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人力资源管理>考试技巧

职场故事:我在英国寻找工作

来源:233网校 2006年9月2日


  工作环境

  法国同事会写繁体汉字

  2003年春天,我从澳大利亚飞抵英国伦敦,开始了为期1年的英国博士后研究工作。

  诺丁汉市位于英格兰中部偏东北地区,拥有30万人口,距伦敦约2小时火车路程。此地人杰地灵,诺丁汉森林是英国中世纪侠盗罗宾汉出没的地方。诺丁汉大学是英国排名第10位左右的著名学府,近年来最高排名第8位,最低也有第11位,其商学院、医学院和理学院颇负盛名。诺丁汉大学拥有2.8万在校生,差不多每10位诺丁汉市民中,就有一位是该校的学生。中国留学生包括港澳台和内地共有1000多人,乒乓球女子世界冠军邓亚萍是商学院学生。值得一提的是,诺丁汉大学校长由原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教授担任,我曾听过他的一次演讲。

  博士后工作较自由,小组工作人员一般两三天碰面一次。工作人员相当国际化,导师是英国人ScottKable教授,同事中有英国人、法国人、西班牙人和以色列人。30岁左右的法国同事是位博士生,第一次见面他居然冒出一句中文:“你好,欢迎你来工作!”见我一脸惊讶,他笑着用英文告诉我:“我从小就热爱东方文化,热爱中国、印度这样的东方国家。我还会写繁体汉字呢……”他确实会写一些繁体中文字,也能说不少中文短句,除热爱中国文化外,显然还与他女友是台湾人有关。他对台湾女友一往情深,2003年SARS肆虐期间,他特意去台湾探望女友,法国式的浪漫可见一斑。但他却觉得这算不了什么,因为他曾到过世界很多地方,还曾在印度偏远山区住过半年。

  犹太裔的以色列人是位手艺精湛的技师,他的车间同事中,既有黑人也有阿拉伯人,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和睦相处,没有任何矛盾和冲突。英国的工作环境国际化程度相当高——不同宗教信仰、国家、种族、民族和地域文化的人在一起工作,没有相互宽容的精神,是不可能成功的。

  这个项目是和德国、法国联合进行的,我曾去法国和德国做实验。在法国巴黎大学,我利用小型同步加速器做了实验。法国的工作节奏更为舒缓,印象深刻的是,法国同事吃一顿工作午餐可花上2个小时。

  生活感受

  吃不惯印度咖喱味

  法国人崇尚饮食文化,英国人就逊色多了。有英国同事告诉我:“英国人不善烹饪是出名的。十几年前我们认为应该向擅长烹饪的民族学习,于是便选择了印度。”难怪英国流行印度菜,连诺丁汉大学食堂里都飘荡着印度的咖喱味,据说英国学校的食堂都被印度人承包了。

  平时在学校食堂用餐,一顿也就1至2英镑,如去外面用餐,大概要3至4英镑。但我始终吃不惯咖喱味,所幸英国也有中国的菜肴,买回家自己做,饱了口福所费也不多。
相关阅读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