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析程序的目的(重点)
过程 |
目的 |
错报与风险 |
要求 |
风险评估过程 |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
识别重大错报风险(报表层次与认定层次) |
强制使用 |
进一步审计程序 |
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 |
识别重大错报(认定层次) |
任意选择 |
完成审计工作 |
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最终证实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一致及与所取得的证据一致 |
再评重大错报风险(报表层次) |
强制使用 |
1.目的
在风险评估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将分析程序与询问、检查和观察程序结合运用,以获取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2.总体要求
注册会计师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时,应当运用分析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在这个阶段运用分析程序是强制要求。需要注意的是,注册会计师无须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每一方面时都实施分析程序。例如,在对内部控制的了解中,注册会计师一般不会运用分析程序。
3.风险评估过程中运用的分析程序的特点
(1)使用的数据汇总性比较强,其对象主要是财务报表中账户余额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所使用的分析程序通常包括对账户余额变化的分析,并辅之以趋势分析和比率分析。
(2)与实质性分析程序相比,在风险评估过程中使用的分析程序并不足以提供很高的保证水平。
(二)用作实质性程序,识别认定层次重大错报
1.目的
在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将分析程序作为实质性程序的一种,单独或结合其他细节测试,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
2.适用条件
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
如果重大错报风险较低且数据之间具有稳定的预期关系,注册会计师可以单独使用实质性分析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运用实质性分析程序可以减少细节测试的工作量,节约审计成本,降低审计风险,使审计工作更有效率和效果。
3.总体要求
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实质性程序时,并不是必须使用分析程序。这是因为针对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实施细节测试而不实施分析程序,同样可能实现实质性程序的目的。分析程序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财务报表认定
从审计过程整体来看,注册会计师不能仅依赖实质性分析程序,而忽略对细节测试的运用。
4.实质性分析程序对特定认定的适用性
在确定实质性分析程序对特定认定的适用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1)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
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越高,注册会计师应当越谨慎使用实质性分析程序。如果针对特别风险仅实施实质性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当使用细节测试,或将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结合使用,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2)针对同一认定的细节测试
在对同一认定实施细节测试的同时,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可能是适当的。
5.数据的可靠性与可接受的差异额
(财务与非财务)数据的可靠性越高,预期的准确性也将越高,分析程序将更有效。
可接受的差异额是指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的差额,注册会计师认为该差额无须做进一步调查。计划的保证水平越高,可接受的差异额越小,注册会计师就需要收集越多审计证据,以尽可能发现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获取计划的保证水平。
相关推荐: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