单排井点,并布置在地下水上游一侧,两端延伸长度不小于基坑的宽度;如基坑宽度大于6m或土质排水不良时,宜采用双排线状井点;基坑面积较大时,还可采用环形井点。
轻型井点的施工顺序为:挖井点沟槽,敷设集水总管;冲孔,沉设井点管,灌填砂滤料;用弯联管将井点管与集水总管连接;安装抽水设备;试抽。采用轻型井点降水时,应对附近原有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必要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2.喷射井点。当基坑开挖较深,降水深度要求大于6m时,采用一般轻型井点不能满足要求,必须使用多级井点才能收到预期效果,但这样需要增加机具设备数量和基坑开挖面积,土方量加大,工期拖长,亦不经济。此时,宜采用喷射井点降水,降水深度可达8~20m。在渗透系数为3~50m/d的砂土中应用此法为有效。在渗透系数为0.1~3m/d的粉砂、淤泥质土中效果也较显著。喷射井点设备由喷射井管、高压水泵及进水排水管路组成。
喷射井点施工顺序是:安装水泵设备及泵的进出水管路;敷设进水总管和回水总管;沉设井点管并灌填砂滤料,接进水总管后及时进行单根井点试抽、检验;全部井点管沉设完毕后,接通回水总管,全面试抽,检查整个降水系统的运转状况及降水效果;然后让工作水循环进行正式工作
3.管井井点。管井井点是沿基坑周围每隔一定距离(20~50m)设置一个管井,每个管井单独用一台水泵不断抽水来降低地下水位。在土的渗透系数K≥20m/d,地下水量大的土层中,宜采用管井井点。管井井点由管井、吸水管及水泵组成。
二、土方边坡
(一)如何确定土方边坡的坡度
土方边坡的大小,应根据土质条件、挖方深度或填方高度、地下水位、排水情况、施工方法、边坡留置时间、边坡上部荷载情况、相邻建筑的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土方边坡的稳定,主要是由于土体内土颗粒间存在摩阻力和内聚力,从而使土体具有一定的抗剪强度。土体抗剪强度的大小与土质有关。粘性土土颗粒之间除具有摩阻力外还具有内聚力,土体失稳而发生滑动时,滑动的土体将沿着滑动面整体滑动;砂性土土颗粒之间无内聚力,主要靠摩阻力保持平衡。所以粘性土的边坡可陡些,砂性土的边坡则应平缓些。
土方边坡坡度的大小除与土质有关外,还与挖方深度(或填方高度)有关,此外亦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由于外界的原因使土体的抗剪强度降低或土体内的切应力增加达到一定程度时,土方边坡也会因失去稳定而塌方。如雨水、施工用水使土的含水量增加,从而使土体自重增加,抗剪强度降低;有地下水时,地下水在土中渗流产生一定的动水压力导致土体内的切应力增加;边坡上部荷载增加(如大量堆土或停放机具)使切应力增加等,都直接影响土体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土方边坡坡度大小的取值。所以,确定土方边坡坡度的大小时应考虑土质、挖方深度(填方高度)、边坡留置时间、排水情况、边坡上部荷载情况及土方施工方法等因素。实际工作中可以参考国家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
土方边坡坡度用挖方深度(或填方高度)H与其边坡宽度B之比来表示。
土方边坡坡度m称为坡度系数。把造价员站点加入收藏夹
责编:ljwzmz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