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成人高考艺术概论章节复习及试题:第三章艺术种类
第五节 语言艺术(文学)
一、语言艺术及其分类
文学是以语言或文字符号作为物化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传达情感和审美情趣的一种特殊艺术形式。文学的艺术手段是语言,是指加工提炼了的群众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审美主体通过对于语言的审美把握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
文学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等。
文学采用语言作为媒介和手段,从而与其他艺术在性质上产生了重大的区别,以至于人们有时将文学与艺术并列称呼。
(一)文学与诗歌
文学作为一个庞大的艺术门类,历史悠久,成就辉煌,确实形成了自己系统的、独特的艺术规律和审美特征。需要特别指出,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本身是一个艺术种类,而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只是它内部的不同体裁或样式。这些体裁具有各自的特点,又有许多共同的审美特征。由于文学从古至今在中外艺术史上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涌现出许多著名作家和作品,产生了巨大影响。
诗歌,是文学的基本体裁之一,如同其他作品一样,也是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比较而言,诗歌在文学发展历史上出现得早。在艺术起源时期,诗歌与音乐、舞蹈三者常常融为一体,只是到后来诗歌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中国古代曾把不合乐者称为诗,合乐者称为歌,现在一般统称为诗歌。我国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记录了上自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下至春秋中期(公元前6世纪),后于春秋时代汇编而成。我国文学史上位杰出诗人屈原,创作了古代早一篇长抒情诗《离骚》。前者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后者则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西方流传至今早的文学作品,是诞生于公元前8世纪左右的古希腊荷马史诗,即《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大著名史诗,对后来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诗歌作为历史久、流行广的文学体裁,在中外文学史上产生了难以计数的众多作品,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各种形式。因此,诗歌分类方法多种多样,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一般情况下,按照作品的性质和塑造形象的方式不同,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按照诗歌的历史发展和语言有无格律,又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作为诗歌的一种,抒情诗通过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袒露诗人的内心世界来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抒情诗并不追求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描述,而是注重个人情思的抒发,即使诗中有一些关于生活现象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但诗人仍然是通过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来体现自己的感受与情绪。例如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以高度精练的语言,描绘了自己在水乡秋夜所见、所闻、所感的各种景物,而诗人浓郁的羁旅之情也始终融会于夜泊之景,诗人的情绪情感仿佛随着这静夜的悠扬钟声回荡不已,正是这种独特的感受与体验使这首诗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叙事诗常常通过描述故事或塑造人物来间接反映诗人对生活的认识、评价、愿望和理想。叙事诗通常不像抒情诗那样,直接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感,而是将叙事与抒情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将诗人的主观感情融入叙事之中。例如著名的北朝民歌《木兰诗》,叙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从木兰女扮男装参军到屡建战功返乡,在写人叙事中融入作者对木兰的敬佩赞誉之情,使这首长篇叙事诗具有了浓厚的抒情意味,也使得木兰的形象千百年来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格律诗,又称旧诗,是指按照一定的字句格式和音韵规律写出的诗歌作品。无论中国还是外国,格律诗都是古代形成的诗体。如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五绝、七绝、五律、七律等,都是格律诗,每首诗的对仗、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甚至每句诗的字数也有严格的限制。又如,欧洲古典诗中的十四行诗,也是格律诗,莎士比亚就曾经写过154首十四行诗。自由诗,又称新诗,是与格律诗相对而言的,指那些只求节奏韵律和谐的诗歌作品,它们在旬式、行数、字数、音韵上没有严格固定的限制和要求。一般认为,美国19世纪诗人惠特曼是自由诗的创始者,他的代表作是诗集《草叶集》。“五•四”前后,自由诗开始在我国流行,郭沫若、胡适、刘半农、徐志摩等在此期间创作了大量新诗。
(二)散文
散文也是文学的基本体裁之一,散文的含义和范围随着文学形态的发展演变,在各个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内容。我国古代的散文范围很广泛,主要是指一种与韵文、骈文相对立的文体,包括经、史、传等各种散体文章。随着文学的发展,散文后来被专门用作泛指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体裁,包括杂文、传记、小说等都被容纳在里面。近现代的散文,则是从狭义上来理解的,专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相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这是“五四”以后盛行的现代散文的含义,我们下面所讲的散文也是从这种意义上来定义的。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不受拘束的文学样式,能够迅速地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选材范围广泛,表现手法多样,结构自由多样,以形散而神不散的艺术特长来集中而凝练地体现主题思想。
散文的分类,根据主要的表达方式,可以分为记叙文、论说文和抒情文三种类型;根据形式与内容的差异可以分为小品文、杂文、札记、随笔、游记、报告文学等等。
报告文学是20世纪出现的一种新的散文品种,主要以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受公众关注的事件或人物为内容,具有新闻性,愈来愈多地为报纸和刊物所采用。有时也把报告文学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来对待。
自由灵活是散文的一大特征,它主要表现为题材的广泛性、手法的多样性以及风格的多样化。从散文的选材来看,它几乎不受限制,从重大社会历史事件到日常生活中的小感触,以至一草一花,都可以纳入。在表达方式上也毫无局限,叙述、描述、议论和抒情,都可以任意利用;一篇作品可以侧重使用一种,也可以交替使用。例如唐代柳宗元既写过描绘大好河山的山水游记《小石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等,也写过揭露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叙事散文《捕蛇者说》、《童区寄传》等,还写过逻辑清晰、见解深刻的议论文《封建论》等.当代著名散文家秦牧,他的散文题材也极其广泛,日月星辰、花鸟虫鱼、人情风物、名胜古迹都是他的涉猎对象。从散文的手法来看,虽然有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的区分,但这种划分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因为叙述、抒情和议论都是散文常用的手法,只不过在每篇作品里有所侧重而已。事实上,抒情散文离不开叙述和议论,叙事散文也需要夹叙夹议,议论散文更要依靠叙述和抒情来增加文学色彩。从散文的风格来看,更是百花齐放、丰富多彩。韩愈的文章雄奇豪放,柳宗元的风格清峻奇崛,朱自清的散文清新优美,鲁迅的杂文犹如匕首和投枪一样富于战斗性。正是由于散文的灵活性、自由性和风格多样性,朱自清和俞平伯的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虽然取材于同一时间和地点,却都成为二三十年代传诵一时的散文名篇。散文的这种自由灵活性,还表现在它的文字可长可短,结构上不拘一格,无需像诗歌那样遵守韵律和节奏的和谐,也不必像小说那样需要典型的人物和完整的情节,是一种无拘无束的文学样式。
散文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顾名思义,散文由于其自由灵活的特点,在结构形式上显得比较“散”,事实上,的散文总是“形散而神不散”,具有深刻的意蕴和凝炼的主题。不论记人、叙事、说理、抒情,散文都要借生活中的事件与人物,抒发作者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这种蕴藏在作品之中的深刻的思想意蕴,就是散文的“神”。东晋陶渊明的散文《桃花源记》虚构了一个美丽而宁静的理想世界,作者借一个逐水行舟的渔人的行踪,将现实与理想境界巧妙地沟通,完全采用记叙的写法,不夹杂一句议论或抒情,在历历陈述桃花源的衣食住行、风土人情时,深深蕴藏着作者对世外桃源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成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佳作。朱自清的早期散文《背景》,乍一看来似乎只是随意倾吐家常琐事,记叙多年前父亲在浦口车站送他乘火车北上念书的情景,通过见到父亲的两次背影和自己的三次流泪,抒发了真挚的父子之情。作品描写的是平平常常的生活小事,但仔细回味分析,读者不难从中发现浓郁的情感和深沉的寓意,因而这篇作品成为以至情传世的散文名篇。实际上,散文的特点就在于以自由灵活的形式,达到形散而神不散的审美特色。
另外,散文还具有不尚虚构的特征。这一点也是和小说、戏剧、叙事诗不同之处。散文中所写的人物、事件、景物等,一般都有实际依据。例如鲁迅《纪念刘和珍君》中的人和事,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景物,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小石潭等,在生活中都是存在的。当然,不能说散文中没有想象、夸张等;相反,运用想象、联想、推理等,对于散文创作是非常重要的。
(三)小说
小说,是一种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文学体裁。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这是小说的一个明显、基本的特点。古今中外,小说中塑造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深入人心,各种各样动人的故事脍炙人口。这也是小说之所以赢得众多读者的原因。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虽然根源于社会生活,而且要从生活中提取素材和原型,但是并不去写真人真事,而是要进行虚构和典型化的创造,这是小说的另一特点。《三国演义》虽然有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作为依据,但并不是写真人真事,而是经过了虚构和创造。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比实际生活要典型得多,集中得多,理想得多。鲁迅说他的小说中的人物,是从生活中“杂取种种人”或者“专用一个人做骨干”,经过艺术加工创造而成的。小说因为要多方面地刻画人物,描写复杂的生活现象,在同一作品中经常使用多种表达方式和手法。这是小说的又一特点。别林斯基在谈论小说的特点时说:“才能在这里感到无限的自由。”他说在这里可以使用一切文学手段,既可以像诗歌那样抒情,也可以像戏剧那样让人物直接地“表达自己”,还可以使用在一些体裁中不能使用的旁白、议论等。
中外古今的小说数量众多,分类方法也多种多样。根据题材的不同,可分为神话小说、传奇小说、历史小说、志怪小说、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社会小说、战争小说、爱情小说、惊险小说、科幻小说等;根据艺术结构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话本小说、章回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新体小说、现代派小说等等。但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根据容量大小和篇幅长短,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这样三大类。长篇小说容量大、篇幅长,包含着复杂曲折的情节和数量众多的人物形象,可以反映广阔复杂的生活画面;短篇小说容量小、人物少,情节和环境相对集中,往往通过人物的一段经历或生活的一个片断,从某个特定的角度或侧面来再现生活的局部;中篇小说,顾名思义则介乎于以上二者之间。
由于小说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使得人物、情节、环境成为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是小说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虽然戏剧、影视等艺术种类也要刻画人物,但这些艺术门类往往只能通过人物对话和人物行动来实现。比较而言,小说由于运用语言作为媒介,较之其他艺术种类有更大的自由,它可以吸收各类艺术的表现手法来全面地刻画人物。小说可以详细描绘人物的外貌、举止,也可以表现人物的对话、行动,还可以通过不同的视角,从其他人物的眼中来观察和表现这个人物,并且可以把笔触伸人人的内心世界,通过深层心理描写来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在小说中,人物的塑造是放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来描写的,从而塑造出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复杂丰满的圆形人物或曲形人物。创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历来是小说的首要任务。凡是中外的小说,无一不给读者提供了新颖独特、难以忘怀的人物形象。
情节,是小说另一个基本的构成要素。一般来讲,情节对于所有叙事文艺作品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在不同种类和体裁的艺术作品中,情节的地位和作用是有所不同的。叙事诗虽有情节,但更注重抒情,因此情节比较单纯;叙事散文也有情节,但往往夹叙夹议,所以情节不需要完整;戏剧与电影都离不开情节,但由于篇幅与时间的限制,情节的设置必须相对集中,不能够在错综复杂的情节中来刻画人物性格。相比之下,传统小说的情节具有完整性、复杂性和多样性。波澜起伏的情节不仅可以引人人胜,对读者产生强烈的感染力,还是展现人物性格、拓深作品主题的重要手段,生动而深刻的情节,成为小说审美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同样是小说一个基本的构成要素。环境一般是指文艺作品中人物活动于其中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任何一部小说,它所描述的情节和刻画的人物,都只能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条件下存在,不可能脱离环境而存在。因此,环境对于塑造人物和展现情节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比起其他的文艺作品,小说的环境要求更加细致详尽、广阔丰富。《红楼梦》正是通过对大观园环境的细致描写,不仅展现出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而且通过环境变迁的描绘,显示出贾府家庭与人物命运的发展变化,生动地体现了这个封建大家庭由盛而衰的历史变迁。英国长篇小说《简•爱》详细描述了罗切斯特庄园的环境,使简•爱性格中的矛盾性、复杂性和丰富性,以及她和罗切斯特的曲折爱情经历都在庄园中展现和发展,小说结尾处庄园的烧毁也就是他们爱情的新生,可以说简•爱在罗切斯特庄园生活的描写是全书的精华。可见,环境和背景成为小说自由地表现现实人生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广阔性不可缺少的艺术要素,对塑造人物和展现情节,以及渲染氛围和深化主题,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四)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
戏剧文学也称剧本,是供戏剧演出用的文本。
它主要是利用人物的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这也是戏剧文学的一个特点。剧本的写作,除了开篇关于人物的姓名、年龄、身份、性别以及剧情发生的年代、地区和场景等作简单提示之外,全部要写出人物的具体对话,其间只是再穿插一点有关人物动作、表情和场景转换的简单提示。它不能像小说和散文那样,从侧面对人物进行介绍和描写,更不能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括动,作者也不能参与评论和抒发感情。
另外,由于剧本是供戏剧演出用的,一切都要符合戏剧的要求,因此要有戏剧性,这就是它的第二个特点。所谓戏剧性,就是要在舞台上使演员的行动和剧情包含着尖锐的矛盾冲突。戏剧文学的第三个特征,是选材有限制和表现要集中。因为剧本是要搬上舞台由演员演出的,而且人物之间要存在矛盾冲突,所以题材就要受到一定的限制。有些可以写成小说的材料,不一定能写成戏剧。而且戏剧的全部内容,多只能在几幕或几场中来表现,整部戏的长度也有比较严格的限制,这就要求剧本的情节结构更加集中。
影视文学也称剧本,是供电影、电视拍摄故事片和电视剧用的脚本。与戏剧剧本一样,它不是一个纯粹独立自主的体系,而是整部电影或电视剧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它的“基础”和“道工序”。所以,影视剧本要受到影视艺术特点的影响和制约,从而使它与戏剧、小说等有明显的区别。影视剧本的特征主要有三点,一是影视剧本的语言描写具有较强的视觉性和画面感。电影、电视主要通过银幕上的可视画面来创造艺术形象,因此,影视剧本应力避印象式的描写和抽象的概述、议论,必须突出视觉的效果,直接描写和塑造视觉画面,以便于拍摄和银幕展现。二是影视剧本的语言要采用影视蒙太奇的表达方式,按蒙太奇的组接方式进行结构,以利于拍摄和胶片的剪辑组合。三是人物对话应少而精。戏剧剧本主要由人物台词构成,人物性格、时代背影、故事情节、台外发生的事件等,都需要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而电影、电视主要是通过画面来表现这一切,所以,人物对话应少而精,而且要高度性格化。过多的人物对话,会导致影视作品的戏剧化,从而可能破坏影视的艺术效果。
报名指南:2015年成人高考报名时间专题/报名必读 2015年成人高考考试时间
备考辅导:2015成考专升本英语试题/大学语文考点试题 /民法章节试题/政治马哲章节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