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一级建造师>机电工程>机电工程模拟试题

全国一级建造师机电安装工程管理与实务试题45

来源:233网校 2007年6月6日

【案例3】答:

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是人,人是质量五因素的关键,主要因素。因为参与工程建设的组织者、指挥者、管理者和作业者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责任感;职业道德和事业心;工作责任感和质量意识,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思想意识和工作质量等都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因此安装工程施工任务承接之后,应该能够充分提供能胜任对产品质量有保证的管理、操作和验证人员,才能保证工程质量。人员的管理和控制环节是。

(1)实现对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资格和能力的控制在于:

1)凡是从事工程施工和管理的人员,其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都直接影响工程产品的质量,因此,对这些施工者和管理者,都必须具备有相应的资格和能力,才能适应和满足保证工程质量(产品)的需要。因此,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资格和能力要从教育(学历)、培训、技能、经历等四个方面予以判定。在判定的基础上,确定其安排和使用。控制人的使用,可以避免产生工作失误。

2)对项目经理的资格和能力的判定尤为具体和重要,一些特殊重要的工程,除判定项目经理的资格和能力外,还要判定他的专业知识、思想意识、责任心及职业道德,从而检验他对工程质量的意识。一个项目经理的选择,就能判断一个工程的产品质量,这是经验和教训总结出来的,是实践证明了的。

3)项目经理部应根据工程特点,从确保质量出发,在人的技术水平、人的生理缺陷、人的心理行为、人的错误行为及人的心理素质等方面来控制人的使用。如对技术复杂、难度大、精度高的工序或操作,应由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指导和技术水平较高、技能突出的工人来完成;凡是反应迟钝、应变能力差的人,不能操作快速运行、动作复杂的机械设备;对某些要求万无一失的工序或操作,一定要分析人的心理行为,控制人的思想活动,稳定人的情绪;对具有危险源的现场作业,应控制人的错误行为,严禁吸烟、赌博、酗酒、误判断、误动作等。

4)人才的选择和使用,是第一的因素,同时还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培训,不断充实新知识,使每个人才都适应工程管理和施工的需要。

(2)增强教育意识,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

1)所有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是工程质量的直接责任者。因此,要教育每一个参加工程安装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应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活动与工程质量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工程质量目标做出业绩。通常可以采取教育、宣讲、学习、树样板等形式,对员工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增强责任心,激励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要通过培训和贯标,强化质量管理,按工程质量程序进行质量检验和检测,特别应重视过程检测,以实现质量目标。

2)所有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应意识到建筑安装工程产品质量能满足业主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以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中所发生的质量通病进行分析时,其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是重要因素之一,许多质量问题的发生都不是技术水平问题,而是由于施工管理环节比较薄弱,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质量意识差,工作责任心不强所造成的。为此通过质量意识教育,通过贯标的教育,增强人的质量观和责任感,使每个人牢牢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认真搞好本职工作,以优秀的工作质量来创造优质工程质量。

3)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水平,不断在现有基础上,改进和发展施工工艺,不断更新旧工艺,实施新工艺,从工艺上确保工程质量,这是最直接的效益和最有效的质量措施。不只是有了责任心就能保证质量,而且还应有过硬的技术,最先进技术,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创造出更加好的工程质量,实现我们的目标。

(3)严格培训,持证上岗,能促使企业更加具有生命活力,更能不断发展。

1)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产品特点是单一多变性,技术和质量要求高。有些设备本身既复杂,又特殊,往往需要综合素质好的施工人员才能胜任,这就给管理和操作带来了许多困难。设备安装又涉及到多工种,多专业,都有一定的关键技术和难点,应根据现场需要的人力资源和施工人员掌握的熟练技术和操作技能程度的不同,有针对性的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严格控制无技术资质的人员上岗;对有关国家规定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定期培训考试合格,取得考试合格证书和上岗操作证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做到持证上岗,从而确保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比如焊工除了上岗证外,还必须持有考试合格证,并只能从事合格项目的操作,不能随意操作,否则是违法的。’

2)项目经理部和企业人事部门(劳资部门)应根据工程特点,通过施工人员技术能力分析,确定工序或操作方法的需要,组织员工有针对性的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并予以实施,满足人力资源的需要。如电梯、起重设备、锅炉及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焊接工人必须经过定期培训并需考试合格,持有上岗操作证和考试合格证,才能依据考试合格规定项目持证上岗施焊;又如高压阀门的研磨操作人员,必须组织培训,掌握磨具的使用方法和研磨的关键技术,并能熟练操作,经试件检验合格后,才能上岗操作;还如汽轮机轴瓦及水泥回转窑轴瓦的刮瓦,也必须专门组织培训,采取三点平面法培训钳工,并经试件试刮合格后才允许上岗独立刮瓦;再如锅炉对流管与汽管胀管技术的培训,要使操作人员掌握胀管技能及特点,了解影响胀管的因素,并经试胀测定,计算出胀管率,经一段时间的失效处理,确定合理胀管率,制定胀管工艺,才能选择优秀胀管工上岗胀管;还有锅炉司炉工培训、水质化验工的培训等都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

3)对于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机具的使用,更新快、难度大、技术复杂、操作使用维护保养要求高,这些新的技术和工艺,必须专门进行培训,使操作人员掌握原理,了解特点和性能,学会操作方法,适应和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新材料,这样能更快运用“四新”。当然,“四新"的推广应用还可以通过试验逐步扩大,形成样板再组织专业技术培训,经考试或考核合格的人员才能上岗操作,确保工程质量。

【案例4】答:

(1)施工机械设备和检测器具选择的原则是

1)根据工程的特点、规模、性质及技术要求复杂程度和质量控制检测要求等选择施工机械设备和检测器具。

2)依据施工单位装备条件和经济状况,是否新购或选购某些先进的机具及器具。

3)依据现场施工条件及自然状况,是否选用大型设备或一般性设备。

4)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所确定的施工工艺、施工程序、施工方法,合理选择施工设备和配置检测器具。

5)对于特殊技术要求的工程,本单位没有的设备和检测器具,在选择和购置时,应考虑到施工设备和检测器具的先进性和经济性,二者应结合考虑。无论如何购置,必须满足工程进度和质量的要求。

6)由于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误差等级在毫米到微米之间较多,所以检测器具的选择应引起特别重视,并且还要保管好,使用好。

(2)选择施工机具设备,应着重考虑到:

1)着重考虑施工机具设备性能、技术参数及使用操作方法,对这些方面加以控制,并要严格执行新设备采购前的审批制度和库存设备使用前的验证制度、检测规定。

2)要结合施工机具设备与施工相吻合的特点,应本着因地制宜,使选用的施工机械设备具有适应性,具有保证工程质量的可靠性,具有多数人员经培训就能操作使用的通用性,还应具有使用操作的方便性和安全性。

3)机具和设备的主要性能和技术参数是选择的依据,应能满足需要和保证质量的要求。

4)要根据工程的具体特点和使用场所的环境条件,选用合适的机具设备,而且还应考虑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维修方便。

(3)质量检测器具的选择,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其具体做法是:

1)试验和检测器具,是用来检查和测试工程质量的重要器具,是将工程质量量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其精度、灵敏度、准确度都应与工程相结合,必须保证其量程的精度、准确和灵敏。

2)检测器具必须满足被测工件尺寸或被测物体在量程范围内。

3)检测器具的测量方法和极限误差必须小于或等于被测工件或物体所能允许的测量方法和极限误差。

4)检测器具的精度必须满足国家计量法的规定,并按管理程序按时进行计量检定,保持检测器具在有效期内合法使用。

5)从仪器仪表的采购,到工程部件的检验测定都应经济合理,降低测量成本。

(4)使用和操作中的控制,就是使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用检测器具在使用和操作中严格按厂家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条件、范围和技术要求使用,绝对不能超出规定违规使用和检测,因此应注意:

1)合理使用施工机具设备和检测器具,正确地进行操作,是保证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

2)正确执行各项制度。坚持正确地执行“人机固定”制度,专机专人管理、专人维护、专人操作;坚持“操作证’’制度,持证上岗;坚持岗位责任制和交接班制度、“安全使用”制度等。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使用和操作机械设备和检测器具时,要特别注意设备的完好,不能带病工作,不准超载、超负荷运转运行。

4)大型起重机具和焊机等,露天作业时遇大风、遇雨无措施不能运行,电动机具无保护装置不准运行。

5)机具在使用过程中,尽量避免事故发生,避免设备出现故障。其最重要环节是不能违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操作人员不能麻痹大意或随意改变工艺,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加强设备管理、维护,保证设备完好率达到95%以上。

6)操作者和使用者首先应接受系统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要求操作者技术熟练、责任强,严格按规定进行正确操作,保证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如温度、湿度、振动、屏蔽、隔声等。必要时,要采取措施,消除或减少环境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5)维护和保养及检修

1)施工机械和检测器具的管理和保养工作,是提高机具和设备完好率的利用率和效率,确保检测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保证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的基础。

2)按施工设备技术保养制度和机械设备检查制度的要求,加强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使用保养等方面管理工作,使机械设备部件和附件完整齐全,工作性能稳定,设备处于完好状态,从而可以杜绝发生机械事故。

3)检测器具必须坚持周期检定,校验控制。依据国家对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的规定和企业自行制定的计量管理制度对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检定(校验)周期的规定,对检测器具进行周期检定、校验,以防止检测器具的自身误差而造成工程质量不合格。

4)检测器具应分类存放,标识清楚,实行预防性保护措施。如定期通电、通风、除湿、更换干燥剂等措施,使其准确性和实用性保持完好。同时针对不同要求还应采取不同的措施防护,如防火、防潮、防震、防尘、防腐、防外磁干挠和静电干挠等。

【案例5】答:

(1)工程设备和材料控制是:

1)根据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的要求及业主对设备和材料的意见,首先编制设备和材料的采购计划,根据工程进度和需要编制设备和材料的招标文件,并实施招标。在采购计划和招标文件中,都应具体列出材料、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技术参数、质量要求和分批量使用的时间。在招标文件中必须全方位提出工程设备和材料的特性、技术要求、技术参数、供货要求及安装调试规定,从而从采购人手,狠抓工程设备和材料的质量。

2)对于重要的工程设备和材料,签订合同前应通报业主、监理和设计确认,并向业主报告招标评标情况和推荐意见,最终由业主最后确定。

3)在招标活动中,经过评选确定一个厂商或二个厂商(此做预备),并与之同供货中标单位签订采购供应合同,并在合同中将各种技术参数、技术要求、供货时间和范围作出明确规定,以此采购合格、经济的设备和材料。

4)根据工程设备采购合同约定,制定设备监造计划,业主和总包应派有关人员驻厂监造,以确保工程设备的质量及它的先进性。

5)合同一但签订,必须认真履约,不得违约造成损失(特殊情况除外)。

(2)工程设备和材料进场检查和试验控制:

1)所有的工程设备和材料都要根据工程设备和材料的质量标准,在进入施工现场都要进行验货并进行质量检查,在对设备和材料检验时,应邀请监理工程师参加检验并确认,不合格的设备和材料不准卸车、进场及入库,并做出标识隔离存放,保证施工设备和材料质量可靠性。

2)工程主要设备和材料到货验收时必须出示出厂合格证书,材料材质检验报告,设备装箱清单和安装使用说明书。所有的材料和设备都必须出示国家指定权威检验单位出示的试验检验报告,电气设备还必须出示三C认证证书及标识。此外还应提供生产厂家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及生产许可证书等。

3)凡是标识不清或对其质量、保证资料有怀疑的或与合同规定不符的,应进行一定比例试验或进行跟踪检验,以控制和保证其质量。大批量的材料(主材),无论有无厂家提供的试验检验报告,都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现场抽查取样做试验,以保证质量。

4)随着人们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部分设备或材料除提供规定检验试验报告外,还要提供环保或防疫方面的检测报告等。

5)材料质量抽样和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或地方有关标准和技术条件进行抽样检查,这些取样抽检的材料必须反映它的质量性能。

6)进口的设备和材料除提交上述资料外,还要提交海关商检部门、卫生防疫部门的商检和防疫检验合格的资料。

7)在施工现场配制的材料,如防腐材料(油漆和环氧树脂)、防水材料、绝缘材料、保温材料、除油除锈磷化强化的化工材料等,应严格按其厂家规定的配合比进行现场试配,试配经检验合格后才能正式使用。

8)外观检查有损伤的工程设备或主要机电产品,比如高压电缆、电工绝缘材料、高压瓷瓶等还要做耐压检测,高压阀门截止阀及压力容器在安装前应进行强度压力试验和气密性试验。

(3)工程材料和设备报验程序及方法是:

1)工程材料和设备运到现场后,就地检查设备材料随机文件(上述已讲述的内容),如果齐全,再开箱检查。

2)开箱检查合格后,准许卸车,进入库房登记验收保管。

3)现场验货检查时,应有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质检员(包括总包单位)、专业工程师或工长共同检查验收,并当场签认记录。

4)按国家规范规定(包括地方规定)整理文件资料,报请监理单位,经监理工程师审定签认并完成报验,签认后,才准于施工安装。

(4)工程设备的检验是:

1)工程设备的检验控制包括三大部分,首先是生产单位生产过程检测及出厂检验;其次是设备到现场后安装前的检验及报验;第三是安装施工过程的检测及安装调试后的检验。

2)工程设备制造的关键材料、关键工序和出厂前检查在工厂进行完成,并需有结论性意见,这项工作是按监造计划实施,由驻厂代表与厂房质检员结论签认。

3)进场检验,包括进口设备的商检合格证明书、供货清单、质量保证资料等进行审核;外观检查,包括包装箱有无损坏、吊装点有无变形、包装箱上的标识是否清晰并与供货清单相符合,并应做记录。

4)开箱检查一般应在设备安装时检查,并应有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质检员及施工技术人员同时参加并确认。检查的内容主要有:随机文件检验:包括装箱清单、安装使用说明书和质量保证资料;设备开箱时应按装修单清理设备零件、备用件、附件的数量和质量;设备外观检查看是否有损坏、锈蚀,机上部件和各种管路、线路有无损坏、脱落或缺件;指示仪表有无损坏或不灵并查是否有∩标识;充气密封的保护设备、各类油路、气路有无泄漏;气压仪表等是否符合要求等都进行仔细检查,并做好开箱检查记录。

5)特殊设备和专用设备除上述检查外,还要检查有关监察部门监造文件及强度或力学计算书等。

6)所有的工程设备还必须检查国家权威机构或监察机构指定检测中心的检验试验报告。

(5)工程材料的检验方法是:

检验方法有书面检验、外观检验、化学性能检验、物理性能检验、机械性能检验和无损检验等。

1)书面检验,就是通过随样提供的材料质量保证资料、第三方检测试验报告、实验报告等进行审核,取得监理、总包、施工方共同认可方可使用。

2)外观检验是对材料的品种、规格、外形几何尺寸、标识、腐蚀情况、损坏及包装情况、焊接外观及保温情况、包装情况进行直观检查,看其有无质量问题。

3)化学性能检验是借助化学试验和化学试剂及仪表仪器对材料样品的化学成份进行鉴定测试。

4)物理性能检验是借助仪器、仪表、光学、试验机等对材料样品的物理特性进行鉴定测试。

5)机械性能检验是借助力学机械及测试设备和仪表仪器对材料的样品的力学特性进行鉴定测试。

6)无损检验是利用超声波、X射线、表面探伤(着色、磁粉、渗透)等检测器具和仪器仪表进行鉴定测试。

(6)工程设备和材料储存保护控制方法是:

1)按照企业制定的工程设备和材料储存保管的管理原则及施工组织设计对现场工程设备和材料储存保管的规划及规定,按照材料和设备性能、规格、形状及要求,在安全适用的库房里或场所进行分类存放。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材料,应远离人群或施工场地,设专用库房,并设醒目的危险源标识,配备专用安全防火、防毒设施,防范事故和火灾,保证现场施工安全。

2)入库的物资应分门别类按规定要求分类上架,并挂牌标识,入库上架登记记账,保证账物相符,坚持定期盘点和经常检查,加强日常保护保养。

3)储存物资,如发现问题及时报告,采取有效措施,制定对策和解决问题措施,防止事情扩大,保证安全。

(7)限额领料合理使用,就是按照工程施工进度和工程材料进场计划,合理进出,即是:

1)要按物资先进先出的原则,尽量缩短物资库存时间,加快周期,速进速出,减少损失和浪费。

2)按设计和工程材料计划,限额领料出库,随领随用,避免领出不用,放到现场丢失、掳坏造成浪费。

3)工程设备和材料领取后,要合理堆放,统一标识、避免错用。

4)加强材料和工程设备保护,无论安装与否,都应进行保护,特别是工程设备和电气设备材料更应采取保护措施,保证不受损坏和丢失。.

【案例6】答:

(1)为满足工程的施工要求,保证工程质量,应该重视施工方法和操作工艺的编制,其编制要求和方法是:

1)制定正确的施工方法和操作工艺,在施工活动的各个工序环节中实施和应用这些施工方法和操作工艺是控制工程施工质量的依据,因为工程质量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而工序质量的控制是项目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基础,所以说,编制施工方法和制定操作工艺,执行施工规范,是实现工程质量目标最基本、最重要的措施。

2)众所周知,施工方法和操作工艺的制定正确与否,是直接影响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质量的控制、成本控制的三大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经验和教训告诫我们,有时因施工方法和操作工艺的编制不认真,过程工艺考虑不周,而造成拖延工期,影响工程质量,造成浪费,增加工程成本。特别是操作工艺落后,施工过程中突发问题估计不足,措施不力,直接造成管理混乱,使得工程加大投入,效益差,出现恶性循环。一个好的施工方法和操作工艺,不仅能正确指导施工,而且能提高工效,降低消耗,节省劳力,减轻劳动负荷,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企业能获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故而编制施工方法,制定操作工艺,其做法应是:

(A)必须结合工程实际、设计要求和企业的实力(资金实力,装备实力,技术实力等综合实力);还要结合环境要素和市场要求,因地制宜的进行全面考虑,综合分析,认真而系统地编制施工方法和操作工艺;

(B)力求施工方法技术可行,操作方便,工艺先进,实施安全,措施得力,经济合理;

(C)操作工艺编制必须考虑到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心理因素,将现实状况和发展目标相结合;还要考虑市场竞争的需要,所以操作工艺必须简单易行;

(D)施工方法和操作工艺的编制,要注重社会和市场的调查研究,充分吸收人家的经验和教训,提练自身的潜能和绝招,使它更先进、更完善、更合理、更实效;

(E)施工方法的选择,操作工艺的制定,必须从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工程施工进度,完善施工管理,促进企业现代化,保证操作者安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优化社会组合等诸方面予以考虑和严加控制。

(2)编制施工方法和操作工艺的程序是:

1)认真熟读设计图纸,参加图纸会审,接受设计交底,了解设计指导思想,掌握设计中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思路,从而确定编制者编制指导思想和思路。

2)掌握企业内部的实际技术经济状况,确定工程的工期目标和质量目标,并应与业主对工期和质量的要求及企业领导对业主和社会的承诺统一结合起来,提出编制大纲。

3)在大纲的基础上,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走向社会进行调查研究,吸取先进经验,同时组织内部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进行座谈、分析讨论,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在增效减员的原则下,组织编制编写。

4)对编制的方法和工艺,组织广泛的讨论,征求意见,听取议论,修改后再定稿。

5)将初步形成的施工方法和操作工艺整理交领导审核批准,必要时还应提交给业主和监理审查批示。

6)施工方法和操作工艺必须力求技术先进、工艺完善、操作安全、经济合理。

(3)编制施工方法和操作工艺方法是,以例说明之。机电设备安装繁多,涉及专业面广,技术复杂,施工方法和操作工艺也各具特色,以130t/h次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焊接为例,简述编制焊接施工工艺及方法。循环流化床锅炉是燃烧低发热值的劣质煤的锅炉,它的特点是耗煤量大,耗风量大。煤烟中含尘量大,容易磨损炉内设备和对流管等。而要求炉内管道、分离器、燃烧室必须严密,因此对焊接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该炉的一、二级过热器和对流管束采用的是耐热合金钢或锅炉钢,其焊接工艺编制是:

1)对锅炉炉管及过热器的材质首先进行取样,对其材质进行机械性能和化学成份的分析,确定材质,如12铬钼1钒,还是l 5铬钼?

2)依据确定的材质,先制定耐热合金钢的焊接指导书,在焊接指导书的基础上,确定焊接工艺评定,通过焊接工艺确定的焊接材料,焊接工艺参数(比如焊接速度、焊接电流、焊接电压、焊前预热温度和焊后热处理温度和保温方法及时间等),并将这些焊接工艺参数确定指导焊接人员实施。焊接工艺评定必须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才能实施。

3)在制定焊接指导书和焊接工艺评定时,应将选用焊条、施焊方法、施焊遍数、防变形的措施、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办法等都做出规定,包括反变形等,以保证焊接质量(锅炉),确保运行安全。

4)制定焊接工艺评定时,不仅要选择试件,还要规定其焊接工艺参数。按指导书规定要求逐项进行,依序进行,并由取得该种材料焊接考试合格的焊工进行施焊,由技术人员监督,共同完成。

5)试件焊完后,按规范要求先进行外观检测,合格后进行无损检验,合格后,进行焊缝热处理,合格后,进行试件加工,进行焊缝金属机械性能试验、晶相组织试验和硬度检测,并得出合格结论。

6)在确定焊接操作工艺时,必须按照上述的程序内容逐一做出规定,比如耐热合金钢焊接,为保证焊接质量,做到万无一失,选择焊接工艺是最好氩弧打底,手工焊盖面,这是比较理想的工艺过程。

综上所述,锅炉焊接工艺制定是一项比较重要而复杂的工作,也是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必须按规定程序逐步实施。凡是工艺规定和确定的施工方法和技术参数,未经编制人员同意,不得擅自更改,确实不合理,必须经试验取得数据才能允许修定,经批准后再改。

(4)实施,就是严格遵守施工工艺标准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施工质量规范和贯彻质量体系文件,执行施工方法和操作工艺,这些都是进行施工作业的依据,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其次是,切实控制工序活动的操作者,使材料和工程设备质量、施工机具完好,施工方法完善,施工环境优越等,将这些报考条件都处于受控状态,保证每道工序质量正常、稳定。检验工序活动是评价工序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的手段。加强工序质量检验工作,对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及时掌握质量报考,发现质量问题随即研究分析处理,自始至终使工序检验活动质量满足规范和标准要求。重点工序和关键工序要设控制点、检测点,并加强和强化这些控制点的管理,使工序一直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

(5)工序质量的控制方法是:

1)一般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法是质量预控和质量检验两种,一般以质量预控为主。

2)质量预控,是由施工技术人员和质量检验人员事先对工序进行分析,对施工方法和操作工艺进行认真研究,找出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或者易出现的质量问题,从而提出相应对策,制定质量预控措施予以预防。

3)质量预控方案制定,它一般包括工序名称、可能出现和预料出现质量问题、提出质量预防措施等。如循环流化床锅炉安装工艺,就要预先制定和解决耐热合金钢焊接变形的预控方案;不锈钢焊接贫铬的预控方案;布风板、风帽加工不均匀,垂直度不符合要求的预控方案;一级、二级旋风分离器和返料器焊接不严的预控方案等等。

4)工序质量检验是指质检人员运用一定的手段、机具和仪表、检测器具等,对工程质量进行过程及终了检测、检查,并请监理工程师做出见证签认,做好记录,进行分析、比较,从而确认合格、优良。

5)工序质量检验一般应包括标准、度量、比较、判定、处理和记录等。

【案例7】答:

(1)关键性的技术是:

关键技术是对机电设备安装的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且又是体现它所具有的特殊性,因此,解决它既复杂,又困难,而且还要进行一定投入,这些关键技术一但被攻克或解决,就能保证并实现安装工程质量目标和社会效果。

(2)关键技术问题与设备安装关系是:

关键技术对机电设备安装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开始,在做施工准备时就应组织有关技术员进行分析和研究,还要组织调研考察,使其掌握关键技术的特点、难点,研究解决办法,制定解决措施,并在施工方法和操作工艺上重点体现出来,并把解决关键技术与工期、成本、质量结合起来综合解决。在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时就应设计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或技术措施。而在施工阶段,还要从资源、管理上保证关键技术上能得到实施并取得良好结果。解决关键技术的技术手段一般是指先进的施工机具、设备和检测器具及运用它们的使用方式。

(3)关键技术的管理

1)关键技术管理的程序是:

图纸会审一:工程策划一关键技术确定一建立组织一+编制技术文件一落实资源一必要的实验一作业交底一实施关键技术一检查改进一评价或鉴定。

2)按技术管理程序,建立健全以项目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责任体系,落实责任人,做好调研、考察,并做好对关键技术的策划,在策划基础上,制定实施技术文件或具体措施(有的还必须事先做出实验,取得经验和数据),同时还应提出资源准备、人员准备、机具设备准备,并逐一落实。按照这样一个技术管理系统,才能有效工作,实现目标。

(4)关键技术的控制是:

1)设备安装过程中的关键过程或关键工序应是由关键技术来解决。在施工过程中的诸多因素都是相互交叉、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而在实施过程中,又要相互协调,因此将出现多元化的复杂状况和局面,因此需要研究和分析其特点。

2)关键技术控制的特点,一般情况下,将出现:

(A)时间紧,必须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完成;

(B)综合性强,常是多专业、多单位参加;

(C)组织系统性强,必须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标准、统一时间、统一完成实现;

(D)技术成果系统性,在解决过程中应有所创新,而攻关内容往往比较多而复杂。

3)对关键技术的控制原则:

(A)首先对工程特殊性应有足够的了解;准备落实实施关键技术的资源和与工程相适应的技术专家的资源;

(B)正确地确定关键过程、关键工序及技术手段;

(C)制定有针对性、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可操作性、安全可靠的关键技术文件;

(D)建立一个能完成关键技术工艺、技术等试验或评价任务的机制;

(E)具有对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测量、改进手段;

(F)实施后应善于总结提高,转化成企业的技术成果。

(5)施工过程中关键技术的控制是:

1)对实施关键技术的人员的控制。控制的内容包括对关键技术的操作人员的技能、技术人员技能检查、评价、指导、调整,对不适应的人员要及时纠正或调换。

2)对实施关键技术所用施工机具的控制。为保证施工机具的正常能力,应对机具进行能力检查、鉴定、控制,并对施工机具的使用、维护、保养进行检查控制。

3)对实施关键技术所用的材料的性能控制。主要是控制材料的出厂资料、进场验收、使用标记和必要的追溯等活动。

4)对实施关键技术所采用的方法、工艺的控制。主要控制其方法、工艺的分析确定、评价、试验、改进、实施、检查等活动。

5)对实施关键技术所需环境的控制。主要包括施工环境(如焊接环境,吊装环境,测量、调试、试验环境等)、储存环境(如特殊材料、构配件、设备、仪器仪表的储存)、作业环境(如高空、交叉、地下、易燃、有毒等)。

6)对实施关键技术活动中信息的控制。应做到及时收集影响顺利实施信息(如气象、电能供应、作业人员健康状况等),以便分析、改进。

相关阅读
精品课程

正在播放:一级建造师考点解读

难度: 试听完整版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