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
C.防御反射
D.信号反射
答案:D
30.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 )
A.定势
B.定义
C.变式
D.同化
答案:A
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31.思维和感觉、知觉一样,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答案:正确。思维和感觉、知觉一样,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过感觉和知觉是对客观现实的直接的反映,它们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或个别属性,而思维则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32.注意是心理过程的积极状态,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
答案:正确。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某一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总是和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注意是心理过程的积极状态,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答案:(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与集中性思维;
(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
(4)鼓励学生参加各项创造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
3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怎样划分的?
答案:马斯洛通过研究,把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分为由低到高不同的5个层次: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与爱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35.简要分析复习在记忆中的作用。
答案:(1)给信息再加工提供机会。识记是接受所要记忆的事物的刺激。特别是在有意识记里面,我们要反复地接受客观事物对我们的刺激。照现在的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编码在识记中起决定作用。
(2)重新考虑与寻找材料之间的关系。识记需要复习,但复习不只是为了加深印象,而更重要的是为信息加工提供机会。复习一次就有一次加工,就多一次重新考虑或寻找材料之间关系的机会,从而也就增进了加工深度,提高了编码水平。
(3)增加信息加工的深度。复习在教学工作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求学生复习任何材料时,都要提醒他们每复习一次就要努力加深一次对材料的理解。要“口而诵,心而惟”,不可“学而不思”。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36.试分析态度的理论。
答案:(1)态度的学习理论。霍夫兰等人认为,态度大致同其他习惯一样是后天习得的,是个人通过联想(包括强化和模仿)获得有关信息和情感的过程加上评价组成的。所谓联想就是两个或者多个观念(概念)之间构成联结通道,由一个观念可引起另一个观念的活动表现。强化对态度形成有相当的作用。当个体的态度得到社会的赞许,它就会得到强化,否则就得不到强化。态度的强化更多地依赖于赞许,或者同时受到两种相反的强化,其作用则取决于两者相对的强度。模仿是通过榜样人物形象的示范而产生的联想反应,即初级学习形式。榜样如果是强有力的、重要的或者亲近的人物,引起模仿的作用更大,甚至在没有榜样言语教诲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2)态度的分阶段形成理论。凯尔曼指出,态度形成以及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顺从,指在社会影响下,个人仅仅在外显行为上表示与别人一致,这里还谈不上有多少深刻的认识或者情绪成分。这种态度是表面的、外控的(受奖惩原则支配),一旦外因消失,它就中止。因此是暂时的。第二个阶段:认同,指由于喜欢某人、某群体或者某件事,乐于与其保持一致或者采取与其相同的表现。这种态度带有较多的情绪、情感成分,它虽然谈不上有多深刻的认识作基础,但已经比较主动了。第三个阶段:内化,即把情感认同的东两跟自己已有的信念、价值观联系起来,给予理智上的辨认,做出是非判断。这是一种认知性成分占主导地位的态度,它已经成为人格的一部分,因此一经产生就比较持久,不容易改变。
(3)态度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认知不协调理论是20世纪
50年代发展起来的关于人们在相互作用中其认知因素由不协调到协调,从而引起态度或者行为变化的研究领域。费斯廷格认为,任何人都有许多认知因素,他们之间存在三种情况:相互一致和协凋的;相互冲突和不和谐的;无关的。当人们的两个认知因素处于第二种情况,人就会感受到不舒适或者紧张.并力求减缓。这种由于认知冲突(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不一致)导致其内心不自在的状态,就叫作“认知不协调”现象。人出现了认知不协调,就会不由自主地驱使自己去减少这种矛盾,力求恢复或者保持认知因素之阀的相对平衡和一致性。它通过以下几种途径:①改变或者否定两个认知因素中的一个;②对两个认知因素重新评价,减弱其中一个或者同时改变二者的重要性或者强度;③在不改变两个认知因素的情况下,增加一个或者几个能弥补鸿沟的新认知或者理由。
2017准考证打印:2017年成人高考准考证打印时间/入口
2017成考真题:2017年成人高考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