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二编第四单元写作二、议论文写作章节练习(1)
进入成人高考题库章节练习在线测试本批试题,可查看答案及解析 进入测试模式
11、选出与“好高务远”的“务”含义相同的项( )
A. 除恶务尽
B. 任务
C. 务农
D. 务必
12、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
A. 今年我省大学招收的自费生,是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多的一年。
B. 尽管老师和同学怎样劝说,李明都不肯回家休息。
C. 他在旧社会受尽剥削和压迫,剥夺了上学读书的权利。
D. 80年代以来,我国新词语工具书的编纂和出版获得了大丰收,这可以事实为证。
13、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赍发(jī) 投奔(bèn) 迤逦(yǐ lǐ) 调和(tiáo hé)
B. 恶了高太尉(wù) 陷害(xiàn) 玷辱(diàn) 休恁地说(něn)
C. 浆洗缝补(jiànɡ) 酒馔(zhuàn) 尴尬(ɡān ɡà ) 讷(nè)
D. 提防(tí) 省事(xǐnɡ) 洗漱(shù) 朔风(shuò)
14、“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这样描写的意义或作用是( )
A. 有象征意义:当时的社会正如这草厅,动荡、腐朽,行将崩塌。
B. 有象征意义:林冲的命运如同这草厅,被黑暗的腐朽的恶势力(用“风雪”象征)压得走投无路。
C. 对情节有推动作用:草屋崩坏,才使林冲离开草料场到山神庙避寒;否则,林冲将被烧死,高俅如愿以偿,也就没有逼上梁山的情节了。
D. 有衬托作用:草屋的破漏,动荡,衬托了林冲的动荡的、矛盾的、不佳的心境。
15、 对本文细节描写的鉴赏和分析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侯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B. 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C. 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正有一块大石头,拨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侯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D. 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份,表现他内心深处勇武好斗的性格,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作文
16、有人说,下面两个材料都赞扬科学家热爱科学事业的钻研精神。有人不同意这说法,认为这种说法太笼统,不够明确,觉得其侧重点有着细微的差别,但理由说不清。请你用准确的语言说出这两个材料间的细微差别。
1.物理学家安培有一次专心致志地思考一个问题,他从家里走出来,用粉笔在家门口留言告诉来访者:“安培不在家,请今天晚上来吧!”过了一小时,安培思考着问题走回家了。当他看到自己的留言后,自言自语地说:“哦,原来安培不在家呀。”就又走了,直到晚上才回家。
2.有人问组织学家聂佛梅斯苓,为什么他一生都花在研究蠕虫的构造上。他惊诧地回答:“你可知道,蠕虫这么长,人生却那么短。”
17、阅读下面材料,分析内在的层进关系,列出体现层进关系的论证提纲。
为人类寻求光明
古希腊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天上有个叫普罗米修斯的神,他见到人们在黑暗的世界上遭受磨难,就决计违反宙斯的法规,把天火盗给人类,让人类摆脱黑暗,愉快地生活,而他却被缚在奥林匹斯山上,每天辗转在神鹰的狂喙之下.....他还是不愿改变他的志向——为人类寻求光明。
18、阅读下面文字,回答{TSE}问题。
这牵涉到风格问题,“风格就是人格”,每个作者都有他的特性,都有他的特殊风格。所以严密地说,风格不是可模仿的或普遍化的,每个作者如果在文学上能有特殊的成就,他必须成就一种他所独有的风格。但是话虽如此说,他在成就独有风格的过程中,不能不受外来的影响,他所有的语言是大家所公用的,他所承受的精神遗产来源很久远,他与他的环境的接触影响到他的生活,就能影响到他的文章。他的风格的形成有他的独异点,也有他与许多人的共同点。如果把这共同点叫做类型,我们可以说,一时代的文学有它的类型的风格,一民族的文学有它的类型的风格。这类型的风格对于个别作家的风格是一个基础。文学需要“学”,原因就在此。像其他人类活动一样。文艺离不开模仿,不模仿而创造,那是无中生有,不可想象。许多作家的厄运在不学而求创造,也有许多作家的厄运在安于模仿而不求创造。安于模仿,类型的风格于是成为呆板的形式,而模仿都只是拿这呆板的形式来装腔作势.与真正的文艺毫无缘分。从历史看,一个类型的风格到了相当时期以后,容易变成呆板的形式供人装腔作势,想要它重新具有生命,必须有很大的新的力量来震撼它,滋润它。这新的力量可以从过去另一时代来,如唐朝作家撇开六朝回到两汉,19世纪欧洲浪漫派撇开假古典时代回到中世纪;也可从另一民族来,如六朝时代接受佛典,英国莎士比亚时代接受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从整个的中国文学看,中国文学的类型的风格到了唐宋以后不断地在走下坡路,我们早已到了“文敝”的阶段,个别作家如果株守故辙,虽有大力也无能为力。西方文化的东流,是中国文学复苏的一个好机会。
一个文人必须有学问和经验所逐渐铸就的丰富的精神生活,除了这一点以外,如果还另有什么资禀使文人成为文人的话,依我看,那就只有两种敏感。一种是对人生世相的敏感,事事物物的哀乐可以变成自己的哀乐,事事物物的奥妙可以变成自己的奥妙。其次是对语言文字的敏感。语言文字是流通到光滑污滥的货币,每个字在每一个地位有它的特殊价值,丝毫增损不得,丝毫搬动不得。许多人在这上面苟且敷衍,得过且过;对于语言文字有敏感的人便觉得这是一种罪过,发生嫌憎。只有这种人才能真正创造文学,欣赏文学。在这两种敏感之中,对于文人,重要的是第二种。古今有许多哲人和神秘主义的宗教家不愿用文字泄露他们的敏感,像柏拉图所说的,他自己宁愿在诗里过生活,不愿意写诗。
世间也有许多匹夫匹妇在幸运的时候会偶然发现生死是一种沉痛的事,或是墙角一片阴影是一幅美妙的景象,可是他们无法用语言文字把心中的感触说出来,或是说的不是那么一回事。文人的本领不只在见得到,尤其在说得出。说得出,必须说得“恰到好处”,这需要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摘自朱光潜的《从我怎样学国文说起》)
文学为什么需要“学”?(不超过45字)
19、 在对待模仿与创造的关系上,文中指出了哪两种错误倾向?(每种均不超过l0字)
20、 文中将语言文字喻为“流通到光滑污滥的货币”意在说明什么?(不超过82字)
A. 除恶务尽
B. 任务
C. 务农
D. 务必
12、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
A. 今年我省大学招收的自费生,是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多的一年。
B. 尽管老师和同学怎样劝说,李明都不肯回家休息。
C. 他在旧社会受尽剥削和压迫,剥夺了上学读书的权利。
D. 80年代以来,我国新词语工具书的编纂和出版获得了大丰收,这可以事实为证。
13、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赍发(jī) 投奔(bèn) 迤逦(yǐ lǐ) 调和(tiáo hé)
B. 恶了高太尉(wù) 陷害(xiàn) 玷辱(diàn) 休恁地说(něn)
C. 浆洗缝补(jiànɡ) 酒馔(zhuàn) 尴尬(ɡān ɡà ) 讷(nè)
D. 提防(tí) 省事(xǐnɡ) 洗漱(shù) 朔风(shuò)
14、“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这样描写的意义或作用是( )
A. 有象征意义:当时的社会正如这草厅,动荡、腐朽,行将崩塌。
B. 有象征意义:林冲的命运如同这草厅,被黑暗的腐朽的恶势力(用“风雪”象征)压得走投无路。
C. 对情节有推动作用:草屋崩坏,才使林冲离开草料场到山神庙避寒;否则,林冲将被烧死,高俅如愿以偿,也就没有逼上梁山的情节了。
D. 有衬托作用:草屋的破漏,动荡,衬托了林冲的动荡的、矛盾的、不佳的心境。
15、 对本文细节描写的鉴赏和分析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侯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B. 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C. 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正有一块大石头,拨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侯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D. 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份,表现他内心深处勇武好斗的性格,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作文
16、有人说,下面两个材料都赞扬科学家热爱科学事业的钻研精神。有人不同意这说法,认为这种说法太笼统,不够明确,觉得其侧重点有着细微的差别,但理由说不清。请你用准确的语言说出这两个材料间的细微差别。
1.物理学家安培有一次专心致志地思考一个问题,他从家里走出来,用粉笔在家门口留言告诉来访者:“安培不在家,请今天晚上来吧!”过了一小时,安培思考着问题走回家了。当他看到自己的留言后,自言自语地说:“哦,原来安培不在家呀。”就又走了,直到晚上才回家。
2.有人问组织学家聂佛梅斯苓,为什么他一生都花在研究蠕虫的构造上。他惊诧地回答:“你可知道,蠕虫这么长,人生却那么短。”
17、阅读下面材料,分析内在的层进关系,列出体现层进关系的论证提纲。
为人类寻求光明
古希腊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天上有个叫普罗米修斯的神,他见到人们在黑暗的世界上遭受磨难,就决计违反宙斯的法规,把天火盗给人类,让人类摆脱黑暗,愉快地生活,而他却被缚在奥林匹斯山上,每天辗转在神鹰的狂喙之下.....他还是不愿改变他的志向——为人类寻求光明。
18、阅读下面文字,回答{TSE}问题。
这牵涉到风格问题,“风格就是人格”,每个作者都有他的特性,都有他的特殊风格。所以严密地说,风格不是可模仿的或普遍化的,每个作者如果在文学上能有特殊的成就,他必须成就一种他所独有的风格。但是话虽如此说,他在成就独有风格的过程中,不能不受外来的影响,他所有的语言是大家所公用的,他所承受的精神遗产来源很久远,他与他的环境的接触影响到他的生活,就能影响到他的文章。他的风格的形成有他的独异点,也有他与许多人的共同点。如果把这共同点叫做类型,我们可以说,一时代的文学有它的类型的风格,一民族的文学有它的类型的风格。这类型的风格对于个别作家的风格是一个基础。文学需要“学”,原因就在此。像其他人类活动一样。文艺离不开模仿,不模仿而创造,那是无中生有,不可想象。许多作家的厄运在不学而求创造,也有许多作家的厄运在安于模仿而不求创造。安于模仿,类型的风格于是成为呆板的形式,而模仿都只是拿这呆板的形式来装腔作势.与真正的文艺毫无缘分。从历史看,一个类型的风格到了相当时期以后,容易变成呆板的形式供人装腔作势,想要它重新具有生命,必须有很大的新的力量来震撼它,滋润它。这新的力量可以从过去另一时代来,如唐朝作家撇开六朝回到两汉,19世纪欧洲浪漫派撇开假古典时代回到中世纪;也可从另一民族来,如六朝时代接受佛典,英国莎士比亚时代接受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从整个的中国文学看,中国文学的类型的风格到了唐宋以后不断地在走下坡路,我们早已到了“文敝”的阶段,个别作家如果株守故辙,虽有大力也无能为力。西方文化的东流,是中国文学复苏的一个好机会。
一个文人必须有学问和经验所逐渐铸就的丰富的精神生活,除了这一点以外,如果还另有什么资禀使文人成为文人的话,依我看,那就只有两种敏感。一种是对人生世相的敏感,事事物物的哀乐可以变成自己的哀乐,事事物物的奥妙可以变成自己的奥妙。其次是对语言文字的敏感。语言文字是流通到光滑污滥的货币,每个字在每一个地位有它的特殊价值,丝毫增损不得,丝毫搬动不得。许多人在这上面苟且敷衍,得过且过;对于语言文字有敏感的人便觉得这是一种罪过,发生嫌憎。只有这种人才能真正创造文学,欣赏文学。在这两种敏感之中,对于文人,重要的是第二种。古今有许多哲人和神秘主义的宗教家不愿用文字泄露他们的敏感,像柏拉图所说的,他自己宁愿在诗里过生活,不愿意写诗。
世间也有许多匹夫匹妇在幸运的时候会偶然发现生死是一种沉痛的事,或是墙角一片阴影是一幅美妙的景象,可是他们无法用语言文字把心中的感触说出来,或是说的不是那么一回事。文人的本领不只在见得到,尤其在说得出。说得出,必须说得“恰到好处”,这需要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摘自朱光潜的《从我怎样学国文说起》)
文学为什么需要“学”?(不超过45字)
19、 在对待模仿与创造的关系上,文中指出了哪两种错误倾向?(每种均不超过l0字)
20、 文中将语言文字喻为“流通到光滑污滥的货币”意在说明什么?(不超过8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