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与发展
阶段 | 实践 | 要点掌握 |
第一阶段 | 20世纪90年代初期行业兴起到2004年 | ①这段时期,证券公司以经纪业务为主,二级市场的股票投资和投资银行的IPO承销业务逐步扩大。证券经纪业务的主要风险是客户资金被挪用的风险。 ②投行业务以承揽为主。 ③股票自营业务几乎没有“投决”“风险计量”和“监测”等说法。1996年中国证监会出台《证券公司自营业务管理办法》。 |
第二阶段 | 2005~2012年 | ①综合治理推动行业完善治理结构和内控体系,延伸风险管理的范围,提高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的管控能力。 ②通过风控指标、监督管理等方面的监管制度,确立了证券公司风险容忍度和主要业务的风控措施。 ③业务创新推动行业探索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和工具,丰富风险管理体系。 ④压力测试作为风险评估的补充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
第三阶段 | 2013年至今 | ①《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规范》引导证券公司风险管理质的飞跃。 ②行业自律组织引导行业建立针对重要风险类型的管理方法和机制。 ③监管部门和自律组织针对风险管理薄弱业务出台的风险管理制度,使行业进一步夯实风险管理能力。 |
2、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基本情况
(1)证券公司风险管理部门的设置与人员配置情况
①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牵头负责全面风险管理工作。
②针对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信息技术风险,指定相关部门负责相关管理工作(流动性风险-财务或资金管理部门;声誉风险-董事会或总经理办公室;信息技术风险-信息技术部门)。
③按专业风险类型划分职能。
(2)证券公司业务部门或分支机构风险管理
证券公司在业务部门、分支机构配置了风控人员,风控人员不得兼任与风险管理职责相冲突的职务,具体负责其权限范围内的风险管理工作,对风险管理政策和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报告,履行风险管理职责。
(3)证券公司子公司风险管理
证券公司对子公司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子公司风险管理负责人任免、风险限额、日常监测、风险报告、子公司重大事项审核或审批、风险考核等方面。
(4)风险管理政策和机制
风险控制制度 | 各家证券公司均已不同程度地建立了多层级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同时通过稽核、检查和考核等手段保证制度的贯彻执行。 |
风险限额 | ①各家证券公司均已建立了适合自身业务管理需要的风险偏好、在风险偏好框架下设立了风险容忍度及风险限额,并建立了逐级分解机制。 ②证券公司建立了超限预警机制、并明确了异常情况的报告路径和处理办法 |
风险计量 | 各家证券公司选择风险价值 VaR、违约概率 PD、现金流缺口等方法或模型来计量和评估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可量化的风险类型。 采用敏感性分析和压力测试等手段评估极端风险。 |
风险评估 | 各证券公司针对新产品新业务,如科创板等,建立了明确的评估、审议流程,风控合规及其他内控部门参与评估审议并独立发表意见。 |
风险应对 | 各家证券公司根据风险评估和预警结果,选择与公司风险偏好相适应的风险回避、降低、转移和承受等应对策略,建立了合理有效的资产减值、风险对冲、资本补充、规模调整、资产负债管理等应对机制。 |
风险报告 | 证券公司的风险报告分为定期和不定期报告。 定期风险报告主要包括风险日报、月报、年报、反映风险识别、评估结果和应对方案,并按照不同报告路径向黄事会、经理层提交。部分证券公闭还会编制每周、季度度、半年度风险报告。 不定期报告主要包括重大风险专项报告、压力测试报告、新产品风险评估报告、监管自查以及其他专项报告。 |
温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网校-pjm独立创作完成,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