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监理工程师>建设工程目标控制>建设工程目标控制学习笔记

如何做好“三背”填筑施工的质量控制

来源:233网校 2008年12月23日
  [ 摘要 ] 本文根据参加多条高速公路施工中的经验,结合当前的先进理论,讨论和分析了道路常见通病之一的“三背”沉陷问题,论述了“三背”沉陷形成的原因、危害以及从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对正在建设中的沿江高速公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关键词 ] 三背 填筑 质量控制 
  1.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等级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来高等级公路投入很大,发展迅速。但是,从已交付使用的高等级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来看,存在不少问题,其中较为普遍的是:在台背或其它构造物处产生跳车现象。且这种现象在一些软基路堤或高路堤中更为严重,这不仅影响行车速度、舒适性,甚至导致交通事故,还容易使“三背”部位的路面结构遭到破坏。因此,如何做好“三背”填筑施工的质量控制,已越来越多受到公路质量部门与社会各界的关注。
  “三背”主要指桥涵台背、挡墙背、路基范围内的结构物台背。大家肯定注意到公路跳车现象往往多发生在这几个部位,根本原因就是“三背”位置的填筑质量控制不好,导致其沉降超过一定的限度造成。因此,“三背”位置的沉降控制做好了,跳车问题也就斩草除根了。而如何解决公路跳车的上部结构设计、施工问题,已有许多专家学者在公路方面的杂志上做过不少精深、权威的论述,这里不在赘述。本文将重点介绍如何控制“三背”填筑施工质量来解决“三背”沉陷问题,供同行参考。
  2.“三背”沉降的规律及危害
  2.1 “三背”不均匀沉降产生的范围主要有以下规律:
  2.1.1 其产生的范围与涵台背填土高度有关,一般在后台5米左右范围内,对于大、中桥而言,往往在10米或更大的范围内;
  2.1.2 时间方面,一般在通车后2~3年内产生;
  2.1.3 不均匀沉降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过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很难把握重新加铺路面的时间。
  2.2 “三背”沉陷的危害主要有:&考试大&一方面对桥涵、构造物的工作状况和使用品质产生不利的影响,导致养护费用增加,并降低了公路使用性能;另一方面将增加行车的风险,降低通行能力,甚至造成交通事故,影响车速;此外由于车辆频繁在“三背”位置加速减速,必然增加车辆能耗和废气的排放,这一点在城市中尤其应予以重视。
  3.“三背”不均匀沉降形成原因和构成分析
  3.1 构筑物刚度差异
  构筑物刚度不同是形成差异沉降的基本原因。路基属于柔性结构,它在施工过程中和使用后会不断发生变形和产生较大沉陷。桥涵属整体刚度结构,基本上认为是不可压缩的。
  3.2 地基、地质情况的差异
  桥涵设计时对地基的地质研究比较仔细,往往是将桥涵基础置于承载力较高的土层上,沉降量比较小,而路基设计对地基、地质情况是参考桥涵的地质柱状图推断的,往往有差异。加之碰到软土地基处理更难以彻底。
  3.3 台背填料压实质量问题引起的不均匀沉降
  众所周知,施工质量问题在“三背”位置更为严重。主要原因是“三背”填筑一般在构筑物完工后进行,作业面小,缺少有效的压实施工机具,施工困难、繁琐,填方体的材料、长度、层厚和压实度难以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4.“三背”填筑施工的质量控制
  考虑到“三背”沉陷是多种因素和条件形成的,所以对它的防治应从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相应措施。
  4.1 填筑基底的控制
  俗话说:治病须治根,堵水要截源。要避免由于地基情况引起的“三背“不均匀沉降,首先要从地基处理着手。
  4.1.1 基底清淤必须彻底,严禁有杂物、浮土、腐殖土等存在。
  4.1.2 基底范围内由于地表水或地下水影响其稳定时,应在基底顶面或其它适当位置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如横向排水沟或盲沟),或换填不易风化的片石、块石、砂砾等透水性材料,严禁积水浸泡基底。
  4.1.3 基底土必须密实,若基底为耕地或土质松散时,应在填筑前进行压实,压实度一般不得低于90%。
  4.1.4 水田、湖塘等地段的基底应视具体情况采取排水、清淤、晾晒、换填、掺灰及其它的土加固措施进行处理。对软土、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等适用于各自特点的特殊地基处理方法治理,如换土、强夯、固结、轻质路堤和粉喷等方法以改善地基,提高承载力,减少工后沉降。
  4.1.5 对软土地基,由于现行地基处理方法一般未考虑台背的过渡,往往构筑物的处理与路基处理是分开的,从而导致沉降的无法避免。建议:在有基底处理时,适当加大涵台背基础处理的范围,适当将处理措施变化的位置往填土路基内部放,最好有大于5米的距离。
  4.1.6 做好桥头涵背路基的排水工作,避免路基水流对基底的浸泡和冲刷。
相关阅读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