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一级消防工程师 >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 技术实务模拟试题

2015年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习题 第五篇综合

来源:233网校 2015-11-25 08:39:00

第五篇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不属于风险的特征。
  A.主观性
  B.普遍性
  C.损害性
  D.突发性
  【答案】A
  【解析】风险是指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这个定义是一个涵盖各个领域的通用术语,就某一行业和领域而言,相对比较抽象,表述也可能有所不同。对风险管理中的安全而言,风险是对伤害的一种综合衡量,包括伤害的发生概率和伤害的严重程度。这里的伤害是指对物质或环境的破坏,或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对财产造成的损失。风险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损害性、突发性等特征。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2.不属于风险评估步骤的是(  )。
  A.风险识别
  B.风险分析
  C.风险评价
  D.风险应对
  【答案】D
  【解析】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三个步骤。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3.由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引起、可能导致火灾发生,或发生火灾后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损害或社会影响的不安全因素是指(  )。
  A.火灾危险
  B.火灾隐患
  C.火灾风险
  D.可接受风险
  【答案】B
  【解析】可接受风险:在当前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下,组织或公众所能接受的风险水平。火灾危险:引发潜在火灾的可能性,针对的是作为客体的火灾危险源引发火灾的状况。火灾隐患:由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引起、可能导致火灾发生,或发生火灾后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损害或社会影响的不安全因素。火灾风险:对潜在火灾的发生概率及火灾事件所产生后果的综合度量。常可用“火灾风险=概率x后果”表达。其中“X”为数学算子,不同的方法中“X”的表达会所不同。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4.属于火灾中第一类危险源的是(  )。
  A.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B.火灾自动灭火系统
  C.火灾烟气
  D.应急广播
  【答案】C
  【解析】第一类危险源是指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载体。它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没有第一类危险源就谈不上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也就无所谓事故。由于第一类危险源在事故时释放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坏的能量主体,所以它决定着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约束、限制能量屏蔽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它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第二类危险源破坏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也就不会发生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根据上述危险源分类,火灾中的第一类危险源包括可燃物、火灾烟气及燃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成分;第二类危险源是人们为了防止火灾发生、减小火灾损失所采取的消防措施中的隐患。对于第一类火灾危险源,人们普遍接受。按照上述表述,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应急广播及疏散设施等属于第二类危险源。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5.属于人为因素的火灾危险源的是(  )。
  A.电气引起火灾
  B.易燃易爆物品引起火灾
  C.用火不慎引起火灾
  D.气象因素引起火灾
  【答案】C
  【解析】火灾危险源客观因素:①电气引起火灾;②易燃易爆物品引起火灾;③气象因素引起火灾。火灾危险源人为因素:①用火不慎引起火灾;②不安全吸烟引起火灾;③人为纵火。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6.以下属于主动防火的是(  )。
  A.防火间距
  B.灭火器材
  C.耐火等级
  D.防火分隔设施
  【答案】B
  【解析】被动防火:①防火间距;②耐火等级;③防火分区;④消防扑救条件;⑤防火分隔设施。主动防火:①灭火器材;②消防给水;③火灾自动报警系统;④防排烟系统;⑤自动灭火系统;⑥疏散设施。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7.评估建筑或活动场地内人员是否能够安全疏散,除了消防照明、消防指示、消防广播等消防设施,还需要考虑建筑物或活动场地内人员自身的一些特点对安全疏散的影响。其中(  )是决定疏散分析结论的基础,是评估建筑疏散安全性的前提条件。
  A.人员素质
  B.人员体质
  C.人员熟知度
  D.人员荷载
  【答案】D
  【解析】人员荷载是决定疏散分析结论的基础,也是评估建筑疏散安全性的前提条件。疏散设计是建立在正确的人员荷载统计的基础之上的。不同区域人员密度指标不仅与国家、地区、地段以及空间场所的类型和使用因素有关,而且还受其平面布置、空间布局、使用面积和内部物体的配置等因素的制约。一方面,如果建筑物实际使用时容纳的人员数量超出设计规模,则会增加人员安全疏散的风险。另一方面,即使建筑物的整体人员荷载在设计的规模范围内,也有可能由于人员分布不均衡,导致建筑物内局部人员荷载过大,造成紧急情况下局部人员疏散存在困难,增加人员安全疏散的风险。一般情况下,建筑物内人员数量越多,造成拥堵的可能性越高。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8.受到外力破坏引起本身发生火灾的情况称为(  )。
  A.直接火灾
  B.间接火灾
  C.自动反应
  D.人的因素
  【答案】B
  【解析】间接火灾是指受到外力破坏引起本身发生火灾的情况,如设备或其他容器遭受外来事故的波及,易燃物质外泄,遇火源发生事故。因此,在设计时要注意设备之间、装置之间、工厂之间的间距,就是要避免间接火灾的影响。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9.预先危险性分析法中,采用防护材料,使有害的能量保持在有限的空间之内的危险性控制方法指的是(  )。
  A.限制能量
  B.防止能量散逸
  C.减低损害和程度的措施
  D.防止人为失误
  【答案】B
  【解析】①限制能量。许多能量本身是产品,如发电厂生产电能;有些能量是被加工的原料,如炼油厂对原油加工。从限制能量的意义来说,对这类工厂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在原料周转贮存方面,也有可能采取限制能量的措施。例如:规定合理的贮量和周转量;对于特别危险的装置如高压锅炉汽鼓,应设计得尽可能小些;火药和爆炸物的生产应远离居民区,其生产量也应有一定限度。②防止能量散逸。采用防护材料,使有害的能量保持在有限的空间之内。例如:把放射物质放在铅容器内,电器设备和线路采用良好的绝缘材料防止触电;登高作业使用安全带防止由位能造成的摔伤等。另外,在能量源上采取防护措施。例如,增设防护罩、设备喷水灭火隔火装置、防噪声装置等。也可在能量与人和物之间设立防护措施,如玻璃视镜、禁入栏栅、防火墙等。还可在能量的放出路线和放出时间上采取措施,如排尘装置,防护性接地、安全联锁,安全标志等。③减低损害和程度的措施。一旦事故发生,要立即采取措施,抑制事态发展以降低后果的严重程度。④防止人为失误。严格规章制度的监督检查,加强安全教育,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改善人为失误状况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10.不属于性能化防火设计规范特点的是(  )。
  A.加速技术革新
  B.提高设计的经济性
  C.性能评判标准得到一致认可
  D.加强设计人员的责任感
  【答案】C
  【解析】与传统的防火设计规范相对比,性能化的防火设计规范具有以下特点。①加速技术革新。在性能化的规范的体系中,对设计方案不做具体规定,只要能够达到性能目标,任何方法都可以使用,这样就加快了新技术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不必考虑应用新设计方法可能导致与规范的冲突。性能化的规范给防火领域的新思想、新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②提高设计的经济性。性能化设计的灵活性和技术的多样化给设计人员提供更多的选择,在保证安全性能的前提下,通过设计方案的选择可以采用投入效益比更优化的系统。③加强设计人员的责任感。性能设计以系统的实际工作效果为目标,要求设计人员通盘考虑系统的各个环节,减小对规范的依赖,不能以规范规定不足为理由忽视一些重要因素。这对于提高建筑防火系统的可靠性和提高设计人员技术水平都是很重要的。由于是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工程应用范围并不广泛,许多设计案例尚缺乏火灾实例验证。目前使用的性能化方法还存在以下一些技术问题。①性能评判标准尚未得到一致认可。②设计火灾的选择过程存在不确定性。③对火灾中人员的行为假设的成分过多。④预测性火灾模型中存在未得到很好证明或者没有被广泛理解的局限性。⑤火灾模型的结果是点值,没有将不确定性因素考虑进去。⑥设计过程常常要求工程师在超出他们专业之外的领域工作。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11.在设定火灾时,一般不考虑火灾的(  )和(  )。
  A.引燃阶段,衰退阶段
  B.引燃阶段,增长阶段-
  C.全面发展阶段,衰退阶段
  D.增长阶段,全面发展阶段
  【答案】A
  【解析】在设定火灾时,一般不考虑火灾的引燃阶段、衰退阶段,而主要考虑火灾的增长阶段及全面发展阶段。但在评价火灾探测系统时,不应忽略火灾的阴燃阶段;在评价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时,不应忽略火灾的衰退阶段。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12.逆向烟囱效应是指当外界温度(  )时,在建筑物中的竖井内存在(  )的空气流动的现象。
  A.较低,向上
  B.较低,向下
  C.较高,向上
  D.较高,向下
  【答案】D
  【解析】当外界温度较低时,在诸如楼梯井、电梯井、垃圾井、机械管道、邮件滑运槽等建筑物中的竖井内,与外界空气相比,由于温度较高而使内部空气的密度比外界小,便产生了使气体向上运动的浮力,导致气体自然向上运动,这一现象就是烟囱效应。当外界温度较高时,则在建筑物中的竖井内存在向下的空气流动,这也是烟囱效应,可称之为逆向烟囱效应。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13.从墙壁上的开口(如门、窗等)流出而进入其他开放空间中的烟流通常被称为(  )。
  A.火羽流
  B.顶棚射流
  C.浮力羽流
  D.窗口羽流
  【答案】D
  【解析】参见《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第517页:从墙壁上的开口(如门、窗等)流出而进入其他开放空间中的烟流通常被称为“窗口羽流”。一般情况下,在房间起火之后,火灾全面发展的性状(即可燃物的燃烧速度、热释放速率等)是由墙壁上的门窗等通风开口的空气流速控制的,即热释放速率与通风口的特性有关。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14.影响人员安全疏散的人员内在影响因素中,清醒状态、睡眠状态、人员对周围环境的熟悉程度等属于(  )。
  A.人员心理因素
  B.人员生理因素
  C.人员现场状态因素
  D.人员社会关系因素
  【答案】C
  【解析】人员在现场状态因素包括清醒状态、睡眠状态、人员对周围环境的熟悉程度等。对于处于清醒状态并对周围环境十分熟悉的人来说,疏散速度会大大快于处于睡眠状态并对周围环境陌生的人。如果人们在进入一个陌生环境时首先有意识地查看安全出口位置及疏散路线,则会大大改善人员的现场状态因素。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15.对单层和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抗火验算时,其步骤不包括(  )。
  A.设定结构所有构件一定的防火被覆厚度
  B.确定一定的火灾场景
  C.进行火灾温度场分析及结构构件内部温度分析
  D.荷载作用下,分析结构整体和构件是否满足结构耐火极限状态的要求
  【答案】A
  【解析】对单层和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抗火验算时,可采用如下步骤:①确定一定的火灾场景;②进行火灾温度场分析及结构构件内部温度分析;③荷载作用下,分析结构整体和构件是否满足结构耐火极限状态的要求;④当整体结构和构件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调整截面大小及其配筋,重复上述①~③步骤。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16.(  )不属于建筑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A.轴心受力构件截面屈服
  B.构件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
  C.构件局部丧失稳定
  D.受弯构件产生足够的塑性铰而成为可变机构
  【答案】C
  【解析】构件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①轴心受力构件截面屈服;②受弯构件产生足够的塑性铰而成为可变机构;③构件整体丧失稳定;④构件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233网校将及时更新动态,考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233网校APP,随时随地获取第一手考试资讯

2015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习题 燃烧基础知识

  相关推荐2015年消防工程师科目章节练习题库

  讲师精解教材2015年行业新宠消防工程师开考,一级消防VIP班火热报名,不过免费重学!2015年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试初定于11月中下旬举行

  考试交流区:

  233-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一级消防群8:166081153)

相关阅读

添加一消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一级消防备考群

加入备考学习群

一级消防学霸君

加学霸君领资料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一级消防书店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