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案例不定项
2014年5月12日,某金矿881平硐有12人入井作业。8时许,3名掘进工到+890 m掘进工作面进行凿岩作业,4名掘进工到+835 m水仓掘进工作面进行出碴作业,矿安全员和生产负责人对+890 m掘进工作面进行巡视。12时20分,3名爆破员到+890 m掘进工作面进行爆破作业。
12时50分,矿安全员、生产负责人及2名爆破员先行出井,另一爆破员实施放炮作业后出井。+890 m处的3名掘进工等待约30 min后,2人朝井口方向行进至局部通风机处,准备启动风机吹散炮烟,其中一人发现有一股很大的水流从上面涌过来,立即抓住巷道边帮上的电缆线固定木桩,待水流消退后,发现同行工友受伤,遂背其出井。另一掘进工自救脱险。
水流沿+866 m主巷向下倾泻,快速淹没了+845 m水平以下所有巷道。在+848 m水平倒碴的一名掘进工抓住巷道边帮上的电缆线走出淹水区并出井。另3名在水仓掘进工作面作业的掘进工因水流封住出口,无法脱险。
15时30分,该矿矿长向当地乡人民政府报告事故。16时许,县人民政府启动了事故抢险和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迅速将受伤矿工送医院急救。经过61 h不间断的抢险救援,发现3名掘进工均已遇难。
经查,该金矿+890 m探矿巷道越界掘进至3号矿体老窿水下部,工作面与老窿水体间的岩层厚度约0.95 m,该岩层在自重、老窿水和爆破震动的综合作用下被破坏。事故共造成3人受伤,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434.66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21~22题为单选题,23~25题为多选题):
2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该起事故的等级为( )。
A. 轻微事故
B. 一般事故
C. 较大事故
D. 重大事故
E. 特别重大事故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第三条。
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事故等级划分的补充性规定。本条第一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因事故共造成3人受伤,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434.66万元,故该起事故的等级为较大事故。
22、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该起事故应当上报至( )。
A.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B. 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D. 县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E. 乡镇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第十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
(一)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二)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三)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因该起事故的等级为较大事故,故应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23、导致该起事故发生可能的间接原因有( )。
A. 井下探放水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
B. 生产部门安排多水平同时作业
C. 未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
D. 应急救援预案培训与演练缺失
E. 爆破后未进行作业面安全检查
24、为预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该矿应采取的技术与管理措施包括( )。
A. 加强矿山开采期间水文地质调查
B. 严格按照安全设施设计进行开采
C. 加强爆破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
D. 及时评审与更新应急救援预案
E. 及时更新和保存矿井开采现状图
25、针对该矿的安全生产管理,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A.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更新不及时
B.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不健全
C. 作业过程危险辨识不充分
D. 入井人员未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
E. 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不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