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У˸߿

ֻ

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  成人高考题库  >>  >> 文章内容

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二)

2014年9月23日   作者:【杨永坚】 评论 我的做题记录

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教育理论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

教育学
一、选择题:
1.D  解析:1632年捷克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了教育学的开端、萌芽,提出了“泛智”教育。[德]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美]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
2.D  解析:教育的神话起源说:这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古老的观点。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是19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家利托尔诺。教育心理学说: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孟禄。教育的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只能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
3.B  解析:政治经济制度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社会制度,它反映着社会的根本性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4.C  解析:狭义概念: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学制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广义概念: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制度。
5.C  解析:1912年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次明显反映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的现代学制是。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中小学实行“六三三”三段,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
6.A  解析:增强学生的体质是体育的根本任务。体育的内容包括田径、体操、球类、游戏、武术、军事体育(国防体育)七项。
7.A  解析:课程的类型
(一)从课程管理角度: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校本课程)
(二)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
(三)从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四)从课程的存在形式的角度: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8.B  解析: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对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组织教学性的参观等,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的发发。
1.演示法
       教师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学生看,通过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和印证,以使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
2.参观法
       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到社会场所,使学生通过对实际事物或现象的观察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9.D  解析:课的类型:指根据教学主要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
单一课:指在一节课内完成一种教学主要任务的课。
综合课:小学和中学低年级经常采用的上课类型。
10.B  解析:创造性具体有三个方面:
(1)因材施教。
(2)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不断更新。
(3)教师的“教育机智”。
11.B  解析:榜样示范:教育者以他人和自身的高尚思想、榜样行为、优异成绩来影响受教育者的一种方法。
12.B  解析: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前提。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和结果。

二、辨析题
13.答案要点:
解析:错误。(2分)
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但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其独立性表现之一就是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可能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可能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水平。(4分)
14.答案要点:
解析:错误。(2分)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是加强综合化课程,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综合化,以克服分科的缺陷。(4分)

三、简答题:
15.答案要点:
1 .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具有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3分)
2 . 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3分)
3 . 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2分)
16.答案要点:
1 . 语言表达能力(2分)
2 . 教育教学管理能力(2分)
3 . 教育教学组织能力(2分)
4 . 自我反思能力(2分)
17.答案要点:
1.现实性与方向性相结合的原则
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3.知行统一原则
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评分说明]任意答对一题给两分。

四、论述题
18.答案要点
(一)间接经验与之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3分)
1.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2.在教学中,必须重视直接经验的作用3.贯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想统一的规律应注意两个问题。
(二)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3分)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2.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3.贯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必须注意两个问题。
(三)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3分)
1.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两者是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的(联系)2.知识和智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区别)3.要是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4.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四)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3分)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3.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是必须注意的问题。
【评分说明】考生结合案例再酌情给分(2分)。

责编:cll  评论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