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教师在讲解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时,让学生说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下列同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高尔基莫泊桑欧•亨利
B.乙: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
C.丙:高尔基契诃夫莫泊桑
D.丁:莫泊桑高尔基契诃夫
2.学习《爱莲说》,教师要求学生找出其他描写荷花的古诗,下列不符合要求的是( )。
A.《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杨万里
B.《过故人庄》——一孟浩然
C.《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D.《小池》——杨万里
3.老师在讲解“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句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是使动用法,特列出以下例子,下列加点词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A.衣锦还乡
B.既来之.则安之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常以身翼蔽沛公
4.语文教师在讲授成语使用时指出:汉语是很神奇的,比如我们发现在生活中,英语中需要一大堆话可以说清楚的意思,我们汉语用三四个字就可以概括。更为神奇的是,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诙谐幽默的俗语、俚语,如果我们将它们换成一个成语来表达,则就显得更加文雅、庄重。接着,这位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白,为学生出示了以下例子。但他却弄错了一项,请问错误的一项是( )。
A.“凡遇院中公文,送府用印,孙大夫动辄横挑鼻子竖挑眼,当即驳回”句中“横挑鼻子竖挑眼”我们可以用“吹毛求疵”来表达
B.“‘豪强’和‘官家’,历来一个鼻孔出气,狼狈为奸”句中“一个鼻孔出气”也可以用“同仇敌忾”替换
C.“我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句中“打开天窗说亮话”意思和“直言不讳”相同
D.“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句中“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表达的意思和“贪得无厌”相差无几,可以互相替换
5.学习完课文《列夫•托尔斯泰》后,教师为了让学生体会文中“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人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这种修辞手法.又从文中举了以下例子。其中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A.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B.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C.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D.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6.教师在讲解修辞方法及作用这一知识点时,为学生举了以下例子,下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B.“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杨贵妃倾国倾城的美丽形象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用夸张和联想的修辞手法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
D.“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当时躬耕在南阳宛县卧龙岗的诸葛亮的情况
7.学习《背影》一文,教师播放歌曲《父亲》——“那是我小时侯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对这一教学资源分析恰当的是( )。
A.为学生创设了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的真实情境
B.歌曲脱离课文内容,削弱了教学资源的价值
C.缺乏思维深度,但能引起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D.用新颖的形式唤醒学生与作者相同的情感体验
8.关于语文课程评价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依据评价时间,语文课程评价的类型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B.依据评价主体,语文课程评价的类型可分为学生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教师评价、校长评价、家长评价、专家评价等
C.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
D.语文课程评价需遵循多样化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9.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教师布置了以下作业:①文中一系列动词,准确生动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你的童年时光里,一定也有记忆深刻的场景,或雪地嬉戏,或田间追逐。试着写约200字的小散文,注意准确选用动词。②三五人自愿建立小组,把作者在三味书屋的经历编成约10分钟的小短剧.下节课进行演出,要求不看台词、适当想象、含有情节、表演生动。
根据个人兴趣.选做其中一题。
对该教学环节评价不恰当的是( )。
A.给学生的作业量过大,对基础差的学生是有形压力
B.体现出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C.第二题具有综合性。能考查学生的理解、表达、想象等能力
D.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营造了民主的学习氛围
10.学习《我爱这土地》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把握诗歌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把握诗歌的主题(难点)。结合新课标要求,以下对该教师的教学预设评价不正确的是( )。
A.选择了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远的知识点为难点
B.考虑了学情,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
C.低估了学生的理解力,领会象征意义不应作为难点
D.重视阅读体验,把有感情地朗诵作为本课难点
11.以下是《生命生命》的课堂教学实录片段,认真阅读后,完成下面的问题。
一、情景导入
师:(A)“嘘——”别作声,跟我做:闭上双眼,伸出右手,放到左胸。
师:(大概静默三十秒)你听到了什么?
生:心跳!(感觉到了生命)
师:那么,请用一句话说说你对“生命”的感悟。
生:生命很短暂,我们应加倍珍惜。生命很脆弱,应当精心呵护。
生:生命中会遇到很多不幸,但不能放弃,要勇敢地活下去。……
二、整体感知
师:是啊,人的生命来之不易,不同的人对生命有不同的感悟。有一位台湾著名残疾作家杏林子,还专门借来听诊器,她听到了什么?她是怎样理解生命的?(B)请快速阅读全文。边读边思考,边读边勾画:课文讲了哪几件事?(生边读边画)
生:课文讲了三件事。
生: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苗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
三、研读赏析
师:看来同学们找得很准。那么哪一件事更让你感动?你又因什么而感动呢?
生:(学生纷纷举手)小瓜苗在砖缝中茁壮成长的事更让我感动。
生:小瓜苗强大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生:小瓜苗不屈地茁壮成长引起了我对生命的思考。
师:可我不明白,既然“没有阳光,没有泥土”,那小瓜苗何以“茁壮成长、昂然挺立”?
生:因为它很坚强,它有很强的生命力。……
师:没有任何物质保障,光靠精神行吗?
生:不行,靠香瓜子本身的营养物质。
师:(C)为他鼓掌。他真的很聪明,小瓜苗正是靠自身的养分才可以“冒”出来,但为什么只活了几天?这里为什么用“冒”,不用“长”?(分大组讨论这两个问题)生查词典、讨论、读课文。
师:“我”觉得小瓜苗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但它仍有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感动着“我”?
生:擎天憾地的力量。
师:注意“擎”的写法,请解释这个词。(生读注释)
师:怎样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先请大家认真体会文中“冲破”一词的含义(学生读文中相关语句)。
生:“冲破”给人一种速度快的感觉。
生:不顾一切的感觉。……
师:现在我想请大家一起大声地喊两次“冲啊”。
生(齐喊后恍然大悟):这就是一种“擎天撼地”的力量。
师:真棒!小瓜苗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克服重重困难,凭借着巨大的生命力茁壮成长、昂然挺立,这难道不是一种擎天憾地的力量吗?由此“我”想到了什么?
生:“我”应克服病魔的折磨,顽强的斗争下去。
生:我要向小瓜苗学习,直到生命的终结!……
师:(D)让我们再齐读第二自然段,再次感悟生命的力量。(师生齐读)
对以上教学片段中划线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真情实景的导入,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把学生带入对生命的感悟之中。营造一定的教学情景、或者说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唤起他们的体验。有了体验,学生就有了与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基础
B.在预习课文的时候,教师不适合让学生快读,而要让学生细读、精读,边读边勾画,找出问题的答案,从细节把握文本的内容。在课堂结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快读,以便整体上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
C.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有收益有成效,教师的组织、指导不可缺少。老师善于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品味语言。尤其注意抓住关键词语“冒”进行品析
D.对一篇文章,通过具体的研读,对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就会有更好的品味,从而更贴切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师生同读,可以让老师更好的走进文本,走进学生,可以使教师、学生、文本更好的融为一体。
12.下面是课文《济南的冬天》的板书设计,请认真阅读,完成后面的问题。
济南的冬天(老舍)
针对上面的一则板书,以下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设计的最大的特点是鲜明地体现出语文教学的逻辑美
B.板书的上方体现出了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关键词“写景”“状物”“抒情”这三个醒目的概念,并用横线表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整个板书的纲,也是整个教学的灵魂
C.板书是教学系统性的具体体现,有了它,板书的所有词句就成了语文知识的浓缩、语文能力的指南
D.板书设计时,文本上所有的词句、课文的重点都应该显示在板书上,不应该留有空白
13.学习八年级下册《诗词五首》中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理解“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句话时,老师向学生提出“为什么作者会无眠呢?”,据此学生给出了如下解释:
甲:还在幻想如何超脱尘世。
乙:对出世还是入世举棋不定,所以辗转难眠。
丙:还在回忆刚才月下起舞、清影随舞时超脱尘世的美妙感觉。
丁:因为月下离人离情正浓,为下文怀念子由的手足深情作铺垫。
假如让你来执教这篇诗词,你将如何向学生作出正确的解释?( )
A.先告知正确答案.再让学生重新去品味这首诗的主题思想
B.询问学生意见。发现学生思维偏差,帮助学生重新梳理本词主题,纠正学生思维,得出正确答案
C.询问学生意见,遵照少数服从多数的意见确定答案,让正确的学生进行思路讲解
D.先告知正确答案,再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给出正确答案
14.教师在讲授完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课后,根据学到的“对联知识”。老师给学生出了以下几道试题:
(1)从以下三个对联中选择一个送给一位即将过生目的朋友。
甲:三阳始布.四序初开。福庆初新,寿禄延长。
乙:回回故往。逐吉新来。年年多庆,月月无灾。
丙:交以道接以礼。近者悦远者来。
(2)试着给春节写一副简单的春联。
(3)试着从日常生活中搜集表达新婚、生日、春节、中秋等祝福的对联。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导学生养成对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视素养
B.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C.考查学生对文本学习掌握的水平
D.考查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15.阅读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学步骤的设计,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A)分专题收集诗歌,分别搜集以“春”“夏”“秋”“花”“雪”“月”为主题的诗词,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择一个专题,组内每人搜集一首本组所选专题的诗词并作阅读笔记。
(B)第一阶段,总结交流。小组内交流讨论,形成组内意见,而后完成对本专题诗词的小结以及本次活动的总结,之后在全班组织一次以小组为单位的诗歌交流专题会。
(C)第二阶段,仿写创作。能力中等的同学模仿本组同学搜集到的诗歌,写一首本专题的小诗;能力较强的同学根据自己的感受,结合对生活的观察,创作一首本专题的小诗。组内交流评价推出几首佳作编成班级诗集。
(D)学生以朗诵比赛的形式交流展示自已欣赏的作品,也可以朗诵自己创作的诗词作品。朗诵他人作品的要求:首先介绍一下这首诗词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创作动机,然后介绍一下这位诗人的风格。朗诵之后再谈谈自己的体会。朗诵自己作品的要求:首先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创作的动机。朗诵后再自评作品的闪光点和不足。听的同学要为勇于展示的同学提出评价意见。
对画线部分的分析,不准确的是( )。
A.教师为学生规定几个主题,然后分组,是结合了诗歌主题丰富的特点,防止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内容太宽泛,杂乱,难以顺利展开
B.教师设计讨论的环节是让学生在扩展诗歌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诗歌内涵的感性认识
C.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认识水平有限,加之中国古代诗歌的博大精深,所以教师在这一阶段,设计让学生创作仿写诗歌是不合理的
D.教师设计朗诵环节,并给出了两套朗诵方案,是从学情出发,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这更能充分激发每一个学生对学习诗歌的兴趣
真题推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 233网校真题解析班,全面分析考卷!
试题推荐:语文学科考题预测 2015考题《中学综合素质》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
学习交流平台:新浪微博 | 微信:jiaoshi_233 | QQ群 加入我们,分享学习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