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即将过去,在资本市场上,股市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牛熊转换,而在前两年受到广泛追捧的基金行业也遭遇滑铁卢,广大基民受伤惨重。从大的环境来说,2008年基金投资的尴尬难以避免,但无论是对基金公司还是基民,都有足够多的教训值得反思。德圣基金投研团队总结出一些值得重视的经验和原则,供基民借鉴。
反思一:基金不是全能型选手
偏股型基金在今年不尽如人意,截至12月5日,偏股型基金加权平均净值跌幅50.1%,同期上证指数跌幅61.63%,沪深300指数跌幅62.29%。多数入市不久的新基民以切身之痛接受了深刻的风险教育,既然基金是专家理财,为何在股市下跌中表现不佳呢?
持股比例较高是偏股基金净值损失较大的主因,其中,有不少基金是因为投资策略失误,但即使策略正确,能预判2008年股市下跌,偏股基金也无法充分避险。股票型基金因60%的股票仓位要求,无法独善其身,但即使放开这一限制,基金也无法快速调整仓位。因为基金行业的持股量太大,不可能快速卖出股票。考|试/大 因此,即使是优秀基金,也不可能充分回避市场下跌的风险。
所以,基金的风险特性是固有的,面对股市周期的转换,基金大面积亏损不可避免。各种风险特性的基金,股票型和配置型、债券型、保本型等等,必须根据投资者自身需要来主动配置,而不应期望某只基金为你做到所有。
反思二:关注业绩背后的因素
单纯看排名很难对基金的未来表现作出判断,业绩背后的原因才是区分好基金和坏基金的关键,也就是要尽量去了解基金业绩为什么好,为什么坏?这样才能对基金未来业绩的可持续性作出判断。
首先,应该区分基金的业绩是归结于投资能力、持股风格还是偶然性因素。这就需要具体去分析基金的投资运作思路,考|试/大 其投资理念和投资风格。如果是持股风格因素主导,那么基金业绩会跟随股市风格的变化而出现较大波动;如果业绩来源于激进的投资风格,那么业绩的波动在所难免。
其次,基金业绩背后也反映了基金公司团队的竞争力。业绩背后是人才和制度,这是投资者应该真正关注的持续竞争力。
反思三:基金有各自的风格和专长
偏股型基金有各自的投资风格,基金经理有各自的能力专长,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基金业绩会有巨大差别。有些基金经理善于选股和行业配置,但是不善于选时;有些基金善于把握大势,但对波段行情则很少参与。通常,选股能力强的基金适应牛市环境,而选时能力强的基金适应熊市和震荡市。
在今年基金的操作中,相当多的基金体现出很强的策略惯性,坚持选股理念的基金在市场节节下跌时仍然固守较高仓位;善于把握宏观和大势变化的基金经理则始终谨慎;而善于波段操作的基金则在每一次反弹中都表现活跃。
此外,不同基金之间的风格差异在快速下跌的市场中体现得十分鲜明。基金擅长选股还是擅长选时导致了业绩的巨大分化。上半年下跌初期,选时能力强的基金减仓较早,业绩排名靠前;同时选股能力强的基金通过有效的结构调整也能保住不错的相对排名;而2008年下半年选股策略和配置策略全面失效,只有坚决控制仓位才有可能降低损失。因此我们看到相对侧重选股的一批优秀基金在2008年业绩下滑,但这并不表明这些基金失去了投资价值。考|试/大 而完全靠长期轻仓排名靠前的基金,也未必表明投资能力有多么优秀。
今年选股和选时表现兼备的代表是华夏、兴业等基金公司;选股能力较好的是上投摩根、华宝兴业、国海富兰克林等旗下基金;选时能力突出的是交银施罗德、博时等旗下部分基金。明年选股和资产配置能力兼备的基金将会有较好表现,选股型基金业绩也将回升。
反思四:公司竞争力比产品重要
对着眼于长期投资的基民来说,选择一个治理优秀、团队能力突出、凝聚力强的基金公司,比单纯选择短期业绩强势的基金产品更重要,因为这样的公司长期表现稳定,适合多数基民的投资需求。
所谓基金公司的竞争力,其核心层面包括基金公司治理/高管、投研团队、投资理念/流程、投资评估机制、风险管理等几个方面。各方面表现均衡、发展稳健的基金公司,更加值得长期信赖。
今年,一些曾经表现突出的基金业绩大幅下滑,凸显出基金公司内部竞争力缺陷的事实。如公司人才储备不足,团队稳定性差,投资理念过于投机,投资决策机制混乱等等。基民可借助专业研究机构,对基金公司进行系统性的分析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