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指由神经元构成的一个异常复杂的机能系统。由于结构和机能不同。可以将神经系统分成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
1.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脑在颅腔内,脊髓在脊柱中。两者通常以椎体交叉的最下端和第一颈神经的最上端为界。
(1)脊髓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位于脊椎管内,略呈圆柱形,前后稍扁。它上接延髓,下端止于一根细长的终丝。31对脊神经是由不同脊椎发出的。脊髓中央是灰质,灰质的外面为白质。脊髓每侧灰质的前端扩大为前角,含有大型多极神经元,称前角运动细胞。它们的轴突组成脊髓前根,直接支配骨髂肌的运动。灰质的后端形成后角,含有小型多极神经元。后角细胞为感受细胞,它接受进入脊髓后根的纤维,把外界的信息传送给脑。
脊髓的主要作用有:第一,脊髓是脑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桥梁。来自躯干和四肢的各种刺激,只有经过脊髓才能传导到脑,受到脑的更高级的分析与综合;而由脑发出的指令,也必须通过脊髓,才能支配效应器官的活动。第二,脊髓可以完成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盖反射、肘反射等。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反射是可以受脑的支配的。
(2)脑
脑是高级中枢。脑分为脑干、间脑、小脑、大脑两半球等部分。
①脑干
脑干,在大脑和脊髓之间,圆柱形。脑干包括延脑、桥脑、中脑和网状结构。脑干是脑进化中最占老的部分。
延脑。也称延髓,在脊髓之上,其主要功能:第一,调节饮食、消化、呼吸、心跳、防御等反射,是生命中枢。第二,传导上行下行的神经冲动。
桥脑。在延脑之上,中脑之下,是联络小脑和大脑上行下行神经纤维的桥梁。主要功能:第一,调节面部肌肉运动(眼肌、咀嚼肌、表情肌等);第二,调节面部的感觉,如肤觉,味觉,嗅觉,听觉和平衡觉等;第三,传导上行下行神经冲动。
中脑。在桥脑上方,是脑的中点,主要功能:第一,调节眼球、瞳孔、眼肌、虹膜等的运动;第二,是探究反射中枢;第三,传导上行下行神经冲动。
网状结构。在脑干中央(细长),是由一些散在的神经细胞核团和纵横纤维交织成的神经网络,所以叫网状结构。网状结构有两个对立的调节系统:第一,激活系统:上行激活系统向大脑皮层发射兴奋,使大脑皮层处于觉醒状态和警戒状态,引起注意,使意识清晰。同时,也唤醒和激活了情绪的活动。第二,抑制系统。可引起大脑皮层活动水平的降低。这两种对立的调节系统,维持了大脑和心理的正常运行。
②间脑
间脑包括匠脑与下丘脑。
丘脑。丘脑的功能:第一,是皮层下的感觉中枢,从眼耳皮肤传来的感觉冲动,经上二行神经纤维先到丘脑,然后再传到大脑。它是各种感觉的中继站。第二,丘脑与下丘脑相互联系,成为多种无条件反射的中枢。
下丘脑。在丘脑下部,体积较小但功能重要。它的功能:第一,是大脑皮层以下的植物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主要是调节内分泌活动和内脏活动。第二,调节情绪活动。第三,调节体温、水盐代谢、食欲与性行为。
③小脑
小脑在脑干背面,分左右两半球。小脑表面的灰质叫小腩皮质。内面的白质叫髓质。小脑与延脑、桥脑、中脑均有复杂的纤维联系。它的作用主要是协助大脑维持身体的平衡与协调动作。
人的大脑两半球是脑的高级部位,是人的智力活动的器官。它由表面的灰质和深部的白质组成的。表面的灰质部分又叫大脑皮层,这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位。
2.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脊神经、脑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1)脊神经
脊神经发自脊髓,穿椎间孔外出,共31对。脊神经由脊髓前根和后根的神经纤维混合组成。脊髓前根的纤维属运动性,后根的纤维属感觉性。因此,混合后的脊神经是运动兼感觉的。
(2)脑神经
由脑部发出,共12对,传递感觉信息并支配头部各器官等的活动。
(3)植物性神经
植物性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交感神经系从脊髓的全部胸髓和上三节腰髓的灰质侧角内发出。副交感神经系发自中脑、桥脑、延脑及脊髓的骶部。两者在机能上具有抵抗性质。一般讲,人们把交感神经看成机体应付紧急情况的机构,动员全身力量.以应付危急,如心跳加速、减缓或停止消化器官的活动等。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则相反,它起着平衡作用,抑制体内各器官的过度兴奋,使它们获得必要的休息。
植物性神经过去也叫“自主神经”。意思是,它们不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因而人们不能随意地控制内脏的活动。但是,生物反馈的研究表明,人们通过特殊的训练,完全可.以随意地控制内脏的活动,如调节体温的高低、心跳的快慢等。因此,把植物性神经叫做“自主神经”,显然是不对的。
周围神经系统主要起传递信息和神经冲动的作用。根据它们传递信息的性质、特点不同,又分为传人神经和传出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