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疖、痈、急性蜂窝织炎、丹毒、浅部急性淋巴管和淋巴结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一、疖
(一)病因和病理
疖是一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扩腱到皮下组织。致病菌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局部皮肤擦伤,不清洁,经常摩擦和刺激,都可导致疖的发生。疖常发生于毛囊和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颈、头、面部、背部、腋部、腹股沟部及会阴部和小腿。
多个疖同时或反复发生在身体各部,称为疖病。常见于营养不良的小儿或糖尿病病人。(二)临床表现
疾病初期出现红、肿、热、痛的小硬结,结节中央因组织坏死出现黄白色脓栓。当位于面部,特别是危险三角区(眉问与两侧唇角连线)的疖,若被挤压,可沿内眦静脉、眼静脉进入颅内,引起化脓性海绵窦静脉炎。
(三)治疗原则
争取早期促使炎症消退,局部化脓时及早使脓排出体外,并及时消除全身性不良反应。
1.全身疗法加强营养、酌情肌注丙种球蛋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患处以50%硫酸镁等作湿热敷。
2.局部疗法早期病灶涂擦络合碘或热敷,有脓栓时可点涂石碳酸,禁忌挤压,成脓后波感明显时,应及时切开排脓、引流。
二、痈
(一)病因和病理
痈指邻近的多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痈的病因与疖相似。病菌以金黄葡萄球菌为主,受感染与皮肤不沽、擦伤、机体抵抗力不足相关。
由于有多个毛囊同时发生感染,痈比疖的急性炎症浸润范围大,对全身的不良影响较严重。病
变可累及深层皮下结缔组织,使其表面皮肤血运障碍甚至坏死;但自行破溃常较慢,致炎症沿皮下组织向外周扩展(不容易局限)。此外,随着时间迁延。除了金黄葡萄球菌繁殖,还可能有其他病菌进入病灶(多菌感染)。
(二)临床表现
痈可能发生在各处皮肤,但常发生在皮肤较厚的项部和背部,俗称搭背。初起,为一小片皮肤肿硬、色暗红,其中有几个凸出点或脓点,疼痛常较轻(与项背部皮肤的感觉能力有关),但有畏寒发热和全身不适。继而,皮肤肿硬范围增大,脓点增大且可能增多,中心处表面紫褐色(表示组织坏死)。部分可破溃出脓和坏死脱落,使疮口呈蜂窝状;但少见有肉芽增生,不能自愈。延误治疗时间可使病变扩大加重,导致严重脓毒症。患者自身常伴有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等全身性病症。
(三)治疗原则
充分休息,加强营养,合理选用有效抗生素,妥善处理可能存在的糖尿病。病程早期局部热敷,若已化脓,应及时作十字或米字形切开排脓,但唇痈不宜采用。
三、急性蜂窝织炎
(一)病因和病理
急性蜂窝织炎是皮下、筋膜下、肌问隙或深部蜂窝组织的一种急性弥温性化脓性感染。其特点是病变不易局限,扩散迅速,与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致病菌主要是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亦可为厌氧性细菌。炎症可由皮肤或软组织损伤后感染引起,亦可由局部化脓性感染灶直接扩散或经淋巴、血液传播而发生。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蜂窝织炎,由于链激酶和透明质酸酶的作用,病变扩展迅速,有时能引起败血症。由葡萄球菌引起的蜂窝织炎,则比较容易局限为脓肿。
(二)临床表现
浅表急性蜂窝织炎,局部明显红肿、剧痛,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扩展快,中央部因缺血常有组织坏死;深层的急性蜂窝织炎,局部水肿和深部压痛,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较重。口底、颌下、颈部感染,呵致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窒息,新生儿皮下坏疽,患处皮肤红、肿,出现水泡,皮下组织因液化成脓而消失,触诊有皮下空虚感,皮肤漂浮感,随后皮肤大片缺血坏死。
(三)治疗原则
1.患部休息,局部用热敷、中药外敷或理疗。适当加强营养。必要时给止痛、退热药物。应用磺胺药或抗生素。
2.上述处理仍不能控制其扩散者,应作广泛的多处切开引流。
3.口底及领下的急性蜂窝织炎,经短期积极的抗炎治疗无效时,即应及早切开减压,以防喉头水肿,压迫气管而窒息致死;手术中有时会发生喉头痉挛,应提高警惕,并做好急救的准备。
4.对捻发音性蜂窝织炎应及早作广泛的切开引流,切除坏死组织,伤口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和湿敷。
四、丹毒
(一)病因和病理
丹毒是皮内淋巴管网受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所致。病人常先有皮肤或粘膜的某种病损,如皮肤损伤、足癣、口腔溃疡、鼻窦炎等。本病发生后局部皮肤有炎症,其淋巴引流区的淋巴结也常起炎症,同时有全身性炎症反应。
(二)临床表现
丹毒是皮肤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由β一溶血性链球菌从皮肤、粘膜的细小伤门侵入所致。好发于下肢及面部,蔓延很快,少有组织坏死或化脓。起病急,有头痛,畏寒。发热,患处烧灼痛,出现颜色鲜红边界清楚、片状红斑,有时伴水泡,挤压后即褪色,松开后,很快复红,所属淋巴结肿大,疼痛。足癣和血丝虫感染可反复诱发丹毒的发作。
(三)治疗原则
休息,抬高患肢;局部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或用抗菌药物软膏外敷;全身应用抗生素。
五、急性淋巴管炎和急性淋巴结炎
(一)病因和病理
致病菌从损伤破裂的皮肤或粘膜侵入或从其他感染性病灶,如疖、足癣等处侵入,经组织的淋巴间隙进入淋巴管内,引起淋巴管及其周围的急性炎症,称为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管腔内有细菌、凝固的淋巴液和脱落的细胞。如急性淋巴管炎继续扩散到局部淋巴结,或化脓性病灶经淋巴管蔓延到所属区域的淋巴结,就可引起急性淋巴结炎。如上肢、乳腺、胸壁、背部和脐以上腹壁的感染引起腋部淋巴结炎;下肢、脐以下腹壁、会阴和臀部的感染,可以发生腹股沟部淋巴结炎;头、面、口腔、颈部和肩部感染,引起颌下及颈部的淋巴结炎。急性淋巴管炎和急性淋巴结炎的致病菌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
(二)临床表现
急性淋巴管炎分为网状淋巴管炎和管状淋巴管炎。丹毒即为网状淋巴管炎。管状淋巴管炎常见于四肢,并以下肢为多,因为它常并发于足癣感染。
管状淋巴管炎可分为深、浅两种。浅层淋巴管炎,在伤口近侧出现一条或多条“红线”,硬而有压痛。深层淋巴管炎不出现红线,但患肢出现肿胀,有压痛。两种淋巴管炎都可产生全身不适、畏寒、发热、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急性淋巴结炎,轻者仅有局部淋巴结肿大和略有压痛,并常能自愈。较重者,局部有红、肿、痛、热,并伴有全身症状。通过及时治疗,红肿即能消退,但有时由于瘢痕和组织增生,可遗留一小硬结;炎症扩展至淋巴结周围,几个淋巴结可粘连成团;也可以发展成脓肿。此时,疼痛加剧,局部皮肤变暗红、水肿,压痛明显。
(三)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主要是对原发病灶的处理。本病早期作抗炎治疗。急性淋巴结炎已形成脓肿的,应作切开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