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心 > 二级建造师 >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 > 2024年二建《建筑工程》新版思维导图.pdf

精品 2024年二建《建筑工程》新版思维导图.pdf

11.66MB 下载数:507 第104批 更新时间:2024-11-13
  • 2024年二建《建筑工程》新版思维导图.pdf-图片1
  • 2024年二建《建筑工程》新版思维导图.pdf-图片2
  • 2024年二建《建筑工程》新版思维导图.pdf-图片3

    建筑工

    程设计

    与构造

    要求 目录

    1.1 建筑设 计构造要求

    1.1.1 建筑物分类

    1.1.2 建筑构造要求

    1.1.3 建筑室内物理环境技术要求

    1.1.4 建筑隔震减震设计构造要求

    1.2 建筑结 构设计与构 造要求

    1.2.1 建筑结构体系和可靠性要求

    1.2.2 结构设计基本作用(荷载)

    1.2.3 混凝土结构设计构造要求

    1.2.4 砌体结构设计构造要求

    1.2.5 钢结构设计构造要求

    1.2.6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构造要求

  • 2024年二建《建筑工程》新版思维导图.pdf-图片4

    建筑工

    程设计

    与构造

    要求 目录

    1.1 建筑设 计构造要求

    1.1.1 建筑物分类

    1.1.2 建筑构造要求

    1.1.3 建筑室内物理环境技术要求

    1.1.4 建筑隔震减震设计构造要求

    1.2 建筑结 构设计与构 造要求

    1.2.1 建筑结构体系和可靠性要求

    1.2.2 结构设计基本作用(荷载)

    1.2.3 混凝土结构设计构造要求

    1.2.4 砌体结构设计构造要求

    1.2.5 钢结构设计构造要求

    1.2.6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构造要求

    建筑物分类1

    按使用性质分

    工业建筑

    民用建筑

    农业建筑

    按使用功能分

    居住建筑 住宅

    宿舍

    公共建筑 图书馆、车站、办公 楼、电影院、宾馆、 医院

    按地上高度 和层数分

    单层或 多层

    住宅 高度不大于27m

    公共

    高度不大于24m

    高度大于24m 的单层

    高层

    住宅 高度大于27m

    公共 高度大于24m且不 大于100m的非单层

    超高层 高度大于100m

    按主要结构 所用材料分

    木结构建筑、砖木结构建筑、砖 混结构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建 筑、钢结构建筑、组合结构建筑

    建筑的组成2

    结构体系 上部结构 墙、柱、梁、屋顶

    地下结构 基础

    围护体系 屋面、外墙、门、窗

    设备体系

    给水排水系统

    供电系统 强电系统

    弱电系统

    供热通风系统

    建筑构

    造要求

    建筑构

    造的影

    响因素 及设计

    原则

    影 响 因 素

    荷载因素 结构自重、活荷载、风荷载、雪荷 载、地震作用

    环境因素

    自然因素 风吹、日晒、雨 淋、积雪、冰冻、 地下水、地震

    人为因素 火灾、噪声、化学腐 蚀、机械摩擦与振动

    技术因素 建筑材料、建筑结构、施工方法

    建筑标准 造价标准、装修标准、设备标准

    设 计 原 则

    坚固实用

    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

    美观大方

    构 造

    筑 主

    构 造

    高度计算

    控制区 最高点标高-室外地面标高

    非控制区

    平屋顶 有女儿墙

    女儿墙顶点标高- 主入口场地室外 设计地面标高

    无女儿墙 应计算至其屋面檐口

    坡屋顶 (屋檐标高+屋脊标高)/2-室外地面标高

    多种 屋面形式

    分别计算后取最大值

    控制线

    道路红线 或用地红线

    地下 设施

    地下连续墙、支护桩、地下室底板 及其基础、化粪池、各类水池

    地上 设施

    门廊、连廊、阳台、室外楼梯、 凸窗、空调机位、雨篷、挑檐、 装饰架构、固定遮阳板、台阶、 坡道、花池、围墙、平台、散水 明沟、地下室进排风口、地下室 出入口、集水井、采光井、烟囱

    建筑 控制线

    除地下室、窗井、建筑入口的台 阶、坡道、雨篷等以外,建(构)筑 物的主体不得突出建筑控制线

    净高 地下室、局部夹层、走道等有人员正常活动的最低处 净高不应小于2m

    地下室

    地下室、半地下室供日常人员使用时,应符合安 全、卫生及节能的要求,且宜利用窗井或下沉庭院 等进行自然通风和采光

    地下室不应布置居室

    避难层 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

    有人员正常活动的架空层及避难层的净高不应低于2m

    台阶 与坡道

    台阶 公共建筑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0m, 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并不宜小于0.10m

    坡道 室内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8

    室外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 10

    防护栏杆

    临空高度<24m:栏杆高度≥1.05m

    临空高度≥24m:栏杆高度≥1.10m

    上人屋面和交通、商业、旅馆、学校、医院等建筑, 临开敞中庭的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2m

    住宅、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 所的栏杆必须采用防止攀登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 栏杆时,其杆件净间距不应大于0.11m

    楼梯

    主要交通用的楼梯:一般按每股人流宽为0.55m+(0~0.15)m 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

    每个梯段踏步不应超过18级,且不应少于2级

    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 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应加设中间扶手

    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楼梯水 平栏杆或栏板长度超过0.50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m

    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及其他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当 楼梯井净宽大于0.20m时,必须采取防止少年儿童坠落的措施

    墙身防 潮、防 渗、防 水

    砌筑墙体应在室外地面以上、位于室内地 面垫层处设置连续的水平防潮层

    室内相邻地面有高差时,应在高差处墙身贴 临土壤一侧加设防潮层

    室内墙面有防潮要求时,其迎水面一侧应设防潮层

    室内墙面有防水要求时,其迎水面一侧应设防水层

    管道 井、 烟道 和通 风道

    民用建筑管道井、烟道和通风道应用非燃烧体材料制 作,分别独立设置,不得共用

    自然排放的烟道或通风道应伸出屋面,平屋面伸出高 度不得小于0.60m

    建筑物分类1

    按使用性质分

    工业建筑

    民用建筑

    按使用功能分

    居住 住宅

    宿舍

    公共 图书馆、车站、办公 楼、电影院、宾馆、 医院

    按地上高度 和层数分

    单层或 多层

    住宅 高度不大于27m

    公共

    高度不大于24m

    大于24m 的单层

    高层

    住宅 高度大于27m

    公共 高度大于24m且不 大于100m的非单层

    超高层 高度大于100m

    按主要结构 所用材料分

    木结构建筑、砖木结构建筑、砖 混结构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建 筑、钢结构建筑、组合结构建筑

    建筑的组成2

    结构体系 上部结构 墙、柱、梁、屋顶

    地下结构 基础

    围护体系 屋面、外墙、门、窗

    设备体系

    给水排水系统

    供电系统 强电系统

    弱电系统

    供热通风系统

  • 2024年二建《建筑工程》新版思维导图.pdf-图片5

    建筑物分类1

    按使用性质分

    工业建筑

    民用建筑

    农业建筑

    按使用功能分

    居住建筑 住宅

    宿舍

    公共建筑 图书馆、车站、办公 楼、电影院、宾馆、 医院

    按地上高度 和层数分

    单层或 多层

    住宅 高度不大于27m

    公共

    高度不大于24m

    高度大于24m 的单层

    高层

    住宅 高度大于27m

    公共 高度大于24m且不 大于100m的非单层

    超高层 高度大于100m

    按主要结构 所用材料分

    木结构建筑、砖木结构建筑、砖 混结构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建 筑、钢结构建筑、组合结构建筑

    建筑的组成2

    结构体系 上部结构 墙、柱、梁、屋顶

    地下结构 基础

    围护体系 屋面、外墙、门、窗

    设备体系

    给水排水系统

    供电系统 强电系统

    弱电系统

    供热通风系统

    建筑构

    造要求

    建筑构

    造的影

    响因素 及设计

    原则

    影 响 因 素

    荷载因素 结构自重、活荷载、风荷载、雪荷 载、地震作用

    环境因素

    自然因素 风吹、日晒、雨 淋、积雪、冰冻、 地下水、地震

    人为因素 火灾、噪声、化学腐 蚀、机械摩擦与振动

    技术因素 建筑材料、建筑结构、施工方法

    建筑标准 造价标准、装修标准、设备标准

    设 计 原 则

    坚固实用

    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

    美观大方

    构 造

    筑 主

    构 造

    高度计算

    控制区 最高点标高-室外地面标高

    非控制区

    平屋顶 有女儿墙

    女儿墙顶点标高- 主入口场地室外 设计地面标高

    无女儿墙 应计算至其屋面檐口

    坡屋顶 (屋檐标高+屋脊标高)/2-室外地面标高

    多种 屋面形式

    分别计算后取最大值

    控制线

    道路红线 或用地红线

    地下 设施

    地下连续墙、支护桩、地下室底板 及其基础、化粪池、各类水池

    地上 设施

    门廊、连廊、阳台、室外楼梯、 凸窗、空调机位、雨篷、挑檐、 装饰架构、固定遮阳板、台阶、 坡道、花池、围墙、平台、散水 明沟、地下室进排风口、地下室 出入口、集水井、采光井、烟囱

    建筑 控制线

    除地下室、窗井、建筑入口的台 阶、坡道、雨篷等以外,建(构)筑 物的主体不得突出建筑控制线

    净高 地下室、局部夹层、走道等有人员正常活动的最低处 净高不应小于2m

    地下室

    地下室、半地下室供日常人员使用时,应符合安 全、卫生及节能的要求,且宜利用窗井或下沉庭院 等进行自然通风和采光

    地下室不应布置居室

    避难层 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

    有人员正常活动的架空层及避难层的净高不应低于2m

    台阶 与坡道

    台阶 公共建筑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0m, 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并不宜小于0.10m

    坡道 室内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8

    室外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 10

    防护栏杆

    临空高度<24m:栏杆高度≥1.05m

    临空高度≥24m:栏杆高度≥1.10m

    上人屋面和交通、商业、旅馆、学校、医院等建筑, 临开敞中庭的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2m

    住宅、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 所的栏杆必须采用防止攀登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 栏杆时,其杆件净间距不应大于0.11m

    楼梯

    主要交通用的楼梯:一般按每股人流宽为0.55m+(0~0.15)m 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

    每个梯段踏步不应超过18级,且不应少于2级

    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 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应加设中间扶手

    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楼梯水 平栏杆或栏板长度超过0.50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m

    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及其他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当 楼梯井净宽大于0.20m时,必须采取防止少年儿童坠落的措施

    墙身防 潮、防 渗、防 水

    砌筑墙体应在室外地面以上、位于室内地 面垫层处设置连续的水平防潮层

    室内相邻地面有高差时,应在高差处墙身贴 临土壤一侧加设防潮层

    室内墙面有防潮要求时,其迎水面一侧应设防潮层

    室内墙面有防水要求时,其迎水面一侧应设防水层

    管道 井、 烟道 和通 风道

    民用建筑管道井、烟道和通风道应用非燃烧体材料制 作,分别独立设置,不得共用

    自然排放的烟道或通风道应伸出屋面,平屋面伸出高 度不得小于0.60m

    建筑物分类1

    按使用性质分

    工业建筑

    民用建筑

    按使用功能分

    居住 住宅

    宿舍

    公共 图书馆、车站、办公 楼、电影院、宾馆、 医院

    按地上高度 和层数分

    单层或 多层

    住宅 高度不大于27m

    公共

    高度不大于24m

    大于24m 的单层

    高层

    住宅 高度大于27m

    公共 高度大于24m且不 大于100m的非单层

    超高层 高度大于100m

    按主要结构 所用材料分

    木结构建筑、砖木结构建筑、砖 混结构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建 筑、钢结构建筑、组合结构建筑

    建筑的组成2

    结构体系 上部结构 墙、柱、梁、屋顶

    地下结构 基础

    围护体系 屋面、外墙、门、窗

    设备体系

    给水排水系统

    供电系统 强电系统

    弱电系统

    供热通风系统

    建筑构

    造要求

    建筑构

    造的影

    响因素 及设计

    原则

    影 响 因 素

    荷载因素 结构自重、活荷载、风荷载、雪荷 载、地震作用

    环境因素

    自然因素 风吹、日晒、雨 淋、积雪、冰冻、 地下水、地震

    人为因素 火灾、噪声、化学腐 蚀、机械摩擦与振动

    技术因素 建筑材料、建筑结构、施工方法

    建筑标准 造价标准、装修标准、设备标准

    设 计 原 则

    坚固实用

    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

    美观大方

    构 造

    筑 主

    构 造

    高度计算

    控制区 最高点标高-室外地面标高

    非控制区

    平屋顶 有女儿墙

    女儿墙顶点标高- 主入口场地室外 设计地面标高

    无女儿墙 应计算至其屋面檐口

    坡屋顶 (屋檐标高+屋脊标高)/2-室外地面标高

    多种 屋面形式

    分别计算后取最大值

    控制线

    道路红线 或用地红线

    地下 设施

    地下连续墙、支护桩、地下室底板 及其基础、化粪池、各类水池

    地上 设施

    门廊、连廊、阳台、室外楼梯、 凸窗、空调机位、雨篷、挑檐、 装饰架构、固定遮阳板、台阶、 坡道、花池、围墙、平台、散水 明沟、地下室进排风口、地下室 出入口、集水井、采光井、烟囱

    建筑 控制线

    除地下室、窗井、建筑入口的台 阶、坡道、雨篷等以外,建(构)筑 物的主体不得突出建筑控制线

    净高 地下室、局部夹层、走道等有人员正常活动的最低处 净高不应小于2m

    地下室

    地下室、半地下室供日常人员使用时,应符合安 全、卫生及节能的要求,且宜利用窗井或下沉庭院 等进行自然通风和采光

    地下室不应布置居室

    避难层 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

    有人员正常活动的架空层及避难层的净高不应低于2m

    台阶 与坡道

    台阶 公共建筑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0m, 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并不宜小于0.10m

    坡道 室内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8

    室外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 10

    防护栏杆

    临空高度<24m:栏杆高度≥1.05m

    临空高度≥24m:栏杆高度≥1.10m

    上人屋面和交通、商业、旅馆、学校、医院等建筑, 临开敞中庭的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2m

    住宅、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 所的栏杆必须采用防止攀登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 栏杆时,其杆件净间距不应大于0.11m

    楼梯

    主要交通用的楼梯:一般按每股人流宽为0.55m+(0~0.15)m 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

    每个梯段踏步不应超过18级,且不应少于2级

    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 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应加设中间扶手

    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楼梯水 平栏杆或栏板长度超过0.50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m

    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及其他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当 楼梯井净宽大于0.20m时,必须采取防止少年儿童坠落的措施

    墙身防 潮、防 渗、防 水

    砌筑墙体应在室外地面以上、位于室内地 面垫层处设置连续的水平防潮层

    室内相邻地面有高差时,应在高差处墙身贴 临土壤一侧加设防潮层

    室内墙面有防潮要求时,其迎水面一侧应设防潮层

    室内墙面有防水要求时,其迎水面一侧应设防水层

    管道 井、 烟道 和通 风道

    民用建筑管道井、烟道和通风道应用非燃烧体材料制 作,分别独立设置,不得共用

    自然排放的烟道或通风道应伸出屋面,平屋面伸出高 度不得小于0.60m

  • 2024年二建《建筑工程》新版思维导图.pdf-图片6

    建筑构

    造要求

    建筑构

    造的影

    响因素 及设计

    原则

    影 响 因 素

    荷载因素 结构自重、活荷载、风荷载、雪荷 载、地震作用

    环境因素

    自然因素 风吹、日晒、雨 淋、积雪、冰冻、 地下水、地震

    人为因素 火灾、噪声、化学腐 蚀、机械摩擦与振动

    技术因素 建筑材料、建筑结构、施工方法

    建筑标准 造价标准、装修标准、设备标准

    设 计 原 则

    坚固实用

    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

    美观大方

    构 造

    筑 主

    构 造

    高度计算

    控制区 最高点标高-室外地面标高

    非控制区

    平屋顶 有女儿墙

    女儿墙顶点标高- 主入口场地室外 设计地面标高

    无女儿墙 应计算至其屋面檐口

    坡屋顶 (屋檐标高+屋脊标高)/2-室外地面标高

    多种 屋面形式

    分别计算后取最大值

    控制线

    道路红线 或用地红线

    地下 设施

    地下连续墙、支护桩、地下室底板 及其基础、化粪池、各类水池

    地上 设施

    门廊、连廊、阳台、室外楼梯、 凸窗、空调机位、雨篷、挑檐、 装饰架构、固定遮阳板、台阶、 坡道、花池、围墙、平台、散水 明沟、地下室进排风口、地下室 出入口、集水井、采光井、烟囱

    建筑 控制线

    除地下室、窗井、建筑入口的台 阶、坡道、雨篷等以外,建(构)筑 物的主体不得突出建筑控制线

    净高 地下室、局部夹层、走道等有人员正常活动的最低处 净高不应小于2m

    地下室

    地下室、半地下室供日常人员使用时,应符合安 全、卫生及节能的要求,且宜利用窗井或下沉庭院 等进行自然通风和采光

    地下室不应布置居室

    避难层 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

    有人员正常活动的架空层及避难层的净高不应低于2m

    台阶 与坡道

    台阶 公共建筑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0m, 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并不宜小于0.10m

    坡道 室内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8

    室外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 10

    防护栏杆

    临空高度<24m:栏杆高度≥1.05m

    临空高度≥24m:栏杆高度≥1.10m

    上人屋面和交通、商业、旅馆、学校、医院等建筑, 临开敞中庭的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2m

    住宅、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 所的栏杆必须采用防止攀登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 栏杆时,其杆件净间距不应大于0.11m

    楼梯

    主要交通用的楼梯:一般按每股人流宽为0.55m+(0~0.15)m 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

    每个梯段踏步不应超过18级,且不应少于2级

    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 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应加设中间扶手

    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楼梯水 平栏杆或栏板长度超过0.50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m

    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及其他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当 楼梯井净宽大于0.20m时,必须采取防止少年儿童坠落的措施

    墙身防 潮、防 渗、防 水

    砌筑墙体应在室外地面以上、位于室内地 面垫层处设置连续的水平防潮层

    室内相邻地面有高差时,应在高差处墙身贴 临土壤一侧加设防潮层

    室内墙面有防潮要求时,其迎水面一侧应设防潮层

    室内墙面有防水要求时,其迎水面一侧应设防水层

    管道 井、 烟道 和通 风道

    民用建筑管道井、烟道和通风道应用非燃烧体材料制 作,分别独立设置,不得共用

    自然排放的烟道或通风道应伸出屋面,平屋面伸出高 度不得小于0.60m

    建筑室内

    物理环境

    技术要求

    室内环境

    采 光

    居住建筑的卧室和起居室(厅)、 医疗建筑的一般病房

    采光不应低于采光等级 IV级的采光系数

    教育建筑的普通教室 采光不应低于采光等级Ⅲ级的采光系数

    通 风

    生活、工作的房间的 通风开口有效面积

    不应小于该房间地面面积的1/20

    厨房的通风开口有效面积 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 1/10,并不得小于0.60m²

    公共建筑外窗的可开启面积 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

    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 不大于屋顶总面积的20%

    人 工

    照 明

    光 源 的 主 要 类 别

    热辐 射光 源

    分类 白炽灯、卤钨灯

    优点 体积小、构造简单、价格便宜

    缺点 散热量大、发光效率低、寿命短

    气体放 电光源

    分类 荧光灯、荧光高压汞灯、金 属卤化物灯、钠灯、氙灯

    优点 发光效率高、寿命长、灯的表 面亮度低、光色好、接近天然 光光色

    缺点 有频闪现象、镇流噪声、开关 次数频繁影响灯的寿命

    光 源 的 选 择

    开关频繁、要求瞬时启 动和连续调光等场所

    宜采用热辐射光源

    有高速运转物体的场所 宜采用混合光源

    应急照明包括疏散照明、 安全照明和备用照明

    必须选用能瞬时启动的光源

    图书馆存放或阅读珍贵 资料的场所

    不宜采用具有紫外光、紫光 和蓝光等短波辐射的光源

    长时间连续工作的办公 室、阅览室、计算机显 示屏等工作区域

    宜控制光幕反射和反射眩光

    建筑室

    内物理

    环境技

    术要求

    室内声

    环境

    室内允 许噪声 级

    住宅卧室、起 居室内噪声级

    住宅卧室 昼间 ≤45dB

    夜间 ≤37dB

    起居室 昼间 ≤45dB

    夜间 ≤45dB

    住宅分户墙和 分户楼板的空 气隔声性能

    分隔卧室 、起居室(厅) >45dB

    分隔住宅和非居住用途 >51dB

    噪声控制 建筑吸声材料种类

    多孔吸声材料

    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

    薄膜吸声结构

    薄板吸声结构

    帘幕

    建筑

    室内

    物理

    环境

    技术

    要求

    室内 热工

    环境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 体型系数越大,耗热量比值也越大

    围 护 结 构 保 温 层 设 置

    围护 结构 保温 层做 法特 点

    外保温

    内保温

    中间保温

    保温 类型 选用

    间歇空调的房间 内保温

    连续空调的房间 外保温

    旧房改造,外保温的效果最好

    围护结 构和地 面的保 温设计

    提高窗框的保温性能,采用塑 料构件或断桥处理

    采用双层中空玻璃或双层玻璃窗

    防结露 与隔热

    防夏天结露 将地板架空、通风

    隔热

    外表面采用浅色处理,增设 墙面遮阳以及绿化

    设置通风间层,内设铝箔隔热层

  • 2024年二建《建筑工程》新版思维导图.pdf-图片7

    建筑室内

    物理环境

    技术要求

    室内环境

    采 光

    居住建筑的卧室和起居室(厅)、 医疗建筑的一般病房

    采光不应低于采光等级 IV级的采光系数

    教育建筑的普通教室 采光不应低于采光等级Ⅲ级的采光系数

    通 风

    生活、工作的房间的 通风开口有效面积

    不应小于该房间地面面积的1/20

    厨房的通风开口有效面积 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 1/10,并不得小于0.60m²

    公共建筑外窗的可开启面积 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

    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 不大于屋顶总面积的20%

    人 工

    照 明

    光 源 的 主 要 类 别

    热辐 射光 源

    分类 白炽灯、卤钨灯

    优点 体积小、构造简单、价格便宜

    缺点 散热量大、发光效率低、寿命短

    气体放 电光源

    分类 荧光灯、荧光高压汞灯、金 属卤化物灯、钠灯、氙灯

    优点 发光效率高、寿命长、灯的表 面亮度低、光色好、接近天然 光光色

    缺点 有频闪现象、镇流噪声、开关 次数频繁影响灯的寿命

    光 源 的 选 择

    开关频繁、要求瞬时启 动和连续调光等场所

    宜采用热辐射光源

    有高速运转物体的场所 宜采用混合光源

    应急照明包括疏散照明、 安全照明和备用照明

    必须选用能瞬时启动的光源

    图书馆存放或阅读珍贵 资料的场所

    不宜采用具有紫外光、紫光 和蓝光等短波辐射的光源

    长时间连续工作的办公 室、阅览室、计算机显 示屏等工作区域

    宜控制光幕反射和反射眩光

    建筑室

    内物理

    环境技

    术要求

    室内声

    环境

    室内允 许噪声 级

    住宅卧室、起 居室内噪声级

    住宅卧室 昼间 ≤45dB

    夜间 ≤37dB

    起居室 昼间 ≤45dB

    夜间 ≤45dB

    住宅分户墙和 分户楼板的空 气隔声性能

    分隔卧室 、起居室(厅) >45dB

    分隔住宅和非居住用途 >51dB

    噪声控制 建筑吸声材料种类

    多孔吸声材料

    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

    薄膜吸声结构

    薄板吸声结构

    帘幕

    建筑

    室内

    物理

    环境

    技术

    要求

    室内 热工

    环境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 体型系数越大,耗热量比值也越大

    围 护 结 构 保 温 层 设 置

    围护 结构 保温 层做 法特 点

    外保温

    内保温

    中间保温

    保温 类型 选用

    间歇空调的房间 内保温

    连续空调的房间 外保温

    旧房改造,外保温的效果最好

    围护结 构和地 面的保 温设计

    提高窗框的保温性能,采用塑 料构件或断桥处理

    采用双层中空玻璃或双层玻璃窗

    防结露 与隔热

    防夏天结露 将地板架空、通风

    隔热

    外表面采用浅色处理,增设 墙面遮阳以及绿化

    设置通风间层,内设铝箔隔热层

    建筑室内

    物理环境

    技术要求

    室内环境

    采 光

    居住建筑的卧室和起居室(厅)、 医疗建筑的一般病房

    采光不应低于采光等级 IV级的采光系数

    教育建筑的普通教室 采光不应低于采光等级Ⅲ级的采光系数

    通 风

    生活、工作的房间的 通风开口有效面积

    不应小于该房间地面面积的1/20

    厨房的通风开口有效面积 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 1/10,并不得小于0.60m²

    公共建筑外窗的可开启面积 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

    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 不大于屋顶总面积的20%

    人 工

    照 明

    光 源 的 主 要 类 别

    热辐 射光 源

    分类 白炽灯、卤钨灯

    优点 体积小、构造简单、价格便宜

    缺点 散热量大、发光效率低、寿命短

    气体放 电光源

    分类 荧光灯、荧光高压汞灯、金 属卤化物灯、钠灯、氙灯

    优点 发光效率高、寿命长、灯的表 面亮度低、光色好、接近天然 光光色

    缺点 有频闪现象、镇流噪声、开关 次数频繁影响灯的寿命

    光 源 的 选 择

    开关频繁、要求瞬时启 动和连续调光等场所

    宜采用热辐射光源

    有高速运转物体的场所 宜采用混合光源

    应急照明包括疏散照明、 安全照明和备用照明

    必须选用能瞬时启动的光源

    图书馆存放或阅读珍贵 资料的场所

    不宜采用具有紫外光、紫光 和蓝光等短波辐射的光源

    长时间连续工作的办公 室、阅览室、计算机显 示屏等工作区域

    宜控制光幕反射和反射眩光

    建筑室

    内物理

    环境技

    术要求

    室内声

    环境

    室内允 许噪声 级

    住宅卧室、起 居室内噪声级

    住宅卧室 昼间 ≤45dB

    夜间 ≤37dB

    起居室 昼间 ≤45dB

    夜间 ≤45dB

    住宅分户墙和 分户楼板的空 气隔声性能

    分隔卧室 、起居室(厅) >45dB

    分隔住宅和非居住用途 >51dB

    噪声控制 建筑吸声材料种类

    多孔吸声材料

    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

    薄膜吸声结构

    薄板吸声结构

    帘幕

    建筑

    室内

    物理

    环境

    技术

    要求

    室内 热工

    环境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 体型系数越大,耗热量比值也越大

    围 护 结 构 保 温 层 设 置

    围护 结构 保温 层做 法特 点

    外保温

    内保温

    中间保温

    保温 类型 选用

    间歇空调的房间 内保温

    连续空调的房间 外保温

    旧房改造,外保温的效果最好

    围护结 构和地 面的保 温设计

    提高窗框的保温性能,采用塑 料构件或断桥处理

    采用双层中空玻璃或双层玻璃窗

    防结露 与隔热

    防夏天结露 将地板架空、通风

    隔热

    外表面采用浅色处理,增设 墙面遮阳以及绿化

    设置通风间层,内设铝箔隔热层

  • 2024年二建《建筑工程》新版思维导图.pdf-图片8

    建筑室内

    物理环境

    技术要求

    室内环境

    采 光

    居住建筑的卧室和起居室(厅)、 医疗建筑的一般病房

    采光不应低于采光等级 IV级的采光系数

    教育建筑的普通教室 采光不应低于采光等级Ⅲ级的采光系数

    通 风

    生活、工作的房间的 通风开口有效面积

    不应小于该房间地面面积的1/20

    厨房的通风开口有效面积 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 1/10,并不得小于0.60m²

    公共建筑外窗的可开启面积 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

    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 不大于屋顶总面积的20%

    人 工

    照 明

    光 源 的 主 要 类 别

    热辐 射光 源

    分类 白炽灯、卤钨灯

    优点 体积小、构造简单、价格便宜

    缺点 散热量大、发光效率低、寿命短

    气体放 电光源

    分类 荧光灯、荧光高压汞灯、金 属卤化物灯、钠灯、氙灯

    优点 发光效率高、寿命长、灯的表 面亮度低、光色好、接近天然 光光色

    缺点 有频闪现象、镇流噪声、开关 次数频繁影响灯的寿命

    光 源 的 选 择

    开关频繁、要求瞬时启 动和连续调光等场所

    宜采用热辐射光源

    有高速运转物体的场所 宜采用混合光源

    应急照明包括疏散照明、 安全照明和备用照明

    必须选用能瞬时启动的光源

    图书馆存放或阅读珍贵 资料的场所

    不宜采用具有紫外光、紫光 和蓝光等短波辐射的光源

    长时间连续工作的办公 室、阅览室、计算机显 示屏等工作区域

    宜控制光幕反射和反射眩光

    建筑室

    内物理

    环境技

    术要求

    室内声

    环境

    室内允 许噪声 级

    住宅卧室、起 居室内噪声级

    住宅卧室 昼间 ≤45dB

    夜间 ≤37dB

    起居室 昼间 ≤45dB

    夜间 ≤45dB

    住宅分户墙和 分户楼板的空 气隔声性能

    分隔卧室 、起居室(厅) >45dB

    分隔住宅和非居住用途 >51dB

    噪声控制 建筑吸声材料种类

    多孔吸声材料

    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

    薄膜吸声结构

    薄板吸声结构

    帘幕

    建筑

    室内

    物理

    环境

    技术

    要求

    室内 热工

    环境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 体型系数越大,耗热量比值也越大

    围 护 结 构 保 温 层 设 置

    围护 结构 保温 层做 法特 点

    外保温

    内保温

    中间保温

    保温 类型 选用

    间歇空调的房间 内保温

    连续空调的房间 外保温

    旧房改造,外保温的效果最好

    围护结 构和地 面的保 温设计

    提高窗框的保温性能,采用塑 料构件或断桥处理

    采用双层中空玻璃或双层玻璃窗

    防结露 与隔热

    防夏天结露 将地板架空、通风

    隔热

    外表面采用浅色处理,增设 墙面遮阳以及绿化

    设置通风间层,内设铝箔隔热层

    建筑隔

    震减震

    设计构

    造要求

    结构抗

    震设防

    抗震设防基本目标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建筑抗震 设防分类

    其遭受地震破坏 后可能造成的人 员伤亡、经济损 失、社会影响程 度及其在抗震救 灾中的作用等, 分为

    甲类 特殊设防类

    乙类 重点设防类

    丙类 标准设防类

    丁类 适度设防类

    建筑隔

    震减震

    设计构

    造要求

    建筑抗

    震的技

    术要求

    概述 框架结构震害的严重部位 多发生在框架梁柱节点和 填充墙处

    柱的震害重于梁

    柱顶的震害重于柱底

    角柱的震害重于内柱

    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

    一般规定

    混凝土结构 框支梁、框支柱及抗震等级不低 于二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芯 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框架结构

    非承重墙体

    墙体及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具有 足够的延性和变形能力

    人流出入口和通道处的砌体女儿墙 应与主体结构锚固

    混凝土结构房屋

    箍筋加密 框架梁和框架柱的潜在塑性铰区应 采取箍筋加密措施

    体系特征 确保结构具有明显的双重抗侧力体系特征

    钢筋代换 应按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

    砌体结构房屋

    基本要求 砌体房屋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构造柱或芯柱

    楼、屋盖 不得采用独立砖柱

    楼梯间

    不应采用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 梯,8度、9度时不应采用装配式楼梯段

    楼梯栏板不应采用无筋砖砌体

    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 小于500mm,并应与圈梁连接

    顶层及出屋面的楼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 并与顶部圈梁连接

    建筑隔震减震

    设计构造要求

    建筑消能减震

    措施要求

    抽检

    应用于消能减震 结构中的消能器

    具有型式检验报告或产品合格证

    性能参数和数量应在设计文件中注明

    消能器的抽 样和检测

    抽样应由监理单位根据设计文件和相 关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

    消能器的检测应由具备资质的第三方进行

    连接方式

    消能器与支撑、连接件之间宜采用高强度螺栓 连接或销轴连接,也可采用焊接

    支撑、 连接件

    钢筋混凝土构 件作为消能器 的支撑构件时

    混凝土强度等 级不应低于C30

    消能器与主体结构的连接 支撑型 、墙型、柱 型、门架式和腋撑型

    施工与验收

    消能部件的施工和验收要求

    安装前 对消能部件的制作质量应进行全面复查

    安装后

    消能器没有形状异常及损害功能的外伤

    消能器的黏滞材料、黏弹性材料未泄漏或剥 落,未出现涂层脱落和生锈

    建筑隔震减震

    设计构造要求

    建筑隔震措施

    要求

    设计使用年限 不应低于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且不宜低于50年

    类型 大跨屋盖建筑中的隔震支座宜采用隔震橡胶支座、摩擦摆隔 震支座或弹性滑板支座

    型式检验 检验报告有效期不得超过6年

    出厂检验报告只对采用该产品的项目有效,不得重复使用

    出厂检验

    特殊设防类、重 点设防类建筑

    每种规格产品抽样数量应为100%

    标准设防类建筑 每种规格产品抽样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 50%;有不合格试件时,应100%检测

    每项工程 抽样总数不应少于20件

  • 2024年二建《建筑工程》新版思维导图.pdf-图片9

    建筑隔

    震减震

    设计构

    造要求

    结构抗

    震设防

    抗震设防基本目标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建筑抗震 设防分类

    其遭受地震破坏 后可能造成的人 员伤亡、经济损 失、社会影响程 度及其在抗震救 灾中的作用等, 分为

    甲类 特殊设防类

    乙类 重点设防类

    丙类 标准设防类

    丁类 适度设防类

    建筑隔

    震减震

    设计构

    造要求

    建筑抗

    震的技

    术要求

    概述 框架结构震害的严重部位 多发生在框架梁柱节点和 填充墙处

    柱的震害重于梁

    柱顶的震害重于柱底

    角柱的震害重于内柱

    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

    一般规定

    混凝土结构 框支梁、框支柱及抗震等级不低 于二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芯 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框架结构

    非承重墙体

    墙体及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具有 足够的延性和变形能力

    人流出入口和通道处的砌体女儿墙 应与主体结构锚固

    混凝土结构房屋

    箍筋加密 框架梁和框架柱的潜在塑性铰区应 采取箍筋加密措施

    体系特征 确保结构具有明显的双重抗侧力体系特征

    钢筋代换 应按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

    砌体结构房屋

    基本要求 砌体房屋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构造柱或芯柱

    楼、屋盖 不得采用独立砖柱

    楼梯间

    不应采用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 梯,8度、9度时不应采用装配式楼梯段

    楼梯栏板不应采用无筋砖砌体

    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 小于500mm,并应与圈梁连接

    顶层及出屋面的楼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 并与顶部圈梁连接

    建筑隔震减震

    设计构造要求

    建筑消能减震

    措施要求

    抽检

    应用于消能减震 结构中的消能器

    具有型式检验报告或产品合格证

    性能参数和数量应在设计文件中注明

    消能器的抽 样和检测

    抽样应由监理单位根据设计文件和相 关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

    消能器的检测应由具备资质的第三方进行

    连接方式

    消能器与支撑、连接件之间宜采用高强度螺栓 连接或销轴连接,也可采用焊接

    支撑、 连接件

    钢筋混凝土构 件作为消能器 的支撑构件时

    混凝土强度等 级不应低于C30

    消能器与主体结构的连接 支撑型 、墙型、柱 型、门架式和腋撑型

    施工与验收

    消能部件的施工和验收要求

    安装前 对消能部件的制作质量应进行全面复查

    安装后

    消能器没有形状异常及损害功能的外伤

    消能器的黏滞材料、黏弹性材料未泄漏或剥 落,未出现涂层脱落和生锈

    建筑隔震减震

    设计构造要求

    建筑隔震措施

    要求

    设计使用年限 不应低于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且不宜低于50年

    类型 大跨屋盖建筑中的隔震支座宜采用隔震橡胶支座、摩擦摆隔 震支座或弹性滑板支座

    型式检验 检验报告有效期不得超过6年

    出厂检验报告只对采用该产品的项目有效,不得重复使用

    出厂检验

    特殊设防类、重 点设防类建筑

    每种规格产品抽样数量应为100%

    标准设防类建筑 每种规格产品抽样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 50%;有不合格试件时,应100%检测

    每项工程 抽样总数不应少于20件

    建筑隔

    震减震

    设计构

    造要求

    结构抗

    震设防

    抗震设防基本目标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建筑抗震 设防分类

    其遭受地震破坏 后可能造成的人 员伤亡、经济损 失、社会影响程 度及其在抗震救 灾中的作用等, 分为

    甲类 特殊设防类

    乙类 重点设防类

    丙类 标准设防类

    丁类 适度设防类

    建筑隔

    震减震

    设计构

    造要求

    建筑抗

    震的技

    术要求

    概述 框架结构震害的严重部位 多发生在框架梁柱节点和 填充墙处

    柱的震害重于梁

    柱顶的震害重于柱底

    角柱的震害重于内柱

    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

    一般规定

    混凝土结构 框支梁、框支柱及抗震等级不低 于二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芯 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框架结构

    非承重墙体

    墙体及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具有 足够的延性和变形能力

    人流出入口和通道处的砌体女儿墙 应与主体结构锚固

    混凝土结构房屋

    箍筋加密 框架梁和框架柱的潜在塑性铰区应 采取箍筋加密措施

    体系特征 确保结构具有明显的双重抗侧力体系特征

    钢筋代换 应按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

    砌体结构房屋

    基本要求 砌体房屋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构造柱或芯柱

    楼、屋盖 不得采用独立砖柱

    楼梯间

    不应采用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 梯,8度、9度时不应采用装配式楼梯段

    楼梯栏板不应采用无筋砖砌体

    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 小于500mm,并应与圈梁连接

    顶层及出屋面的楼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 并与顶部圈梁连接

    建筑隔震减震

    设计构造要求

    建筑消能减震

    措施要求

    抽检

    应用于消能减震 结构中的消能器

    具有型式检验报告或产品合格证

    性能参数和数量应在设计文件中注明

    消能器的抽 样和检测

    抽样应由监理单位根据设计文件和相 关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

    消能器的检测应由具备资质的第三方进行

    连接方式

    消能器与支撑、连接件之间宜采用高强度螺栓 连接或销轴连接,也可采用焊接

    支撑、 连接件

    钢筋混凝土构 件作为消能器 的支撑构件时

    混凝土强度等 级不应低于C30

    消能器与主体结构的连接 支撑型 、墙型、柱 型、门架式和腋撑型

    施工与验收

    消能部件的施工和验收要求

    安装前 对消能部件的制作质量应进行全面复查

    安装后

    消能器没有形状异常及损害功能的外伤

    消能器的黏滞材料、黏弹性材料未泄漏或剥 落,未出现涂层脱落和生锈

    建筑隔震减震

    设计构造要求

    建筑隔震措施

    要求

    设计使用年限 不应低于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且不宜低于50年

    类型 大跨屋盖建筑中的隔震支座宜采用隔震橡胶支座、摩擦摆隔 震支座或弹性滑板支座

    型式检验 检验报告有效期不得超过6年

    出厂检验报告只对采用该产品的项目有效,不得重复使用

    出厂检验

    特殊设防类、重 点设防类建筑

    每种规格产品抽样数量应为100%

    标准设防类建筑 每种规格产品抽样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 50%;有不合格试件时,应100%检测

    每项工程 抽样总数不应少于20件

    建筑隔

    震减震

    设计构

    造要求

    结构抗

    震设防

    抗震设防基本目标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建筑抗震 设防分类

    其遭受地震破坏 后可能造成的人 员伤亡、经济损 失、社会影响程 度及其在抗震救 灾中的作用等, 分为

    甲类 特殊设防类

    乙类 重点设防类

    丙类 标准设防类

    丁类 适度设防类

    建筑隔

    震减震

    设计构

    造要求

    建筑抗

    震的技

    术要求

    概述 框架结构震害的严重部位 多发生在框架梁柱节点和 填充墙处

    柱的震害重于梁

    柱顶的震害重于柱底

    角柱的震害重于内柱

    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

    一般规定

    混凝土结构 框支梁、框支柱及抗震等级不低 于二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芯 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框架结构

    非承重墙体

    墙体及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具有 足够的延性和变形能力

    人流出入口和通道处的砌体女儿墙 应与主体结构锚固

    混凝土结构房屋

    箍筋加密 框架梁和框架柱的潜在塑性铰区应 采取箍筋加密措施

    体系特征 确保结构具有明显的双重抗侧力体系特征

    钢筋代换 应按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

    砌体结构房屋

    基本要求 砌体房屋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构造柱或芯柱

    楼、屋盖 不得采用独立砖柱

    楼梯间

    不应采用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 的楼 梯,8度、9度时不应采用装配式楼梯段

    楼梯栏板不应采用无筋砖砌体

    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 小于500mm,并应与圈梁连接

    顶层及出屋面的楼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 并与顶部圈梁连接

    建筑隔震减震

    设计构造要求

    建筑消能减震

    措施要求

    抽检

    应用于消能减震 结构中的消能器

    具有型式检验报告或产品合格证

    性能参数和数量应在设计文件中注明

    消能器的抽 样和检测

    抽样应由监理单位根据设计文件和相 关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

    消能器的检测应由具备资质的第三方进行

    连接方式

    消能器与支撑、连接件之间宜采用高强度螺栓 连接或销轴连接,也可采用焊接

    支撑、 连接件

    钢筋混凝土构 件作为消能器 的支撑构件时

    混凝土强度等 级不应低于C30

    消能器与主体结构的连接 支撑型 、墙型、柱 型、门架式和腋撑型

    施工与验收

    消能部件的施工和验收要求

    安装前 对消能部件的制作质量应进行全面复查

    安装后

    消能器没有形状异常及损害功能的外伤

    消能器的黏滞材料、黏弹性材料未泄漏或剥 落,未出现涂层脱落和生锈

    建筑隔震减震

    设计构造要求

    建筑隔震措施

    要求

    设计使用年限 不应低于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且不宜低于50年

    类型 大跨屋盖建筑中的隔震支座宜采用隔震橡胶支座、摩擦摆隔 震支座或弹性滑板支座

    型式检验 检验报告有效期不得超过6年

    出厂检验报告只对采用该产品的项目有效,不得重复使用

    出厂检验

    特殊设防类、重 点设防类建筑

    每种规格产品抽样数量应为100%

    标准设防类建筑 每种规格产品抽样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 50%;有不合格试件时,应100%检测

    每项工程 抽样总数不应少于20件

    建筑隔

    震减震

    设计构

    造要求

    结构抗

    震设防

    抗震设防基本目标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建筑抗震 设防分类

    其遭受地震破坏 后可能造成的人 员伤亡、经济损 失、社会影响程 度及其在抗震救 灾中的作用等, 分为

    甲类 特殊设防类

    乙类 重点设防类

    丙类 标准设防类

    丁类 适度设防类

    建筑隔

    震减震

    设计构

    造要求

    建筑抗

    震的技

    术要求

    概述 框架结构震害的严重部位 多发生在框架梁柱节点和 填充墙处

    柱的震害重于梁

    柱顶的震害重于柱底

    角柱的震害重于内柱

    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

    一般规定

    混凝土结构 框支梁、框支柱及抗震等级不低 于二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芯 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框架结构

    非承重墙体

    墙体及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具有 足够的延性和变形能力

    人流出入口和通道处的砌体女儿墙 应与主体结构锚固

    混凝土结构房屋

    箍筋加密 框架梁和框架柱的潜在塑性铰区应 采取箍筋加密措施

    体系特征 确保结构具有明显的双重抗侧力体系特征

    钢筋代换 应按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

    砌体结构房屋

    基本要求 砌体房屋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构造柱或芯柱

    楼、屋盖 不得采用独立砖柱

    楼梯间

    不应采用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 梯,8度、9度时不应采用装配式楼梯段

    楼梯栏板不应采用无筋砖砌体

    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 小于500mm,并应与圈梁连接

    顶层及出屋面的楼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 并与顶部圈梁连接

    建筑隔震减震

    设计构造要求

    建筑消能减震

    措施要求

    抽检

    应用于消能减震 结构中的消能器

    具有型式检验报告或产品合格证

    性能参数和数量应在设计文件中注明

    消能器的抽 样和检测

    抽样应由监理单位根据设计文件和相 关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

    消能器的检测应由具备资质的第三方进行

    连接方式

    消能器与支撑、连接件之间宜采用高强度螺栓 连接或销轴连接,也可采用焊接

    支撑、 连接件

    钢筋混凝土构 件作为消能器 的支撑构件时

    混凝土强度等 级不应低于C30

    消能器与主体结构的连接 支撑型 、墙型、柱 型、门架式和腋撑型

    施工与验收

    消能部件的施工和验收要求

    安装前 对消能部件的制作质量应进行全面复查

    安装后

    消能器没有形状异常及损害功能的外伤

    消能器的黏滞材料、黏弹性材料未泄漏或剥 落,未出现涂层脱落和生锈

    建筑隔震减震

    设计构造要求

    建筑隔震措施

    要求

    设计使用年限 不应低于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且不宜低于50年

    类型 大跨屋盖建筑中的隔震支座宜采用隔震橡胶支座、摩擦摆隔 震支座或弹性滑板支座

    型式检验 检验报告有效期不得超过6年

    出厂检验报告只对采用该产品的项目有效,不得重复使用

    出厂检验

    特殊设防类、重 点设防类建筑

    每种规格产品抽样数量应为100%

    标准设防类 每种规格产品抽样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 50%;有不合格试件时,应100%检测

    每项工程 抽样总数不应少于20件

  • 2024年二建《建筑工程》新版思维导图.pdf-图片10

    建筑隔

    震减震

    设计构

    造要求

    结构抗

    震设防

    抗震设防基本目标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建筑抗震 设防分类

    其遭受地震破坏 后可能造成的人 员伤亡、经济损 失、社会影响程 度及其在抗震救 灾中的作用等, 分为

    甲类 特殊设防类

    乙类 重点设防类

    丙类 标准设防类

    丁类 适度设防类

    建筑隔

    震减震

    设计构

    造要求

    建筑抗

    震的技

    术要求

    概述 框架结构震害的严重部位 多发生在框架梁柱节点和 填充墙处

    柱的震害重于梁

    柱顶的震害重于柱底

    角柱的震害重于内柱

    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

    一般规定

    混凝土结构 框支梁、框支柱及抗震等级不低 于二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芯 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框架结构

    非承重墙体

    墙体及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具有 足够的延性和变形能力

    人流出入口和通道处的砌体女儿墙 应与主体结构锚固

    混凝土结构房屋

    箍筋加密 框架梁和框架柱的潜在塑性铰区应 采取箍筋加密措施

    体系特征 确保结构具有明显的双重抗侧力体系特征

    钢筋代换 应按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

    砌体结构房屋

    基本要求 砌体房屋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构造柱或芯柱

    楼、屋盖 不得采用独立砖柱

    楼梯间

    不应采用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 梯,8度、9度时不应采用装配式楼梯段

    楼梯栏板不应采用无筋砖砌体

    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 小于500mm,并应与圈梁连接

    顶层及出屋面的楼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 并与顶部圈梁连接

    建筑隔震减震

    设计构造要求

    建筑消能减震

    措施要求

    抽检

    应用于消能减震 结构中的消能器

    具有型式检验报告或产品合格证

    性能参数和数量应在设计文件中注明

    消能器的抽 样和检测

    抽样应由监理单位根据设计文件和相 关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

    消能器的检测应由具备资质的第三方进行

    连接方式

    消能器与支撑、连接件之间宜采用高强度螺栓 连接或销轴连接,也可采用焊接

    支撑、 连接件

    钢筋混凝土构 件作为消能器 的支撑构件时

    混凝土强度等 级不应低于C30

    消能器与主体结构的连接 支撑型 、墙型、柱 型、门架式和腋撑型

    施工与验收

    消能部件的施工和验收要求

    安装前 对消能部件的制作质量应进行全面复查

    安装后

    消能器没有形状异常及损害功能的外伤

    消能器的黏滞材料、黏弹性材料未泄漏或剥 落,未出现涂层脱落和生锈

    建筑隔震减震

    设计构造要求

    建筑隔震措施

    要求

    设计使用年限 不应低于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且不宜低于50年

    类型 大跨屋盖建筑中的隔震支座宜采用隔震橡胶支座、摩擦摆隔 震支座或弹性滑板支座

    型式检验 检验报告有效期不得超过6年

    出厂检验报告只对采用该产品的项目有效,不得重复使用

    出厂检验

    特殊设防类、重 点设防类建筑

    每种规格产品抽样数量应为100%

    标准设防类建筑 每种规格产品抽样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 50%;有不合格试件时,应100%检测

    每项工程 抽样总数不应少于20件

    建筑隔

    震减震

    设计构

    造要求

    结构抗

    震设防

    抗震设防基本目标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建筑抗震 设防分类

    其遭受地震破坏 后可能造成的人 员伤亡、经济损 失、社会影响程 度及其在抗震救 灾中的作用等, 分为

    甲类 特殊设防类

    乙类 重点设防类

    丙类 标准设防类

    丁类 适度设防类

    建筑隔

    震减震

    设计构

    造要求

    建筑抗

    震的技

    术要求

    概述 框架结构震害的严重部位 多发生在框架梁柱节点和 填充墙处

    柱的震害重于梁

    柱顶的震害重于柱底

    角柱的震害重于内柱

    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

    一般规定

    混凝土结构 框支梁、框支柱及抗震等级不低 于二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芯 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框架结构

    非承重墙体

    墙体及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具有 足够的延性和变形能力

    人流出入口和通道处的砌体女儿墙 应与主体结构锚固

    混凝土结构房屋

    箍筋加密 框架梁和框架柱的潜在塑性铰区应 采取箍筋加密措施

    体系特征 确保结构具有明显的双重抗侧力体系特征

    钢筋代换 应按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

    砌体结构房屋

    基本要求 砌体房屋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构造柱或芯柱

    楼、屋盖 不得采用独立砖柱

    楼梯间

    不应采用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 的楼 梯,8度、9度时不应采用装配式楼梯段

    楼梯栏板不应采用无筋砖砌体

    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 小于500mm,并应与圈梁连接

    顶层及出屋面的楼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 并与顶部圈梁连接

    建筑隔震减震

    设计构造要求

    建筑消能减震

    措施要求

    抽检

    应用于消能减震 结构中的消能器

    具有型式检验报告或产品合格证

    性能参数和数量应在设计文件中注明

    消能器的抽 样和检测

    抽样应由监理单位根据设计文件和相 关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

    消能器的检测应由具备资质的第三方进行

    连接方式

    消能器与支撑、连接件之间宜采用高强度螺栓 连接或销轴连接,也可采用焊接

    支撑、 连接件

    钢筋混凝土构 件作为消能器 的支撑构件时

    混凝土强度等 级不应低于C30

    消能器与主体结构的连接 支撑型 、墙型、柱 型、门架式和腋撑型

    施工与验收

    消能部件的施工和验收要求

    安装前 对消能部件的制作质量应进行全面复查

    安装后

    消能器没有形状异常及损害功能的外伤

    消能器的黏滞材料、黏弹性材料未泄漏或剥 落,未出现涂层脱落和生锈

    建筑隔震减震

    设计构造要求

    建筑隔震措施

    要求

    设计使用年限 不应低于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且不宜低于50年

    类型 大跨屋盖建筑中的隔震支座宜采用隔震橡胶支座、摩擦摆隔 震支座或弹性滑板支座

    型式检验 检验报告有效期不得超过6年

    出厂检验报告只对采用该产品的项目有效,不得重复使用

    出厂检验

    特殊设防类、重 点设防类建筑

    每种规格产品抽样数量应为100%

    标准设防类建筑 每种规格产品抽样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 50%;有不合格试件时,应100%检测

    每项工程 抽样总数不应少于20件

    建筑隔

    震减震

    设计构

    造要求

    结构抗

    震设防

    抗震设防基本目标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建筑抗震 设防分类

    其遭受地震破坏 后可能造成的人 员伤亡、经济损 失、社会影响程 度及其在抗震救 灾中的作用等, 分为

    甲类 特殊设防类

    乙类 重点设防类

    丙类 标准设防类

    丁类 适度设防类

    建筑隔

    震减震

    设计构

    造要求

    建筑抗

    震的技

    术要求

    概述 框架结构震害的严重部位 多发生在框架梁柱节点和 填充墙处

    柱的震害重于梁

    柱顶的震害重于柱底

    角柱的震害重于内柱

    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

    一般规定

    混凝土结构 框支梁、框支柱及抗震等级不低 于二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芯 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框架结构

    非承重墙体

    墙体及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具有 足够的延性和变形能力

    人流出入口和通道处的砌体女儿墙 应与主体结构锚固

    混凝土结构房屋

    箍筋加密 框架梁和框架柱的潜在塑性铰区应 采取箍筋加密措施

    体系特征 确保结构具有明显的双重抗侧力体系特征

    钢筋代换 应按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

    砌体结构房屋

    基本要求 砌体房屋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构造柱或芯柱

    楼、屋盖 不得采用独立砖柱

    楼梯间

    不应采用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 梯,8度、9度时不应采用装配式楼梯段

    楼梯栏板不应采用无筋砖砌体

    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 小于500mm,并应与圈梁连接

    顶层及出屋面的楼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 并与顶部圈梁连接

    建筑隔震减震

    设计构造要求

    建筑消能减震

    措施要求

    抽检

    应用于消能减震 结构中的消能器

    具有型式检验报告或产品合格证

    性能参数和数量应在设计文件中注明

    消能器的抽 样和检测

    抽样应由监理单位根据设计文件和相 关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

    消能器的检测应由具备资质的第三方进行

    连接方式

    消能器与支撑、连接件之间宜采用高强度螺栓 连接或销轴连接,也可采用焊接

    支撑、 连接件

    钢筋混凝土构 件作为消能器 的支撑构件时

    混凝土强度等 级不应低于C30

    消能器与主体结构的连接 支撑型 、墙型、柱 型、门架式和腋撑型

    施工与验收

    消能部件的施工和验收要求

    安装前 对消能部件的制作质量应进行全面复查

    安装后

    消能器没有形状异常及损害功能的外伤

    消能器的黏滞材料、黏弹性材料未泄漏或剥 落,未出现涂层脱落和生锈

    建筑隔震减震

    设计构造要求

    建筑隔震措施

    要求

    设计使用年限 不应低于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且不宜低于50年

    类型 大跨屋盖建筑中的隔震支座宜采用隔震橡胶支座、摩擦摆隔 震支座或弹性滑板支座

    型式检验 检验报告有效期不得超过6年

    出厂检验报告只对采用该产品的项目有效,不得重复使用

    出厂检验

    特殊设防类、重 点设防类建筑

    每种规格产品抽样数量应为100%

    标准设防类 每种规格产品抽样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 50%;有不合格试件时,应100%检测

    每项工程 抽样总数不应少于20件

    系 和 可

    性 要

    常 用

    混合结构

    楼盖和屋盖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木结 构,而墙和柱采用砌体结构建造的房屋

    住宅建筑最适合采用混合结构

    框架结构 优点

    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形成较大的 建筑空间,立面处理比较方便

    缺点 侧向刚度较小,会产生过大的侧移

    剪力墙结构

    优点 侧向刚度大,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小

    缺点 剪力墙的间距小,结构建筑平面 布置不灵活,结构自重也较大

    框架-剪力 墙结构

    平面布置灵活、空间较大、侧向刚度较大

    剪力墙主要承受水平荷载,竖 向荷载主要由框架承担

    筒体结构 抵抗水平荷载最有效的结构体系

    桁架结构 利用截面较小的杆件组成截面较大的构件

    网架结构

    空间受力体系,杆件主要承受轴向力,受力合理, 节约材料,整体性能好,刚度大,抗震性能好

    杆件类型较少,适于工业化生产

    拱式结构 轴向压力

    悬索结构 主要承重构件是受拉的钢索

    系 和 可

    性 要

    构 可

    性 要

    结构的功能要求 应满足的功能要求有:5条

    结 构 的 安 全 性 要 求

    正常条件(如受自重、吊车、风、雪荷 载等)下,结构不发生破坏 偶然事件(如强烈地震、爆炸等)发生 后,结构仍能保持必要的整体稳定性

    安全等级:不得低于三级

    建筑装饰装 修荷载对建 筑结构安全 性的影响

    面荷载 楼面上加铺任何材料

    线荷载 室内增加隔墙、封闭阳台

    集中荷载 室内增加装饰性的柱子,特 别是石柱,悬挂较大的吊 灯,房间局部增加假山盆景

    结 构 的 适 用 性 要 求

    吊车梁变形过大会使吊车无法正常运行水池出现裂缝便不能蓄水

    影响梁变 形的因素 除荷载外

    材料性能 与材料的弹性模量E成反比

    构件的截面 与截面的惯性矩I成反比

    构件的跨度 与跨度l的n次方成正比

    此因素影响最大

    混凝土结 构的裂缝 控制

    受弯构件、受拉构件

    裂缝控制 分为三个 等级

    构件不出现拉应力

    构件虽有拉应力,但不 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

    允许出现裂缝,但裂缝 宽度不超过允许值

    结 构 的 耐 久 性 要 求

    预期的使用年限内,在正常维护条件下不需进行大修 就能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

    建筑结构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

    建筑结 构设计 使用年 限

    临时性建筑结构 5年

    易于替换的结构构件 25年

    普通房屋和构筑物 50年

    标志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 100年

    混凝土 结构的 环境类 别

    一般环境 正常大气作用引起钢筋锈蚀

    冻融环境 反复冻融导致混凝土损伤

    海洋氯化物环境 氯盐引起钢筋锈蚀

    除冰盐等其他氯化物环境 氯盐引起钢筋锈蚀

    化学腐蚀 环境

    硫酸盐等化学物质 对混凝土的腐蚀

    其他要求

    预应力混凝土楼板结构混凝土 最低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其他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混凝 土最低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

    直接接触土体浇筑的构件,其混 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70mm

    水胶比、水泥用量的一些要求

  • 2024年二建《建筑工程》新版思维导图.pdf-图片11

    系 和 可

    性 要

    常 用

    混合结构

    楼盖和屋盖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木结 构,而墙和柱采用砌体结构建造的房屋

    住宅建筑最适合采用混合结构

    框架结构 优点

    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形成较大的 建筑空间,立面处理比较方便

    缺点 侧向刚度较小,会产生过大的侧移

    剪力墙结构

    优点 侧向刚度大,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小

    缺点 剪力墙的间距小,结构建筑平面 布置不灵活,结构自重也较大

    框架-剪力 墙结构

    平面布置灵活、空间较大、侧向刚度较大

    剪力墙主要承受水平荷载,竖 向荷载主要由框架承担

    筒体结构 抵抗水平荷载最有效的结构体系

    桁架结构 利用截面较小的杆件组成截面较大的构件

    网架结构

    空间受力体系,杆件主要承受轴向力,受力合理, 节约材料,整体性能好,刚度大,抗震性能好

    杆件类型较少,适于工业化生产

    拱式结构 轴向压力

    悬索结构 主要承重构件是受拉的钢索

    系 和 可

    性 要

    构 可

    性 要

    结构的功能要求 应满足的功能要求有:5条

    结 构 的 安 全 性 要 求

    正常条件(如受自重、吊车、风、雪荷 载等)下,结构不发生破坏 偶然事件(如强烈地震、爆炸等)发生 后,结构仍能保持必要的整体稳定性

    安全等级:不得低于三级

    建筑装饰装 修荷载对建 筑结构安全 性的影响

    面荷载 楼面上加铺任何材料

    线荷载 室内增加隔墙、封闭阳台

    集中荷载 室内增加装饰性的柱子,特 别是石柱,悬挂较大的吊 灯,房间局部增加假山盆景

    结 构 的 适 用 性 要 求

    吊车梁变形过大会使吊车无法正常运行水池出现裂缝便不能蓄水

    影响梁变 形的因素 除荷载外

    材料性能 与材料的弹性模量E成反比

    构件的截面 与截面的惯性矩I成反比

    构件的跨度 与跨度l的n次方成正比

    此因素影响最大

    混凝土结 构的裂缝 控制

    受弯构件、受拉构件

    裂缝控制 分为三个 等级

    构件不出现拉应力

    构件虽有拉应力,但不 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

    允许出现裂缝,但裂缝 宽度不超过允许值

    结 构 的 耐 久 性 要 求

    预期的使用年限内,在正常维护条件下不需进行大修 就能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

    建筑结构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

    建筑结 构设计 使用年 限

    临时性建筑结构 5年

    易于替换的结构构件 25年

    普通房屋和构筑物 50年

    标志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 100年

    混凝土 结构的 环境类 别

    一般环境 正常大气作用引起钢筋锈蚀

    冻融环境 反复冻融导致混凝土损伤

    海洋氯化物环境 氯盐引起钢筋锈蚀

    除冰盐等其他氯化物环境 氯盐引起钢筋锈蚀

    化学腐蚀 环境

    硫酸盐等化学物质 对混凝土的腐蚀

    其他要求

    预应力混凝土楼板结构混凝土 最低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其他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混凝 土最低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

    直接接触土体浇筑的构件,其混 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70mm

    水胶比、水泥用量的一些要求

    系 和 可

    性 要

    常 用

    混合结构

    楼盖和屋盖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木结 构,而墙和柱采用砌体结构建造的房屋

    住宅建筑最适合采用混合结构

    框架结构 优点

    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形成较大的 建筑空间,立面处理比较方便

    缺点 侧向刚度较小,会产生过大的侧移

    剪力墙结构

    优点 侧向刚度大,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小

    缺点 剪力墙的间距小,结构建筑平面 布置不灵活,结构自重也较大

    框架-剪力 墙结构

    平面布置灵活、空间较大、侧向刚度较大

    剪力墙主要承受水平荷载,竖 向荷载主要由框架承担

    筒体结构 抵抗水平荷载最有效的结构体系

    桁架结构 利用截面较小的杆件组成截面较大的构件

    网架结构

    空间受力体系,杆件主要承受轴向力,受力合理, 节约材料,整体性能好,刚度大,抗震性能好

    杆件类型较少,适于工业化生产

    拱式结构 轴向压力

    悬索结构 主要承重构件是受拉的钢索

    系 和 可

    性 要

    构 可

    性 要

    结构的功能要求 应满足的功能要求有:5条

    结 构 的 安 全 性 要 求

    正常条件(如受自重、吊车、风、雪荷 载等)下,结构不发生破坏 偶然事件(如强烈地震、爆炸等)发生 后,结构仍能保持必要的整体稳定性

    安全等级:不得低于三级

    建筑装饰装 修荷载对建 筑结构安全 性的影响

    面荷载 楼面上加铺任何材料

    线荷载 室内增加隔墙、封闭阳台

    集中荷载 室内增加装饰性的柱子,特 别是石柱,悬挂较大的吊 灯,房间局部增加假山盆景

    结 构 的 适 用 性 要 求

    吊车梁变形过大会使吊车无法正常运行水池出现裂缝便不能蓄水

    影响梁变 形的因素 除荷载外

    材料性能 与材料的弹性模量E成反比

    构件的截面 与截面的惯性矩I成反比

    构件的跨度 与跨度l的n次方成正比

    此因素影响最大

    混凝土结 构的裂缝 控制

    受弯构件、受拉构件

    裂缝控制 分为三个 等级

    构件不出现拉应力

    构件虽有拉应力,但不 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

    允许出现裂缝,但裂缝 宽度不超过允许值

    结 构 的 耐 久 性 要 求

    预期的使用年限内,在正常维护条件下不需进行大修 就能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

    建筑结构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

    建筑结 构设计 使用年 限

    临时性建筑结构 5年

    易于替换的结构构件 25年

    普通房屋和构筑物 50年

    标志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 100年

    混凝土 结构的 环境类 别

    一般环境 正常大气作用引起钢筋锈蚀

    冻融环境 反复冻融导致混凝土损伤

    海洋氯化物环境 氯盐引起钢筋锈蚀

    除冰盐等其他氯化物环境 氯盐引起钢筋锈蚀

    化学腐蚀 环境

    硫酸盐等化学物质 对混凝土的腐蚀

    其他要求

    预应力混凝土楼板结构混凝土 最低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其他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混凝 土最低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

    直接接触土体浇筑的构件,其混 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70mm

    水胶比、水泥用量的一些要求

  • 2024年二建《建筑工程》新版思维导图.pdf-图片12

    系 和 可

    性 要

    常 用

    混合结构

    楼盖和屋盖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木结 构,而墙和柱采用砌体结构建造的房屋

    住宅建筑最适合采用混合结构

    框架结构 优点

    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形成较大的 建筑空间,立面处理比较方便

    缺点 侧向刚度较小,会产生过大的侧移

    剪力墙结构

    优点 侧向刚度大,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小

    缺点 剪力墙的间距小,结构建筑平面 布置不灵活,结构自重也较大

    框架-剪力 墙结构

    平面布置灵活、空间较大、侧向刚度较大

    剪力墙主要承受水平荷载,竖 向荷载主要由框架承担

    筒体结构 抵抗水平荷载最有效的结构体系

    桁架结构 利用截面较小的杆件组成截面较大的构件

    网架结构

    空间受力体系,杆件主要承受轴向力,受力合理, 节约材料,整体性能好,刚度大,抗震性能好

    杆件类型较少,适于工业化生产

    拱式结构 轴向压力

    悬索结构 主要承重构件是受拉的钢索

    系 和 可

    性 要

    构 可

    性 要

    结构的功能要求 应满足的功能要求有:5条

    结 构 的 安 全 性 要 求

    正常条件(如受自重、吊车、风、雪荷 载等)下,结构不发生破坏 偶然事件(如强烈地震、爆炸等)发生 后,结构仍能保持必要的整体稳定性

    安全等级:不得低于三级

    建筑装饰装 修荷载对建 筑结构安全 性的影响

    面荷载 楼面上加铺任何材料

    线荷载 室内增加隔墙、封闭阳台

    集中荷载 室内增加装饰性的柱子,特 别是石柱,悬挂较大的吊 灯,房间局部增加假山盆景

    结 构 的 适 用 性 要 求

    吊车梁变形过大会使吊车无法正常运行水池出现裂缝便不能蓄水

    影响梁变 形的因素 除荷载外

    材料性能 与材料的弹性模量E成反比

    构件的截面 与截面的惯性矩I成反比

    构件的跨度 与跨度l的n次方成正比

    此因素影响最大

    混凝土结 构的裂缝 控制

    受弯构件、受拉构件

    裂缝控制 分为三个 等级

    构件不出现拉应力

    构件虽有拉应力,但不 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

    允许出现裂缝,但裂缝 宽度不超过允许值

    结 构 的 耐 久 性 要 求

    预期的使用年限内,在正常维护条件下不需进行大修 就能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

    建筑结构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

    建筑结 构设计 使用年 限

    临时性建筑结构 5年

    易于替换的结构构件 25年

    普通房屋和构筑物 50年

    标志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 100年

    混凝土 结构的 环境类 别

    一般环境 正常大气作用引起钢筋锈蚀

    冻融环境 反复冻融导致混凝土损伤

    海洋氯化物环境 氯盐引起钢筋锈蚀

    除冰盐等其他氯化物环境 氯盐引起钢筋锈蚀

    化学腐蚀 环境

    硫酸盐等化学物质 对混凝土的腐蚀

    其他要求

    预应力混凝土楼板结构混凝土 最低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其他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混凝 土最低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

    直接接触土体浇筑的构件,其混 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70mm

    水胶比、水泥用量的一些要求

    结构设计

    基本作用 (荷载)

    作用(荷 载)的分

    分 类

    直接作用 (荷载)

    永久 作用

    结构自重、土压力、预加应力

    可变 作用

    楼面和屋面活荷载、起重机荷 载、雪荷载和覆冰荷载、风荷载

    偶然作用 爆炸力、撞击力、火灾、地震

    间接作用 温度作用、混凝土收缩、徐变

    代 表 值

    永久作用 标准值

    可变作用 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或准永久值

    偶然作用 按结构设计使用特点确定

    结构设计基本

    作用(荷载)

    结构作用的规 定

    永久作用

    位置固定的永久设备自重应采用设备铭牌重量值

    隔墙自重作为永久作用时,应符合位置固定的要求。 位置可灵活布置的轻质隔墙自重应按可变荷载考虑

    土压力应按设计埋深与土的单位体积自重计算确定

    预加应力应考虑时间效应影响,采用有效预应力

    楼面和屋 面活荷载

    地下室顶板施工活荷载标准值不应小于5.0kN/m²

    雪荷载和 覆冰荷载

    基本雪压 采用适当的概率分布模型、按 50年重现期进行计算

    风荷载 基本风压应根据基本风速值进行计算,且其取值不得低于0.3kN/m²

    偶然作用

    混凝土结

    构设计构

    造要求

    钢筋混凝

    土结构的

    特点

    优点

    就地取材

    耐久性好

    整体性好

    可模性好

    耐火性好

    缺点

    自重大

    抗裂性能差

    现浇结构模板用量大

    工期长

    凝 土

    构 设

    构 造

    求 钢

    筋 混

    凝 土

    构 主

    术 要

    结构体系

    应满足工程的承载能力、刚度和延性性能要求

    混凝土结构体系设 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不应采用混凝土结构构件与砌体结构构件 混合承重的结构体系

    房屋建筑结构应采用双向抗侧力结构体系

    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高层建筑,不应采 用带转换层的结构、带加强层的结构、错 层结构和连体结构

    结构构造要求

    最小截面尺寸应满足结构承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的计算要求

    尚 应 符 合 下 列 规 定

    矩形截面框架梁的截面宽度 不应小于200mm

    矩形截面框架柱的边长 不应小于300mm

    圆形截面柱的直径 不应小于350mm

    高层建筑剪力墙的截面厚度 不应小于160mm

    多层建筑剪力墙的截面厚度 不应小于140mm

    现浇钢筋混凝土实心楼板的厚度 不应小于80mm

    现浇空心楼板的顶板、底板厚度 不应小于50mm

    预制钢筋混凝土实心叠合楼板的预 制底板及后浇混凝土厚度

    不应小于50mm

    结构混凝土 技术要求

    应满足工程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及耐久性需求

    对设计 工作年 限为50 年的混 凝土结 构,结 构混凝 土的强 度等级

    素混凝土结构构件 不应低于C20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 不应低于C2

    预应力混凝土楼板结构 不应低于C30

    其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 不应低于C40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构件 不应低于C30

    承受重复荷载作用的钢筋混凝 土结构构件

    不应低于C30

    抗震等级不低于二级的钢筋混 凝土结构构件

    不应低于C30

    采用500MPa及以上等级钢筋的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

    不应低于C30

    结构钢筋技 术要求

    普通钢筋 锚固长度

    应根据钢筋的直径、钢筋及混凝土抗拉强度、钢筋 的外形、钢筋锚固端的形式、结构或结构构件的抗 震等级进行计算

    受拉钢筋锚固长度不应小于200mm

    对受压钢筋,不应小于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的70%

    混凝土保 护层厚度

    满足普通钢筋、有粘结预应力筋与混凝土共 同工作性能要求

    满足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能及防火性能要求

    不应小于普通钢筋的公称直径,且不应小于15mm

    当施工中进行混凝土结构构件的钢筋 、预应力筋代换时,应符 合设计规定的构件承载能力、正常使用、配筋构造及耐久性能要 求 ,并应取得设计变更文件

  • 2024年二建《建筑工程》新版思维导图.pdf-图片13

    结构设计

    基本作用 (荷载)

    作用(荷 载)的分

    分 类

    直接作用 (荷载)

    永久 作用

    结构自重、土压力、预加应力

    可变 作用

    楼面和屋面活荷载、起重机荷 载、雪荷载和覆冰荷载、风荷载

    偶然作用 爆炸力、撞击力、火灾、地震

    间接作用 温度作用、混凝土收缩、徐变

    代 表 值

    永久作用 标准值

    可变作用 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或准永久值

    偶然作用 按结构设计使用特点确定

    结构设计基本

    作用(荷载)

    结构作用的规 定

    永久作用

    位置固定的永久设备自重应采用设备铭牌重量值

    隔墙自重作为永久作用时,应符合位置固定的要求。 位置可灵活布置的轻质隔墙自重应按可变荷载考虑

    土压力应按设计埋深与土的单位体积自重计算确定

    预加应力应考虑时间效应影响,采用有效预应力

    楼面和屋 面活荷载

    地下室顶板施工活荷载标准值不应小于5.0kN/m²

    雪荷载和 覆冰荷载

    基本雪压 采用适当的概率分布模型、按 50年重现期进行计算

    风荷载 基本风压应根据基本风速值进行计算,且其取值不得低于0.3kN/m²

    偶然作用

    混凝土结

    构设计构

    造要求

    钢筋混凝

    土结构的

    特点

    优点

    就地取材

    耐久性好

    整体性好

    可模性好

    耐火性好

    缺点

    自重大

    抗裂性能差

    现浇结构模板用量大

    工期长

    凝 土

    构 设

    构 造

    求 钢

    筋 混

    凝 土

    构 主

    术 要

    结构体系

    应满足工程的承载能力、刚度和延性性能要求

    混凝土结构体系设 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不应采用混凝土结构构件与砌体结构构件 混合承重的结构体系

    房屋建筑结构应采用双向抗侧力结构体系

    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高层建筑,不应采 用带转换层的结构、带加强层的结构、错 层结构和连体结构

    结构构造要求

    最小截面尺寸应满足结构承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的计算要求

    尚 应 符 合 下 列 规 定

    矩形截面框架梁的截面宽度 不应小于200mm

    矩形截面框架柱的边长 不应小于300mm

    圆形截面柱的直径 不应小于350mm

    高层建筑剪力墙的截面厚度 不应小于160mm

    多层建筑剪力墙的截面厚度 不应小于140mm

    现浇钢筋混凝土实心楼板的厚度 不应小于80mm

    现浇空心楼板的顶板、底板厚度 不应小于50mm

    预制钢筋混凝土实心叠合楼板的预 制底板及后浇混凝土厚度

    不应小于50mm

    结构混凝土 技术要求

    应满足工程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及耐久性需求

    对设计 工作年 限为50 年的混 凝土结 构,结 构混凝 土的强 度等级

    素混凝土结构构件 不应低于C20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 不应低于C2

    预应力混凝土楼板结构 不应低于C30

    其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 不应低于C40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构件 不应低于C30

    承受重复荷载作用的钢筋混凝 土结构构件

    不应低于C30

    抗震等级不低于二级的钢筋混 凝土结构构件

    不应低于C30

    采用500MPa及以上等级钢筋的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

    不应低于C30

    结构钢筋技 术要求

    普通钢筋 锚固长度

    应根据钢筋的直径、钢筋及混凝土抗拉强度、钢筋 的外形、钢筋锚固端的形式、结构或结构构件的抗 震等级进行计算

    受拉钢筋锚固长度不应小于200mm

    对受压钢筋,不应小于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的70%

    混凝土保 护层厚度

    满足普通钢筋、有粘结预应力筋与混凝土共 同工作性能要求

    满足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能及防火性能要求

    不应小于普通钢筋的公称直径,且不应小于15mm

    当施工中进行混凝土结构构件的钢筋 、预应力筋代换时,应符 合设计规定的构件承载能力、正常使用、配筋构造及耐久性能要 求 ,并应取得设计变更文件

    混凝土结

    构设计构

    造要求

    钢筋混凝

    土结构的

    特点

    优点

    就地取材

    耐久性好

    整体性好

    可模性好

    耐火性好

    缺点

    自重大

    抗裂性能差

    现浇结构模板用量大

    工期长

    凝 土

    构 设

    构 造

    求 钢

    筋 混

    凝 土

    构 主

    术 要

    结构体系

    应满足工程的承载能力、刚度和延性性能要求

    混凝土结构体系设 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不应采用混凝土结构构件与砌体结构构件 混合承重的结构体系

    房屋建筑结构应采用双向抗侧力结构体系

    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高层建筑,不应采 用带转换层的结构、带加强层的结构、错 层结构和连体结构

    结构构造要求

    最小截面尺寸应满足结构承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的计算要求

    尚 应 符 合 下 列 规 定

    矩形截面框架梁的截面宽度 不应小于200mm

    矩形截面框架柱的边长 不应小于300mm

    圆形截面柱的直径 不应小于350mm

    高层建筑剪力墙的截面厚度 不应小于160mm

    多层建筑剪力墙的截面厚度 不应小于140mm

    现浇钢筋混凝土实心楼板的厚度 不应小于80mm

    现浇空心楼板的顶板、底板厚度 不应小于50mm

    预制钢筋混凝土实心叠合楼板的预 制底板及后浇混凝土厚度

    不应小于50mm

    结构混凝土 技术要求

    应满足工程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及耐久性需求

    对设计 工作年 限为50 年的混 凝土结 构,结 构混凝 土的强 度等级

    素混凝土结构构件 不应低于C20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 不应低于C2

    预应力混凝土楼板结构 不应低于C30

    其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 不应低于C40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构件 不应低于C30

    承受重复荷载作用的钢筋混凝 土结构构件

    不应低于C30

    抗震等级不低于二级的钢筋混 凝土结构构件

    不应低于C30

    采用500MPa及以上等级钢筋的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

    不应低于C30

    结构钢筋技 术要求

    普通钢筋 锚固长度

    应根据钢筋的直径、钢筋及混凝土抗拉强度、钢筋 的外形、钢筋锚固端的形式、结构或结构构件的抗 震等级进行计算

    受拉钢筋锚固长度不应小于200mm

    对受压钢筋,不应小于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的70%

    混凝土保 护层厚度

    满足普通钢筋、有粘结预应力筋与混凝土共 同工作性能要求

    满足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能及防火性能要求

    不应小于普通钢筋的公称直径,且不应小于15mm

    当施工中进行混凝土结构构件的钢筋 、预应力筋代换时,应符 合设计规定的构件承载能力、正常使用、配筋构造及耐久性能要 求 ,并应取得设计变更文件

  • 2024年二建《建筑工程》新版思维导图.pdf-图片14

    混凝土结

    构设计构

    造要求

    钢筋混凝

    土结构的

    特点

    优点

    就地取材

    耐久性好

    整体性好

    可模性好

    耐火性好

    缺点

    自重大

    抗裂性能差

    现浇结构模板用量大

    工期长

    凝 土

    构 设

    构 造

    求 钢

    筋 混

    凝 土

    构 主

    术 要

    结构体系

    应满足工程的承载能力、刚度和延性性能要求

    混凝土结构体系设 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不应采用混凝土结构构件与砌体结构构件 混合承重的结构体系

    房屋建筑结构应采用双向抗侧力结构体系

    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高层建筑,不应采 用带转换层的结构、带加强层的结构、错 层结构和连体结构

    结构构造要求

    最小截面尺寸应满足结构承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的计算要求

    尚 应 符 合 下 列 规 定

    矩形截面框架梁的截面宽度 不应小于200mm

    矩形截面框架柱的边长 不应小于300mm

    圆形截面柱的直径 不应小于350mm

    高层建筑剪力墙的截面厚度 不应小于160mm

    多层建筑剪力墙的截面厚度 不应小于140mm

    现浇钢筋混凝土实心楼板的厚度 不应小于80mm

    现浇空心楼板的顶板、底板厚度 不应小于50mm

    预制钢筋混凝土实心叠合楼板的预 制底板及后浇混凝土厚度

    不应小于50mm

    结构混凝土 技术要求

    应满足工程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及耐久性需求

    对设计 工作年 限为50 年的混 凝土结 构,结 构混凝 土的强 度等级

    素混凝土结构构件 不应低于C20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 不应低于C2

    预应力混凝土楼板结构 不应低于C30

    其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 不应低于C40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构件 不应低于C30

    承受重复荷载作用的钢筋混凝 土结构构件

    不应低于C30

    抗震等级不低于二级的钢筋混 凝土结构构件

    不应低于C30

    采用500MPa及以上等级钢筋的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

    不应低于C30

    结构钢筋技 术要求

    普通钢筋 锚固长度

    应根据钢筋的直径、钢筋及混凝土抗拉强度、钢筋 的外形、钢筋锚固端的形式、结构或结构构件的抗 震等级进行计算

    受拉钢筋锚固长度不应小于200mm

    对受压钢筋,不应小于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的70%

    混凝土保 护层厚度

    满足普通钢筋、有粘结预应力筋与混凝土共 同工作性能要求

    满足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能及防火性能要求

    不应小于普通钢筋的公称直径,且不应小于15mm

    当施工中进行混凝土结构构件的钢筋 、预应力筋代换时,应符 合设计规定的构件承载能力、正常使用、配筋构造及耐久性能要 求 ,并应取得设计变更文件

    砌体结构设

    计构造要求

    砌体结构的

    特点

    优点

    容易就地取材,比使用水泥、钢筋和木材造价低

    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良好的耐火性

    保温隔热性能好,节能效果好

    施工方便,工艺简单

    具有承重与围护双重功能

    缺点

    自重大,抗拉、抗剪、抗弯能力低

    抗震性能差

    砌筑工程量繁重,生产效率低

    砌体结构设计

    构造要求

    砌体结构的主

    要技术要求

    基本规定

    根据现场质量管理水平、砂浆和混凝土质量控制、砂 浆拌合工艺、砌筑工人技术等级四个要素从高到低分 为A、B、C三级

    环境类别为2类~5类条件下砌体结构的钢筋应采取防腐 处理或其他保护措施

    处于环境类别为4类、5类条件下的砌体结构应采取抗侵 蚀和耐腐蚀措施

    材料要求

    砌体结构不应采用非蒸压硅酸盐砖、非蒸压硅酸盐砌块及 非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

    夹心墙的外叶墙的砖及混凝土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

    砌筑砂浆的最低强度等级

    设计工作年限小于25年的烧 结普通砖和烧结多孔砖砌体 为M2.5

    混凝土砌块、煤矸石混凝 土砌块为Mb7.5

    配筋砌块砌体为Mb10

    混凝土砌块砌体的灌孔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b20,且 不应低于块体强度等级的1.5倍

    设计构造要求

    砌体结构钢 筋混凝土 板、屋面板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或屋面板伸进纵、横 墙内的长度

    均不应小 于120mm

    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在 混凝土梁或圈梁上的 支承长度

    不应小 于80mm

    承受吊车荷载的单层砌体结构应采用配筋砌体结构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中的承重墙、梁不应采用无筋砌体构件支承

    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应全部用灌孔混凝土灌实

  • 2024年二建《建筑工程》新版思维导图.pdf-图片15

    砌体结构设

    计构造要求

    砌体结构的

    特点

    优点

    容易就地取材,比使用水泥、钢筋和木材造价低

    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良好的耐火性

    保温隔热性能好,节能效果好

    施工方便,工艺简单

    具有承重与围护双重功能

    缺点

    自重大,抗拉、抗剪、抗弯能力低

    抗震性能差

    砌筑工程量繁重,生产效率低

    砌体结构设计

    构造要求

    砌体结构的主

    要技术要求

    基本规定

    根据现场质量管理水平、砂浆和混凝土质量控制、砂 浆拌合工艺、砌筑工人技术等级四个要素从高到低分 为A、B、C三级

    环境类别为2类~5类条件下砌体结构的钢筋应采取防腐 处理或其他保护措施

    处于环境类别为4类、5类条件下的砌体结构应采取抗侵 蚀和耐腐蚀措施

    材料要求

    砌体结构不应采用非蒸压硅酸盐砖、非蒸压硅酸盐砌块及 非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

    夹心墙的外叶墙的砖及混凝土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

    砌筑砂浆的最低强度等级

    设计工作年限小于25年的烧 结普通砖和烧结多孔砖砌体 为M2.5

    混凝土砌块、煤矸石混凝 土砌块为Mb7.5

    配筋砌块砌体为Mb10

    混凝土砌块砌体的灌孔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b20,且 不应低于块体强度等级的1.5倍

    设计构造要求

    砌体结构钢 筋混凝土 板、屋面板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或屋面板伸进纵、横 墙内的长度

    均不应小 于120mm

    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在 混凝土梁或圈梁上的 支承长度

    不应小 于80mm

    承受吊车荷载的单层砌体结构应采用配筋砌体结构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中的承重墙、梁不应采用无筋砌体构件支承

    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应全部用灌孔混凝土灌实

    钢结构设计构

    造要求

    钢结构的特点

    优点

    材料强度高,自重轻,塑性和韧性好,材质均匀

    便于工厂生产和机械化施工,便于拆卸,施工工期短

    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

    无污染、可再生、节能、安全,符合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缺点 易腐蚀,需经常油漆维护,故维护费用较高

    耐火性差

    钢结构设计构

    造要求

    主要技术要求

    应遵循的原则

    基本规定 应对施工阶段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和刚度进行验算

    材料要求

    设计要求

    已施加过预拉力的高强度螺栓拆卸后不应作为受力螺栓循环使用

    焊接材料应与母材相匹配

    焊接结构设计中不得任意加大焊缝尺寸,避免焊缝密集交叉

    钢结构承受动荷载且需进行疲劳验算时,严禁使用塞焊、槽 焊、电渣焊和气电立焊接头

    高强度螺栓承压型连接不应用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重复作用 且需要进行疲劳计算的构件连接

  • 2024年二建《建筑工程》新版思维导图.pdf-图片16

    钢结构设计构

    造要求

    钢结构的特点

    优点

    材料强度高,自重轻,塑性和韧性好,材质均匀

    便于工厂生产和机械化施工,便于拆卸,施工工期短

    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

    无污染、可再生、节能、安全,符合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缺点 易腐蚀,需经常油漆维护,故维护费用较高

    耐火性差

    钢结构设计构

    造要求

    主要技术要求

    应遵循的原则

    基本规定 应对施工阶段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和刚度进行验算

    材料要求

    设计要求

    已施加过预拉力的高强度螺栓拆卸后不应作为受力螺栓循环使用

    焊接材料应与母材相匹配

    焊接结构设计中不得任意加大焊缝尺寸,避免焊缝密集交叉

    钢结构承受动荷载且需进行疲劳验算时,严禁使用塞焊、槽 焊、电渣焊和气电立焊接头

    高强度螺栓承压型连接不应用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重复作用 且需要进行疲劳计算的构件连接

    装 配

    式 混

    凝 土

    筑 设

    构 造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建筑工业化最重要的方式

    基本设计规定

    连接部位宜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

    高层装配整 体式结构

    宜设置地下室

    地下室宜采用现浇混凝土

    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 剪力墙宜采用现浇混凝土

    框架结构首层柱宜采用现浇混 凝土,顶层宜采用现浇楼盖

    剪力墙结构 设计要求

    预制剪力墙宜采用一字形, 也可采用L形、T形或U形

    预制剪力墙底部接缝宜设置在楼面标高处

    上下层预制剪 力墙的竖向钢 筋,当采用套 筒灌浆连接和 浆锚搭接连接 时

    边缘构件竖向钢筋应逐根连接

    一级抗震等级剪力墙以及二、 三级抗震等级底部加强部位, 剪力墙的边缘构件竖向钢筋宜 采用套筒灌浆连接

  • 2024年二建《建筑工程》新版思维导图.pdf-图片17

    装 配

    式 混

    凝 土

    筑 设

    构 造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建筑工业化最重要的方式

    基本设计规定

    连接部位宜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

    高层装配整 体式结构

    宜设置地下室

    地下室宜采用现浇混凝土

    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 剪力墙宜采用现浇混凝土

    框架结构首层柱宜采用现浇混 凝土,顶层宜采用现浇楼盖

    剪力墙结构 设计要求

    预制剪力墙宜采用一字形, 也可采用L形、T形或U形

    预制剪力墙底部接缝宜设置在楼面标高处

    上下层预制剪 力墙的竖向钢 筋,当采用套 筒灌浆连接和 浆锚搭接连接 时

    边缘构件竖向钢筋应逐根连接

    一级抗震等级剪力墙以及二、 三级抗震等级底部加强部位, 剪力墙的边缘构件竖向钢筋宜 采用套筒灌浆连接

    主要建

    筑工程

    材料性

    能与应 用目录

    2.1 常用 结构工程 材料

    2.1.1 建筑钢材的性能与应用

    2.1.2 水泥的性能与应用

    2.1.3 混凝土及组成材料的性能与应用

    2.1.4 砌体材料的性能与应用

    2.2 常用建 筑装饰装修 和防水、保 温材料

    2.2.1 饰面板材和陶瓷的特性和应用

    2.2.2 木材和木制品的特性和应用

    2.2.3 建筑玻璃的特性和应用

    2.2.4 防水材料的特性和应用

    2.2.5 保温隔热材料的特性和应用

  • 2024年二建《建筑工程》新版思维导图.pdf-图片18

    主要建

    筑工程

    材料性

    能与应 用目录

    2.1 常用 结构工程 材料

    2.1.1 建筑钢材的性能与应用

    2.1.2 水泥的性能与应用

    2.1.3 混凝土及组成材料的性能与应用

    2.1.4 砌体材料的性能与应用

    2.2 常用建 筑装饰装修 和防水、保 温材料

    2.2.1 饰面板材和陶瓷的特性和应用

    2.2.2 木材和木制品的特性和应用

    2.2.3 建筑玻璃的特性和应用

    2.2.4 防水材料的特性和应用

    2.2.5 保温隔热材料的特性和应用

    筑 钢

    材 的

    能 与

    应 用

    常 用

    筑 钢

    分类

    碳素钢

    低碳钢 含碳量<0.25%

    中碳钢 含碳量0.25%~0.6%

    高碳钢 含碳量>0.6%

    合金钢

    低合金钢 总含量<5%

    中合金钢 总含量5%~10%

    高合金钢 总含量>10%

    适用范围

    优质碳素结 构钢

    生产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 钢绞线、锚具

    高强度螺栓、重要结构的钢铸件

    低合金高强 度结构钢

    用于各种重型结构、高层结 构、大跨度结构及桥梁工程

    钢结构用钢 厚板 厚度大于4mm

    薄板 厚度≤4mm

    钢筋混凝 土结构用 钢

    热轧钢筋是建筑工程中用量最大的钢材品种之一

    常用热轧钢 筋的品种及 强度标准值

    光圆

    强度较低,与 混凝土的粘结 强度也较低

    主要用作板的受 力钢筋、箍筋以 及构造钢筋

    带肋

    与混凝土之间的 握裹力大,共同 工作性能较好

    HRB400级钢筋是 钢筋混凝土用的 主要受力钢筋

    有较高要求 的抗震结构 适用的钢筋

    强屈比 抗拉强度实测值/屈 服强度实测值≥1.25

    超屈比 屈服强度实测值/屈 服强度标准值≤1.30

    最大力总延伸率实测值 ≥9%

    建筑钢材 的性能与

    应用

    钢材的力 学性能

    力学性能

    拉伸性能

    抗拉强度

    屈服强度 结构设计中钢材 强度的取值依据

    伸长率 塑性指标通常用伸 长率表示

    冲击性能 随温度的下降而减小

    疲劳性能 抗拉强度高,其疲劳极限也较高

    工艺性能 弯曲性能

    焊接性能

  • 2024年二建《建筑工程》新版思维导图.pdf-图片19

    筑 钢

    材 的

    能 与

    应 用

    常 用

    筑 钢

    分类

    碳素钢

    低碳钢 含碳量<0.25%

    中碳钢 含碳量0.25%~0.6%

    高碳钢 含碳量>0.6%

    合金钢

    低合金钢 总含量<5%

    中合金钢 总含量5%~10%

    高合金钢 总含量>10%

    适用范围

    优质碳素结 构钢

    生产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 钢绞线、锚具

    高强度螺栓、重要结构的钢铸件

    低合金高强 度结构钢

    用于各种重型结构、高层结 构、大跨度结构及桥梁工程

    钢结构用钢 厚板 厚度大于4mm

    薄板 厚度≤4mm

    钢筋混凝 土结构用 钢

    热轧钢筋是建筑工程中用量最大的钢材品种之一

    常用热轧钢 筋的品种及 强度标准值

    光圆

    强度较低,与 混凝土的粘结 强度也较低

    主要用作板的受 力钢筋、箍筋以 及构造钢筋

    带肋

    与混凝土之间的 握裹力大,共同 工作性能较好

    HRB400级钢筋是 钢筋混凝土用的 主要受力钢筋

    有较高要求 的抗震结构 适用的钢筋

    强屈比 抗拉强度实测值/屈 服强度实测值≥1.25

    超屈比 屈服强度实测值/屈 服强度标准值≤1.30

    最大力总延伸率实测值 ≥9%

    建筑钢材 的性能与

    应用

    钢材的力 学性能

    力学性能

    拉伸性能

    抗拉强度

    屈服强度 结构设计中钢材 强度的取值依据

    伸长率 塑性指标通常用伸 长率表示

    冲击性能 随温度的下降而减小

    疲劳性能 抗拉强度高,其疲劳极限也较高

    工艺性能 弯曲性能

    焊接性能

    水 泥

    常 用 水 泥 的 技 术 要 求

    凝结时间

    初凝时间

    水泥加水拌合起至水泥浆 开始失去可塑性所需的时 间

    ≥45分钟

    终凝时间

    从水泥加水拌合起至水泥浆完 全失去可塑性并开始产生强度 所需的时间

    硅酸盐水泥≤6.5h,其他≤10h

    安定性 体积变化的均匀性

    强度及强度等级 胶砂法

    测定水泥的3d和28d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其他技术要求 水泥的细度属于选择性指标

    碱含量属于选择性指标

    常 用 水 泥 的 特 性

  • 2024年二建《建筑工程》新版思维导图.pdf-图片20

    水 泥

    常 用 水 泥 的 技 术 要 求

    凝结时间

    初凝时间

    水泥加水拌合起至水泥浆 开始失去可塑性所需的时 间

    ≥45分钟

    终凝时间

    从水泥加水拌合起至水泥浆完 全失去可塑性并开始产生强度 所需的时间

    硅酸盐水泥≤6.5h,其他≤10h

    安定性 体积变化的均匀性

    强度及强度等级 胶砂法

    测定水泥的3d和28d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其他技术要求 水泥的细度属于选择性指标

    碱含量属于选择性指标

    常 用 水 泥 的 特 性

    混凝 土及

    组成

    材料 的性

    能与

    应用

    混凝 土的

    技术

    性能

    和 易 性

    流动性

    坍落度或坍落扩展度:愈 大表示流动性愈大

    维勃稠度值:愈大表示流 动性愈小

    黏聚性

    保水性

    影响和易性的 主要因素

    时间、温度、砂率、单位体 积用水量、组成材料的性质

    强 度

    立方体抗压强度

    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

    温度(20±2)℃

    湿度95%以上

    28d

    立方体抗压标准强度与强度等级

    轴心抗压强度

    抗拉强度

    影响混 凝土强 度的因 素

    原材料 水泥强度与水胶比,骨料 的种类、质量和数量,外 加剂和掺合料

    生产工艺 搅拌与振捣,养护的温 度和湿度,龄期

    耐 久 性

    抗渗性 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抗冻性和抗侵蚀性

    抗冻性

    抗侵蚀性

    碳化

    碱骨料反应

    钢筋锈蚀

    混凝土及组

    成材料的性 能与应用

    外加剂、掺 合料的种类

    与应用

    外加 剂的 分类

    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变性能 减水剂、引气 剂和泵送剂

    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 化性能

    缓凝剂、早强 剂和速凝剂

    改善混凝土耐久性 引气剂、防水剂和阻锈剂

    改善混凝土其他性能 膨胀剂、防冻剂和着色 剂、防水剂和泵送剂

    外加 剂的 应用

    减水剂

    早强剂 用于冬期施工或紧急抢修工程

    缓凝剂 主要用于高温季节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泵送 与滑模方法施工以及远距离运输的商品混凝土

    引气剂

    优点

    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冻性

    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缺点 抗压强度会有所降低

    适用 抗冻、防渗、抗硫酸盐、 泌水严重的混凝土

    膨胀剂 用于补偿收缩混凝土、填充用膨胀混凝 土、灌浆用膨胀砂浆、自应力混凝土

    防冻剂

    混凝 土掺 合料

    非活性 磨细石英砂、石灰石、硬矿渣

    活性 化高炉矿渣、火山灰质材料、粉煤灰 、硅粉、钢渣粉、磷渣粉

  • 2024年二建《建筑工程》新版思维导图.pdf-图片21

    混凝 土及

    组成

    材料 的性

    能与

    应用

    混凝 土的

    技术

    性能

    和 易 性

    流动性

    坍落度或坍落扩展度:愈 大表示流动性愈大

    维勃稠度值:愈大表示流 动性愈小

    黏聚性

    保水性

    影响和易性的 主要因素

    时间、温度、砂率、单位体 积用水量、组成材料的性质

    强 度

    立方体抗压强度

    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

    温度(20±2)℃

    湿度95%以上

    28d

    立方体抗压标准强度与强度等级

    轴心抗压强度

    抗拉强度

    影响混 凝土强 度的因 素

    原材料 水泥强度与水胶比,骨料 的种类、质量和数量,外 加剂和掺合料

    生产工艺 搅拌与振捣,养护的温 度和湿度,龄期

    耐 久 性

    抗渗性 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抗冻性和抗侵蚀性

    抗冻性

    抗侵蚀性

    碳化

    碱骨料反应

    钢筋锈蚀

    混凝土及组

    成材料的性 能与应用

    外加剂、掺 合料的种类

    与应用

    外加 剂的 分类

    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变性能 减水剂、引气 剂和泵送剂

    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 化性能

    缓凝剂、早强 剂和速凝剂

    改善混凝土耐久性 引气剂、防水剂和阻锈剂

    改善混凝土其他性能 膨胀剂、防冻剂和着色 剂、防水剂和泵送剂

    外加 剂的 应用

    减水剂

    早强剂 用于冬期施工或紧急抢修工程

    缓凝剂 主要用于高温季节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泵送 与滑模方法施工以及远距离运输的商品混凝土

    引气剂

    优点

    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冻性

    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缺点 抗压强度会有所降低

    适用 抗冻、防渗、抗硫酸盐、 泌水严重的混凝土

    膨胀剂 用于补偿收缩混凝土、填充用膨胀混凝 土、灌浆用膨胀砂浆、自应力混凝土

    防冻剂

    混凝 土掺 合料

    非活性 磨细石英砂、石灰石、硬矿渣

    活性 化高炉矿渣、火山灰质材料、粉煤灰 、硅粉、钢渣粉、磷渣粉

    混凝 土及

    组成

    材料 的性

    能与

    应用

    混凝 土的

    技术

    性能

    和 易 性

    流动性

    坍落度或坍落扩展度:愈 大表示流动性愈大

    维勃稠度值:愈大表示流 动性愈小

    黏聚性

    保水性

    影响和易性的 主要因素

    时间、温度、砂率、单位体 积用水量、组成材料的性质

    强 度

    立方体抗压强度

    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

    温度(20±2)℃

    湿度95%以上

    28d

    立方体抗压标准强度与强度等级

    轴心抗压强度

    抗拉强度

    影响混 凝土强 度的因 素

    原材料 水泥强度与水胶比,骨料 的种类、质量和数量,外 加剂和掺合料

    生产工艺 搅拌与振捣,养护的温 度和湿度,龄期

    耐 久 性

    抗渗性 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抗冻性和抗侵蚀性

    抗冻性

    抗侵蚀性

    碳化

    碱骨料反应

    钢筋锈蚀

    混凝土及组

    成材料的性 能与应用

    外加剂、掺 合料的种类

    与应用

    外加 剂的 分类

    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变性能 减水剂、引气 剂和泵送剂

    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 化性能

    缓凝剂、早强 剂和速凝剂

    改善混凝土耐久性 引气剂、防水剂和阻锈剂

    改善混凝土其他性能 膨胀剂、防冻剂和着色 剂、防水剂和泵送剂

    外加 剂的 应用

    减水剂

    早强剂 用于冬期施工或紧急抢修工程

    缓凝剂 主要用于高温季节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泵送 与滑模方法施工以及远距离运输的商品混凝土

    引气剂

    优点

    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冻性

    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缺点 抗压强度会有所降低

    适用 抗冻、防渗、抗硫酸盐、 泌水严重的混凝土

    膨胀剂 用于补偿收缩混凝土、填充用膨胀混凝 土、灌浆用膨胀砂浆、自应力混凝土

    防冻剂

    混凝 土掺 合料

    非活性 磨细石英砂、石灰石、硬矿渣

    活性 化高炉矿渣、火山灰质材料、粉煤灰 、硅粉、钢渣粉、磷渣粉

  • 2024年二建《建筑工程》新版思维导图.pdf-图片22

    混凝 土及

    组成

    材料 的性

    能与

    应用

    混凝 土的

    技术

    性能

    和 易 性

    流动性

    坍落度或坍落扩展度:愈 大表示流动性愈大

    维勃稠度值:愈大表示流 动性愈小

    黏聚性

    保水性

    影响和易性的 主要因素

    时间、温度、砂率、单位体 积用水量、组成材料的性质

    强 度

    立方体抗压强度

    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

    温度(20±2)℃

    湿度95%以上

    28d

    立方体抗压标准强度与强度等级

    轴心抗压强度

    抗拉强度

    影响混 凝土强 度的因 素

    原材料 水泥强度与水胶比,骨料 的种类、质量和数量,外 加剂和掺合料

    生产工艺 搅拌与振捣,养护的温 度和湿度,龄期

    耐 久 性

    抗渗性 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抗冻性和抗侵蚀性

    抗冻性

    抗侵蚀性

    碳化

    碱骨料反应

    钢筋锈蚀

    混凝土及组

    成材料的性 能与应用

    外加剂、掺 合料的种类

    与应用

    外加 剂的 分类

    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变性能 减水剂、引气 剂和泵送剂

    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 化性能

    缓凝剂、早强 剂和速凝剂

    改善混凝土耐久性 引气剂、防水剂和阻锈剂

    改善混凝土其他性能 膨胀剂、防冻剂和着色 剂、防水剂和泵送剂

    外加 剂的 应用

    减水剂

    早强剂 用于冬期施工或紧急抢修工程

    缓凝剂 主要用于高温季节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泵送 与滑模方法施工以及远距离运输的商品混凝土

    引气剂

    优点

    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冻性

    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缺点 抗压强度会有所降低

    适用 抗冻、防渗、抗硫酸盐、 泌水严重的混凝土

    膨胀剂 用于补偿收缩混凝土、填充用膨胀混凝 土、灌浆用膨胀砂浆、自应力混凝土

    防冻剂

    混凝 土掺 合料

    非活性 磨细石英砂、石灰石、硬矿渣

    活性 化高炉矿渣、火山灰质材料、粉煤灰 、硅粉、钢渣粉、磷渣粉

    砌体

    材料 的性

    能与

    应用

    砂浆

    砌体

    材料 的性

    能与

    应用

    块体

    材料

    烧结砖 烧结多孔砖:孔洞率≥33%

    烧结空心砖:孔洞率≥40%

    蒸压砖 不能用于

    长期受热200℃以上

    受急冷急热

    有酸性介质腐蚀

    混凝土砖 替代烧结普通砖、多孔砖用于承重

    砌块

    普通混凝土 小型空心砌块

    吸水率小,吸水速度慢,砌筑前不允许浇水, 以免发生“走浆”现象。混凝土砌块墙体较易 产生裂缝。另外,还应注意防止外墙面渗漏

    作为烧结砖的替代材料,可用于承重结构和非 承重结构。如果利用砌块的空心配置钢筋,可 用于建造高层砌块建筑

    轻骨料混凝土 小型空心砌块

    密度较小、热工性能较好,但干缩值较大,使 用时更容易产生裂缝

    目前主要用于非承重的隔墙和围护墙

    蒸压加气混凝土 砌块

    用于多层建筑物的非承重墙及隔墙,也可用于 低层建筑的承重墙。体积密度级别低的砌块还 用于屋面保温

    石材

    砂浆 的种 类

    水泥砂浆

    强度高、耐久性好 但流动性、保水性均稍差

    房屋防潮层以下的砌体 或对强度有较高要求的砌体

    混合砂浆

    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久性,且流 动性、保水性均较好,易于砌筑

    一般墙体中常用的砂浆

    砌块专用砂浆

    蒸压砖专用砂浆

    抗剪强度不应低于烧结普通 砖砌体取值的砂浆

    专门用于砌筑蒸压灰砂砖砌 体或蒸压粉煤灰砖砌体

    砂浆 的组 成材 料

    胶凝材料

    干燥 条件

    可选用气硬性胶凝材料 (石灰、石膏),也可 选用水硬性胶凝材料 (水泥)

    潮湿环境 或水中

    必须选用水泥作 为胶凝材料

    细骨料 优先选用中砂

    掺合料

    砂浆 的主 要技 术性 能

    抗压强度与强度等级

    试件尺寸:边长为70.7mm 的立方体

    养护条件:标准养护条件

    龄期:28d

    强度判定

    影响因素

    流动性

    指标 砂浆的流动性,用稠度表示。

    稠度值越大,砂浆的流动性越大

    要求

    影响因素

    所用胶凝材料种类及数量; 用水量;掺合料的种类与数 量;砂的形状、粗细与级 配;外加剂的种类与掺量; 搅拌时间

    保水性

  • 2024年二建《建筑工程》新版思维导图.pdf-图片23

    砌体

    材料 的性

    能与

    应用

    砂浆

    砌体

    材料 的性

    能与

    应用

    块体

    材料

    烧结砖 烧结多孔砖:孔洞率≥33%

    烧结空心砖:孔洞率≥40%

    蒸压砖 不能用于

    长期受热200℃以上

    受急冷急热

    有酸性介质腐蚀

    混凝土砖 替代烧结普通砖、多孔砖用于承重

    砌块

    普通混凝土 小型空心砌块

    吸水率小,吸水速度慢,砌筑前不允许浇水, 以免发生“走浆”现象。混凝土砌块墙体较易 产生裂缝。另外,还应注意防止外墙面渗漏

    作为烧结砖的替代材料,可用于承重结构和非 承重结构。如果利用砌块的空心配置钢筋,可 用于建造高层砌块建筑

    轻骨料混凝土 小型空心砌块

    密度较小、热工性能较好,但干缩值较大,使 用时更容易产生裂缝

    目前主要用于非承重的隔墙和围护墙

    蒸压加气混凝土 砌块

    用于多层建筑物的非承重墙及隔墙,也可用于 低层建筑的承重墙。体积密度级别低的砌块还 用于屋面保温

    石材

    砂浆 的种 类

    水泥砂浆

    强度高、耐久性好 但流动性、保水性均稍差

    房屋防潮层以下的砌体 或对强度有较高要求的砌体

    混合砂浆

    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久性,且流 动性、保水性均较好,易于砌筑

    一般墙体中常用的砂浆

    砌块专用砂浆

    蒸压砖专用砂浆

    抗剪强度不应低于烧结普通 砖砌体取值的砂浆

    专门用于砌筑蒸压灰砂砖砌 体或蒸压粉煤灰砖砌体

    砂浆 的组 成材 料

    胶凝材料

    干燥 条件

    可选用气硬性胶凝材料 (石灰、石膏),也可 选用水硬性胶凝材料 (水泥)

    潮湿环境 或水中

    必须选用水泥作 为胶凝材料

    细骨料 优先选用中砂

    掺合料

    砂浆 的主 要技 术性 能

    抗压强度与强度等级

    试件尺寸:边长为70.7mm 的立方体

    养护条件:标准养护条件

    龄期:28d

    强度判定

    影响因素

    流动性

    指标 砂浆的流动性,用稠度表示。

    稠度值越大,砂浆的流动性越大

    要求

    影响因素

    所用胶凝材料种类及数量; 用水量;掺合料的种类与数 量;砂的形状、粗细与级 配;外加剂的种类与掺量; 搅拌时间

    保水性

    砌体

    材料 的性

    能与

    应用

    砂浆

    砌体

    材料 的性

    能与

    应用

    块体

    材料

    烧结砖 烧结多孔砖:孔洞率≥33%

    烧结空心砖:孔洞率≥40%

    蒸压砖 不能用于

    长期受热200℃以上

    受急冷急热

    有酸性介质腐蚀

    混凝土砖 替代烧结普通砖、多孔砖用于承重

    砌块

    普通混凝土 小型空心砌块

    吸水率小,吸水速度慢,砌筑前不允许浇水, 以免发生“走浆”现象。混凝土砌块墙体较易 产生裂缝。另外,还应注意防止外墙面渗漏

    作为烧结砖的替代材料,可用于承重结构和非 承重结构。如果利用砌块的空心配置钢筋,可 用于建造高层砌块建筑

    轻骨料混凝土 小型空心砌块

    密度较小、热工性能较好,但干缩值较大,使 用时更容易产生裂缝

    目前主要用于非承重的隔墙和围护墙

    蒸压加气混凝土 砌块

    用于多层建筑物的非承重墙及隔墙,也可用于 低层建筑的承重墙。体积密度级别低的砌块还 用于屋面保温

    石材

    砂浆 的种 类

    水泥砂浆

    强度高、耐久性好 但流动性、保水性均稍差

    房屋防潮层以下的砌体 或对强度有较高要求的砌体

    混合砂浆

    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久性,且流 动性、保水性均较好,易于砌筑

    一般墙体中常用的砂浆

    砌块专用砂浆

    蒸压砖专用砂浆

    抗剪强度不应低于烧结普通 砖砌体取值的砂浆

    专门用于砌筑蒸压灰砂砖砌 体或蒸压粉煤灰砖砌体

    砂浆 的组 成材 料

    胶凝材料

    干燥 条件

    可选用气硬性胶凝材料 (石灰、石膏),也可 选用水硬性胶凝材料 (水泥)

    潮湿环境 或水中

    必须选用水泥作 为胶凝材料

    细骨料 优先选用中砂

    掺合料

    砂浆 的主 要技 术性 能

    抗压强度与强度等级

    试件尺寸:边长为70.7mm 的立方体

    养护条件:标准养护条件

    龄期:28d

    强度判定

    影响因素

    流动性

    指标 砂浆的流动性,用稠度表示。

    稠度值越大,砂浆的流动性越大

    要求

    影响因素

    所用胶凝材料种类及数量; 用水量;掺合料的种类与数 量;砂的形状、粗细与级 配;外加剂的种类与掺量; 搅拌时间

    保水性

  • 2024年二建《建筑工程》新版思维导图.pdf-图片24

    砌体

    材料 的性

    能与

    应用

    砂浆

    砌体

    材料 的性

    能与

    应用

    块体

    材料

    烧结砖 烧结多孔砖:孔洞率≥33%

    烧结空心砖:孔洞率≥40%

    蒸压砖 不能用于

    长期受热200℃以上

    受急冷急热

    有酸性介质腐蚀

    混凝土砖 替代烧结普通砖、多孔砖用于承重

    砌块

    普通混凝土 小型空心砌块

    吸水率小,吸水速度慢,砌筑前不允许浇水, 以免发生“走浆”现象。混凝土砌块墙体较易 产生裂缝。另外,还应注意防止外墙面渗漏

    作为烧结砖的替代材料,可用于承重结构和非 承重结构。如果利用砌块的空心配置钢筋,可 用于建造高层砌块建筑

    轻骨料混凝土 小型空心砌块

    密度较小、热工性能较好,但干缩值较大,使 用时更容易产生裂缝

    目前主要用于非承重的隔墙和围护墙

    蒸压加气混凝土 砌块

    用于多层建筑物的非承重墙及隔墙,也可用于 低层建筑的承重墙。体积密度级别低的砌块还 用于屋面保温

    石材

    砂浆 的种 类

    水泥砂浆

    强度高、耐久性好 但流动性、保水性均稍差

    房屋防潮层以下的砌体 或对强度有较高要求的砌体

    混合砂浆

    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久性,且流 动性、保水性均较好,易于砌筑

    一般墙体中常用的砂浆

    砌块专用砂浆

    蒸压砖专用砂浆

    抗剪强度不应低于烧结普通 砖砌体取值的砂浆

    专门用于砌筑蒸压灰砂砖砌 体或蒸压粉煤灰砖砌体

    砂浆 的组 成材 料

    胶凝材料

    干燥 条件

    可选用气硬性胶凝材料 (石灰、石膏),也可 选用水硬性胶凝材料 (水泥)

    潮湿环境 或水中

    必须选用水泥作 为胶凝材料

    细骨料 优先选用中砂

    掺合料

    砂浆 的主 要技 术性 能

    抗压强度与强度等级

    试件尺寸:边长为70.7mm 的立方体

    养护条件:标准养护条件

    龄期:28d

    强度判定

    影响因素

    流动性

    指标 砂浆的流动性,用稠度表示。

    稠度值越大,砂浆的流动性越大

    要求

    影响因素

    所用胶凝材料种类及数量; 用水量;掺合料的种类与数 量;砂的形状、粗细与级 配;外加剂的种类与掺量; 搅拌时间

    保水性

    饰面板材和

    陶瓷的特性 和应用

    饰面石材

    天然花岗石

    辉绿岩、辉长岩、玄武岩、橄榄岩

    构造致密、强度高、密度大、吸水率极低、质地坚 硬、耐磨,为酸性石材,因此其耐酸、抗风化、耐 久性好,使用年限长。不耐火

    室内外(包括地面)

    技术要求:规格尺寸允许偏差、平面度允许公差、角度 允许公差、外观质量和物理性能

    天然大理石

    石灰岩、白云岩、钙质砂岩

    质地较密实、抗压强度较高、吸水率低、质地较软, 属中硬石材

    室内

    技术要求:加工质量、外观质量和物理性能

    人造石

    饰面板材和

    陶瓷的特性 和应用

    建筑卫生

    陶瓷

    建筑陶瓷 陶瓷砖、建筑琉璃制品、微晶玻璃陶瓷复合砖、陶 瓷烧结透水砖、建筑幕墙用陶瓷板

    卫生陶瓷

    分类:瓷质卫生陶瓷、炻陶质卫生陶瓷

    技术要求

    通用技 术要求

    外观质量、最大允许变形、尺 寸、吸水率、抗裂性、轻量化产 品单件质量、耐荷重性

    便器技 术要求

    尺寸要求

    坐便器排污口安装 距、坐便器和蹲便器 排污口、水封、坐 圈、便器进水口

    功能要求 便器用水量、便器冲洗功能

    木材和 木制品

    的特性 和应用

    木材的含水率

    平衡含水率 木材中的水分与空气中的水 分不再进行交换而达到稳定 状态时的含水率

    纤维饱和点 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是否随含 水率而发生变化的转折点

    湿胀干缩变形

    干缩 使木材翘曲、开裂,接榫松动,拼缝不严

    湿胀 造成表面鼓凸

    变形 顺纹方向最小,径向较大,弦向最大

    木制品的特性与应用

    实木地板

    人造木地板

    人造板

  • 2024年二建《建筑工程》新版思维导图.pdf-图片25

    饰面板材和

    陶瓷的特性 和应用

    饰面石材

    天然花岗石

    辉绿岩、辉长岩、玄武岩、橄榄岩

    构造致密、强度高、密度大、吸水率极低、质地坚 硬、耐磨,为酸性石材,因此其耐酸、抗风化、耐 久性好,使用年限长。不耐火

    室内外(包括地面)

    技术要求:规格尺寸允许偏差、平面度允许公差、角度 允许公差、外观质量和物理性能

    天然大理石

    石灰岩、白云岩、钙质砂岩

    质地较密实、抗压强度较高、吸水率低、质地较软, 属中硬石材

    室内

    技术要求:加工质量、外观质量和物理性能

    人造石

    饰面板材和

    陶瓷的特性 和应用

    建筑卫生

    陶瓷

    建筑陶瓷 陶瓷砖、建筑琉璃制品、微晶玻璃陶瓷复合砖、陶 瓷烧结透水砖、建筑幕墙用陶瓷板

    卫生陶瓷

    分类:瓷质卫生陶瓷、炻陶质卫生陶瓷

    技术要求

    通用技 术要求

    外观质量、最大允许变形、尺 寸、吸水率、抗裂性、轻量化产 品单件质量、耐荷重性

    便器技 术要求

    尺寸要求

    坐便器排污口安装 距、坐便器和蹲便器 排污口、水封、坐 圈、便器进水口

    功能要求 便器用水量、便器冲洗功能

    木材和 木制品

    的特性 和应用

    木材的含水率

    平衡含水率 木材中的水分与空气中的水 分不再进行交换而达到稳定 状态时的含水率

    纤维饱和点 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是否随含 水率而发生变化的转折点

    湿胀干缩变形

    干缩 使木材翘曲、开裂,接榫松动,拼缝不严

    湿胀 造成表面鼓凸

    变形 顺纹方向最小,径向较大,弦向最大

    木制品的特性与应用

    实木地板

    人造木地板

    人造板

    璃 的

    性 和

    应 用

    净片玻璃

    有良好的透视、透光性能

    产生明显的“暖房效应”

    太阳光中紫外线对净片玻璃的透过率较低

    装饰玻璃

    安全玻璃

    钢化玻璃

    机械强度高,抗冲击性也很高,弹性比普通 玻璃大得多,热稳定性好,在受急冷急热作 用时,不易发生炸裂,碎后不易伤人。

    会自爆

    均质钢化玻璃 对钢化玻璃进行均质(第二次热处理工艺) 处理,可以大大降低钢化玻璃的自爆率

    防火玻璃

    夹层玻璃 透明度好,抗冲击性能高,玻璃破碎不会散落伤人。

    不能切割

    节能装饰型玻璃

    着色玻璃 显著地吸收阳光中的热射线,又能保持良好透明度

    镀膜玻璃

    阳光控制 镀膜玻璃

    有单向透视性

    低辐射 镀膜玻璃

    一般不单独使用

    中空玻璃 光学性能良好,露点很低,具有良好的隔声性能

    主要用于保温隔热、隔声等功能

  • 2024年二建《建筑工程》新版思维导图.pdf-图片26

    璃 的

    性 和

    应 用

    净片玻璃

    有良好的透视、透光性能

    产生明显的“暖房效应”

    太阳光中紫外线对净片玻璃的透过率较低

    装饰玻璃

    安全玻璃

    钢化玻璃

    机械强度高,抗冲击性也很高,弹性比普通 玻璃大得多,热稳定性好,在受急冷急热作 用时,不易发生炸裂,碎后不易伤人。

    会自爆

    均质钢化玻璃 对钢化玻璃进行均质(第二次热处理工艺) 处理,可以大大降低钢化玻璃的自爆率

    防火玻璃

    夹层玻璃 透明度好,抗冲击性能高,玻璃破碎不会散落伤人。

    不能切割

    节能装饰型玻璃

    着色玻璃 显著地吸收阳光中的热射线,又能保持良好透明度

    镀膜玻璃

    阳光控制 镀膜玻璃

    有单向透视性

    低辐射 镀膜玻璃

    一般不单独使用

    中空玻璃 光学性能良好,露点很低,具有良好的隔声性能

    主要用于保温隔热、隔声等功能

    材 料 的

    特 性 与

    应 用

    防水卷材

    SBS、APP改性沥青 防水卷材

    不透水性能强,抗拉强度高,延伸 率大,耐高低温性能好,施工方便

    聚乙烯丙纶(涤纶) 防水卷材

    有优良的机械强度、抗渗性能、 低温性能、耐腐蚀性和耐候性

    PVC高分子 防水卷材

    具有拉伸强度大、延伸率高、收缩率小、 低温柔性好、使用寿命长

    TPO高分子 防水卷材

    具有超强的耐紫外线、耐自然老化能力,优异 的抗穿刺性能,高撕裂强度、高断裂延伸性

    自粘复合 防水卷材

    强度高、延伸性强,自愈性好,施工简便、安全性高

    建筑防水涂料

    JS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

    聚氨酯防水涂料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

    一种刚性防水材料

    特点

    适用范围

    刚性防水材料

    防水砂浆

    操作简便,造价便宜,易于修补

    适用于结构刚度大、建筑物变形小、基础埋 深小、抗渗要求不高的工程

    防水混凝土

    具有节约材料,成本低廉,渗漏水时易于 检查,便于修补,耐久性好

    适用于一般工业、民用及公共建筑的地下 防水工程

    建筑密封材料

  • 2024年二建《建筑工程》新版思维导图.pdf-图片27

    材 料 的

    特 性 与

    应 用

    防水卷材

    SBS、APP改性沥青 防水卷材

    不透水性能强,抗拉强度高,延伸 率大,耐高低温性能好,施工方便

    聚乙烯丙纶(涤纶) 防水卷材

    有优良的机械强度、抗渗性能、 低温性能、耐腐蚀性和耐候性

    PVC高分子 防水卷材

    具有拉伸强度大、延伸率高、收缩率小、 低温柔性好、使用寿命长

    TPO高分子 防水卷材

    具有超强的耐紫外线、耐自然老化能力,优异 的抗穿刺性能,高撕裂强度、高断裂延伸性

    自粘复合 防水卷材

    强度高、延伸性强,自愈性好,施工简便、安全性高

    建筑防水涂料

    JS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

    聚氨酯防水涂料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

    一种刚性防水材料

    特点

    适用范围

    刚性防水材料

    防水砂浆

    操作简便,造价便宜,易于修补

    适用于结构刚度大、建筑物变形小、基础埋 深小、抗渗要求不高的工程

    防水混凝土

    具有节约材料,成本低廉,渗漏水时易于 检查,便于修补,耐久性好

    适用于一般工业、民用及公共建筑的地下 防水工程

    建筑密封材料

    保 温

    材 料 的

    特 性 和

    应 用

    分类

    按材质分

    按形态

    纤维状

    多孔状

    层状

    影响因素

    材料的性质 金属˃非金属˃液体˃气体

    表观密度 与孔隙特征

    密度小的材料,导热系数小

    湿度

    温度

    热流方向

    常用保温 隔热材料

    聚氨酯泡沫塑料

    硬泡聚氨酯板材可代替传 统的防水层和保温层

    具有一材多用的功效

    改性酚醛泡沫塑料 防火保温要求较高的工 业建筑和民用建筑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岩棉、矿渣棉制品

    玻璃棉制品

    中空玻璃微珠保温隔热材料

  • 2024年二建《建筑工程》新版思维导图.pdf-图片28

    保 温

    材 料 的

    特 性 和

    应 用

    分类

    按材质分

    按形态

    纤维状

    多孔状

    层状

    影响因素

    材料的性质 金属˃非金属˃液体˃气体

    表观密度 与孔隙特征

    密度小的材料,导热系数小

    湿度

    温度

    热流方向

    常用保温 隔热材料

    聚氨酯泡沫塑料

    硬泡聚氨酯板材可代替传 统的防水层和保温层

    具有一材多用的功效

    改性酚醛泡沫塑料 防火保温要求较高的工 业建筑和民用建筑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岩棉、矿渣棉制品

    玻璃棉制品

    中空玻璃微珠保温隔热材料

    筑 工

    施 工

    术 目

    3.1 施工测量放线 3.1.1 常用测量仪器的性能与应用

    3.1.2 施工测量放线的内容与方法

    3.2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

    3.2.1 基坑支护工程施工

    3.2.2 土方与人工降排水施工

    3.2.3 基坑验槽的方法与要求

    3.2.4 常见地基处理方法应用

    3.2.5 混凝土桩基础施工

    3.2.6 混凝土基础施工

    3.3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

    3.3.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

    3.3.2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

    3.3.3 钢结构工程施工

    3.3.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

    3.3.5 常见施工脚手架

    3.4 屋面、防水与保温 工程施工

    3.4.1 屋面工程构造与施工

    3.4.2 保温隔热工程施工

    3.4.3 地下结构防水工程施工

    3.4.4 室内与外墙防水工程施工

    3.5 装饰装修工程施工

    3.5.1 抹灰工程施工

    3.5.2 轻质隔墙工程施工

    3.5.3 吊顶工程施工

    3.5.4 地面工程施工

    3.5.5 饰面板(砖)工程施工

    3.5.6 门窗工程施工

    3.5.7 涂料涂饰、裱糊、软包与 细部工程施工

    3.5.8 建筑幕墙工程施工

    3.6 季节性施工技术

    3.6.1 冬期施工技术

    3.6.2 雨期施工技术

    3.6.3 高温天气施工技术

  • 2024年二建《建筑工程》新版思维导图.pdf-图片29

    筑 工

    施 工

    术 目

    3.1 施工测量放线 3.1.1 常用测量仪器的性能与应用

    3.1.2 施工测量放线的内容与方法

    3.2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

    3.2.1 基坑支护工程施工

    3.2.2 土方与人工降排水施工

    3.2.3 基坑验槽的方法与要求

    3.2.4 常见地基处理方法应用

    3.2.5 混凝土桩基础施工

    3.2.6 混凝土基础施工

    3.3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

    3.3.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

    3.3.2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

    3.3.3 钢结构工程施工

    3.3.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

    3.3.5 常见施工脚手架

    3.4 屋面、防水与保温 工程施工

    3.4.1 屋面工程构造与施工

    3.4.2 保温隔热工程施工

    3.4.3 地下结构防水工程施工

    3.4.4 室内与外墙防水工程施工

    3.5 装饰装修工程施工

    3.5.1 抹灰工程施工

    3.5.2 轻质隔墙工程施工

    3.5.3 吊顶工程施工

    3.5.4 地面工程施工

    3.5.5 饰面板(砖)工程施工

    3.5.6 门窗工程施工

    3.5.7 涂料涂饰、裱糊、软包与 细部工程施工

    3.5.8 建筑幕墙工程施工

    3.6 季节性施工技术

    3.6.1 冬期施工技术

    3.6.2 雨期施工技术

    3.6.3 高温天气施工技术

    常用

    测量

    仪器

    的性

    能与

    应用

    钢尺 目前楼层测量放线最常用的距离测量方法

    水准仪 DS05型和DS1型水准仪称为精密水准仪, 用于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和其他精密 水准测量

    经纬仪

    测量水平角及竖直角

    DJ6型进行普通等级测量

    DJ2型则可进行高等级测量工作

    激光 铅直仪

    点位的竖向传递

    全站仪 同时进行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

    施 工

    测 量

    线 的

    容 与

    施工 测量 放线 的内 容

    现场 主要工作

    施工控制网建立、已知长度的测设、已知角度的 测设、建筑物细部点平面位置的测设、建筑物细 部点高程位置及倾斜线的测设等

    一般 建筑工程

    先布设施工控制网,再以施工控制网为基础,开 展建筑物轴线测量和细部放样

    施工 测量 的方 法

    平面位 置的测 设

    直角坐标法 控制网为方格网或轴线形式

    极坐标法 测设点靠近控制点,便于量 距的地方

    角度前方交会法 不便量距或测设点远离 控制点的地方

    距离交会法

    方向线交会法

    高层位 置的测 设

    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高程传递 水准测量法

    钢尺直接丈量

    建筑 结构 施工 测量

    主要内容 主轴线内控基准点的设置、施工层的放线与 抄平、建筑物主轴线的竖向投测、施工层标 高的竖向传递等

    主轴线的竖向投测 多层建筑可采用外控法或内控法

    高层建筑一般采用内控法

  • 2024年二建《建筑工程》新版思维导图.pdf-图片30

    常用

    测量

    仪器

    的性

    能与

    应用

    钢尺 目前楼层测量放线最常用的距离测量方法

    水准仪 DS05型和DS1型水准仪称为精密水准仪, 用于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和其他精密 水准测量

    经纬仪

    测量水平角及竖直角

    DJ6型进行普通等级测量

    DJ2型则可进行高等级测量工作

    激光 铅直仪

    点位的竖向传递

    全站仪 同时进行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

    施 工

    测 量

    线 的

    容 与

    施工 测量 放线 的内 容

    现场 主要工作

    施工控制网建立、已知长度的测设、已知角度的 测设、建筑物细部点平面位置的测设、建筑物细 部点高程位置及倾斜线的测设等

    一般 建筑工程

    先布设施工控制网,再以施工控制网为基础,开 展建筑物轴线测量和细部放样

    施工 测量 的方 法

    平面位 置的测 设

    直角坐标法 控制网为方格网或轴线形式

    极坐标法 测设点靠近控制点,便于量 距的地方

    角度前方交会法 不便量距或测设点远离 控制点的地方

    距离交会法

    方向线交会法

    高层位 置的测 设

    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高程传递 水准测量法

    钢尺直接丈量

    建筑 结构 施工 测量

    主要内容 主轴线内控基准点的设置、施工层的放线与 抄平、建筑物主轴线的竖向投测、施工层标 高的竖向传递等

    主轴线的竖向投测 多层建筑可采用外控法或内控法

    高层建筑一般采用内控法

    护 工

    施 工

    浅 基

    岩土分类

    基坑支护结构安全等级 支护结构划分为三个安全等级

    浅基坑支护

    锚拉支撑 开挖较大型、深度较深的基坑

    型钢桩 横挡板支撑

    地下水位较低、深度不很大

    短桩 横隔板支撑

    开挖宽度大的基坑

    临时挡土墙 支撑

    开挖宽度大的基坑

    挡土灌注桩 支护

    适用于开挖较大、较浅(小于 5m) 基坑

    深基坑支护

    灌注桩 排桩支护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 一级、二级、三级

    适用条件 适用于可采取降水或止水帷 幕的基坑

    地下连续墙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 一级、二级、三级

    适用条件 适用于周边环境条件很 复杂的深基坑

    土钉墙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 二级、三级

    分类

    单一土钉墙

    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

    水泥土桩复合土钉墙

    微型桩复合土钉墙

    内支撑 顺序 先撑后挖

    拆除 采用机械拆除 、爆破拆除

    锚杆(索)

    施工前应通过试成锚验证设计指标和施工工艺

    锚固段强度大于15MPa并达到设计强度的75% 后方可进行张拉

    正式张拉前,对锚杆预张拉1~2次

    护 工

    施 工

    坑 监

    应实施监测的 基坑

    安全等级为一、二级的支护结构

    监测单位 施工前,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

    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经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等认可后方可实施

    监测规定

    应根据基坑工程安全等级、周边环境条件、支护类型及施工场地等确定 基坑工程监测项目、监测点布置、监测方法、监测频率和监测预警

    应至少进行围护墙顶部水平位移、沉降以及周边建筑、道路等沉降监测

    当基坑监测达到变形预警值,或基坑出现流砂、管涌、隆起、陷 落,或基坑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出现大的变形时,应立即进行预警

    逆作法施工应全过程进行监测

    监测点布置

    监测点应沿基坑围护墙顶部周边布设,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点

    顶部位置监测点

    基坑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监测点水 平间距不宜大于15~20m,每边监测点数 不宜少于3个

    水平和竖向监测点宜为共用点

    水位监测点

    基坑内

    采用深井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 布置在基坑中央和两相邻降水 井的中间部位

    采用轻型井点、喷射井点降水 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 央和周边拐角处

    基坑外

    地下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被保 护对象的周边或在基坑与被保护 对象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 20~50m

  • 2024年二建《建筑工程》新版思维导图.pdf-图片31

    护 工

    施 工

    浅 基

    岩土分类

    基坑支护结构安全等级 支护结构划分为三个安全等级

    浅基坑支护

    锚拉支撑 开挖较大型、深度较深的基坑

    型钢桩 横挡板支撑

    地下水位较低、深度不很大

    短桩 横隔板支撑

    开挖宽度大的基坑

    临时挡土墙 支撑

    开挖宽度大的基坑

    挡土灌注桩 支护

    适用于开挖较大、较浅(小于 5m) 基坑

    深基坑支护

    灌注桩 排桩支护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 一级、二级、三级

    适用条件 适用于可采取降水或止水帷 幕的基坑

    地下连续墙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 一级、二级、三级

    适用条件 适用于周边环境条件很 复杂的深基坑

    土钉墙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 二级、三级

    分类

    单一土钉墙

    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

    水泥土桩复合土钉墙

    微型桩复合土钉墙

    内支撑 顺序 先撑后挖

    拆除 采用机械拆除 、爆破拆除

    锚杆(索)

    施工前应通过试成锚验证设计指标和施工工艺

    锚固段强度大于15MPa并达到设计强度的75% 后方可进行张拉

    正式张拉前,对锚杆预张拉1~2次

    护 工

    施 工

    坑 监

    应实施监测的 基坑

    安全等级为一、二级的支护结构

    监测单位 施工前,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

    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经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等认可后方可实施

    监测规定

    应根据基坑工程安全等级、周边环境条件、支护类型及施工场地等确定 基坑工程监测项目、监测点布置、监测方法、监测频率和监测预警

    应至少进行围护墙顶部水平位移、沉降以及周边建筑、道路等沉降监测

    当基坑监测达到变形预警值,或基坑出现流砂、管涌、隆起、陷 落,或基坑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出现大的变形时,应立即进行预警

    逆作法施工应全过程进行监测

    监测点布置

    监测点应沿基坑围护墙顶部周边布设,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点

    顶部位置监测点

    基坑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监测点水 平间距不宜大于15~20m,每边监测点数 不宜少于3个

    水平和竖向监测点宜为共用点

    水位监测点

    基坑内

    采用深井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 布置在基坑中央和两相邻降水 井的中间部位

    采用轻型井点、喷射井点降水 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 央和周边拐角处

    基坑外

    地下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被保 护对象的周边或在基坑与被保护 对象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 20~50m

    护 工

    施 工

    浅 基

    岩土分类

    基坑支护结构安全等级 支护结构划分为三个安全等级

    浅基坑支护

    锚拉支撑 开挖较大型、深度较深的基坑

    型钢桩 横挡板支撑

    地下水位较低、深度不很大

    短桩 横隔板支撑

    开挖宽度大的基坑

    临时挡土墙 支撑

    开挖宽度大的基坑

    挡土灌注桩 支护

    适用于开挖较大、较浅(小于 5m) 基坑

    深基坑支护

    灌注桩 排桩支护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 一级、二级、三级

    适用条件 适用于可采取降水或止水帷 幕的基坑

    地下连续墙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 一级、二级、三级

    适用条件 适用于周边环境条件很 复杂的深基坑

    土钉墙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 二级、三级

    分类

    单一土钉墙

    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

    水泥土桩复合土钉墙

    微型桩复合土钉墙

    内支撑 顺序 先撑后挖

    拆除 采用机械拆除 、爆破拆除

    锚杆(索)

    施工前应通过试成锚验证设计指标和施工工艺

    锚固段强度大于15MPa并达到设计强度的75% 后方可进行张拉

    正式张拉前,对锚杆预张拉1~2次

    护 工

    施 工

    坑 监

    应实施监测的 基坑

    安全等级为一、二级的支护结构

    监测单位 施工前,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

    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经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等认可后方可实施

    监测规定

    应根据基坑工程安全等级、周边环境条件、支护类型及施工场地等确定 基坑工程监测项目、监测点布置、监测方法、监测频率和监测预警

    应至少进行围护墙顶部水平位移、沉降以及周边建筑、道路等沉降监测

    当基坑监测达到变形预警值,或基坑出现流砂、管涌、隆起、陷 落,或基坑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出现大的变形时,应立即进行预警

    逆作法施工应全过程进行监测

    监测点布置

    监测点应沿基坑围护墙顶部周边布设,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点

    顶部位置监测点

    基坑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监测点水 平间距不宜大于15~20m,每边监测点数 不宜少于3个

    水平和竖向监测点宜为共用点

    水位监测点

    基坑内

    采用深井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 布置在基坑中央和两相邻降水 井的中间部位

    采用轻型井点、喷射井点降水 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 央和周边拐角处

    基坑外

    地下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被保 护对象的周边或在基坑与被保护 对象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 20~50m

  • 2024年二建《建筑工程》新版思维导图.pdf-图片32

    护 工

    施 工

    浅 基

    岩土分类

    基坑支护结构安全等级 支护结构划分为三个安全等级

    浅基坑支护

    锚拉支撑 开挖较大型、深度较深的基坑

    型钢桩 横挡板支撑

    地下水位较低、深度不很大

    短桩 横隔板支撑

    开挖宽度大的基坑

    临时挡土墙 支撑

    开挖宽度大的基坑

    挡土灌注桩 支护

    适用于开挖较大、较浅(小于 5m) 基坑

    深基坑支护

    灌注桩 排桩支护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 一级、二级、三级

    适用条件 适用于可采取降水或止水帷 幕的基坑

    地下连续墙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 一级、二级、三级

    适用条件 适用于周边环境条件很 复杂的深基坑

    土钉墙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 二级、三级

    分类

    单一土钉墙

    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

    水泥土桩复合土钉墙

    微型桩复合土钉墙

    内支撑 顺序 先撑后挖

    拆除 采用机械拆除 、爆破拆除

    锚杆(索)

    施工前应通过试成锚验证设计指标和施工工艺

    锚固段强度大于15MPa并达到设计强度的75% 后方可进行张拉

    正式张拉前,对锚杆预张拉1~2次

    护 工

    施 工

    坑 监

    应实施监测的 基坑

    安全等级为一、二级的支护结构

    监测单位 施工前,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

    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经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等认可后方可实施

    监测规定

    应根据基坑工程安全等级、周边环境条件、支护类型及施工场地等确定 基坑工程监测项目、监测点布置、监测方法、监测频率和监测预警

    应至少进行围护墙顶部水平位移、沉降以及周边建筑、道路等沉降监测

    当基坑监测达到变形预警值,或基坑出现流砂、管涌、隆起、陷 落,或基坑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出现大的变形时,应立即进行预警

    逆作法施工应全过程进行监测

    监测点布置

    监测点应沿基坑围护墙顶部周边布设,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点

    顶部位置监测点

    基坑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监测点水 平间距不宜大于15~20m,每边监测点数 不宜少于3个

    水平和竖向监测点宜为共用点

    水位监测点

    基坑内

    采用深井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 布置在基坑中央和两相邻降水 井的中间部位

    采用轻型井点、喷射井点降水 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 央和周边拐角处

    基坑外

    地下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被保 护对象的周边或在基坑与被保护 对象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 20~50m

    土方与人

    工降排水

    施工土方

    开挖

    土方与人工

    降排水施工

    土方回填

    施工参数 回填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土料性质、设计压实系数、施工 条件等合理选择压实机具,并确定回填土料含水率控制范 围、铺土厚度、压实遍数等施工参数

    土料要求与含水量控制

    一般不能选用淤泥、淤泥质土、膨胀土、有机 质大于5%的土、含水溶性硫酸盐大于5%的土、 含水量不符合压实要求的黏性土

    填方土应尽量采用同类土

    基底处理 清除基底上的垃圾、草皮、树根等杂物,排除坑穴中积水、 淤泥和种植土,将基底充分夯实和碾压密实

    土方填筑与压实

    填土应从场地最低处开始,由下而上整个宽度分层铺填

    填方应在相对两侧或周围同时进行回填和夯实

    填方的密实度要求和质量指标通常以压实系数表示

    每层虚铺厚度应根据夯实机械确定

    土方与人工

    降排水施工

    人工降排地

    下水

    明沟、集水井排水

    基坑开挖深度浅,基坑涌水量不大时,可采用边开挖 边用排水沟和集水井进行集水明排的方法

    基坑的两侧或四周设置排水明沟,在基坑四角或每 隔30~40m设置集水井

    降水

    在软土地区基坑开挖深度超过3m时,一般可采用井点降水

    井孔应垂直,孔径上下一致

    井点管安装完毕后应进行试运转

    土中所留孔洞应立即用砂土填实

    防止或减少降水 影响周围环境的 技术措施

    采用回灌技术 回灌井点与降水井点 的距离不宜小于6m

    采用砂沟、砂井回灌

    减缓降水速度

    考虑因素 考虑土方量、土方运距、土方施工顺序、地质条件 等因素,进行土方平衡和合理调配,确定土方机械 的作业线路、运输车辆的行走路线、弃土地点

    防止坍塌 基坑内地下水位应降至拟开挖下层土方的底面以下不小于0.5m

    基坑开挖完成后 ,应及时清底、验槽,减少暴露时间

    开挖方式

    无支护 放坡挖土 开挖深度不大、周围环境允 许,经验算能确保边坡的稳定 性时

    有支护

    中心岛式(也 称墩式)挖土

    首先挖去基坑四周的土, 支护结构受荷时间长,对 于支护结构受力不利

    盆式挖土

    先开挖基坑中间部分的土体

    有利于减少围护结构的变形

    缺点是大量的土方不能直接外运

    逆作法挖土

  • 2024年二建《建筑工程》新版思维导图.pdf-图片33

    土方与人

    工降排水

    施工土方

    开挖

    土方与人工

    降排水施工

    土方回填

    施工参数 回填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土料性质、设计压实系数、施工 条件等合理选择压实机具,并确定回填土料含水率控制范 围、铺土厚度、压实遍数等施工参数

    土料要求与含水量控制

    一般不能选用淤泥、淤泥质土、膨胀土、有机 质大于5%的土、含水溶性硫酸盐大于5%的土、 含水量不符合压实要求的黏性土

    填方土应尽量采用同类土

    基底处理 清除基底上的垃圾、草皮、树根等杂物,排除坑穴中积水、 淤泥和种植土,将基底充分夯实和碾压密实

    土方填筑与压实

    填土应从场地最低处开始,由下而上整个宽度分层铺填

    填方应在相对两侧或周围同时进行回填和夯实

    填方的密实度要求和质量指标通常以压实系数表示

    每层虚铺厚度应根据夯实机械确定

    土方与人工

    降排水施工

    人工降排地

    下水

    明沟、集水井排水

    基坑开挖深度浅,基坑涌水量不大时,可采用边开挖 边用排水沟和集水井进行集水明排的方法

    基坑的两侧或四周设置排水明沟,在基坑四角或每 隔30~40m设置集水井

    降水

    在软土地区基坑开挖深度超过3m时,一般可采用井点降水

    井孔应垂直,孔径上下一致

    井点管安装完毕后应进行试运转

    土中所留孔洞应立即用砂土填实

    防止或减少降水 影响周围环境的 技术措施

    采用回灌技术 回灌井点与降水井点 的距离不宜小于6m

    采用砂沟、砂井回灌

    减缓降水速度

    考虑因素 考虑土方量、土方运距、土方施工顺序、地质条件 等因素,进行土方平衡和合理调配,确定土方机械 的作业线路、运输车辆的行走路线、弃土地点

    防止坍塌 基坑内地下水位应降至拟开挖下层土方的底面以下不小于0.5m

    基坑开挖完成后 ,应及时清底、验槽,减少暴露时间

    开挖方式

    无支护 放坡挖土 开挖深度不大、周围环境允 许,经验算能确保边坡的稳定 性时

    有支护

    中心岛式(也 称墩式)挖土

    首先挖去基坑四周的土, 支护结构受荷时间长,对 于支护结构受力不利

    盆式挖土

    先开挖基坑中间部分的土体

    有利于减少围护结构的变形

    缺点是大量的土方不能直接外运

    逆作法挖土

    土方与人

    工降排水

    施工土方

    开挖

    土方与人工降排水施工

    土方回填

    施工参数 回填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土料性质、设计压实系数、施工条件等合理选择压实机具,并确定 回填土料含水率控制范围、铺土厚度、压实遍数等施工参数

    土料要求与含水量控制

    一般不能选用淤泥、淤泥质土、膨胀土、有机质大于5%的土、含水溶性硫酸盐大于5%的土、含 水量不符合压实要求的黏性土

    填方土应尽量采用同类土

    基底处理 清除基底上的垃圾、草皮、树根等杂物,排除坑穴中积水、淤泥和种植土,将基底充分夯实和 碾压密实

    土方填筑与压实

    填土应从场地最低处开始,由下而上整个宽度分层铺填

    填方应在相对两侧或周围同时进行回填和夯实

    填方的密实度要求和质量指标通常以压实系数表示

    每层虚铺厚度应根据夯实机械确定

    土方与人工降排水施工

    人工降排地下水

    明沟、集水井排水 基坑开挖深度浅,基坑涌水量不大时,可采用边开挖边用排水沟和集水井进行集水明排的方法

    基坑的两侧或四周设置排水明沟,在基坑四角或每隔30~40m设置集水井

    降水

    在软土地区基坑开挖深度超过3m时,一般可采用井点降水

    井孔应垂直,孔径上下一致

    井点管安装完毕后应进行试运转

    土中所留孔洞应立即用砂土填实

    防止或减少降水影响周围环境的技术措施

    采用回灌技术 回灌井点与降水井点的距离不宜小于6m

    采用砂沟、砂井回灌

    减缓降水速度

    考虑因素 考虑土方量、土方运距、土方施工顺序、地质条件 等因素,进行土方平衡和合理调配,确定土方机械 的作业线路、运输车辆的行走路线、弃土地点

    防止坍塌 基坑内地下水位应降至拟开挖下层土方的底面以下不小于0.5m

    基坑开挖完成后 ,应及时清底、验槽,减少暴露时间

    开挖方式

    无支护 放坡挖土 开挖深度不大、周围环境允 许,经验算能确保边坡的稳定 性时

    有支护

    中心岛式(也称墩式)挖土 首先挖去基坑四周的土, 支护结构受荷时间长,对 于支护结构受力不利

    盆式挖土

    先开挖基坑中间部分的土体

    有利于减少围护结构的变形

    缺点是大量的土方不能直接外运

    逆作法挖土

  • 2024年二建《建筑工程》新版思维导图.pdf-图片34

    土方与人

    工降排水

    施工土方

    开挖

    土方与人工降排水施工

    土方回填

    施工参数 回填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土料性质、设计压实系数、施工条件等合理选择压实机具,并确定 回填土料含水率控制范围、铺土厚度、压实遍数等施工参数

    土料要求与含水量控制

    一般不能选用淤泥、淤泥质土、膨胀土、有机质大于5%的土、含水溶性硫酸盐大于5%的土、含 水量不符合压实要求的黏性土

    填方土应尽量采用同类土

    基底处理 清除基底上的垃圾、草皮、树根等杂物,排除坑穴中积水、淤泥和种植土,将基底充分夯实和 碾压密实

    土方填筑与压实

    填土应从场地最低处开始,由下而上整个宽度分层铺填

    填方应在相对两侧或周围同时进行回填和夯实

    填方的密实度要求和质量指标通常以压实系数表示

    每层虚铺厚度应根据夯实机械确定

    土方与人工降排水施工

    人工降排地下水

    明沟、集水井排水 基坑开挖深度浅,基坑涌水量不大时,可采用边开挖边用排水沟和集水井进行集水明排的方法

    基坑的两侧或四周设置排水明沟,在基坑四角或每隔30~40m设置集水井

    降水

    在软土地区基坑开挖深度超过3m时,一般可采用井点降水

    井孔应垂直,孔径上下一致

    井点管安装完毕后应进行试运转

    土中所留孔洞应立即用砂土填实

    防止或减少降水影响周围环境的技术措施

    采用回灌技术 回灌井点与降水井点的距离不宜小于6m

    采用砂沟、砂井回灌

    减缓降水速度

    考虑因素 考虑土方量、土方运距、土方施工顺序、地质条件 等因素,进行土方平衡和合理调配,确定土方机械 的作业线路、运输车辆的行走路线、弃土地点

    防止坍塌 基坑内地下水位应降至拟开挖下层土方的底面以下不小于0.5m

    基坑开挖完成后 ,应及时清底、验槽,减少暴露时间

    开挖方式

    无支护 放坡挖土 开挖深度不大、周围环境允 许,经验算能确保边坡的稳定 性时

    有支护

    中心岛式(也称墩式)挖土 首先挖去基坑四周的土, 支护结构受荷时间长,对 于支护结构受力不利

    盆式挖土

    先开挖基坑中间部分的土体

    有利于减少围护结构的变形

    缺点是大量的土方不能直接外运

    逆作法挖土

    土方与人

    工降排水

    施工土方

    开挖

    土方与人工降排水施工

    土方回填

    施工参数 回填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土料性质、设计压实系数、施工条件等合理选择压实机具,并确定 回填土料含水率控制范围、铺土厚度、压实遍数等施工参数

    土料要求与含水量控制

    一般不能选用淤泥、淤泥质土、膨胀土、有机质大于5%的土、含水溶性硫酸盐大于5%的土、含 水量不符合压实要求的黏性土

    填方土应尽量采用同类土

    基底处理 清除基底上的垃圾、草皮、树根等杂物,排除坑穴中积水、淤泥和种植土,将基底充分夯实和 碾压密实

    土方填筑与压实

    填土应从场地最低处开始,由下而上整个宽度分层铺填

    填方应在相对两侧或周围同时进行回填和夯实

    填方的密实度要求和质量指标通常以压实系数表示

    每层虚铺厚度应根据夯实机械确定

    土方与人工降排水施工

    人工降排地下水

    明沟、集水井排水 基坑开挖深度浅,基坑涌水量不大时,可采用边开挖边用排水沟和集水井进行集水明排的方法

    基坑的两侧或四周设置排水明沟,在基坑四角或每隔30~40m设置集水井

    降水

    在软土地区基坑开挖深度超过3m时,一般可采用井点降水

    井孔应垂直,孔径上下一致

    井点管安装完毕后应进行试运转

    土中所留孔洞应立即用砂土填实

    防止或减少降水影响周围环境的技术措施

    采用回灌技术 回灌井点与降水井点的距离不宜小于6m

    采用砂沟、砂井回灌

    减缓降水速度

    考虑因素 考虑土方量、土方运距、土方施工顺序、地质条件 等因素,进行土方平衡和合理调配,确定土方机械 的作业线路、运输车辆的行走路线、弃土地点

    防止坍塌 基坑内地下水位应降至拟开挖下层土方的底面以下不小于0.5m

    基坑开挖完成后 ,应及时清底、验槽,减少暴露时间

    开挖方式

    无支护 放坡挖土 开挖深度不大、周围环境允 许,经验算能确保边坡的稳定 性时

    有支护

    中心岛式(也称墩式)挖土 首先挖去基坑四周的土, 支护结构受荷时间长,对 于支护结构受力不利

    盆式挖土

    先开挖基坑中间部分的土体

    有利于减少围护结构的变形

    缺点是大量的土方不能直接外运

    逆作法挖土

  • 2024年二建《建筑工程》新版思维导图.pdf-图片35

    土方与人

    工降排水

    施工土方

    开挖

    土方与人工降排水施工

    土方回填

    施工参数 回填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土料性质、设计压实系数、施工条件等合理选择压实机具,并确定 回填土料含水率控制范围、铺土厚度、压实遍数等施工参数

    土料要求与含水量控制

    一般不能选用淤泥、淤泥质土、膨胀土、有机质大于5%的土、含水溶性硫酸盐大于5%的土、含 水量不符合压实要求的黏性土

    填方土应尽量采用同类土

    基底处理 清除基底上的垃圾、草皮、树根等杂物,排除坑穴中积水、淤泥和种植土,将基底充分夯实和 碾压密实

    土方填筑与压实

    填土应从场地最低处开始,由下而上整个宽度分层铺填

    填方应在相对两侧或周围同时进行回填和夯实

    填方的密实度要求和质量指标通常以压实系数表示

    每层虚铺厚度应根据夯实机械确定

    土方与人工降排水施工

    人工降排地下水

    明沟、集水井排水 基坑开挖深度浅,基坑涌水量不大时,可采用边开挖边用排水沟和集水井进行集水明排的方法

    基坑的两侧或四周设置排水明沟,在基坑四角或每隔30~40m设置集水井

    降水

    在软土地区基坑开挖深度超过3m时,一般可采用井点降水

    井孔应垂直,孔径上下一致

    井点管安装完毕后应进行试运转

    土中所留孔洞应立即用砂土填实

    防止或减少降水影响周围环境的技术措施

    采用回灌技术 回灌井点与降水井点的距离不宜小于6m

    采用砂沟、砂井回灌

    减缓降水速度

    考虑因素 考虑土方量、土方运距、土方施工顺序、地质条件 等因素,进行土方平衡和合理调配,确定土方机械 的作业线路、运输车辆的行走路线、弃土地点

    防止坍塌 基坑内地下水位应降至拟开挖下层土方的底面以下不小于0.5m

    基坑开挖完成后 ,应及时清底、验槽,减少暴露时间

    开挖方式

    无支护 放坡挖土 开挖深度不大、周围环境允 许,经验算能确保边坡的稳定 性时

    有支护

    中心岛式(也称墩式)挖土 首先挖去基坑四周的土, 支护结构受荷时间长,对 于支护结构受力不利

    盆式挖土

    先开挖基坑中间部分的土体

    有利于减少围护结构的变形

    缺点是大量的土方不能直接外运

    逆作法挖土

    土方与人

    工降排水

    施工土方

    开挖

    土方与人工降排水施工

    土方回填

    施工参数 回填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土料性质、设计压实系数、施工条件等合理选择压实机具,并确定 回填土料含水率控制范围、铺土厚度、压实遍数等施工参数

    土料要求与含水量控制

    一般不能选用淤泥、淤泥质土、膨胀土、有机质大于5%的土、含水溶性硫酸盐大于5%的土、含 水量不符合压实要求的黏性土

    填方土应尽量采用同类土

    基底处理 清除基底上的垃圾、草皮、树根等杂物,排除坑穴中积水、淤泥和种植土,将基底充分夯实和 碾压密实

    土方填筑与压实

    填土应从场地最低处开始,由下而上整个宽度分层铺填

    填方应在相对两侧或周围同时进行回填和夯实

    填方的密实度要求和质量指标通常以压实系数表示

    每层虚铺厚度应根据夯实机械确定

    土方与人工降排水施工

    人工降排地下水

    明沟、集水井排水 基坑开挖深度浅,基坑涌水量不大时,可采用边开挖边用排水沟和集水井进行集水明排的方法

    基坑的两侧或四周设置排水明沟,在基坑四角或每隔30~40m设置集水井

    降水

    在软土地区基坑开挖深度超过3m时,一般可采用井点降水

    井孔应垂直,孔径上下一致

    井点管安装完毕后应进行试运转

    土中所留孔洞应立即用砂土填实

    防止或减少降水影响周围环境的技术措施

    采用回灌技术 回灌井点与降水井点的距离不宜小于6m

    采用砂沟、砂井回灌

    减缓降水速度

    考虑因素 考虑土方量、土方运距、土方施工顺序、地质条件 等因素,进行土方平衡和合理调配,确定土方机械 的作业线路、运输车辆的行走路线、弃土地点

    防止坍塌 基坑内地下水位应降至拟开挖下层土方的底面以下不小于0.5m

    基坑开挖完成后 ,应及时清底、验槽,减少暴露时间

    开挖方式

    无支护 放坡挖土 开挖深度不大、周围环境允 许,经验算能确保边坡的稳定 性时

    有支护

    中心岛式(也称墩式)挖土 首先挖去基坑四周的土, 支护结构受荷时间长,对 于支护结构受力不利

    盆式挖土

    先开挖基坑中间部分的土体

    有利于减少围护结构的变形

    缺点是大量的土方不能直接外运

    逆作法挖土

    坑 验

    槽 的

    与 要

    必备资料

    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附有基础平面和结构总说明的施工图阶段的结构图

    其他必须提供的文件或记录

    准备工作

    程序

    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由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

    建设、监理、勘察、设计及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 技术质量负责人,共同按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进行

    主要内容

    方法

    观察法

    应重点观察柱基、墙角、承重墙下或其 他受力较大部位

    如有异常部位,要会同勘察、设计等有 关单位进行处理

    基底以 下的土 层不可 见部 位,通 常采用 钎探法

    打钎时,同一工程应钎径一致、锤重一 致、用力(落距)一致。每贯入30cm(通 常称为一步),记录一次锤击数

    钎探后的孔要用砂灌实

    下列情况之 一时,应在 基底进行轻 型动力触探

    持力层明显不均匀

    局部有软弱下卧层

    有浅埋的坑穴、古 墓、古井等,直接 观察难以发现时

    勘察报告或设计文 件规定应进行轻型 动力触探时

  • 2024年二建《建筑工程》新版思维导图.pdf-图片36

    土方与人

    工降排水

    施工土方

    开挖

    土方与人工降排水施工

    土方回填

    施工参数 回填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土料性质、设计压实系数、施工条件等合理选择压实机具,并确定 回填土料含水率控制范围、铺土厚度、压实遍数等施工参数

    土料要求与含水量控制

    一般不能选用淤泥、淤泥质土、膨胀土、有机质大于5%的土、含水溶性硫酸盐大于5%的土、含 水量不符合压实要求的黏性土

    填方土应尽量采用同类土

    基底处理 清除基底上的垃圾、草皮、树根等杂物,排除坑穴中积水、淤泥和种植土,将基底充分夯实和 碾压密实

    土方填筑与压实

    填土应从场地最低处开始,由下而上整个宽度分层铺填

    填方应在相对两侧或周围同时进行回填和夯实

    填方的密实度要求和质量指标通常以压实系数表示

    每层虚铺厚度应根据夯实机械确定

    土方与人工降排水施工

    人工降排地下水

    明沟、集水井排水 基坑开挖深度浅,基坑涌水量不大时,可采用边开挖边用排水沟和集水井进行集水明排的方法

    基坑的两侧或四周设置排水明沟,在基坑四角或每隔30~40m设置集水井

    降水

    在软土地区基坑开挖深度超过3m时,一般可采用井点降水

    井孔应垂直,孔径上下一致

    井点管安装完毕后应进行试运转

    土中所留孔洞应立即用砂土填实

    防止或减少降水影响周围环境的技术措施

    采用回灌技术 回灌井点与降水井点的距离不宜小于6m

    采用砂沟、砂井回灌

    减缓降水速度

    考虑因素 考虑土方量、土方运距、土方施工顺序、地质条件 等因素,进行土方平衡和合理调配,确定土方机械 的作业线路、运输车辆的行走路线、弃土地点

    防止坍塌 基坑内地下水位应降至拟开挖下层土方的底面以下不小于0.5m

    基坑开挖完成后 ,应及时清底、验槽,减少暴露时间

    开挖方式

    无支护 放坡挖土 开挖深度不大、周围环境允 许,经验算能确保边坡的稳定 性时

    有支护

    中心岛式(也称墩式)挖土 首先挖去基坑四周的土, 支护结构受荷时间长,对 于支护结构受力不利

    盆式挖土

    先开挖基坑中间部分的土体

    有利于减少围护结构的变形

    缺点是大量的土方不能直接外运

    逆作法挖土

    坑 验

    槽 的

    与 要

    必备资料

    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附有基础平面和结构总说明的施工图阶段的结构图

    其他必须提供的文件或记录

    准备工作

    程序

    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由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

    建设、监理、勘察、设计及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 技术质量负责人,共同按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进行

    主要内容

    方法

    观察法

    应重点观察柱基、墙角、承重墙下或其 他受力较大部位

    如有异常部位,要会同勘察、设计等有 关单位进行处理

    基底以 下的土 层不可 见部 位,通 常采用 钎探法

    打钎时,同一工程应钎径一致、锤重一 致、用力(落距)一致。每贯入30cm(通 常称为一步),记录一次锤击数

    钎探后的孔要用砂灌实

    下列情况之 一时,应在 基底进行轻 型动力触探

    持力层明显不均匀

    局部有软弱下卧层

    有浅埋的坑穴、古 墓、古井等,直接 观察难以发现时

    勘察报告或设计文 件规定应进行轻型 动力触探时

    常 见 地

    基 处 理

    应 用

    换 填 地 基

    适用于浅层软弱土层或不均匀土层的地基处理

    素土、灰土地基 灰土体积配合比:宜为2:8或3:7

    砂和砂石地基 宜选用碎石、卵石、角砾、圆砾、砾 砂、粗砂、中砂或石屑

    粉煤灰地基

    换填厚度由设计确定,一般宜为0.5~3m

    压实标准 换填材料为灰土、粉煤灰时,压实系数为≥0.95

    其他材料时,压实系数为≥0.97

    夯 实 地 基

    强夯处理地基 适用于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 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强夯置换处理地基 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流塑的 黏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要求不严格的 工程

    一般有效加固深度3~10m

    施工要求 试夯 每个试验区面积不宜小于20mx20m

    强夯处理 强夯置换夯锤底面形式宜采用圆形

    复 合 地 基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

    长螺旋钻孔灌注成桩

    长螺旋钻中心压灌成桩

    振动沉管灌注成桩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成桩

    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

    振冲碎石桩和沉管砂石桩复合地基

  • 2024年二建《建筑工程》新版思维导图.pdf-图片37

    常 见 地

    基 处 理

    应 用

    换 填 地 基

    适用于浅层软弱土层或不均匀土层的地基处理

    素土、灰土地基 灰土体积配合比:宜为2:8或3:7

    砂和砂石地基 宜选用碎石、卵石、角砾、圆砾、砾 砂、粗砂、中砂或石屑

    粉煤灰地基

    换填厚度由设计确定,一般宜为0.5~3m

    压实标准 换填材料为灰土、粉煤灰时,压实系数为≥0.95

    其他材料时,压实系数为≥0.97

    夯 实 地 基

    强夯处理地基 适用于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 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强夯置换处理地基 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流塑的 黏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要求不严格的 工程

    一般有效加固深度3~10m

    施工要求 试夯 每个试验区面积不宜小于20mx20m

    强夯处理 强夯置换夯锤底面形式宜采用圆形

    复 合 地 基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

    长螺旋钻孔灌注成桩

    长螺旋钻中心压灌成桩

    振动沉管灌注成桩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成桩

    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

    振冲碎石桩和沉管砂石桩复合地基

    凝 土

    桩 基

    施 工

    钢筋 混凝 土预 制柱

    锤击沉桩法 确定桩位和沉桩顺序→桩机就位→吊桩喂 桩→校正→锤击沉桩→接桩→再锤击沉桩 →送桩→收锤→转移桩机

    静力压桩法 测量定位→桩机就位→吊桩、插桩→桩身 对中调直→静压沉桩→接桩→再静压沉桩 →送桩→终止压桩→转移桩机

    钢筋 混凝 土灌 注桩

    钻孔灌注桩

    场地平整→桩位放线→开挖浆池、浆沟→ 护筒埋设→钻机就位、孔位校正→成孔、 泥浆循环、清除废浆、泥渣→第一次清孔 →质量验收→下钢筋笼和钢导管→第二次 清孔→水下浇筑混凝土→成桩

    沉管灌注桩 桩机就位→锤击(振动)沉管→上料→边锤击 (振动)边拔管,并继续浇筑混凝土→下钢筋 笼,继续浇筑混凝土及拔管→成桩

    人工挖孔灌注桩

  • 2024年二建《建筑工程》新版思维导图.pdf-图片38

    凝 土

    桩 基

    施 工

    钢筋 混凝 土预 制柱

    锤击沉桩法 确定桩位和沉桩顺序→桩机就位→吊桩喂 桩→校正→锤击沉桩→接桩→再锤击沉桩 →送桩→收锤→转移桩机

    静力压桩法 测量定位→桩机就位→吊桩、插桩→桩身 对中调直→静压沉桩→接桩→再静压沉桩 →送桩→终止压桩→转移桩机

    钢筋 混凝 土灌 注桩

    钻孔灌注桩

    场地平整→桩位放线→开挖浆池、浆沟→ 护筒埋设→钻机就位、孔位校正→成孔、 泥浆循环、清除废浆、泥渣→第一次清孔 →质量验收→下钢筋笼和钢导管→第二次 清孔→水下浇筑混凝土→成桩

    沉管灌注桩 桩机就位→锤击(振动)沉管→上料→边锤击 (振动)边拔管,并继续浇筑混凝土→下钢筋 笼,继续浇筑混凝土及拔管→成桩

    人工挖孔灌注桩

    凝 土

    施 工

    单独 基础 浇筑

    按台阶分层一次浇筑完毕,不允许留设施工缝

    每层混凝土按照先边角后中间一次完成

    条形 基础 与设 备基 础浇 筑

    宜分段分层连续浇筑混凝土,一般不留施工缝

    层间应至少在混凝土初凝前相互衔接,每段间浇 筑长度控制在2000~3000mm,做到逐段逐层呈阶 梯形向前推进

    一般应分层浇筑,每层混凝土的厚度宜为 300~500mm,每层浇筑顺序应从低处开始,沿长 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浇筑,也可采取中间向 两端或两端向中间浇筑的顺序

    大体 积混 凝土

    施工组织设计

    配比

    配制大体积混凝土所用水泥应选用中、 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

    大体积混凝土采用60d或90d强度作为指标

    坍落度不宜低于160mm

    拌合水用量不宜大于175kg/m³

    水胶比不宜大于0.55

    砂率宜为38%~42%

    浇筑

    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浇筑厚度,整体连续浇筑时宜为 300~500mm

    浇筑宜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 另一端进行

    混凝土应采取机械振捣。在初凝以前对混凝 土进行二次振捣

    养护 分为保温法和保湿法两种

    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温控 指标

    混凝土浇筑体的入模温度不宜大于30℃,最 大温升值不宜大于50℃

    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收 缩的当量温度)不宜大于25℃

    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d

    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

    裂缝的 控制

    设计措施

    原材料

    施工措施

  • 2024年二建《建筑工程》新版思维导图.pdf-图片39

    凝 土

    施 工

    单独 基础 浇筑

    按台阶分层一次浇筑完毕,不允许留设施工缝

    每层混凝土按照先边角后中间一次完成

    条形 基础 与设 备基 础浇 筑

    宜分段分层连续浇筑混凝土,一般不留施工缝

    层间应至少在混凝土初凝前相互衔接,每段间浇 筑长度控制在2000~3000mm,做到逐段逐层呈阶 梯形向前推进

    一般应分层浇筑,每层混凝土的厚度宜为 300~500mm,每层浇筑顺序应从低处开始,沿长 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浇筑,也可采取中间向 两端或两端向中间浇筑的顺序

    大体 积混 凝土

    施工组织设计

    配比

    配制大体积混凝土所用水泥应选用中、 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

    大体积混凝土采用60d或90d强度作为指标

    坍落度不宜低于160mm

    拌合水用量不宜大于175kg/m³

    水胶比不宜大于0.55

    砂率宜为38%~42%

    浇筑

    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浇筑厚度,整体连续浇筑时宜为 300~500mm

    浇筑宜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 另一端进行

    混凝土应采取机械振捣。在初凝以前对混凝 土进行二次振捣

    养护 分为保温法和保湿法两种

    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温控 指标

    混凝土浇筑体的入模温度不宜大于30℃,最 大温升值不宜大于50℃

    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收 缩的当量温度)不宜大于25℃

    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d

    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

    裂缝的 控制

    设计措施

    原材料

    施工措施

    吊顶工

    程施工

    分类+施

    工技术

    要求+工

    艺流程

    顶 工

    施 工

    施 工

    吊 杆 安 装

    不上人的吊顶,可以采用Ф6钢筋等吊杆

    上人的吊顶,可以采用Ф8钢筋等吊杆

    吊顶灯具、风口及检修口等应设附加吊杆

    重型灯具、电扇及其他重型设备严禁安装在 吊顶工程的龙骨上,必须增设附加吊杆

    龙 骨 安 装

    安装主龙骨

    ①主龙骨应吊挂在吊杆上;

    ②面积大于300m²的吊 顶,在主龙骨上每隔12m加 一道横卧主龙骨,并垂直 主龙骨连接牢固

    安装次龙骨

    次龙骨间距宜为300~600mm

    在潮湿地区,当采用纸面石膏板 时,间距不宜大于300mm

    饰 面 板 安 装

    整体面层吊顶

    面板安装时,正面朝外,面板 长边沿次龙骨垂直方向铺设

    面板的安装固定应先从板的中 间开始,然后向板的两端和周 边延伸,不应多点同时施工

    面板应在自由状态下用自攻枪 及高强自攻螺钉与次龙骨、横 撑龙骨固定

    板块面层吊顶

    格栅吊顶

    分类 整体面层吊顶、板块面层吊顶和格栅吊顶

    施 工

    技 术 要 求

    吊顶工程的木吊杆、木龙骨和木饰面板必 须进行防火处理

    吊顶工程中的预埋件、钢筋吊杆和型钢吊杆 应进行防腐处理

    安装面板前应完成吊顶内管道和设备的调试 及验收

    吊杆距主龙骨端部和距墙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主龙骨上吊杆之间的距离应小于1000mm;

    主龙骨间距不应大于1200mm。

    当吊杆长度大于1.5m时,应设置反支撑。

    当吊杆与设备相遇时,应调整增设吊杆

    当石膏板吊顶面积大于100m²时,纵横方向 每15m距离处宜做伸缩缝处理

    艺 流 程

    弹吊顶标高水平线→画主龙骨分档线→ 吊顶 内管道、设备的安装、调试及隐蔽验收→吊杆 安装→龙骨安装(边龙骨安装、主龙骨安装、 次龙骨安装)→填充材料的安装→安装饰面板 →安装收口、收边压条

  • 2024年二建《建筑工程》新版思维导图.pdf-图片40

    吊顶工

    程施工

    分类+施

    工技术

    要求+工

    艺流程

    顶 工

    施 工

    施 工

    吊 杆 安 装

    不上人的吊顶,可以采用Ф6钢筋等吊杆

    上人的吊顶,可以采用Ф8钢筋等吊杆

    吊顶灯具、风口及检修口等应设附加吊杆

    重型灯具、电扇及其他重型设备严禁安装在 吊顶工程的龙骨上,必须增设附加吊杆

    龙 骨 安 装

    安装主龙骨

    ①主龙骨应吊挂在吊杆上;

    ②面积大于300m²的吊 顶,在主龙骨上每隔12m加 一道横卧主龙骨,并垂直 主龙骨连接牢固

    安装次龙骨

    次龙骨间距宜为300~600mm

    在潮湿地区,当采用纸面石膏板 时,间距不宜大于300mm

    饰 面 板 安 装

    整体面层吊顶

    面板安装时,正面朝外,面板 长边沿次龙骨垂直方向铺设

    面板的安装固定应先从板的中 间开始,然后向板的两端和周 边延伸,不应多点同时施工

    面板应在自由状态下用自攻枪 及高强自攻螺钉与次龙骨、横 撑龙骨固定

    板块面层吊顶

    格栅吊顶

    分类 整体面层吊顶、板块面层吊顶和格栅吊顶

    施 工

    技 术 要 求

    吊顶工程的木吊杆、木龙骨和木饰面板必 须进行防火处理

    吊顶工程中的预埋件、钢筋吊杆和型钢吊杆 应进行防腐处理

    安装面板前应完成吊顶内管道和设备的调试 及验收

    吊杆距主龙骨端部和距墙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主龙骨上吊杆之间的距离应小于1000mm;

    主龙骨间距不应大于1200mm。

    当吊杆长度大于1.5m时,应设置反支撑。

    当吊杆与设备相遇时,应调整增设吊杆

    当石膏板吊顶面积大于100m²时,纵横方向 每15m距离处宜做伸缩缝处理

    艺 流 程

    弹吊顶标高水平线→画主龙骨分档线→ 吊顶 内管道、设备的安装、调试及隐蔽验收→吊杆 安装→龙骨安装(边龙骨安装、主龙骨安装、 次龙骨安装)→填充材料的安装→安装饰面板 →安装收口、收边压条

    凝 土

    构 工

    施 工

    模 板 工

    凝 土

    构 工

    施 工

    筋 工

    配 料

    钢筋长 度计算

    直钢筋下 料长度

    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 +弯钩增加长度

    弯起钢筋 下料长度

    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 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箍筋下料长度 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如果上述钢筋需要搭接,还要增 加钢筋搭接长度

    钢筋代换 代换时,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 并办理相应设计变更文件

    加 工

    调直

    宜采用无延伸功能的机械设备进行调直

    也可采用冷拉调直:冷拉率 (HPB300≤4%,其他≤1%)

    除锈

    一是在钢筋冷拉或调直过程中除锈;

    二是可采用机械除锈机除锈、喷砂除锈、 酸洗除锈和手工除锈

    切断 可采用钢筋切断机或手动液压切断器进行

    钢筋的切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

    接长

    焊接 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 纵向钢筋不宜采用焊接接头

    机械 连接

    最常见、采用最多的方式是钢 筋剥肋滚压直螺纹套筒连接

    绑扎 搭接

    当受拉钢筋直径大于25mm、 受压钢筋直径大于28mm时, 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如 桁架和拱架的拉杆等)的纵向受 力钢筋均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钢筋接头位置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

    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弯曲成型 钢筋加工宜在常温状态下进行,加工过程中不应加热钢筋。

    钢筋弯折可采用专用设备一次弯折到位,不得反复弯折

    安装

    柱钢筋绑扎

    柱钢筋的绑扎应在柱模板安装前进行

    框架梁、牛腿及柱帽等钢筋,应放在 柱子纵向钢筋的内侧

    墙钢筋绑扎 墙钢筋的绑扎,也应在模板安装前进行

    梁、板钢 筋绑扎

    上部钢筋接头位置宜设置在跨中1/3跨度范围内,

    下部钢筋接头位置宜设置在梁端1/3跨度范围内

    应注意板上部的负筋,要防止被踩下

    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 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或垫 梁时,主梁的钢筋在上

    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上层钢筋网下面应 设置钢筋撑脚

    绑扎时应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铁丝要成八字形

    细部构造钢筋处理

    凝 土

    构 工

    施 工

    凝 土 工

    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应采用重量比

    配合 比设 计

    ①泵送混凝土的入泵坍落度不宜低于100mm;

    ②用水量与胶凝材料总量之比不宜大于0.6;

    ③泵送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总量不宜小于300kg/m³

    搅拌与运输 运输中不应发生分层、离析现象,否则应在浇筑前二次搅拌

    确保混凝土在初凝前运至现场并浇筑完毕

    浇筑

    防 离 析

    筑竖向结构前,应先在底部填以≤30mm厚与混 凝土中水泥、砂配比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自由倾 落高度

    粗骨料粒径>25mm:自由倾落高度≤3m;

    粗骨料粒径≤25mm:自由倾落高度≤6m。

    不能满足时,应加设串 筒、溜管、溜槽等装置

    浇筑方法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

    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 浇筑完毕,否则应留置施工缝

    梁和板宜同时浇筑混凝土

    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

    单向板宜沿着板的长边方向浇筑

    拱和高度大于1m的梁等结构,可单独浇筑混凝土

    振捣 混凝土宜分层浇筑,分层振捣

    当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普通混凝土时,应快插慢拔

    养护

    浇筑后应及时进行保湿养护

    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应在混凝土终凝前开始进行自然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时间:7d;14d

    泵送混凝土

    混凝土泵或泵车应尽可能靠近浇筑地点,浇筑时 由远至近进行

    泵管的选择

    粗骨料粒径≤25mm,选用内径 ≥125mm输送泵管

    粗骨料粒径≤40mm,选用内径 ≥150mm输送泵管

    施工缝

    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柱、墙水平施工缝可留设在基础、楼层结构顶面

    柱、墙水平施工缝也可留设在楼层结构底面

    高度较大的柱、墙、梁以及厚度较大的基础可 根据施工需要在其中部留设水平施工缝

    有主次梁的楼板垂直施工缝应留设在次梁跨度 中间的1/3范围内

    单向板施工缝应留设在平行于板短边的任何位置

    楼梯梯段施工缝宜设置在梯段板跨度端部的1/3范围内

    墙的垂直施工缝宜设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 围内,也可留设在纵横交接处

    特殊结构部位留设水平或垂直施工缝应征得设 计单位同意

    在施工 缝处继 续浇筑 混凝土 时,应 符合下 列规定

    ①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 度不应小于1.2N/m㎡;

    ②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 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 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 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

    ③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先在施 工缝处铺一层水泥浆(可掺适 量界面剂)或与混凝土内成分 相同的水泥砂浆;

    ④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 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后浇带

    至少保留14d后再浇筑

    填充后浇带,可采用微膨胀混凝土

    强度等级比原结构强度提高一级

    并保持至少14d的湿润养护

    后浇带接缝处按施工缝的要求处理

    体 系 及 其 特 性

    木模板 体系

    优点

    制作、拼装灵活,

    适用于外形复杂或异性混凝土构件、

    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工程

    缺点 制作量大,木材资源浪费大

    组合钢模板体系 优点

    轻便灵活、拆装方便、 通用性强、周转率高

    缺点 接缝多、严密性差

    钢框木(竹)胶 合板模板体系

    优点 自重轻、用钢量 少、面积大、模板 拼缝少、维修方便

    大模板体系 优点 整体性好、抗震性强,无拼缝

    缺点 需起重机械吊运

    散支散拆 胶合板模板体系

    优点 自重轻、板幅大、板面平 整、施工安装方便简单

    早拆模板体系 优点 可早拆,加快周转,节约成本

    设计的主要原则 实用性、安全性、经济性

    设计 应包 括的 内容

    模板及支架的选型及构造设计

    模板及支架上的荷载及其效应计算

    模板及支架的承载力、刚度验算

    模板及支架的抗倾覆验算

    绘制模板及支架施工图

    安 装 要 点

    钢管、门架等立柱不得混用

    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应起 拱:起拱高度=跨度*(1/1000~3/1000)

    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但不应有积水

    梁柱节点的模板宜在钢筋安装后安装

    后浇带的模板及支架应独立设置

    拆 除

    顺序

    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 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

    从上而下进行拆除

    同条件养护 试件的混凝 土抗压强度 符合下表规 定时,方可 拆除底模及 支架

    当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 损伤时,方可拆除侧模

    快拆支架体系的支架立杆间距不应大于2m

查看全文,请先下载后再阅读

*本资料内容来自233网校,仅供学习使用,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