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圈 为何多年难走出
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围绕着“卖身契”、“违约金”而展开的纷争年年上演,根源就在紧俏的北京市户口上面。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王通讯院长指出,能够带来北京市户口的岗位资源稀缺是“怪圈”形成的根本原因。
为了增强一部分企业的人才吸引力,为北京引入发展急需的人才,北京市政府将“户口进京指标”分配给一部分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对他们的一项扶植和优惠政策,每年的“进京指标”有一万多个。而在享受进京指标的用人单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市场化程度不高、薪酬待遇水平较低而又需要补充人才的企事业单位。在本身的体制与管理机制缺乏吸引力的情况下,单靠户口招揽到的人才必然是留不住的,结果,只能沦为一部分毕业生解决户口的跳板。
对于大部分希望留在北京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而言,他们最为看重的是这个城市能为他们提供广阔的事业发展空间,他们期待在热门的行业、一流的企业和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实现自我的价值,而看起来“老得掉牙”但是能给生活带来便利和安全感的北京户口也是他们难以舍弃的。所以在某个阶段,他们可以为了户口放弃其余的一切,在另一个阶段又能为了理想而不惜毁约。
当然,也已经有少数毕业生在主动避免陷入“签卖身契——服务期内离职——交违约金”的怪圈。一位毕业生就从师哥师姐那儿学到了经验:“我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找户口,托各路神仙打听有什么单位可以解决户口,然后花几万块钱,将自己的人事关系办进去。很多效益不好的国有企业每年都有这种户口指标标价出售。”
困惑 两败俱伤为哪般
除了完全的户口买卖关系外,在一些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确实用“卖身契”维系起一种雇佣关系,而一旦某一天个人提出辞职,结局往往有两种:个人老老实实交给单位违约金,然后走人;不交违约金,单位便将档案、户口、社会保险压着不放,看到底谁耗得起……
所以最让毕业生心里没底的,一是“违约金”的数额自己到底能否承受得起,或者到时候能不能心甘情愿地交?再就是如果不交这“违约金”,单位能给自己造成的损失到底有多大?档案、户口真的会被“打回原籍”吗?
而那些遭遇人才流失的单位心里也没法平衡:首先是有被利用的感觉,很想“为难”一下毁约的大学生,另一方面,招聘本身是有成本的,申办户口的程序也很复杂,需要大学生做出一定的经济补偿。
两败俱伤的局面是谁也不希望看到的,作为求职的大学生来说,对待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应当更加谨慎,不妨少一些功利之心,多一点诚信、踏实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