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建设工程远程协作系统(PITS)的技术架构分析
下面以某远程协作系统(PITS)为例来说明它的架构,该远程协作系统(PITS)是一个运行于任务环境下的系统,而且必须能够在ASP(ApplicationServiceProvider)模式下服务于多个并发项目。
该PITS采用“分布式高可靠性技术体系构架”软件平台
(1)基本技术体系构架
基本技术体系构架采用微软技术平台。操作系统Windows2000之上 Net框架支撑整个系统,可以提供诸如IIS,Web,MSMQ,COM+,Cluster等众多服务,如图1所示。
(2)多层体系结构
平台采用多层体系结构技术,系统从逻辑上分为三层或多层,从而大大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以及系统的性能。
表现层:表现层主要是人机界面。用户在这里可以使用、控制并管理该系统。这里采用常用的ASP Net技术,使用IIS6 0作为Web服务器。通过使用 Net框架大大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业务逻辑层:采用组件技术,并利用Windows的组件服务。同时利用第三方的平台支撑软件实现系统的快速构建,缩短系统的开发周期,提高开发质量。
数据处理层:主要用于与其他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
数据层:使用SQLServer2000来管理所有数据,同时使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技术来支持管理决策。
(3)分布式高可靠性技术体系构架
对于上述四层体系结构,每一层都可以利用Win dows2000提供的负载均衡技术(网络负载均衡和组件负载均衡技术)以及群集技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响应速度。
(4)系统数据交换平台
采用功能强大的第三方产品BiztalkServer2000.该产品完全支持XML技术,可以非常容易地实现本系统与其他交易系统的连接。
(5)开发工具
采用微软提供的开发工具VisualStudio Net。Vi sualStudio NET是用于快速创建和集成XMLWeb服务和应用程序的综合工具,它可大大提高开发人员的效率。
开放式结构使开发人员能够使用任何面向Mi crosoft NET框架的语言并发扬现有的开发技能,而无需昂贵而大量的再培训。VisualStudio NET基于最新的MicrosoftWindows(r)服务器平台而创建,因此内置了应用程序的可缩放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简化了生成环境中应用程序的管理和部署并降低了应用程序生命周期的总体成本。
成功实施建设工程远程协作系统(PITS)的条件与环境
以建设工程远程协作系统(PITS)为核心的工程管理信息平台实施的要素可以分为以下四部分:
(1)硬件
硬件包括系统运行所需要的服务器、个人电脑和相应的互联网设施,不同的系统、不同的软件对硬件有不同的要求,但都需要硬件具有安全性、稳定性和高速度。
(2)软件
软件是建设工程远程协作系统(PITS)应用的核心要件。PITS在具体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三种模式:(1)自行开发:项目参与各方再加上外部聘请的软件公司完全承担系统的设计、开发与维护工作,或是业主直接委托软件公司进行开发。例如北京奥运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平台是由北京奥组委直接委托联想集团进行开发。(2)直接购买:业主或总承包商等项目的主要参与方出资购买(一般还需要二次开发)商品化的软件解决方案(既可以是现成的软件产品也可以是一个开发平台),并提供给所有的项目参与方共同使用。(3)租用服务:即当前电子商务正热门的ASP模式(ApplicationServiceProvider)。知名的美国的Buzz saw公司就提供ASP模式服务。
(3)教育件
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平台是对传统的工程建设管理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它需要有关的工程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在观念上全面更新、在信息处理工作中能自觉行动、在软件运用上能熟练掌握,这些都需要进行充分的宣传和系统的培训,在领导层、工程管理层和技术层中形成共识、化为行动。
(4)组织件
组织件是指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平台运用过程中所进行的组织结构设置和工程管理信息化工作,如组织结构及岗位责任的设置、有关人员的任务分工及权限设定、工程信息的分类和编码以及信息处理制度的制定等。
4 结束语
建设工程远程协作系统(PITS)作为实现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手段,在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的建筑业中已经有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并且应用前景十分好。而我国对此的研究和应用都处于起步阶段,同济大学工程管理研究所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建设工程远程协作系统(PITS)的研究。并且已经将德国Conclude公司开发的PKM系统成功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中,这对推进我国工程管理信息化进程十分有益。
[参考文献]
[1] 丁士昭。Digitizationandinformatizationofprofessionalmanage mentofconstructionprojects[R].2ndSymposium-ProjectMan agement-ImpresariooftheConstructionIndustry,HongKong,2002.
[2] 丁士昭。建设监理导论[M].上海:上海快必达软件出版发行公司,1990.
[3] 丁士昭。对工程管理数字化的理解和思考[R].2002.
[4] 叶国晖。PIP在工程建设项目应用的研究[D].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