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长期偿债能力比率
1.总债务存量比率包括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权益乘数、长期资本负债率。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
权益乘数=资产总额/股东权益
权益乘数=(股东权益+负债总额)/股东权益=1+产权比率
权益乘数=资产总额/(资产总额-负债总额)=1÷(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越高,权益乘数越大,产权比率越高,企业的财务风险就越大。
长期资本负债率=长期负债/(长期负债+股东权益)
长期资本负债率越高,资本构成中长期负债比例就越大,企业的长期账务压力就越大。
2.总债务流量比率包括利息保障倍数、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现金流量债务比。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营业利润/利息费用
现金流量债务比=经营现金流量/债务总额
(三)资产管理比率
重点是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
1.应收账款周转率
(1)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应收账款
(2)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3)应收账款与收入比=应收账款/销售收入
计算和使用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注意的问题:
(1)销售收入的赊销比例问题。计算时通常直接用利润表第一项“营业收入”来计算;
(2)应收账款年末余额的可靠性问题。计算时通常用“平均应收账款”。
(3)应收账款的减值准备问题。通常直接利用报表数据计算,但如果计提的减值准备数额较大,应按未计提减值准备前的应收账款计算。
(4)应收票据是否考虑在内。计算时通常要考虑应收票据,称为“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周转率”。
(5)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是否越少越好。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不一定越少越好,应结合销售方式、信用政策综合考虑。
(6)应收账款分析应与销售收入、经营现金流量分析结合起来考虑。
2.存货周转率
(1)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存货
(2)存货周转天数=365/存货周转次数
(3)存货与收入比=存货/销售收入
计算和使用存货周转率应注意的问题:
(1)使用“销售收入”还是“销售成本”作为周转额。如果为了评估存货的变现能力,应采用“销售收入”;如果为了评估存货管理的业绩,应采用“销售成本”。
(2)存货周转率不是越低越好。在特定情形下,存在一个最佳的存货水平。
(3)应注意应付款项、存货和应收账款(销售)之间的关系。
(4)应关注存货内部构成比例的变化。
3.总资产周转率
(1)总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总资产
(2)总资产周转天数=365/总资产周转次数
(3)总资产与收入比=总资产/销售收入
总资产周转率的驱动因素:
(1)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2)存货周转天数;
(3)非流动资产周转天数。
注意:资产利润率的驱动因素分析,通常要利用“总资产周转天数”或“总资产与收入比”,而不使用“总资产周转次数”。
(四)盈利能力比率
包括销售利润率、资产利润率、权益净利率。
资产利润率=净利润/总资产
利用资产利润率分析时应注意:
(1)资产利润率是权益净利率的基本驱动因素;
(2)“总资产”通常用“平均资产”。
(3)资产利润率=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
将利润表中的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P40
1.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非付现的成本或费用
包括折旧、坏账准备、摊销。
2.非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损益
筹资活动或投资活动所发生的损益,包括固定资产报废损失、财务费用、投资收益。
3.经营活动中经营性资产的变动和经营性负债的变动
经营性资产的增加,即经营现金流量的减少,成反比例变化。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即经营现金流量的增加,成正比例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