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民法串讲笔记六
100、诉讼时效的种类:
一、普通诉讼时效。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2年。
二、特殊诉讼时效。《民法通则》中规定的特殊诉讼时效。《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了1年的特殊诉讼时效期间,这些民事权利有:
(1)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民事权利;
(2)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买受人或受害人向出卖人、商品制造人要求赔偿的民事权利;
(3)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出租人向承租人要求支付租金及赔偿损失的民事权利;
(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寄存人要求赔偿损失的民事权利。
101、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
(一)诉讼时效期间的开始。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二)诉讼时效的中止。诉讼时效的中止,又称诉令时效的暂停,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因发生一定法定事由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暂时停止计算诉令时效期间,待这种法定事由消除后,继续进行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诉讼时效的中止的要件有三个:
(1)中止必须发生在时效期间的后6个月内。
(2)中止必须有法定情形。包括:
A、不可抗力。
B、其他障碍。
(3)诉讼时效的中止适用于普通诉讼时效和特殊诉讼时效的期间计算,因长诉讼时效以侵权发生的客观事实为标准,不以权利人是否能行使权利为依据,故不适用中止制度。
(三)诉讼时效的中断。诉讼时效的中断,也称"终断"、重算",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因发生一定法定事由,致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从时效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诉讼时效中断的要件如下:
(1)中断必须发生在诉讼时效进行期间。
(2)中断必须存在以下法定事由之一:
A、提起诉讼,即起诉。
B、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即权利人向义务人请求履行义务。权利人向债务保证人、债务人的代理人或者财产代管人主张权利的,可以认定诉讼时效中断。
C、义务人一方同意履行义务,又称承认。
(四)诉讼时效的延长:必须具备的要件:
1、必须是无终止、中断法定事由发生而超过了时效期限。
2、权利人未行使请求权,有正当理由。
102.除斥期间:又称预定期间,是指法律对某种权利所规定的存续期间,除斥期间届满后,权利即行消灭。《合同法》第75条规定:"撤消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
103、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区别:
(1)、构成要件不同。
(2)、时间不同。
(3)、目的不同。
(4)、可变性不同。
(5)、适用对象不同。
104、民法上物权的分类:
(一)动产物权与不动产物权。这是按物权的客体不同划分的。以动产为客体的物权为动产物权;以不动产为客体的物权为不动产物权。动产物权有动产所有权、留置权、动产质权、权利质权;不动产物权有不动产所有权、地上权、永佃权、典权、地役权、抵押权。
(二)完全物权与限制物权。
(三)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四)主物权和从物权。
(五)有期限物权和无期限物权。
(六)民法上物权和特别法上物权。
105、物权的本质:物权制度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和财产占有、支配关系的法律表现。物权关系是其他民事法律关系的基础。
(1)、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是以人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为前提的。
(2)、物权是债权关系发生的前提。
(3)、物权关系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可限度发挥财产的经济功能。
106、物权的基本原则:
一、物权法定原则物权法定,是指物权的各类及内容只能由法律规定,不允许当事人自由创设。
二、一物一权原则是指同一客体之上只能存在一个所有权,不得同时存在互不相容的两个以上物权。一物一权原则 是由物权的排他效力产生的。
三、公示原则与公信原则公示原则,是指物权的产生、变更、消灭即物权的变动,必须以法定的方式公开,否则,物权变动不发生法律效力,也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的制度。
公示原则的交付方式:
1、现实交付。
2、简易交付。
3、占有改定
4、返还财产请求权的让与。公信原则,是指物权的变动行为完成法定公示的,第三人基于依赖公示而为法律的行为,即使公示所表现的物权状态与真实的物权状态不相符合,也不能影响物权变动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