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薪酬福利管理
一、薪酬: 是员工为企业提供劳动而得到的货币报酬与实物报酬的总和。包括:工资、奖金、津贴、提成工资、劳动分红、福利等。
二、薪酬管理: 与企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内容: 岗位评价与薪酬等级、薪酬调查、薪酬计划、薪酬结构、 薪酬制度的制定与调整、人工成本测算等。
原则: 1、对外具有竞争力——支付相关于或高于劳动力市场一般薪酬水平的薪酬; 2、对内具有公正性——支付相当于员工工作价值的薪酬; 3、对员工具有激励性——适当拉开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
三、岗位评价: 评估岗位的价值。 对象是岗位而非个人。
岗位评价的方法: (P179 表,记住)
1、 岗位排列法: 一种简单的岗位评价方法。
a. 定限排列法; b. 成对排列法;
2、 岗位分类法: 按一个假设的量表,把工作岗位划分为几个类别,每个类别常有明确的界限,有时举例加以说明。
3、 要素比较法:(注意监督程度的四个层次: 职务越高,监督越少;职务越低,监督越多)
4、 要素计点法: 由人力资源专业界定薪酬要素,对权重最高的要素赋值100%。
岗位评价的原则: 针对岗位而非员工; 让员工积极参与岗位评价工作,便于认同评价结果; 岗位评价的结果应该公开。
四、岗位分析方法和概述: (P177表,记住)
观察法、面谈法、工作日写实法、典型事例法、问卷调查法。
注意:P178、P180 共三个图。
起薪点 = 平均薪酬 / (1+ 薪幅百分率 / 2)
顶薪点 = 平均薪酬 ×(1+ 薪幅百分率 / 2)
五、薪酬市场调查工作程序:
整体薪酬水平的调整; 薪酬差距的调整;
薪酬晋升政策的调整;具体岗位薪酬水平的调整。
确定调查的企业; 确定调查的岗位;
确定调查的数据; 确定调查的时间段。
企业之间的相互调查; 委托调查;
调查公开的信息; 问卷调查。
数据排列(低薪25%、一般企业50%、高薪75%)
频率分析(企业无准确薪酬水平数据,只了解平均薪酬时适用)、 回归分析、制图。
六、薪酬满意度调查工作程序:
1、 确定调查对象; 2、确定调查方式; 3、确定调查内容。
七、薪酬结构: 指员工薪酬的各构成项目及各自所占的比例。 合理的组合薪酬结构: 是既有固定薪酬部分,如基本工资、岗位工资、技能或能力工资、工龄工资等,又有浮动薪酬部分,如效益工资、业绩工资、奖金等。
薪酬比例 : 固定薪酬 按岗位评估静态 50%;
浮动薪酬 按工作表现 报考 40%;
特殊津贴 按个人情况 10%。
(一)传统的薪酬结构
1、以绩效为导向—— 计件工资、销售提成工资、效益工资等。
特 点: 薪酬根据近期劳动绩效变化而变化;
优 点: 激励效果好;
缺 点: 员工重眼前利益轻长期发展,无学习动力;重个人业绩,轻视合作交流。
适合企业: 任务饱满、有超额工作必要;绩效能自我控制,员工可通过主观努力改变绩效等。
2、 以工作为导向—— 岗位工资制、职务工资制等。
特 点: 薪酬随职务或岗位重要程度、高低等变化;
优 点: 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
缺 点: 无法反映同一职务上员工的贡献差别;
适合企业: 各工作之间的责、权、利明确的企业。
3、 以能力为导向—— 职能工资、能力工资、技术等级工资等。
特 点: 根据员工所具务的工作能力与潜力来确定;
优 点: 利于激励员工提高技术、能力;
缺 点: 忽略了工作绩效及能力的实际发挥程度,薪酬成本高;
适合企业: 技术复杂程度高、劳动熟练程度差别大的企业,或处在艰难期,急需提高核心能力的企业。
4、组合薪酬结构—— 岗位技能工资、薪点工资制、岗位效益工资等;
特 点: 将薪酬分解成几个组成部分,分别依据绩效、技术和培训水平、职务、年龄和工龄等因素确定薪酬额。
优 点: 全面考虑了员工对企业的投入。
适合企业: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