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能量源);
(2)间接原因(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
4、事故教训及预防事故发生的建议
5、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建议。
6、事故调查组的成员名单。
7、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八、掌握事故整改意见的提出、整改措施分析与制定、整改计划的编制与实施
1、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
(1)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2)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3)处置危险和危害物并减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
(4)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5)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条件的要求。
2、选择事故预防对策的原则
(1)设计过程中,当事故预防对策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宜优先考虑事故预防对策上的要求,并应按下列事故预防对策等级顺序选择技术措施:
①直接安全技术措施;②间接安全技术措施;③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④若间接、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事故、危害发生,则应采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和个人防护用品等来预防、减弱系统危险危害程度。
(2)按事故预防对策等级顺序的要求,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具体原则:
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
九、安全生产伤亡事故的分析方法和事故性质的认定方法
事故分析和性质的认定,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事故类型分析;(2)事故原因分析;(3)事故责任分析;(4)事故性质的认定;(5)事故经济损失分析。
在事故调查的过程中,通过对事故类型的分析和确定、事故原因的分析、事故责任的分析和确定、事故性质的认定和事故经济损失的分析,才能对一起事故的分析比较完整。
事故责任分析是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查清事故发生原因,是确定事故责任的依据。责任分析的目的在于使责任者吸取教训,改进工作。
1、事故性质认定的原则
对事故性质的认定可以依据国家法规和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等来评定。(自然事故、技术事故、责任事故)。
2、认定程序
(1)区分事故性质。按事故的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种:自然事故、技术事故、责任事故。
(2)确定事故的责任者。根据事故调查所确定的事实,通过对事故原因(包括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找出对应于这些原因的人及其与事件的关系,确定是否属于事故责任者,按责任者与事故的关系分为:直接责任者、领导责任者。
(3)事故责任分析的步骤:
a、按照事故调查确认的事实;
b、按照有关组织管理(劳动组织、规程标准、规章制度、教育培训、操作方法)及生产技术(如规划设计、施工、安装、维护检修、生产指数),追究最初造成不安全状态(事故隐患)的责任;
c、按照有关技术规定的性质、明确程度、技术难度,追究属于明显违反技术规定的责任,不追究属于未知领域的责任;
d、根据事故后果(性质轻重、损失大小)和责任者应负的责任以及认定态度(抢救和防治事故扩大的态度、对调查事故的态度和表现)提出处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