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良好的银行公司治理应具备的特征有( )。
A.银行与外界有效的制衡关系和清晰的职责边界
B.完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
C.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
D.与股东价值相挂勾的有效监督考核机制
E.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
22.金融期货按照交易对象的不同,可分为( )。
A.货币期货
B.大豆期货
C.指数期货
D.黄金期货
E.利率期货
23.单一法人客户的财务报表应特别关注的内容有( )。
A.识别和评价财务报表风险
B.识别和评价利益状况
C.识别和评价经营管理状况
D.识别和评价负债管理状况
E.识别和评价资产管理状况
24.利率风险按照来源不同,可以分为( )。
A.重新定价风险
B.收益率曲线风险
C.基准风险
D.期权性风险
E.国家风险
25.汇率风险可以分为( )。
A.基准风险
B.期权性风险
C.外汇交易风险
D.外汇结构性风险
E.外汇违约风险
26.商业银行可根据自身的( ),自主选择使用相应复杂程度的压力测试方法论。
A.注册资本
B.盈利能力
C.业务特点
D.风险状况
E.经营范围
27.常用的市场风险限额包括( )。
A.头寸限额
B.风险价值限额
C.止损限额
D.损失限额
E.追索限额
28.下列关于流动性风险与各类主要风险的关系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操作风险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从而对流动性状况生产严重影响
B.承担过高的信用风险可能导致不良贷款及违约损失大幅上升,贷款收益显著下降,从而增加流动性风险
C.任何涉及商业银行的负面消息都可能危及其声誉,进而削弱存款人和社会公众的信心并造成存款资金大量流失,最终使商业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
D.承担过高的市场风险可能导致投资组合价值严重受损,从而增加流动性风险
E.错误的战略决策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从而对流动性状况产生严重影响
29.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应重在分析不同风险状况或条件下( )。
A.损失的类型
B.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C.可能遭遇的损失规模
D.弥补损失的方法
E.损失的确认
30.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重点强调对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协调管理,通过( ),实现总量平衡和风险控制。
A.匹配资产负债期限结构
B.经营目标互相代替
C.严格审批制度
D.减少信用放款
E.资产分散
31.下列各项中,属于银行内部流程中的流程无效因素的有( )。
A.缺乏必要的流程
B.依赖手工录入
C.设计不完善
D.管理信息不准确
E.项目资金不足
32.商业银行的经营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经营环境的变化、外部突发事件等都会影响其正常的经营活动甚至造成损失。下列各项中属于引发操作风险外部事件的有( )。
A.洗钱
B.错误监控/报告
C.政治风险
D.违反用工法
E.自然灾害
33.在引发操作风险的内部流程因素中,引起财务/会计错误的主要原因有( )。
A.财会制度不完善
B.管理流程不清晰
C.财会系统建设存在缺陷
D.结算/支付系统延迟
E.文件/合同缺陷
34.流动性风险是( )长期积聚、恶化的综合作用结果。
A.信用风险
B.汇率风险
c.操作风险
D.战略风险
E.声誉风险
35.下列属于国际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划分优点的有( )。
A.有强大的会计核算理论和银行流程框架、基础信息支持
B.按照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严格界定了进人四类账户的标准、时间和数量,以
及在账户之间变动、终止的量化标准
C.直接面对风险管理的各项要求
D.是基于会计核算的划分
E.维持良好的公共关系
36.流动性风险预警信号中的融资预警信号包括( )。
A.商业银行内部有关风险水平的指标变化
B.债权人提前要求兑付造成支付能力不足
C.存款大量流失
D.所发行的可流通债券(包括次级债)的交易量上升
E.所发行股票价格下跌
37.假设某商业银行资产为1000亿元,负债为800亿元,资产加权平均久期为6年,负债加权平均久期为4年。根据久期分析法,如果年利率从8%上升到8.5%,则利率变化对商业银行的可能影响有( )。
A.损失13亿元
B.盈利13亿元
C.整体价值无变化
D.流动性增强
E.流动性下降
38.下列可能给某商业银行带来声誉风险的有( )。
A.关于银行高比例不良资产的媒体报道
B.银行对长期合作且信用良好的贷款客户大幅削减信贷额度
C.银行呆账收回率大幅减小
D.银行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恶劣
E.银行不能按时完成客户的兑现要求
39.市场准人是指监管部门采取行政许可手段审查、批准市场主体可以进入某一领域并从事相关活动的机制。银行的市场准入不包括( )。
A.机构准入
B.业务准人
C.高级管理人员准入
D.资质准入
E.风险控制水平
40.风险为本的监管框架是由若干个相互衔接的具体监管步骤组成的、不断循环往复的监管流程,除了规划监管行动和风险评估,其他的流程有( )。
A.了解机构
B.准备风险为本的现场检查
C.对监管结果汇总报告
D.实施风险为本的现场检查并确定评级
E.持续的非现场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