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运用的资金减少,贷款能力下降,货币乘数变小,市场货币量便会相应减少,所以在通货膨胀时,中央银行可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反之,则降低。
(2)再贴现政策。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用持有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融资所作的政策规定。再贴现政策一般包括再贴现率的确定和再贴现的资格条件。
(3)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当中央银行认为应该增加货币供给量时,就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债券);反之就出售所持有的有价证券。
选择性政策工具主要有两类:直接信用控制和间接信用指导。
(1)直接信用控制。它是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其具体手段包括:规定利率限额、信用配额、信用条件限制,规定金融机构流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等。
(2)间接信用指导。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来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行为的做法。
3.货币政策的运作。
货币政策的运作主要是指中央银行根据客观经济形势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调控货币量和信用规模,使之达到预定的货币政策目标,并以此影响经济运行的运作。根据运作方向将货币政策的运作分为紧的货币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1)紧的货币政策。其主要政策手段是: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加强信贷控制。
(2)松的货币政策。其主要政策手段是: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放松信贷控制。
4.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表3.4 货币政策及相应政策手段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货币政策种类 | 货币政策手段 | 对证券市场影响 |
紧的货币政策 | 利率上升 | 利率上升 |
公开市场业务大量卖出 | 证券价格下降 | |
减少货币供应量 | 证券价格下降 | |
从紧的选择性货币政策 | 证券价格下降 | |
松的货币政策 | 利率下降 | 证券价格上升 |
公开市场业务大量买进 | 证券价格上升 | |
增加货币供应量 | 证券价格上升 | |
从松的选择性货币政策 | 证券价格上升 |
(三)收入政策
1.收入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相比,具有更高层次的调节功能,它制约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力度,而且收入政策最终也要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
2.收入政策目标包括收入总量目标和收入结构目标。收入总量目标着眼于近期的宏观经济总量平衡,收入结构目标则着眼于处理各种收入的比例。收入总量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传导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
3.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收入分配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而导致了我国民间金融资产大幅度增加,并具有相当规模,增加了证券市场需求,促进证券市场规模的发展和价格水平的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